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炒股

搜索文档
所有原始搞钱“套路”,都正在AI上重演
创业邦· 2025-04-06 10:49
核心观点 - AI技术被滥用为营销工具,针对信息不对称群体实施"AI套路"收割,涉及算命、直播培训、直销等多个领域 [4][6][23] - 行业存在三类典型商业模式:分层会员收费(498-29800元)、虚假效果承诺(日入数千)、二次转化变现(保健品/课程销售) [8][11][17] - 目标用户画像为县域中老年、返乡创业者、宝妈等数字鸿沟群体,利用其AI认知不足与焦虑心理 [4][13][16] 商业模式分析 AI直播培训 - 采用三级会员体系:基础版498元(数字人生成)、进阶版3600元(增值指导)、高级版29800元(带货权限) [8] - 案例显示学员月均带货收入未达预期,但机构通过"成功案例"宣传维持转化率 [11][17] - 线下培训已跨省扩张,主要覆盖县域市场及原有直播从业者 [16][17] AI算命 - 采用两段式收费:9.9元基础算命+299元"解运"服务 [3][20] - 运营模式依托短视频平台导流,单个账号粉丝量达数万级别 [20] - 伪造AI技术应用场景增强可信度,如发送伪造的AI算命过程截图 [20] AI+直销 - 宣称AI可实现日均10+条内容生成,精准定位目标客户 [23] - 将DeepSeek等工具包装为"销售系统",实际转化链条仍依赖传统直销 [23] - 通过"AI销冠"等案例吸引加盟,最终导向工具销售和课程付费 [23] 行业特征 - 获客成本极低,主要依赖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和社群传播 [6][20] - 转化漏斗设计精密,从知识付费逐步导向高单价商品销售 [8][11][23] - 监管存在空白,现行法律框架下维权成本过高导致多数消费者放弃追责 [28][29] 用户行为分析 - 县域用户表现出强付费意愿,3600元课程被视为"知识投资" [13] - 认知偏差明显:68%受访者认为免费资源需付费获取才具价值 [14] - 从众心理显著,机构通过制造"日入数千"等群体效应强化转化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