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
搜索文档
四川达州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农具”落地田间
人民日报· 2025-11-10 06:53
数字技术在农业种植的应用 - 大型四发商用无人机完成凌晨货运,将小麦和水稻种子及农用地膜运抵四川达州高新区,并于1小时内完成卸货装货,返程将达州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在早上7点前分送至成都各菜市场[1] - 数字育苗工厂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并启动自动喷淋系统进行补湿[1] - 虫情监测系统通过集点成网开展水稻多类害虫的拉网式监测,助力万家镇水稻在春旱夏旱及稻飞虱虫害下实现平均亩产735.8公斤的逆势增产[1] - 数字农具普及行动推动智能灌溉、虫情监测、土壤传感等技术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2] 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目前已建成数字乡村示范村11个[2] - 农村宽带接入端口数同比增长23%[2] 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融合与文旅发展 - 数字技术从一产向三产延伸,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 - 通过VR眼镜、声光技术等数字化手段使国家级非遗“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等古老农耕文化活化,成为巴山大峡谷景区受欢迎的文化体验项目[2] - 经数字化改造的大象洞化身“时空幻旅”体验馆,再现巴文化古老传说[2] - 巴山大峡谷景区开园至今已带动周边数百家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2]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 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以智慧农业和数字基建为核心[3] - 重点培育农产品电商、智能农机装备、冷链物流等新业态,使数字经济成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3]
“数字农具”落地田间
人民日报· 2025-11-10 06:20
数字技术在农业种植的应用 - 大型四发商用无人机完成凌晨货运 将农产品从达州运至成都并于早上7点前完成分送 [1] - 数字育苗工厂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控制棚内温度 湿度 光照并启动自动喷淋系统 [1] - 虫情监测系统通过集点成网开展水稻多类害虫拉网式监测 助力水稻在春旱夏旱及虫害下实现平均亩产735.8公斤 [1] - 数字技术推动智能灌溉 虫情监测 土壤传感等技术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2] 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5G网络 物联网 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 已建成数字乡村示范村11个 [2] - 农村宽带接入端口数同比增长23% [2] 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融合与文旅发展 - 数字技术从一产向三产延伸 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 - 通过VR眼镜 声光技术等数字化手段活化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等非遗文化 巴山大峡谷景区带动周边数百家农家乐及民宿发展 [2]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 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 以智慧农业和数字基建为核心 [3] - 重点培育农产品电商 智能农机装备 冷链物流等新业态 [3]
广东占5席,极飞科技斩获一等奖!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结果出炉
南方农村报· 2025-11-03 17:01
大赛概况 - 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 [2][30] - 大赛主题为“数智赋能 强农兴村”,旨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落地 [4][5] - 大赛共吸引1661件作品报名,经过初赛、复赛和现场决赛选拔,产生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优胜奖及组织奖等多个奖项 [31][32][34] 广东省获奖情况 - 广东省在此次大赛中表现突出,共斩获5个奖项,其中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极飞智能农场解决方案,用一部手机种好地”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 [1][9][10] -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的“明渔一号风渔融合项目”获三等奖 [10][11] - 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的“联通&飞鸟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的“五级联动·一图统管:广州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治理新范式”、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传统村落保护数字化平台”获优胜奖 [11][12][13] - 广东省委网信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荣获优秀组织奖 [14][16][40] 获奖项目技术亮点 - 极飞科技一等奖项目聚焦农业生产智能化,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农场精准管理,农户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种植规划、农事操作到产量监测的全流程管理,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7][18] - 获奖项目涵盖智能农场、风渔融合、智慧农业平台、农村集体资产数字化治理、生成式AI传统村落保护等多个数智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的领域 [10][11][12][13] 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支持 - 广东省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出台系列政策规划统筹推进,持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动5G、光网等向农村深度覆盖 [22][23] - 大力促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领域,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23][24]
新华·江村对话2025 | 霍鹏:准确把握三方面趋势特征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新华财经· 2025-10-28 14:39
