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

搜索文档
我在TOP3大学招生组抢高分生
虎嗅· 2025-07-27 14:25
高校招生策略变化 - 传统招生策略依赖名校光环和理想化专业描绘吸引低分考生报考冷门专业 [2][15] - 2025年北京大学在湖北省强基计划出现空档 小语种专业在多个省份需征集志愿 [28] - 考生开始识破招生话术 拒绝为名校头衔牺牲专业选择 直接与招生组进行专业博弈 [12][13][16] 考生决策行为转变 - 高分考生明确要求具体研究方向 如机器学习 大语言模型 量化金融等细分领域 [33] - 经济欠发达地区考生仍存在显著信息差 仅能模糊表达"想学计算机"等大类方向 [34] - 部分考生通过直接咨询在校生获取专业真实信息 规避社交媒体制造的二次信息差 [37][38] 教育产业链利益关系 - 中学强制前30名学生报考名校强基计划 以增加"高考容错率"为名义提升名校录取率 [21][22] - 超级中学教师绩效与名校录取数直接挂钩 对已放弃名校的考生实施道德胁迫 [59][63][65] - 县城中学通过名校录取获取教育经费和社会曝光 县级财政对985录取者提供特殊补贴 [73][76] 专业选择趋势分化 - 法学和金融成为文科生首选 考生放弃名校冷门专业转向行业认可度高的实用学科 [43][83] - 计算机科学试验班等就业导向专业受县城考生青睐 即使需放弃顶尖名校 [75] - 考生对超一线城市实习资源宣传产生警惕 更倾向新一线城市的职业发展平衡 [85][86][88] 教育市场信息不对称 - 名校冬令营演变为表演性质活动 参营费换取"优秀认定"但无实质专业体验 [23] - 招生组存在刻意混淆专业行为 如将金融与工商管理混为一谈误导考生 [27] - 在校生面临披露专业真实情况的困境 部分选择继续维持"冷门宝藏"话术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