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稻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扬大团队发现控制垩白的关键基因
新华日报· 2025-07-30 05:26
7月下旬,一场关乎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隐形较量",正在每一粒稻谷内部悄然上演——是粒粒晶莹剔 透,还是会出现恼人的"垩白"?垩白,表现为稻米上不透明的斑块,是稻米胚乳在发育过程中,淀粉颗 粒与蛋白质基质合成节奏失衡所导致的结构性缺陷,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 □ 本报记者叶真 水稻垩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淀粉与蛋白质作为这一过程的两大主角,其合成速率必须 严丝合缝、高度协同,"论文第一作者,扬州大学农学院教师胡智介绍,"一旦节奏失控,一方慢了半拍 或快了半步,籽粒内部就会形成垩白区域。" 然而,这个庞大生物过程的总"指挥"是谁?背后的分子开关在哪?为了寻找答案,团队开始"大海捞 针"。"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核心籼稻种质资源库,之后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标记筛选位点等方法, 锁定了关键基因Chalk9。"胡智解释,他们通过进一步分子试验发现,该基因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 通过调控OsEBP89转录因子的蛋白稳态,确保淀粉与蛋白质合成"同频共振"。"具体来说,当Chalk9基 因功能减弱,OsEBP89蛋白就会积累更多,就会出现垩白。" 在深入解析Chalk9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 ...
低碳大米提振东南亚农业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2
低碳水稻技术应用 -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试点低碳水稻模式覆盖4518公顷土地,每公顷产量提高5%至10%,利润增加114美元至190美元,同时减少1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1] - 核心技术为交替湿润灌溉,结合精准施肥后单季可削减3吨至1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氮肥和40%灌溉用水量 [1] - 泰国正大集团推出"皇族金辉低碳大米"进入欧洲超市,将低碳概念转化为农业竞争力战略 [1] 生产体系协同优化 - 越南芹苴农民整合节水灌溉与秸秆回收,每公顷降低生产成本41.8美元,增加40万越南盾秸秆销售收入 [2] - 缅甸28家出口米厂安装41.9兆瓦太阳能系统,塞因莱米厂实现487kWp光伏供电延伸至产业链下游 [2] 国家农业转型框架 - 越南"百万公顷优质低排放水稻计划"目标2030年覆盖湄公河三角洲50%产区,已授权7家公司生产1.92万吨低排放稻米,中安高科公司以820美元/吨高价出口日本 [3] - 泰国正大集团通过订单农业提供250泰铢/吨补贴,计划将低碳大米产量从2025年2万吨增至2026年4万吨 [3] - 菲律宾南哥打巴托省投资1.2亿比索(约210万美元)建设废弃物制能项目支持生态农业 [3] 全球市场影响 - 泰国白米价格2024年5月跌至431美元/吨同比降30%,低碳大米通过绿色溢价创造新利润空间 [4] - 越南试点农户每公顷利润提高36.7%,泰国品牌溢价抵消市价压力,越南筹备将低碳稻纳入碳信用体系 [4] 产业链挑战 - 越南同塔省因灌溉渠道老化无法满足技术要求,硬件升级具紧迫性 [5] - 碎片化土地限制技术效率,泰国正大集团需250泰铢/吨补贴激励农户 [5] - 减排量缺乏统一核证,认证体系缺失可能导致绿色溢价沦为炒作工具 [5] 碳市场发展 - 越南立法构建碳交易框架,稻作碳汇完成认证后湄公河三角洲可产出可交易碳信用 [6] - 东南亚低碳大米革命既是农技升级也是全球竞争力重构战略 [6]
日本多地严重缺水 水稻产区面临“新米危机”
快讯· 2025-07-27 22:09
日本媒体27日报道,由于近期遭遇高温天气,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日本多地严重缺水。受此影 响,部分地区水库蓄水量告急,水稻长势缓慢,新米收成面临危机。 ...
