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理学
icon
搜索文档
5步拆解复杂难题,让你效率翻倍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07-03 16:16
战略思维与结构化问题解决 - 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需应对组织及环境的复杂性,预判不确定性以应对波动性和模糊性挑战[2] - 技术、社会及环境变化加剧管理挑战,战略思维价值提升,沃特金斯提出战略思维六项修炼:模式识别、系统分析、心智敏锐度、结构化问题解决、愿景制定和政治才能[3] - 结构化问题解决是应对高风险新问题的关键方法,需经历定义角色、构建问题、探索方案、决定方案和实施五阶段[6] 结构化问题解决五阶段 阶段1:定义角色与沟通 - 识别利益相关方并明确其参与方式,采用ASCI框架(批准Approve、支持Support、咨询Consult、告知Inform)协调过程[8] - 批准者需对关键决策授权,支持者控制资源,咨询者提供关键意见,告知者需保持信息同步[9] 阶段2:构建问题 - 问题构建是核心阶段,需通过"英雄之旅"叙事框架(英雄、冒险、宝藏、恶龙)明确问题定义、评估标准和潜在阻碍[12][15] - 评估标准需具体化,包括解决方案的正确性标准及吸引力评估维度[16] - 识别阻碍需预测寻宝路径上的潜在障碍,如资源限制或执行阻力[16] 阶段3:探索潜在方案 - 探索与评估需分离以避免扼杀创造力,采用高效搜索或拆解问题(如系统建模、根本原因分析)寻找方案[17][18] - 根本原因分析通过拆解问题元素诊断核心驱动力,例如制造工厂运输延误的细分原因分析[18] 阶段4:决定最佳方案 - 评估方案需权衡多维度标准,可开发评分系统(权重分配、线性评分)但需注意非线性因素和维度间相互作用[24][25] - 方案选择需考虑资源投入与机会成本,实施过程可能引发新问题循环[26] 阶段5:实施与反馈 - 方案实施需分配资源并明确执行方,过程中需动态调整并回顾问题解决循环[26] 能力培养与实践 - 结构化问题解决能力需通过原则学习、经验积累及反馈迭代提升,参与资深者主导的项目可加速成长[28]
国话八部反法西斯题材和红色题材剧目将陆续上演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09:22
中国国家话剧院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演出 - 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在6月至10月推出8部话剧,包括《铁流东进》《红色的起点》《哥本哈根》《物理学家》《三湾,那一夜》《死无葬身之地》《直播开国大典》《抗战中的文艺》[1] - 系列演出涵盖抗战题材、红色题材、科学思辨等多种类型,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2] 重点剧目介绍 《抗战中的文艺》 - 国话首部文献话剧,记录文艺名家14年抗战之路,由段奕宏、田雨、李光洁等演员出演[1] - 通过文艺形式展现民族自尊和抗争精神[1] 《哥本哈根》 - 由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导演,探讨科学、战争、人性的多面性[1] - 已演出22年,深受思辨型和科学爱好者观众喜爱[1] 《死无葬身之地》 - 原副院长査明哲导演作品,全新阵容呈现[1] - 展现二战胜利前夕法国游击队员在酷刑中的灵魂抉择[1] 《物理学家》 - 2008年首演,17年后复排,由青年导演王剑男执导[1] - 保留原作荒诞气质,融入当代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1] 《铁流东进》 - "90后"青年导演查文浩作品,聚焦新四军通信兵的浴血奋战[2] - 通过"红色青春密码"串联通信战士的壮烈史诗[2] 《红色的起点》 - 改编自叶永烈纪实作品,展现191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历程[2] - 突破线性叙事,以当代审美重构历史现场[2] 《三湾,那一夜》 - 艺术化再现"三湾改编"这一建军史里程碑事件[2] - 阐释"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建军原则[2] 《直播开国大典》 - 田沁鑫导演的红色谍战话剧,聚焦开国大典幕后电台广播战线[2] - 融合"谍战+悬疑"元素,运用即时拍摄技术创新舞美设计[2] 演出意义 - 系列演出是对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崇高致敬[2] - 展现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文化责任和时代回应[2]
教育部正式复函广东省 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
快讯· 2025-06-20 18:34
据大湾区之声消息,6月19日,教育部正式复函广东省,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该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 大学,是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5个普通本科专业。 ...
