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500米级水下遥控机器人‘海马’号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运“源火”亮相!它是如何被获取和点燃的?
齐鲁晚报· 2025-10-09 14:40
核心技术亮点 - 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海底原位获取可燃冰作为运动会源火 [1] - 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水下遥控机器人海马号完成深海采集作业 [3][8] - 通过光伏发电装置实现天海联动能源传输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引燃海底可燃冰 [7] 作业流程与效率 - 科考船从广州南沙出发 经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抵达海马冷泉区耗时3日 [1] - 海马号机器人下潜至冷泉口 通过机械臂采集可燃冰及伴生气体作为气源 [8] - 从下潜采集到携带稳定燃烧源火出水全程仅用3小时04分钟 [10] 资源勘探突破 - 海马冷泉于2015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发现 属于规模空前的活动性冷泉 [3] - 科研人员通过冷泉口可燃冰降压分解产生甲烷气体 实现深海能源直接利用 [8]
科技感十足!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可燃冰 十五运会“源火”亮相
央视网· 2025-10-09 14:05
央视网消息:10月9日上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举行。采火技术团队代表手捧"源火"盒走上舞台,来自南海1522米 深处的可燃冰"源火"正式亮相。点火后,全运圣火被引入四盏火种灯,分别奔赴港澳广深4座城市,并将于11月进行火炬传递。 9月16日,科考船从广州南沙科考码头出发,穿越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于9月18日到达海马冷泉区开展"源火"采集作业。据介绍,2015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水下遥控机器人"海马"号,在南海北部海域首次发现了海底规模空前的活动性"冷 泉",命名为"海马冷泉"。 在"海马"号潜入深海后,科研人员远程操控机械臂,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体,当足量可燃冰在采集仓内降压分解,产生的甲 烷气体即为"源火"气源。指挥员按下引燃开关,科考船甲板面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从而实现天海联动,"源 火"顺利引燃。 十五运"源火"亮相 首次深海原位采集 在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上亮相的"源火",是来自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海底的可燃冰,这是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原位获取运 动会"源火"。它是如何被获取和点燃的呢?一起来看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