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治理服务

搜索文档
兴隆湖蝶变,成都市用法治力量推动水环境治理
新京报· 2025-06-27 18:51
兴隆湖生态治理成果 - 兴隆湖面积约6500亩,从洼地转变为集生态、灌溉、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湖区,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全域III类、局部II类,透明度最深达4米以上 [1][4][5] - 湖区治理采用"借自然之力修复自然"理念,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构建,形成198万平方米沉水植物构成的"水下森林" [2][4] - 治理后吸引华西医院分院、天府中学湿地教室及科技企业入驻,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成为城市新生活场景 [5] 锦江流域治理成效 - 锦江黄龙溪国考断面水质从2016年劣V类提升至III类及以上,连续60个月保持优良,鱼类种类从23种增至49种 [6][7] - 成都累计敷设截污管涵23.1公里,修复病害管网1400余公里,新建1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升173.5万吨 [7] - 锦江流域水质优良率从2016年69%提升至100%,实现从护城河到幸福河的"第四次转型" [7][10] 成都水生态治理政策与规划 - 成都市出台《兴隆湖区域生态保护条例》等30部生态环境相关法规,2018年以来开展环保领域执法检查12次 [3][7] - 编制《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2022-2035年》《天府蓝网总体建设规划》,探索"市属国有公司+区政府"流域治理新模式 [9][10] - 完成三大流域3917个排污口整治,建成天府蓝网396公里,贯通都江堰至黄龙溪绿道220公里,打造"夜游锦江"城市IP [10] 生态经济价值转化 - 兴隆湖周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培育荧光跑道、湖畔书店等网红打卡地,带动区域人气与商业活力 [4][5] - 锦江流域通过延长通航里程、拓展滨水空间,激活生态经济与夜间经济,实现环境与商业协同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