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水阀维修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上门维修乱象须整治(来信调查)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行业乱象 - 上门维修行业存在报价前后不一现象,如35元优惠代金券实际需支付220元[2] - 部分商家使用劣质材料冒充优质材料,如2元一斤的"三无"胶水冒充90元一斤的进口材料[3] - 维修人员使用劣质配件充当原厂配件,导致设备反复修理[3] - 维修服务可能导致原问题未解决反而扩大损失,如净水器漏水造成4万至5万元家装损失[4] 消费者困境 - 消费者难以判断故障原因和维修价格合理性[2] - 维修项目差异大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看人报价"行为[4] - 维权面临举证难问题,部分服务商诱导脱离平台交易[5] - 维权过程遭遇多方推诿,如网点否认维修师傅身份[5] - 诉讼成本高昂,包括律师费和鉴定费,且耗时较长[6] 行业规范建议 - 平台应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包括下单、上门服务和售后[8] - 价格标准化应包括透明定价、细化标准体系和事前评估[8] - 市场监管部门应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商家实施平台禁入[9] - 对违法行为应予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惩罚[9] - 消费者协会可公布家电维修"白名单"引导消费选择[9] - 建立多方共治体系,包括独立第三方评估机制[9] 现有法规 - 《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禁止虚列维修项目、替换正常部件等行为[7] - 违规经营者可被警告、责令改正或处3万元以下罚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