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舟十九号
icon
搜索文档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两个月 开展了哪些科学实验与试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6 10:08
自4月25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二十号乘组已经在轨满两个月,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迅速适应微重力环境,完成与神舟十九号乘组的在轨 交接,接续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应用实验与试验,并出舱进行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空间站巡检。 近日,神舟二十号乘组开展了"信任与协同机制""视觉运动重力表征""元认知监控研究""微重力关系认知"等多个项目的测试工作;利用超声诊断仪,对血管 进行超声检查;还使用精细动作测量仪和相关实验软件,开展了记忆滑动测试、力量测试与重物测试。利用生物技术实验柜,开展"空间微重力对微生物的 效应机制研究",进行了链霉菌的生长、发育分化、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种群传代演替的变化和机制等研究。 当前,神舟二十号三名航天员状态良好,乘组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在稳步推进。 责编:秦雅楠、王瑞景 在轨期间,神舟二十号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应用实验与试验,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环境对涡虫再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索"是国内首次开 展的涡虫空间再生实验,利用生命生态实验柜的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研究空间环境对涡虫再生形态发生、生理行为的具体影响,使科研人员从个体水平 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 5月22 ...
酒泉,一座被航天改变的城市
36氪· 2025-06-23 08:14
航天发射中心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数十个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2] - 中国共有五座卫星发射基地,但只有酒泉具备载人航天发射能力,全球仅三个发射场具备此能力 [4]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际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距离酒泉市100多公里,选址考虑了地理、气象、地质等多方面因素 [4][7][9][11] - 发射中心命名为"酒泉"主要基于保密需求和后勤保障考虑,酒泉市为发射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持 [14][15][16] 酒泉城市发展 - 酒泉市为支持发射中心建设,在2002年动员党员干部捐款并组织8000多名民兵修建航天公路 [20]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大提升了酒泉的城市知名度,弥补了当地旅游"知景点不知城市"的尴尬 [21] - 酒泉市将航天主题元素与文化旅游结合,增强了旅游吸引力 [23] - 酒泉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705.6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32] - 第二产业增加值314.2亿元,同比增长12.2%,成为经济发展关键动力 [33] 新能源产业 - 酒泉已成为全国最大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具备年产主机2600台、叶片2450套、塔筒2700套的能力 [23] - 风能资源总储量2亿千瓦,可开发量约1亿千瓦,占全国七分之一 [26] - 光热资源蕴藏量20亿千瓦,可开发量约10亿千瓦 [27] - 截至2023年底,风电装机容量1803万千瓦(占全省69%),光伏装机容量909万千瓦(占全省36.1%) [27] -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从2021年78亿元增长至2023年205亿元 [35] 商业航天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37]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5年3764.2亿元增长至2020年万亿元,预计2024年超2.3万亿元 [38]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设置20平方公里军民融合重点试验区,已吸引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企业 [38] - 酒泉正在布局商业航天,启动建设航天航空产业园 [40]
神十九航天员乘组安全回家
环球网资讯· 2025-05-01 18:14
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 - 神舟十九号返回舱以每秒7 9公里速度冲入大气层,经受2000℃高温考验后于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安全出舱[1] - 因大风天气推迟一天返回并首次降落地形复杂的东风着陆场东区,该区域含软戈壁、梭梭林等复杂地形,对直升机降落和车辆通行构成挑战[1] - 搜救分队配备全地形车、无人机、临时停机坪等装备,依托北斗导航和光纤网络实现精准定位与通信覆盖,保障复杂环境搜救效率[1] 航天员表现与任务成果 - 航天员蔡旭哲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完成首飞[2] - 在轨驻留183天期间完成3次出舱活动,创造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并开展微重力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大量空间科学实验[5] - 采用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绕地球飞行5圈后返回,经历分离、制动、再入等五个阶段[3] 技术保障与后续安排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系统对工程规划及特殊情况应急准备充分,确保任务万无一失[1] - 航天员抵京后进入隔离恢复期,接受包括心电图、超声、影像学等全面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4][5] - 医监医保车配备定制化食物如牛肉面、驴肉火烧等,保障航天员返回后首餐需求[3]
