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灌溉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北斗导航绘制“丰收图景” 农机驰骋助力“三夏”颗粒尽归仓
央广网· 2025-06-14 19:37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三夏时节,金黄麦浪席卷神州。沃野之上,北斗导航系统为播种画下厘米级精度的轨 迹;黄土高原,5G物联平台构建起全域感知的"农田数字大脑";江南水乡,无人化作业闭环贯通耕种管收全流 程……当这些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千年农耕文明在智能引擎的推动下焕发新生。为记录这场生产力跃迁,央 广网记者深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湖南、黑龙江、安徽的粮食主产区,见证科技如何改变农耕图 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夏"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跨区作业 超20万台。以智能为犁,以数据为种,科技赋能的规模化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精度,为筑牢"大国粮仓"注 入强劲动能。 精准调度,绘就丰收路线图 广袤田野之上,"三夏"生产的壮阔画卷在华夏大地铺陈开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农忙时节,高效精准的调度成为 保障丰收的关键引擎。 在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收割机在收割麦田(央广网发 张新雨 摄) 在河南省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种粮大户万金虎的麦田里,1150亩小麦开镰收割,看着收割机在麦田里开展夏 收作业,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万金虎脸上:"我种了1150亩地,看这几天天 ...
中经评论:为强村富民插上“数字之翼”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6:53
乡村振兴,数字先行。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 《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锚定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部署9个 方面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美好生活,过去不敢想象的场景,而今照进现实。广袤田野间,农田装上"智慧脑", 农民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操控灌溉系统;日常生活中,村村通快递,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买买";在产业 发展层面,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一批批"新农人"化身"兴农人",借助短视频平台推介家乡特产, 让深山好物走向全国;在文化传播领域,乡土文化搭乘数字快车火爆"出圈",VR农耕生活体验、直播 非遗手工制作、云游田园自然风光,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身临其境"感受乡风乡韵。 "数"连万物,"数"享未来。为强村富民插上"数字之翼",乡村振兴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有力。(中国经 济网评论员 梁瑜) 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富裕起来,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 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目标任务,再到2024年《数字乡村建 设 ...
农学专家分赴我省多地助力农作物抗旱
新华日报· 2025-05-03 07:20
文章核心观点 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某省平均气温同期最高且2 - 4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春耕时节“抗旱”成关键词,扬州大学多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农业抗旱[1] 分组1:旱情现状 - 4月全国平均气温12.95℃,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的4月,某省平均气温为同期最高,2 - 4月该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 [1] - 全省小麦受旱面积突破400万亩,正值小麦开花和籽粒灌浆关键期 [2] - 扬中市新坝镇桃园土壤水分严重不足,正值桃树果实快速生长期 [2] 分组2:专家指导 - 朱新开指导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种植户把握水肥协同,下午4点后适量喷灌,结合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缓解旱情,讲解喷灌注意要点 [1] - 朱新开团队为种植户提供“线上问诊 + 线下指导”服务,依托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多地进行20多场专题培训,到30个乡镇实地指导春管工作 [2] - 谢兆森教授团队建议扬中市新坝镇桃农改用滴灌带精准补水,在果园悬挂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采用生物农药开展果树病虫害防治 [2] 分组3:智慧灌溉 - 扬州大学孙成明和刘涛团队研发“空—地”协同智慧灌溉系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智能算法实现精准调控,在苏州、盐城等江苏小麦主产区建立多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面积近1000亩,相比传统漫灌节水30% - 50% [3] 分组4:新品种培育 - 扬州大学徐辰武教授团队首次揭示玉米根系抗旱的关键基因,已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多份育种新材料,预计7 - 10年内可实现抗旱新品种田间应用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