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稻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实验田”变“丰收地” 山西朔州“田秀才”逐梦乡村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3:25
(乡村行·看振兴)"实验田"变"丰收地" 山西朔州"田秀才"逐梦乡村 中新网朔州10月28日电 (杨佩佩 韩雨思)金秋时节,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由到村工作大学生首 次试种的水稻喜获丰收。这群年轻的"田秀才"把"实验田"变成"丰收地",他们用实际行动把理论知识写 在了田间地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由到村工作大学生首次试种的水稻喜获丰收。张晓宇 摄 17名到村工作大学生主动对接农业部门,引进优质水稻品种,扎根田间地头。 (资料图片)张晓宇 摄 2025年春季,到村工作大学生在窑子头乡调研时发现,当地部分地块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具备种植水 稻的自然条件。为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主动对接农业部门,引进优质水稻 品种,扎根田间地头,打造了这片100多亩的实验基地。 窑子头乡裕民村村民蔡润西说:"我家种的玉米,今年大学生在这儿种的水稻,收成产量还可以,明年 我想也试着种点水稻。" 窑子头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赵捷介绍,今年主要是种植了100亩"稻花香二号"水稻,目前已经到了收 割阶段,这也锻炼了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下一步,乡里要通过到村工作大学生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泰宁:渔港废壳“远嫁”山乡 碱化沃土催生金色稻浪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7:27
农业技术合作模式 - 泉(州)(三)明山海协作通过技术输出与资源互补实现生态共赢 将沿海地区惠安县的废弃牡蛎壳转化为土壤调理剂 用于改良山区泰宁县的酸性土壤[2][3] - 该模式构建了“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的绿色循环 既破解了山区土壤酸化难题 也疏通了沿海固废处理的堵点[2][3] 土壤改良效果 - 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 试验田土壤pH值从5.11显著提升至6.05 有效中和了土壤酸性[2] - 调理剂中丰富的钙元素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多种微量元素 创造出更稳定的生长环境[3] 水稻产量与质量提升 - 土壤改良后水稻亩产较往年提高了约50公斤 增幅达13.85% 平均亩产达600余公斤[1][2] - 土壤条件的改善使得水稻结实率高 实现了增产增质[1][2] 未来发展潜力 - 土壤改良带来了可观的碳汇潜力 相关核算工作为未来探索“土壤改良碳汇交易”新模式奠定了基础[3] - 该协作模式为更多山区的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使其焕发新生机[3]
南农晨读 | 甘蔗节节高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0:01
农业农村部政策导向 - 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建设一批布局科学、运营规范、服务优质、联农带农的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迭代升级[6][7][8][9][10] -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强农论坛”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系正在加快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转变,建设农业强国需以“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力强”为根本遵循[11][12][13][14][15] 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 广东省召开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会议,探索通过农文旅融合重塑乡村价值,实现从“沉睡资源”到“活力资产”的蜕变[16][17][18][19] - 惠州市通过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及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等重点项目,探索出“文化铸魂、市场驱动、群众共富”的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带动全市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26][27][28][29][30][31] - 汕尾市依托山林资源发展青梅、茶园、油柑等特色产业,将自然禀赋转化为舌尖上的“绿宝石”,凸显农产品的地域特色[21][22][23][24]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 韶关市举办水稻技术培训班暨晚造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会议由翁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主持,省推广中心、省农科院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全市各区县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等共计150人参加活动[33][34][35][36][37]
我国在水稻科技多个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环球网资讯· 2025-10-19 19:10
行业核心观点 - 籼粳杂交稻品种正成为水稻新品种培育的主流 [1] - 水稻科技在镉低积累品种培育、无融合生殖、智慧稻作等多个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1] - 行业建议组织全国协作大团队,联合政产学研用力量开展全产业链攻关以保障粮食安全 [1] 科技创新进展 - 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领域包括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培育、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智慧稻作 [1] - 科技前沿领域涵盖水稻遗传育种、基因编辑技术、优异性状形成、逆境生理、病虫害抗性 [1] - 产业发展需求方向包括高效智能稻作技术、稻米精深加工、稻米质量安全与绿色发展 [1] 行业协作与活动 - 大会汇聚全国水稻行业15位院士、120余家涉农院校及科研单位的450余名专家 [2] - 参会代表包括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3家农业科技期刊、31家涉农企业 [2] - 大会设1个主会场和6个分论坛,主题为“水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1] 未来发展重点 - 攻关方向重点围绕产量提升、抗性增强、品质改良和养分高效利用 [1] - 技术路径包括加强关键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创制新种源,培育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 [1] - 目标为推动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的大面积应用 [1]
“天目粮仓”一田双收全国出圈
