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等

搜索文档
锦城丝管:听一座城的和鸣之声|观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09:18
礼乐文明发展脉络 - 贾湖骨笛改写世界音乐史 出土于河南舞阳的史前乐器具备七音孔结构 能演奏与现代十二平均律高度吻合的五声音阶 [2] - 三星堆花蒂形青铜铃与金沙十音编铃证实古蜀音乐体系成熟 铃体饰波曲纹与联珠纹 体现巴蜀与中原礼乐文明的对话 [3] - 东汉褐釉陶相和歌佣完整再现"丝竹更相和 执节者歌"的汉代乐舞场景 包含站立俑 歌唱佣及吹埙 排箫乐佣的经典编制 [4] 汉唐音乐艺术成就 - 唐代"彩凤鸣岐"七弦琴长1248厘米 肩宽205厘米 琴面呈现流水断纹与冰裂断纹 龙池刻"唐开元二年雷威制"楷书款 琴腹纳音设计符合《乐书》记载的良工标准 [7] - 鎏金人物纹八棱金杯錾刻胡旋舞者与西域乐器浮雕 舞者单足立于圆毯的造型印证《通典·乐典》记载 杯体八棱形制体现胡风与中原礼器的融合 [10] - 魏晋《伯牙抚琴图画像砖》以视觉符号固化"高山流水"典故 画面包含抚琴人 仙兽及山峦叠嶂的琴台意象 [5] 宋元市民音乐形态 - 宋代勾栏瓦肆杂剧石刻定格市井演艺场景 角色表情诙谐 符合《梦粱录》"务在滑稽"的表演特征 [12] - 三件宋代瓷枕构成音乐密码载体:"大石调"枕侧面拍板纹饰对应嘌唱表演规制 三彩听琴图枕琴童取谱细节反映乐谱流通 "丑奴儿"枕词牌装饰关联演唱技巧 [13] - 《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明崇祯刻本含工尺谱 与《王状元集注东坡诗》并列展示 体现"诗为乐心 声为乐体"的文艺观 [12] 礼乐器物技术特征 - 汉代陶吹笛佣服饰细节精确 交领右衽短褐衣纹采用浅刻线技法 腰间三重绳结为浮雕工艺 鞋底刻痕与上翘鞋尖展现蜀地匠艺 [6] - 北齐黄釉扁壶 春秋黑敢镈 石排箫等礼器构成补充展品 反映不同时期乐器制作工艺 [15] - 唐代抚琴引凤铜镜 五代木雕琵琶等文物进一步扩充音乐文明实物证据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