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丨化生穿越周期的力量——海智在线与中国制造业观察
新华网· 2025-08-12 14:10
中国制造业的独特优势 - 中国制造业拥有400多万家网络化、多层级、覆盖全产业的中小制造企业,形成了全球独特的制造业集群和全产业制造能力 [1][2] - 这些中小制造企业具备难以复制的效率、质量和成本竞争力,性价比处于全球最高档,是“六边形战士”群 [1][2] - 中小制造企业吸纳了中国82%的就业,贡献了65%的发明专利,承担着70%至90%的零部件加工任务 [16] - 中国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左右的制造能力,且制造得便宜、迅速,这个能力世界第一 [16] - 企业体制灵活,反馈时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人员素质高,合作配合度、技术主动性都世界一流 [16] 海智在线平台的核心创新 - 平台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体现生产要素、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的工业制造能力数据库,重塑“熟人圈”供应链组织模式 [1][6] - 核心创新在于将企业生产能力要素全面精准标定,把设备、厂房、管理、员工等“标签化”,使供需需求透明化 [6] - 基于产能要素建设起数百组标签矩阵,构建工厂及其生产要素、工艺图纸、采购行为、服务商等四大核心数据库 [8] - 平台实现了非标件从寻源匹配、报价比价、订单管理到支付结算等供应链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11] - 商业模式走通并实现可持续经营,开辟了产业互联网的新方向 [7] 平台赋能与效率提升 - 通过“能力标签”系统,采购商一天就能完成寻源找到合适工厂,而以往此过程平均至少需要一周时间 [8] - 智能核价工具利用几百万条数据建模,在每笔订单中给出报价报表和五维雷达图等决策依据 [11] - 生产进度追踪系统在规定时间节点提示工厂上传进度,通过照片、视频等即可确认非标件生产进度 [11] - 平台可将同一订单拆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派发给不同工厂,实现协同制造,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9] - 已帮助70多万家中小企业在平台上与107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个买家有效对接 [12] 中小企业能力释放案例 - 一家年产值300万元的小厂,为全球顶尖缝纫机企业制造23款高难度零部件,并将交期缩短30% [9] - 一家年产值500万元的工厂,为法国低空经济龙头完成高难度齿轮生产,成本降低67% [9] - 生产玩具汽车轮子的工厂转型为美国企业生产工业相机模式转盘,做冰箱冷藏抽屉的供应商转型为加拿大厂商做医用托盘 [9] - 传统做保温杯内胆的小企业通过工艺升级,承接了航空储水设备内胆,产品毛利超过40% [27] - 该企业进一步将内胆拉伸比从1:2.5提升至1:3.5,承接了便携式胰岛素腔体订单 [27] 生态服务与未来拓展 - 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增值服务,如与西门子合作提供碳排放计算指导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绿色贸易需求 [14][15] - 未来服务版图将扩大至物流服务、原材料集采、一站式报关报税、金融服务、跨境多式联运物流服务等方面 [15] - 来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订单增加迅猛,近年来几乎每年翻一番,是重要的出海方向 [25] - 建议中小企业采取“中国保底,世界盈利”的格局,在“中国+1”“中国+全球”的产业布局中抢得先机 [25] - 中小企业应重视“一纵一横”战略:纵向深耕细分领域做到全球第一,横向协同跨界寻求新市场机会 [26] 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前景 - 中国独特的制造业形态催生了海智在线平台,该模式在美国等地因中小制造企业数量有限、分布稀疏而不可复制 [19] - 绝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不会迁移海外,因为中国大市场、人才、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天独厚,难以独自出海 [20] - 中国培养了全球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工程师队伍,总量从2000年的521万人增加到2020年1765.3万人,年均增速6.3% [21] - 即便全球供应链重构,最终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大部分仍会落地中国,因为离开中国将失去速度、价格优势 [22] -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整合赋能,百万家中小制造企业将实现“在地出海”,面向全球释放制造能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