每日商报· 2025-10-17 07:20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由杭州市供销社下属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探索“山地稻虾、稻鱼养殖”标准模式 [1] - 运营模式为“稻虾共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农业模式 [1] - 项目收益的25%作为分红分给当地村民,形成共享收益机制 [5] 生产与品质管理 - 团队每周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pH值、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元素以确保水质达标 [2] - 龙虾在稻田中扮演“生态管家”角色,替代传统农药实现生物防虫,其粪便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 [2] - 水稻为龙虾提供遮荫,通过人工调控将水体温度稳定在18-35℃的适宜区间 [2] - 生态香米“桃两优67”具有红枣香,口感软糯,获得市场回头客认可 [3] 产量与销售表现 - 今年共投入12万尾蓝龙虾虾苗,截至10月中旬已收获2000多斤,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0% [2] - 配套种植的生态香米总产量达2万斤,销量显著提升 [2] - 蓝龙虾销往贵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并接到餐饮企业长期订单 [4] - 虾稻米通过社区团购和电商平台销售,上月线上销售达800斤,并有定制礼盒需求 [4] 项目规模与发展规划 - 天目粮仓项目总地块为4200亩,目前已完成600余亩稻谷收割 [5] - 收割后的稻谷统一烘干,以订单粮形式送往粮站以确保销路稳定 [5] - 未来计划将天目粮仓打造成杭州生态农业名片,为乡村共富打开更大空间 [5]
大庆市大同区:盐碱地高效改良种植连年丰收
中国发展网· 2025-10-15 19:08
项目概况 - 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137泡区域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迎来丰收季,5500余亩盐碱地水稻丰收 [1] - 项目自2020年启动,通过“党委引领+政府主导+公司运营+企业管理”模式及“三年三步走”战略实施 [3] - 项目成功将过去“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盐碱荒地转变为“田成方、渠成网、道路四通八达”的优质稻田 [3]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盐碱地水稻种植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了稻米加工、运输、仓储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3] - 项目在施工与田间管理过程中吸纳了当地500多名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途径 [3] 模式与影响 - 项目的成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蹚出了一条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 - 盐碱地水稻种植有效遏制了区域盐碱地的持续恶化,实现了盐碱地的高效利用 [3]
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代表到四川寻找稻渔综合种养经验做法 科技赋能 养虾有“稻”一田多产
四川日报· 2025-10-11 08:29
泸县玄滩镇新山村,双稻双虾养殖基地内,农户忙着打捞大头虾。 "你们看,这些大头虾10月就要捕完,接着就抛小龙虾苗。稻田里养殖大头虾与小龙虾,是我们'双稻双虾'的 核心技术。"近日,在泸州市泸县玄滩镇新山村双稻双虾养殖基地内,玄滩镇党委书记杨一向参会代表介绍。当 天,由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农渔循环种养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泸县举行,来自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 参会代表齐聚,交流产业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瞄准优势,2021年起,新山村村集体与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双稻双虾"种植养殖,合作社 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收益如何?该合作社理事长高大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一块田,每年4月种水稻,7月收获头季水稻,10月收获再生稻,亩产加起来达1300斤,收入2000余元。与此 同时,5月喂养大头虾,9月至11月收获大头虾,亩产160斤,按每斤50元计算,收入8000元;11月喂养小龙虾,次 年4月收获,亩产达200斤,按每斤34元计算,收入6800元,总亩产值可达1.7万元,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正因泸县"早虾"的时间差,小龙虾还有溢价空间。"'炮头虾'每只重量达一两以上,价格最高可达150元一 斤 ...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水稻新品种测产传捷报
内蒙古日报· 2025-10-07 10:20
新品种测产成果 - 水稻新品系兴隆56号亩产达746.6公斤 [1] - 水稻新品系兴隆244号亩产达767.5公斤 [1] - 两个新品种均展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能和推广潜力 [1] 科研合作与平台建设 -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自2018年建立以来持续深耕北方寒地水稻育种和耐盐碱水稻技术 [1] - 通过"袁梦计划"引入先进杂交水稻技术、种植理念与管理模式 [1] - 已成立5个高层次科研和产业化平台并建立6个水稻科研基地 [1] 育种材料与品种储备 - 获得常规粳稻各世代育种材料22935份和耐盐碱育种材料1850份 [1] - 储备稳定材料367份且已通过审定品种7个 [1] 行业地理与种植基础 - 兴安盟水稻种植面积约115万亩位于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 [2] - 该地区是内蒙古重要的大米生产基地 [2] 行业品牌与良种体系 - 兴安盟着力打造地域特色水稻品牌并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体系 [2] - 全盟良种覆盖率达到98% [2] - 全盟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12万亩以上 [2]
江西崇义:梯田稻浪金黄 国庆观赏正当时
经济观察报· 2025-10-02 12:01
乡村旅游发展 -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客家梯田在“十一”假期期间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欣赏秋日梯田景观 [1] - 当地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创新打造“生态+旅游”体验新场景,将梯田景观转化为持续的经济收益 [1] - “生态+旅游”模式有效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 农业景观与丰收预期 - 上堡梯田拥有千年农耕历史,此时正值水稻收割前夕,稻穗由绿转金,呈现一片金黄景象 [1] - 今年当地气候条件良好,村民预计将是一个丰收年 [1] - 许多游客专程前来在田埂上漫步、拍照,观赏独特的农业景观 [1]
袁隆平水稻科研基地寒地水稻新品种亩产超740公斤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8:01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现场宣布:"'兴隆56号'亩产746.6公斤,'兴隆244号'亩产767.5公斤。" "'兴隆56号'是海南、黑龙江两地多代选育出来的品种。作为寒地水稻新品种,它具有分蘖力强、耐 寒、抗倒抗病能力强、成熟度好等特点。"程式华介绍,新品种试种成功后,将推广至适宜兴安盟及同 积温带地区种植。 袁隆平水稻科研基地寒地水稻新品种亩产超740公斤 中新社内蒙古兴安盟9月28日电 (记者 张玮)28日,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水稻科研基 地收割机轰鸣,一簇簇稻穗经收割脱粒、装袋、称重、测量含水量、去杂、去皮,平均亩产超740公 斤。 当日,由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内蒙古北方寒地水稻育种创新重点实 验室等单位组成的测产团队,对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最新研发审定的两块常规水稻新品种 稻田进行测产。 编辑:张嘉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9月28日,内蒙古兴安盟,测产团队在稻田里查看新品种长势。 刘也 摄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