水稻播种用上“3D打印”(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7-17 09:16
水稻播种技术革新 - 江西万载县妈妈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水稻播种,通过精量定位的印刷播种机将稻种精准排列并粘在可降解育秧纸上 [2][3] - 传统育秧方式存在种子分布不均问题,每个秧盘孔洞种子数量差异大,多则八九粒,少则一粒没有,影响发芽和生长 [3] - 新技术使用淀粉、葛根粉等原料制成的胶水,每个胶水点粘一两粒种子,与秧盘孔洞一一对应,解决分布不均问题 [3] 技术优势与效益 - "3D打印"播种技术使90%以上的孔洞都有种子,育秧纸覆盖两天左右分解,能够保湿保温、提高种子发芽率 [3] - 新技术使每亩田用种量从四五斤减少到3斤,节省种子成本五六十元 [4] - 秧苗质量提升,插秧后比普通秧苗提前5天左右返青,苗壮且根系发育良好 [4] 生产流程优化 - 传统"双抢"时期需在20天内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时间紧迫,秧苗易出现徒长现象 [5] - 新技术可提前"打印"育秧纸并卷成筒储存,随用随取,储存时间可达半年 [5] - 稀播、匀播技术使秧苗在秧盘中存放二三十天也不会出现徒长,为"双抢"留足时间 [5] 行业应用前景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指出该技术可实现精量化、机械化育秧,降低种植成本,提升水稻产量 [3] - 新技术已在100亩试验田成功应用,参与试种的农户反馈效果良好 [4] - 该技术解决了传统育秧方式导致的"高脚苗"、"黄化苗"问题,提高移栽后成活率和产量 [4][5]
多点发力降低高温对农业生产影响 “新”潮澎湃为稳产优产保驾护航
央视网· 2025-07-13 18:36
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持续高温天气对农作物和水产养殖造成一定影响 [1] - 山东河南等地采取科学灌溉和设施防护措施降低高温影响 [1] 山东青州花卉种植应对措施 - 智能化温控设备将花卉大棚温度稳定在26℃左右 [2] - 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指导花企和农户降温控湿工作 [2] - 采用智慧监测加人工巡检模式及时检修设备隐患 [2] 山东乐陵泥鳅养殖保障措施 - 高温天气和养殖关键期对泥鳅养殖构成威胁 [4] - 新建2条专用供电线路确保增氧设备24小时运转 [4] - 保障水体溶氧量恒定避免泥鳅缺氧死亡 [4] 河南淮滨抗旱水源调度 - 水利部门调度全县18座中小型水库保障抗旱水源 [6][7] - 抽水机全天候工作确保水稻充分浇灌 [7] - 农业技术人员根据水稻生长阶段提供科学浇水指导 [7] 田间灌溉管理机制 -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实现24小时田间有水 [9] - 选择早晚时段浇水避免中午高温水分蒸发过快 [9]
中国助力科特迪瓦农业提质升级(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08
中企在科特迪瓦橡胶产业的贡献 - 中国企业帮助科特迪瓦维奥索村通电并计划铺设网络,橡胶包销模式带动种植规模扩大,加工厂成为当地就业热点 [1] - 美兰集团2019年在科特迪瓦设立橡胶加工厂,带动附近村民收入增长,其控股的第三橡胶加工厂年产能达10万吨 [2] - 1996-2024年科特迪瓦橡胶出口量从1.6万吨增至135万吨,2019年起中国成为其最大橡胶出口国,年出口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 [2] - 中国企业推动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橡胶出口国,预计2024年底中企对当地橡胶产业综合贡献率将超50% [2] - 美兰集团、海南农垦、海胶集团等中企建立了从种植到出口的全产业链供销体系 [2] 中科农业合作成果 - 中国援非农业专家近30年帮助格格杜垦区水稻产量从2.5吨/公顷提升至4吨/公顷,种植户年均收入超2万元人民币 [4] - 格格杜垦区选育出10多个水稻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生产并建立完整的大米加工销售系统 [5]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企业推出"可可咖啡"等热带作物深加工产品,展示农产品加工潜力 [5] - 中国承建的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配套6.7万平方米仓储基地,为非洲最大可可豆仓储中心 [5][6] - 该可可加工厂使科特迪瓦首次拥有自有大型加工厂,增强全球可可市场话语权 [6] 产业升级与就业带动 - 中国企业推动科特迪瓦橡胶加工业整体跃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创造大量就业 [3] - 美兰集团董事长表示中企让胶农增收并为年轻人提供学技术机会,培养出行业能手 [3] - 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当地员工收入比之前增长一倍,学习到先进技术 [5] - 格格杜垦区培训科方人员超2000人,涉及水稻生产、农机操作等多个领域 [4]
贵州以“绿色”为纽带深化与国际友城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09:57
国际合作与绿色发展 - 贵州省与利比里亚蒙罗维亚市签署建立友好省市关系协议书 [1] - 贵州省与莫桑比克加扎省、巴布亚新几内亚米尔恩湾省签署建立友好省关系意向书 [1] - 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老中友好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1] - 贵阳市、黔西南州兴义市分别与老挝、莫桑比克有关地区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或意向书 [1] 产业合作与资源互补 - 莫桑比克加扎省省长提到与贵州在水稻种植、畜牧业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潜力 [1] - 巴布亚新几内亚米尔恩湾省省长提出特色农产品贸易、可持续渔业管理、生态文化旅游等合作清单 [2] - 米尔恩湾省计划在贵阳设立省级办事处以推动合作项目高效落地 [2] 教育与商贸合作 - 贵州省国际友城"留学贵州"项目启动,旨在吸引国际友城青年学子来黔学习深造 [2] - 贵州省"友城乐购·乐游"跨境电商项目发布,拟打通贵州与友城间的特色商品流通渠道 [2] 全球影响力与可持续发展 - 贵州通过友城网络深化绿色发展与产业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地方合作方案 [2]