教育部拟同意设置10所学校 大湾区大学要来了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2 16:33
大湾区大学设立背景 - 教育部6月11日公示拟同意设置大湾区大学等10所学校 [1] - 该校由广东省政府举办、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公办普通高校 [1] - 筹建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 [1] - 属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举措 [2] 办学规划与规模 - 采用"一校两区"布局:松山湖校区250亩+滨海湾校区2100亩(总面积2350亩) [1] - 计划2030年实现在校生10000人规模 [1] -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目标为1:1 [1] - 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 [1] 学科建设方向 - 学科发展思路为"精理强工、总体规划、分步建设、融合发展" [1] - 构建理、工、管理、经济、交叉五大学科板块 [1] - 首批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 [1] - 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进展 - 已与5所高校(中山大学/哈工大深圳/南科大/深大/广大)联合培养硕博生100余人 [1] - 正推进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港中文/港科大/澳门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1] - 针对理学和工学科目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 [1] 办学定位与愿景 -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 [2] - 定位为"国际水准、开放包容、湾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2] - 以理工为主、精理强工 [2] - 目标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 [2]
世界上最悲伤的地方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20:15
(原标题:世界上最悲伤的地方) 据说保加利亚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地方。为什么呢?请注意,本文旨在评论一部情感充沛的小说,但首先 要谈谈经济。 这个结论来自《经济学人》2010年圣诞特刊发表的文章《富裕、贫困和保加利亚》,文中提到一些关于 收入与幸福感的研究。各国的生活满意度之间差异巨大,排名靠前的都是发达国家,排名靠后的绝大多 数是非洲国家。研究很复杂,往往涉及难以定量的神秘因素。西欧和北美的幸福感大致比较接近,但格 外悲观的葡萄牙人是个例外;收入水平同等(标准是能买到质量和数量一致的物品或服务,学名是"购 买力平价")的前提下,中国香港没有丹麦开心;拉丁美洲人蛮开心,苏联解体出来的国家就明显悲 观。 经过一番比较,保加利亚被评为了"世界上最悲伤的地方"。很大程度上由这篇文章激发,保加利亚作家 格奥尔基·戈斯波丁诺夫写出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说《悲伤的物理学》。他对"世界上最悲伤的地方"念念 不忘。 《悲伤的物理学》 保加利亚 格奥尔格 · 戈斯波丁诺夫 | 著 陈瑛 | 译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小说中"悲伤"的原文是"tuga",它对于保加利亚和戈斯波丁诺夫,如同"呼愁"之于土耳其和帕慕克。他 赋予tuga ...
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首次在豫招生 在豫招生高校“朋友圈”扩大
河南日报· 2025-05-20 07:54
"河南是我的家乡,我希望家乡能有更多学生到西湖大学,接触顶尖的科学家,脱颖而出,成为改变世 界的力量。"5月15日,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大讲堂里座无虚席,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 公回到家乡驻马店,为西湖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作专场宣讲。 今年,在浙江省"创新班"招生试点的基础上,该校本科招生新增三省两市,其中包括河南省。这是西湖 大学自2022年启动本科教育以来,首次走出浙江开展跨省招生。 西湖大学将通过普通高考面向河南招收本科生,今年招生计划拟为20人(以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计划 为准),涵盖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 能、临床医学等8个前沿专业。考生选考科目方面,西湖大学要求物理、化学均须选考。 5月16日,深圳理工大学在郑州举行2025年河南省本科招生宣讲会。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向河南考 生发出邀约:"河南生源品学兼优,深圳理工大学期待与河南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深度交融。" 根据政策,今年深圳理工大学招生对象是选考物理和化学组合的高中毕业生,录取批次为本科普通批。 招生专业如何?在豫招生均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进行录取,所有学生大一不分 ...
考研,突然不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0 21:35
985高校调剂现象 - 2025年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985高校接收大量调剂考生,为落榜生提供"捡漏"机会 [1] - 厦门大学30个院系拟接收超270名调剂生,人工智能专业占11人,生物与医药专业占18人 [2] - 华东师范大学10个院系接收超200名非全日制调剂生,软件工程专业余额达78人 [2] - 兰州大学33个学院131个专业方向接收调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个学院53个专业方向接收调剂 [2] 调剂名额增加原因 - 公共科目及自命题专业科目难度提高导致第一志愿上线不足,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部分专业出现无人复试现象 [7] - 非全日制专业遇冷,工商管理、法律等学费高昂专业性价比下降,在职人群更倾向保住工作而非深造 [8][10] - 土木类专业需求萎缩,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调剂名额从7人增至19人,厦门大学需调剂14人 [8] - 冶金工程、水利工程等艰苦领域专业长期面临招生困难,依赖国家照顾政策维持生源 [8] 非全日制专业现状 - 武汉大学4个非全日制专业共接收248名调剂生,厦门大学MBA/EMBA项目接收93人 [10] - MBA学费普遍超10万元,EMBA达30万元起步,经济压力导致潜在考生数量萎缩 [11] - 非全日制MBA招生院校增加但生源不足,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拟招200人且"招满为止" [11] - 现行统考制度使在职人群难以通过考试,导致非全日制专业依赖应届落榜生调剂 [12] 调剂竞争与乱象 - 985高校调剂名额竞争激烈,个别高校调剂报考人数超一志愿几倍 [4] - 高校为抢生源设置极短确认时限,有考生仅获4小时复试确认期或30分钟录取确认期 [4] - 名校倾向优先接收校内调剂或高分生源,加剧普通考生调剂难度 [6] 双非高校对比 - 云南大学、河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双非高校调剂规模更大,分别达1026人、676人、640人 [3] - 双非高校一志愿录取情况良好且高分调剂生增加,反映考生目标选择更趋理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