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牡蛎壳土壤调理剂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泰宁:渔港废壳“远嫁”山乡 碱化沃土催生金色稻浪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7:27
农业技术合作模式 - 泉(州)(三)明山海协作通过技术输出与资源互补实现生态共赢 将沿海地区惠安县的废弃牡蛎壳转化为土壤调理剂 用于改良山区泰宁县的酸性土壤[2][3] - 该模式构建了“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的绿色循环 既破解了山区土壤酸化难题 也疏通了沿海固废处理的堵点[2][3] 土壤改良效果 - 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 试验田土壤pH值从5.11显著提升至6.05 有效中和了土壤酸性[2] - 调理剂中丰富的钙元素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多种微量元素 创造出更稳定的生长环境[3] 水稻产量与质量提升 - 土壤改良后水稻亩产较往年提高了约50公斤 增幅达13.85% 平均亩产达600余公斤[1][2] - 土壤条件的改善使得水稻结实率高 实现了增产增质[1][2] 未来发展潜力 - 土壤改良带来了可观的碳汇潜力 相关核算工作为未来探索“土壤改良碳汇交易”新模式奠定了基础[3] - 该协作模式为更多山区的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使其焕发新生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