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竹编天坛
icon
搜索文档
用竹丝编织美好生活(我的家乡我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非遗竹编技艺传承 - 新昌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曾作为日用品需求旺盛,从业者达2000人[6] - 当前行业面临传承困境,从业者缩减至200人左右,竹编厂已转型改制[6] - 刘毅家族坚持技艺30余年,其父刘国才曾担任新昌竹编厂厂长[2][4] 竹编工艺精品创作 - 代表性作品《天坛》直径2.8米、高2.38米,采用7000个斗拱及0.3毫米细竹丝,耗时1年完成[3] - 创作需融合古建筑知识、雕刻技术和彩绘工艺,涉及10余道工序[3] - 工作室每年推出1件大型作品参展,通过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7] 非遗文化推广与教育 - 非遗工匠馆累计接待游客及学生超2000人,培养5位高级工艺美术师[7] - 开展公益培训覆盖600余人次,包括山区村民、长者及青年群体[8] - 设立竹编研发中心及共富工坊,促进就业技能提升[8]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新昌县拥有20万亩毛竹山资源,为竹编提供原材料基础[8] - 工作室按件计酬模式使工人日收入达150元,计划拓展装饰设计领域[8] - 刘毅改造三层工坊规划生产、展示、办公空间,目标带动村民增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