世界首款四座电动飞机即将在延庆投产;Tangem宣布使用冷钱包芯片的自主管理Visa卡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5-01 18:05
航天科技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三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 任务圆满成功[2] 智算平台 - 中国电信"息壤"智算平台总算力规模达62EFLOPS 其中自有算力35EFLOPS 合作算力27EFLOPS 已落地18个城市与行业智算中心[2] 新能源航空 - 世界首款四座电动飞机即将在延庆投产 氢航院新能源四座全复材飞机中试线厂房正式交付 北京锐翔通用航空将入驻并专注氢能通航飞机等研发生产[2] 区块链支付 - Tangem计划2025年推出Tangem Pay Visa卡 该卡嵌入冷钱包芯片 支持自行托管的加密货币消费[2] 人工智能 - 谷歌宣布在医疗保健领域推出人工智能计划[5] - Stability AI发布3D视频生成工具SV3D 可基于单一输入图像创建多视图3D网格[5] 数据服务 - 睿兽分析提供产业图谱和报告服务 涵盖AIGC 智能制造等五大赛道[4][6] - 会员服务包括数据可视化 产业图谱 内容服务和产业链接等功能[11]
特写:大漠上护“星”又追“星”的人们
环球网资讯· 2025-05-01 1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内蒙古额济纳5月1日电 题:大漠上护"星"又追"星"的人们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第一时间拍到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出舱的镜头后,赵勇强形容自己"连嗓子眼都是兴奋的"。 "到现在还有种在梦中的感觉。""这3名航天员是理所当然的明星,是英雄。"4月30日中午,这位来自内 蒙古额济纳旗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如是表达在大漠上追"星"的感觉。 当日,神舟十九号(简称神十九)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 泽身体状态良好,神十九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与赵勇强不同的是,"00后"女警张彤虽然未拍到3名航天员出舱的镜头,但她却见证了蔡旭哲登上直升 机的瞬间。 张彤是内蒙古边检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的新警,她在东风着陆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她 的耳朵、眼角、头发、双脚几乎被细碎的沙粒"裹"住。"虽未能看到3名航天员出舱情形,但能以移民管 理警察的身份见证这一切,是值得的。"她激动地说。 在现场,当张彤穿过人群看到矗立在大漠的神十九返回舱,以及周围忙碌的工作人员的那一刻时,她 说:"每一次星途往返背后,其实是无数航天人用智慧与汗水浇筑的梦想丰碑。"她期待能够参与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央广网· 2025-05-01 09:07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30日13时08分在东风着陆场东区成功着陆[1] - 航天员乘组包括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且健康状态良好[1] - 航天员乘组已平安抵达北京,将进入隔离恢复期并进行全面医学检查[1] 航天员在轨任务表现 - 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3天,期间完成3次出舱活动[2] - 首次出舱活动期间创造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世界纪录[2] - 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及多次货物出舱任务[2] 空间科学实验成果 - 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2] - 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飞船返回地球,涉及25项实验项目[2] - 返回科学实验样品总重量约37.25公斤,涵盖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2]
新华全媒+|大漠长风起 神舟破云归——写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凯旋之际
新华社· 2025-05-01 02:37
文章核心观点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航天员在太空取得多项成果,中国航天事业稳步推进并惠及国计民生 [1] 分组1:神舟十九号返回情况 - 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且健康状态良好,载人航天工程第14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1] - 4月29日因大风扬沙天气返回任务推迟一天,30日凌晨航天员完成相关工作后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踏上回家之旅 [2] - 航天搜救队为返回做准备,返回舱着陆后各方力量开展检测、通信、开舱、医监医保、载荷回收等工作,还有民兵力量进行警戒安保和协助搜索 [3][5] 分组2:神舟十九号飞行成果 - 183天里航天员进行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世界纪录,参与实施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第一次出舱打破时长世界纪录,宋令东成我国首位空间出舱的“90后”航天员;第二次出舱完成空间站相关任务;第三次出舱指令长蔡旭哲创造中国航天员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新纪录 [6] - 出舱任务体现中国空间站发展阶段推进,第二代“飞天”舱外服超出寿命设计指标性能仍稳定,后续将进行寿命评估 [7] 分组3:科研意义与展望 - 神十九返回舱带回中国空间站在轨繁育的首批果蝇,为太空生物研究和人类太空远航健康保障提供依据 [8] - 神十九乘组参与88个项目生成102个样品,有望在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空间站阶段已有多项科研成果涌现 [8] - 中国空间站将在轨稳定运行10年以上,为建成科技强国提供创新驱动力,空间科学研究成果惠及国计民生 [9] - 未来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队伍中有港澳航天员,预计最早2026年执行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可开展国际合作 [7]
