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远古发现丨“老化石”里发现“新秘密”:新成果破解多项生命演化之谜
新华网· 2025-09-28 14:31
研究机构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国际学术顶刊《自然》《科学》发布两项关于生命演化的新研究成果 [1] - 研究团队包括倪喜军研究员主导的关于人类演化的研究,以及毛方园研究员主导的关于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研究 [3][5] 人类演化研究关键发现 - 对1990年出土于湖北的郧县人2号头骨(距今约100万年)进行重建和研究,发现其脑容量超过1100毫升 [3] - 研究证实郧县人非直立人,而是龙人支系的早期代表,刷新了人类演化的时间线,表明10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分化成多个群体 [3][4] - 研究构建了全新的人属系统演化树,推算出智人、龙人、尼安德特人的分化时间早于现有化石记录 [3] 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研究关键发现 - 对来自中侏罗世(约1.6至1.68亿年前)的川南多齿兽化石研究发现,其拥有四足动物中前所未有的“齿骨—颧骨”关节,具有类似哺乳动物的咬合稳定性和咬合力 [5] - 川南多齿兽的特殊颌关节是其适应掘穴生活的结果,证明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的颌关节演化并非单一路径 [7] - 对来自早侏罗世(距今约2.01至1.84亿年)的禄丰曲髁兽化石研究发现,其齿骨髁形态原始,填补了颌关节演化形态的过渡环节 [7] 技术应用与创新 - 研究团队采用高精度CT扫描、结构光表面扫描技术以及数字重建方法,完成了对严重破碎变形的郧县人2号头骨的精细拼接 [8] - 为验证重建可靠性,团队开发新型统计方案并进行了上万次模拟 [8] - 借助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通过三维重建和形态分析,实现对化石的“重新挖掘” [9]
远古发现|“老化石”里发现“新秘密”:新成果破解多项生命演化之谜
新华社· 2025-09-28 11:52
郧县人2号头骨研究 - 研究团队通过高精度CT扫描与结构光表面扫描技术对1990年出土的郧县人2号头骨进行数字重建 [6] - 重建后的头骨特征存在矛盾点:低平额骨和突出吻部类似古老直立人或海德堡人,而颧骨扁平、后脑颅宽大及超过1100毫升的脑容量则与较晚出现的龙人相似 [2] - 研究构建全新人属系统演化树,证实郧县人并非直立人,而是龙人支系的早期代表,并将智人、龙人、尼安德特人的分化时间提前至早于现有化石记录的100万年前 [2] 早期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研究 - 对约1.6至1.68亿年前的川南多齿兽化石研究发现其拥有四足动物中未见过的“齿骨—颧骨”关节,提供了颌关节演化的非单一路径证据 [3][5] - 川南多齿兽的特殊颌关节被认为是其适应掘穴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该物种为植食性穴居动物,因有三排利于咀嚼的牙齿而得名三列齿兽类 [3][5] - 对距今约2.01至1.84亿年的禄丰曲髁兽化石研究表明,其齿骨髁形态原始,尚未膨大成球状,恰好填补了爬行动物简单“合页”式关节向哺乳动物灵活“齿骨—鳞骨”关节演化的过渡环节 [5] 古生物学研究技术 - 科研团队采用高精度CT扫描、结构光表面扫描及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先进技术对已出土数十年的化石进行非接触式“重新挖掘”与三维重建 [6] - 为验证郧县人头骨数字重建结果的可靠性,团队开发了一套新型统计方案并进行了上万次模拟 [6] - 技术创新使得严重破碎变形的老化石得以被精细还原,从而揭示出新的生命演化证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