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果衣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推动中国地衣学科实现“三级跳”
科技日报· 2025-07-28 06:28
地衣科学研究价值 - 地衣是由真菌与光合生物(如藻类)共生形成的特殊生物复合体 真菌提供水分和物理保护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 使地衣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2] - 生态学上作为"开路先锋" 分泌地衣酸分解岩石促进土壤形成 是极端环境中生态演替的起点 如极地苔原中地衣是重要初级生产者[3] - 环境监测的"天然指示剂" 种类和分布反映空气质量 如"松萝"等地衣消失提示大气污染严重[3] - 生物活性物质"资源库" 约80%地衣含独特次生代谢产物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 是研究生物进化与共生机制的理想模型[3] 地衣标本室建设 - 1958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建立 1973年成立时仅有一间房三个木柜 现收藏标本超16万号 成为亚洲最大地衣标本室[5] - 标本室为我国地衣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支撑国际学术交流[5] - 1989年发现腾格里沙漠石果衣 其生长使沙漠结皮盖度从0%升至90% 远超预期[5] 基因组研究突破 - 完成世界首个地衣型真菌全基因组测序 发现"沉默基因"并激活16种 使石果衣产生17种以上次生代谢产物 多个为新结构[6] - 该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报》评价为"真正的地衣学基因水平研究突破"[9] 沙漠生物地毯工程 - 基于石果衣研究提出 实验显示接种石果衣区域一年半后形成结皮 未接种区域仍为沙漠 证明其防风固沙作用[7] - 相比传统植树治沙 该工程年耗水量仅2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 更适应干旱环境[7] - 抗逆基因已导入牧草小麦等作物 显著提升抗旱抗盐碱能力 相关专利国际领先[8] 学科发展历程 - 三阶段发展:填补空白(1958-1973)→追赶前沿→创新领跑 目前在基因组测序沙漠生态应用等领域世界领先[8][10] - 全国现有27所院校开设地衣专业 38位研究人员和51名研究生 形成老中青梯队[12] 未来研究方向 - 挖掘抗逆基因应用潜力 如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环境中地衣存活提示其可能含抗辐射基因[15] - 拓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交叉领域 探索抗逆基因在人体健康等前沿方向的应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