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子
搜索文档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三股绳”拧成一道力
新华网· 2025-11-02 20:46
新华社南昌11月2日电(记者陶叶、熊家林)辣椒是江西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牛初乳""小美好""正青春""老腊肉""满堂红",在江西省高安市上湖 乡富硒辣椒产业园,根据坐果后12天到30多天的生长时间和不同辣度被分成5个等级,单价最高能卖到每斤119元。 上湖乡已经种了40多年辣椒,曾经一度面临品种退化、品质参差、销路不畅的传统产业提质发展瓶颈。 "过去有的农户家,辣椒最低只能卖每斤几毛钱。"高安市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黄国东说,随着品种退化,原本细长、皮薄、肉嫩的 本地辣椒变得粗短、皮厚、抗性降低。有的农户辛苦一年,每亩只能赚几百元。 传统农业焕新既要顺应市场需求,也离不开因地制宜的政策环境。江西省樟树市有着千年药业历史,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深秋时节,走 进樟树市义成镇罗港村的黄栀子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传统农业因科技而注入新活力,种植大户以身作则有效带动,地方政府积极有 为,三股绳拧成一道力。一群人,一条心,铆足劲,加油干。如今,上湖乡每年辣椒复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达6万吨,助力参与辣椒产业 的当地农民亩均增收3 ...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三股绳”拧成一道力
新华社· 2025-11-02 15:48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引进试验300多个辣椒品种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品种创新 [2] - 研发的“高安椒1号”“高安椒2号”地头价高出普通辣椒50%左右且供不应求 [2] - 辣椒产业形成年复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6万吨的规模 [3] 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高端辣椒单价最高达到每斤119元 [1] - 参与辣椒产业的当地农民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 [3] - 辣椒种植大户龚文的基地吸纳五六十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5] 技术应用与设施升级 - 辣椒示范种植基地配备79座智能大棚及水肥一体化设施和绿色防控系统 [5] - 黄栀子种植基地覆盖3000多亩并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施 [6] - 地方政府对修建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基地配套30%的资金支持 [6] 政策支持与区域品牌 - 政府对规模种植木本中药材的农户提供每亩600元到1000元的补贴 [6] - 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50万亩,拥有2个万亩以上基地和45个千亩以上基地 [6] - 大户带动效应使当地辣椒地头收购价从每斤一两元提升到四五元 [5]
新华视点|锻造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的“智造引擎”与“共富基底”
新华网· 2025-10-16 12:24
天津经开区汽车产业 - 2025年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与一汽-大众签署新能源车型项目合作备忘录,推动生产基地向油电共线全产品结构战略转型[3] - 2024年1-8月天津经开区三大整车厂产量达41.97万台,同比增长5.06%,占天津市汽车总产量比例超过80%[3] - 天津经开区持续聚焦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深化延链、补链、强链战略,为汽车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3] 鄂尔多斯羊绒产业 - 鄂尔多斯羊绒代表被市场认可的品质,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设计,是能够触及的中国制造[5] - 鄂尔多斯市将一缕羊绒转化为温暖全世界的产业,其羊绒品牌享誉世界[5] 浙江仙居县乡村电商 - 共富联络员陈玉琴自2024年起探索村播,从首场直播仅3人观看成长为拥有20万粉丝的村播达人[7] - 近两年陈玉琴累计完成6万余份订单,为农户带来约400万元增收[7] - 在仙居县溪港乡安山村的田埂直播中,村民吕玉根家的稻谷刚开始收割就已预售出500多斤[7] 湖南宁远县淮山产业 -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淮山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在太平镇坪石头村种植基地进行采挖、分拣和打包[8] - 太平镇淮山种植基地推行订单农业模式,提前与大湾区客商签订购销合同,成熟后现场验货装车直接发往目的地[11] 甘肃省岷县中药材产业 - 岷县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当前正值当归种子种苗集中采收时节[9] - 截至目前岷县已建成当归集约化良种繁育核心示范基地500亩以上、优质种苗繁育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当归种子种苗繁育总面积超过3.4万亩[9] 江西金溪县黄栀子产业 -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黄栀子进入丰收季节,村民在房前屋后晾晒[15] - 黄栀子既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的中药材,又是生产天然色素的原材料[15] - 金溪县因地制宜发展黄栀子特色产业,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美化乡村环境,推动村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5]
中国药都漫山“药花”飘香迎客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10:55
行业发展 - 樟树市黄栀子种植规模达5000亩,从散户模式发展为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模式 [1] - 黄栀子作为樟树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之一,广泛应用于色素提炼、食品、医药等领域,经济价值较高 [1] - 当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中药材种植,但过去存在规模小、品种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1] - 樟树市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申报工作,《中医药—栀子》国际标准于2024年正式发布,推动中药材领域国际化 [2] 公司运营 - 种植大户刘细流坚持25年开拓荒山种植黄栀子,规模从零提升至5000余亩 [1] - 当地通过花田音乐会、药膳DIY等活动,将栀子花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融合,吸引游客体验中医药文化 [1] - 黄栀子"黄金果"在秋季收获,产品畅销各地 [2] 市场表现 - 当地民众和游客积极参与栀子花采摘和药膳美食体验,反映市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1] - 樟树市通过文旅活动提升黄栀子产业附加值,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