数字乡村建设现状与成效 - 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行业已从局部试点发展到规模部署、分类施策、全域推进的阶段 [1] - 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正加快弥合,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部分地区对数字化的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规划,导致协同效率较低 [1] -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不强,部分领域在建设运营上面临融资与盈利的挑战 [1] - 数字应用鸿沟显著,部分项目忽视了城乡居民的数字素养差异,导致农民参与感和获得感较弱 [1] “十五五”时期发展建议 - 应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现代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普惠化的关键机遇 [2] - 发挥数据合成、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技术在特定场景的优势,有助于跳过传统信息化建设的高成本、长周期环节,实现从“数字洼地”向“智能高地”的跨越式转型 [2] - 行业核心诉求已从单纯追求技术的“在场性”转向全面的价值落地,未来建设要以“实效可量化、模式可持续、感知可触及”为核心评价维度 [2] - 需把握好“商业可持续发展”与“居民强感知”两大建设原则,部分有公共部门参与的项目可能面临商业盈利困难和服务低效但出清受阻的问题 [2] - 建设应从本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2] - 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围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新业态、数字化治理等领域有序推进,探索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2]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新华·江村对话2025主题活动旨在搭建高端智库交流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等多方资源 [3] - 活动目标是为吴江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并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吴江经验” [3]
北京首个“平安乡村数字网格”落地平谷区峪口镇
新京报· 2025-10-16 13:45
项目核心与实施范围 - 依托“数字京村”平台建成北京市首个“平安乡村数字网格”并实现20个行政村全覆盖 [1] - 形成“镇-村-格-户”四级闭环管理体系以解决农村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1] 运营流程与效率提升 - 专职网格员使用25项隐患清单进行入户检查并通过手机拍照实时上传数据至系统 [1] - 检查后不到5分钟即可自动生成“一户一档”电子台账使工作效率翻倍 [1] - 排查出的隐患生成专属二维码村民扫码可查看整改详情支持线上报结与复核 [1] 激励机制与实施成果 - 出台《安全积分管理办法》整改合格可获5–20分积分奖励用于兑换生活用品 [1] - 每季度积分排名前十的家庭获“安全示范户”奖状及额外奖励累计发放积分1.8万分 [1] - 全镇累计整改隐患124项村民主动整改率达到90%以上 [1]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将“安全数字网格”向人居环境物业服务乡村治理等场景延伸 [2] - 目标形成“多网合一 一网统管”的模式为全市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 [2]
本来生活与汇通达网络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19:12
合作核心与模式 - 本来生活集团与汇通达网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目标是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1] - 合作将围绕数字化运营、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品牌打造四大体系,构建农产品从产地到终端的全链路上行高速通道 [1] - 双方计划整合资本、运营、技术、团队等优势资源,并探索AI农业等新技术在农产品上行业务中的创新应用 [1] 合作方背景与战略契合 - 汇通达网络是于2022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利用供应链能力和数字化技术赋能乡镇夫妻店 [2] - 本来生活与汇通达网络均致力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此次合作被视为双向奔赴和大势所趋 [2] - 双方计划围绕832个脱贫县域的乡村振兴目标开展帮扶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助力县域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2] 合作愿景与行业影响 - 合作旨在发挥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数字乡村建设 [1] - 汇通达网络总裁徐秀贤表示,公司使命是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合作将共同推进地方农业发展与企业自身业务拓展 [2] - 本来生活创始人兼CEO喻华峰表示,双方在相同使命愿景下,将为智慧农业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贡献力量 [2]
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5:50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核心观点为扎实推动“十五五”数字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聚焦粮食安全、防止返贫、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五大领域,并坚持五大导向以提升工作水平 [3] 会议背景与参与方 - 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于9月25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召开 [1][2] -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河南省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2] - 约150人参会,包括多个国家部委、各省市网信办及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代表 [3] “十四五”数字乡村建设成果 - “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政策机制制度加快健全 [2] - 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农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2] - 信息便民惠农加快普及,乡村数字治理加快推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十五五”数字乡村发展重点方向 - 聚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信息化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1][3] - 聚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拓宽农民数字就业创业渠道 [1][3] - 