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簋

搜索文档
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开展 解读祀典历史与人文精神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9:30
原标题: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开展 解读祀典历史与人文精神 展览展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藏清代御赐的青铜祭器,如清乾隆兽面纹铜簠、清乾隆回纹龙耳铜 簋等。展厅中摆放了八音乐器(琴、瑟、笙、笛等)以及佾舞舞具(龠、翟),青铜祭器(仿制品)辅以谷物实 物,生动还原祭祀场景。此外,展览还介绍了大成殿主祀孔子、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十二 哲及东西庑从祀的历代先贤先儒,展现孔庙祭祀人物的丰富谱系。 展览呈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在释奠礼研究与恢复方面的工作成果,凸显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活 态传承。通过精选的图文史料、历史文物,以及场景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立体地 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又内涵丰富的礼乐文化图景。(记者 徐婧) "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展出。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展览追溯祭孔大典的悠久历史,从孔门弟子以孔子旧宅设庙缅怀孔子,到唐代"庙学合一"制度确 立,直至北京孔庙成为国家祀典重地,清晰展现这一古老仪式的传承脉络,详述国家级祀典的严格流 程,解读中和韶乐、佾舞所蕴含的"中正平和"的礼乐教化意义。 "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展出。北京市文物 ...
琉璃河遗址考古成果不断丰富,讲好“北京城之源”故事
环球网· 2025-06-10 10:36
琉璃河遗址考古新发现 - 琉璃河遗址分布范围约5 25平方公里 包括董家林 黄土坡 刘李店 立教 洄城等村 被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 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遗迹 称为"北京城之源" [3] - 2024年4月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通过勘探80余万平方米 发掘3400平方米 在城市结构 大型建筑 墓葬分布等方面取得新发现 [4] - 发现外城壕和外城墙 城址规模由原来不到60万平方米扩大到约百万平方米 外城壕内堆积层多达12-16层 碳十四测年显示外城壕使用于西周早期 西周中期前被废弃 [5] 西周燕都城市结构与建筑 - 发现西周封国遗址中首次双重城垣 城圈结构和城墙方向与西周王朝中心的周原遗址相似 证实西周时期王朝中心和封国在城市设计理念上一致 [5] - 发现目前西周封国中规模最大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位于内城中心偏北 夯土层次清晰 周边出土刻辞甲骨 原始瓷片等高等级遗物 [5] - 发现带有斜角墓道的墓葬 中字形和甲字形墓葬 初步辨识出四代燕侯家族存在 城北发掘区发现排列有序的西周中期平民墓地 通过DNA提取证明存在至少四代父系遗传家族 [6] 铭文与历史实证 - M1902号墓出土作册奂器组合(尊 卣 爵 觯 鼎) 青铜卣铭文记载"太保墉匽 延宛匽侯宫" 证实召公亲自到琉璃河筑都 与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克盉 克罍铭文互为补充 [7] - M1901号墓曾出土堇鼎(通高62厘米 口径47厘米 重41 5千克) 铭文记载堇奉燕侯之命向太保奉献食物 新出土铜簋器盖铭文"白鱼作宝尊彝" 器底铭文"王公式于成周" 与40年前出土圉簋纹饰相同 证实器盖与器身下葬时混淆 [8] - 碳十四测年显示M1902号墓埋葬年代最大概率区间为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1010年 为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提供科学依据 [8] 公众考古与国际合作 - 2022年起开展公众考古活动 数十组家庭参与考古发掘体验 在模拟探方挖掘文物复原品 学习青铜制作工艺 [9] - 2024年6月4名美国大学生参与为期1个月的田野考古发掘实践 课程讲座 研讨交流等活动 琉璃河遗址作为考古实践平台促进中外学术对话 [10] - 计划建设新考古工作站 完善实验室 文物库房等设施 2025年3月公开征集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未来将建成体现中国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