水稻品种田间“竞技”、24小时“哨兵”站岗 多维度解锁智慧“三夏”
央视网· 2025-06-20 15:53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山东鱼台县30万亩水稻夏种机械化作业率达99%以上 [4] - 机械插秧效率达1亩/15分钟,单台机器日作业量达几十亩,种植密度提升至10万棵/亩 [6] - 合作社采用"中央厨房"式育秧服务,自动化生产线10秒完成一个育秧盘制作 [13] - 机械化育秧土地利用率提升10倍,1亩秧苗可种植100亩稻田,节省90%育秧土地 [17] - 贵州松桃县土地整治将2166块小田整合为220块高标准农田,配套机耕道和灌溉设施 [25] 特色种植模式与增收 - 鱼台县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亩产小龙虾100公斤,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20] - 江西吉水县118万亩早稻进入扬花期,预计亩产达1000斤 [27][30] - 试验田种植15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测试不同密度以筛选高产品种 [26] - 3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筛选具有抗高温、抗倒伏等特性的良种 [35] 科技赋能田间管理 - 植保无人机施肥效率达200亩/天,节省30%肥料用量 [43] - 黑龙江庆安县投用2000多台农用机械和500多台无人机,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7% [48] - 虎林市采用孢子捕捉仪和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实现病虫害预警与防治无缝衔接 [50] - 江苏淮阴区气象局推出"分时分区"预报模式,引入湿度遥感监测技术加强极端天气预警 [52] - 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酸碱度等数据,农户可通过小程序远程查看"体检报告" [39] 区域种植进展 - 浙江武义县单季稻预计10月收获,无人机防治服务覆盖5.2万亩稻田 [41][45] - 江西吉水县早稻预计7月初至中旬进入"双抢"时段(收割早稻+抢种晚稻) [30] - 贵州松桃县水稻进入分蘖期,飞防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 [24]
智能化育秧技术助推水稻高产高效
镇江日报· 2025-06-13 08:11
农业技术创新 - 镇江经开区采用"硬盘微喷"新技术,将传统秧苗水育改为旱育,有效解决壮秧培育难题 [1] - "硬盘微喷"技术结合硬盘育秧和微喷灌溉,通过精准水肥管理、自动化控制和环境优化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 [1] - 微喷系统可根据秧苗生长阶段和天气调节水量,雾化水流均匀喷洒,减少水分流失并避免过度灌溉 [2] - 硬质塑料秧盘保证秧苗生长整齐均匀,便于后期机械栽插 [2] 技术应用效果 - 使用"硬盘微喷"技术的秧苗高度在12~18厘米,茎基部有弹性无病斑,叶片短宽厚颜色深绿有光泽,白根多且盘根好 [1] - 硬盘育秧比传统育秧增产5%至10%,节省人工50%以上,每亩可增收约100~200元 [2] - 目前镇江经开区有5家规模种植主体使用该技术 [1] - 技术通过"政策+示范+培训+市场"组合策略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 [2] 农业现代化发展 - 镇江经开区水稻种植面积达6.62万亩,正推动"硬盘微喷"技术规模化应用 [2] - 水田卫星平地机示范推广工作同步进行,通过田间观摩活动让种植户了解新设备 [3] - 新技术新设备帮助农户降本增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 - 现代化种植理念让农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迈向更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3]
稻浪千重:一位中国农业专家的非洲守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1 16:18
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推广成果 - 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迎来新一季丰收,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1] - 2007年启动的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已运营18年,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气候的高产、抗旱、耐淹、抗倒伏稻种 [1] - 杂交稻产量是本地稻的两到三倍,被当地农民称为"擦拉贝"(意为"最好的东西") [1] 技术推广与本土化进程 - 通过对比种植示范打消农民疑虑,采用田间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方式推广技术 [1][3] - 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推广杂交水稻面积达9万公顷,成为非洲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2] - 胡月舫团队在马希齐镇农业专业培训中心每月开展理论教学,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3] 人才培养与社会影响 - 中国专家已举办数百场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间接传授技术给数万农民 [3] - 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门认可中国技术对实现水稻自给和粮食安全的贡献 [3] - 本土化制种项目正在推进,目标包括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和完成种子本地化生产 [4] 长期战略与行业意义 - 项目坚持18年,克服气候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实现从育种到推广的全链条技术输出 [1][4] - 技术推广直接提升农民收入,部分农户从温饱不足到有余粮销售并扩大生产 [2] - 项目承载"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愿景,持续推动非洲粮食安全体系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