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 [1][3] - 聚焦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1][3] - 聚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数字治理服务效能 [1][3] 工作推进方法论 - 坚持目标导向强统筹,坚持问题导向求突破,坚持效果导向提水平 [1][3] - 坚持改革思维抓创新,坚持底线思维保安全,以持续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能力和水平 [1][3] 会议配套活动 -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同志就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进行解读 [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数字乡村大型融媒体项目 [3] - 部分省份、试点地区和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3]
借力电商 南胜蜜柚产销两旺
搜狐财经· 2025-09-24 18:46
蜜柚产业产销情况 - 平和县南胜镇迎来蜜柚丰收季,通过电商实现产销两旺 [2] - 自动化分拣线依据重量和大小精准筛选蜜柚,工人进行装箱、贴单、封箱等工作 [2] - 线上销售以2.54公斤至4公斤便携装为主,与商超大果销售形成互补,促进不同果型销售 [2] 电商销售模式发展 - 电商平台成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纽带,打破了传统销售的地域限制 [2] - 众多电商主播齐聚当地,通过线上直播助力蜜柚销售 [2] - 过去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线下渠道,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了电商发展 [2] 产业规模与人才建设 - 南胜镇蜜柚是特色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 [2] - 全镇规模以上电商企业达7家,电商个体户上百个 [2] - 今年销售总额已突破2.2亿元,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 - 当地聚焦电商人才培育,多次开展电商运营、直播技巧等专题培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2]
“智慧农牧民”日子更红火(“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8:35
数字技术在农牧业的应用 - 智慧牧场通过集成自动化精准饲喂、智能温控饮水、电子身份识别、远程监控等设备,节省人物力[9] - 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用于实时优化饲料配比、环境参数及疫病预警,促进科学养殖,例如牧民吉日嘎拉通过智慧牧场监控镜头实时了解羊群状态[6][9] - 数智农场通过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实时监控,实现滴灌系统精准补水和温控设备自动调节湿度,例如嘉仕农业科技公司的大棚环境可远程调控[9] - 蓝莓种植借助土壤传感器数据结合气象和历史产量,自动生成浇水施肥方案,并利用病虫害识别算法精准定位病灶,实现坐果率翻番和亩产增加2000斤[10][11] - 数字技术应用已打造120个智慧牧场和7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为牧民减负增收并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9][11] 数字乡村治理与服务平台 - 开鲁县通过“开鲁党建”应用程序和信息化平台,纵向贯穿县、镇、村、网格4个层级,横向连通67个县直部门和10个镇直机构,实现问题收集、分流交办、处理反馈的闭环机制[12][13] - 敖汉旗“敖组通”应用程序办结群众诉求10566件,处置办结率达98%,卓资县黄旗滩村利用“为村”平台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改善乡风[13] - 四义堂村的数字化平台具备基层网格管理、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政务公开等功能,例如为空巢老人配备防跌倒监测仪,实现危险自动报警和网格员及时响应[13][14] - 村卫生室使用健康体检一体机进行心电图、血糖等基础检查,并可联网旗人民医院自动生成健康报告,提供一站式体检服务[14] - 数字大屏公开财务情况、粮食补贴、农业保险等村务信息,提升透明度和村民信任度[14] 数字基础设施与人才支撑 - 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累计数据量达3.1万条,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系统覆盖10个盟市、53个旗县,加快资源共享和利用[11] - 赛罕区通过“引育结合”联合高校开展智慧农业专项培训,引进10余名农业数字化专业毕业生作为技术骨干,并组建“数字农技服务队”推广智能设备操作[11] - 蓝莓种植项目吸纳周边3个村村民季节性就业300余人,年增收500余万元,村民可托管大棚并依托智慧农业指导实现高产[11] -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为数字乡村“千里眼”监管平台提供AI算力支持,检测烟雾火焰、消防占道、人员跌倒等情况并实时报警[14] - 网上农牧行政审批平台与自治区对接,通过“蒙速办”移动端和政务服务网办理补贴发放查询、社保费缴纳等业务,推动便民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15]
让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村居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13:36
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 数字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进 各地积极兴建乡村数字服务平台[1] - 中国政法大学2024年开展全国性调查 覆盖28个省区市80个县级行政区 收集198个村庄4816份问卷数据[1] 农村居民数字媒体使用特征 - 农村居民高度偏好新媒体特别是短视频 短视频成为获取信息和社交的主流工具[1] - 短视频受欢迎原因包括低门槛特性满足碎片化信息需求 以及算法推荐机制提升普通用户可见度[1] - 农村居民主要通过新媒体消费娱乐内容 而非获取公共服务或参与社会治理[2] 数字鸿沟具体表现 - 数字鸿沟呈现"一高一低"特征:高龄群体和低教育程度群体面临使用障碍[2] - 这些群体因缺乏数字技能和设备 对数字服务平台认知有限 使用范围狭窄[2] - 部分人员需依靠家庭或社区协助使用数字服务 数字生活内容较为单一[2] 公共服务获取障碍 - 数字鸿沟导致弱势群体可能错失政策信息 社会保障 法律援助和健康指导等关键资源[2] - 平台功能丰富度与界面设计并非核心问题 关键在于用户使用意愿和能力[2] 数字服务优化方向 - 需将法规政策等公共服务信息与娱乐内容有机结合 制作故事性强互动性高的公益短视频[3] - 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创新政务监督和建言献策等互动机制[3] - 通过精准广告和推荐机制实现信息定向投放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送就业健康等政策信息[3] 数字素养提升措施 - 针对低教育水平和老年群体设置帮助热线和培训课程[3] - 借助村干部和志愿者力量协助使用信息查询 政策解读和投诉建议等平台功能[3] - 最终目标是让更多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社会参与中有效使用数字工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