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
icon
搜索文档
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北冰洋生态海底着陆器惊险回收记
新华社· 2025-10-08 16:44
科考任务与设备 - 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1] - Lander搭载了多参数水质仪、海流计和摄像机等设备,用于测量海底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溶解氧、硝酸盐与海流等环境参数[2] - 科考任务旨在了解北极冰边缘区生态系统对海冰消退的响应,观测底栖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2] 科考过程与时间线 - 执行科考任务的“雪龙2”号于7月6日从上海出发,7月21日抵达北冰洋作业海域,9月26日顺利返回上海[2][12] - 科考期间共成功布放4套Lander,最后一套的回收作业于9月11日上午开始,是本次科考倒数第二个作业项目[2] - 从7月布放到9月回收期间,作业海域从水面满是海冰变为没有冰的踪影,反映了海冰的消融[2] 设备回收的挑战与应对 - 9月11日上午的回收作业因Lander信号失联而中断,设备价值100多万元且存有珍贵的海底影像资料和环境数据[4] - 考察队决定在完成另一科考项目后,于当晚20时重返布放点进行夜间尝试,最终在离船272米处成功接收到微弱信号[7] - 信号显示Lander释放设备电量非常低且电压不稳定,考察队研判后决定延迟至次日凌晨天亮后回收,以降低风险[7] - 9月12日凌晨回收时,浮球与Lander本体之间的绳子突然断裂,但队员最终通过抛钩成功将设备吊回艉甲板[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