“龙马乘组”天外归来 神舟飞船首次降落东风着陆场东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2:24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龙马乘组"天外归来 神舟飞船首次降落东风着陆场东区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4月30日,神舟十九号乘组结束为期183天的"太空出差",从400公里天外平安归来。 该乘组由指令长蔡旭哲和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被称为"龙马乘组"。东风着陆场是他 们返回地球的"第一站"。受着陆场大风天气影响,原计划4月29日实施的返回任务被推迟一天。 东风着陆场位于中国西北戈壁深处,植被少,沙石多,春季大风天气频发。经测定,原定返回时段返回 区实况风速和能见度存在超条件风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张芳指出,气象条件对航天员安全返回至关重 要,大风和扬沙会对飞船返回控制精准度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把确保航天员安全摆在首要位置。面对新情况新考验,工程迅速制定应对举措, 调整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窗口、区域,争取用最安全的方案尽早迎接航天员回家。 30日4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3名航天员踏上回家之旅。此时,东风着陆场气象条 件满足任务要求,参试相关系统也做好了各项准备迎接航天员回家。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负责人介绍,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仍延续神舟十三 ...
成功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神十九任务圆满成功!
证券时报· 2025-04-30 17:32
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 功。 指 库 机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中国空间站 酒展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机 热•正直播 指 挥 机 中国空间站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背负台 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正在出舱 中国空间站 11 1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便推出(2) 触•正直播 【景地图 ECTV 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 接受总台采访 热•正直播 A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安全顺利出舱 糖果卫星发射中心使携站(2) 央视•正直播 le 11640 12时1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 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 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 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3天,期间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完 ...
神十九返回全记录 创造世界纪录的“龙马乘组”回家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30 15:59
今天(30日)凌晨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踏上回家之旅 北京时间13时08分 神十九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顺利出舱 身体状态良好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欢迎回家! 神十九航天员乘组返回全记录 今日凌晨4点,神舟十九号撤离空间站节点舱前向端口。此后,飞船逐渐远离空间站。神舟十九号返回 采取"快速返回方案",绕飞地球的圈数从早先的11圈缩短到了5圈,用时7个半小时。在大约50分钟时间 里,返回舱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回到地面,其间几个关键节点回顾: 在约390公里的高度完成两次调姿、轨返分离。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返回舱离开"黑障区"。 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准备着陆。 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到家了! 出舱之后 神十九航天员乘组 最想说的话是? ↓↓↓ 航天员蔡旭哲: "鲜艳的中国红是太空中最亮的色彩" 航天员蔡旭哲是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出舱后,神十九航天员乘组指令长蔡旭哲 接受了总台记者采访。 三名航天员陆续安全出舱。 经过一系列关键节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稳稳地落在了东风着陆场东区,这也是载人航天返回任务以 来首次着陆在东风着陆场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