Workflow
普诺瞳环带微结构离焦镜
icon
搜索文档
特稿|翻越4500米高原,为眼睛开路
华夏时报· 2025-08-05 10:04
项目背景与启动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专家朱雪梅在2021年援藏诊疗中发现一名8岁藏族男孩因先天性白内障导致低视力(术后视力0.2-0.3)而失学 凸显西藏儿童眼健康干预的紧迫性 [2][3] - 2022年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会和北大医学眼科专家共同发起"眼明心安"公益项目 通过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技术保障建立早期筛查干预机制 补位国家援藏医疗体系 [4] 筛查实施与发现 - 2024年夏季项目组在西藏亚东县对1282名3-18岁学生进行筛查 发现近视比例最高(中学生近视率与内地相当 最高达1300度) 其次为斜弱视和结膜炎 还检出虹膜缺损、先天性白内障等疾病 [11] - 西藏儿童近视发生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快 近视率高而配镜率低 高度散光多发与结膜炎高发相关 当地眼科医疗资源缺乏且城乡不均衡 [16] - 筛查使用8类专业设备包括裂隙灯、电脑验光、OCT等 并捐赠6台价值54万元筛查设备 实现两年累计筛查近2500人 [11][20][24] 资源短缺与公益干预 - 亚东县中心医院2024年刚成立眼科 仅有一位从口腔转岗的医生 日喀则市无常驻视光师 乡镇卫生院缺乏基础设备如裂隙灯 [16][18] - 项目筹措公益价值64.5万元的500副LIPO李白镜架和500副普诺瞳离焦镜 采用精准验配提升干预有效性 [24] - 当地仅一家眼镜店 配镜价格高、选择少 居民需往返6小时至日喀则市区配镜 [24] 人才培养体系 - 项目构建"理论授课+实操带教+远程指导"赋能体系 培训21名日喀则医生(非眼科专业过半) 亚东县9名乡镇医生均非眼科出身 [30][34] - 通过动物眼手术wetlab带教等实操培训 强化当地医生儿童眼科诊疗能力 目标3-4年内培养2-3名专业眼科医生并建立规范化眼科 [30][34][47] - 远程指导机制持续运行 北大人民医院医生通过线上答疑支持藏区医生诊疗 [35] 项目模式与挑战 - 项目1.0模式通过三年实践筛除无效手段 聚焦普惠性筛查、人才培养三级诊疗体系和设备技术人才三维赋能 [37][38] - 面临资金短缺导致高频次进藏困难 本地人才培养体系化合作仍需时间 退出机制量化标准需进一步明确 [40][42] - 公益需推动生态级改变 商业力量应聚焦视光中心建设等可持续模式而非单纯捐赠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