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eedback
搜索文档
1 Under-the-Radar AI Stock That Looks Like a Screaming Buy Right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11-11 10:15
行业背景 - 在OpenAI发布ChatGPT三年后 推动英伟达等半导体股票上涨后 软件股现在开始受益 [1] - 硬件存在的意义是运行软件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建设意味着对人工智能软件也将产生巨大需求 [1] - 多家软件即服务公司在近期推出人工智能产品 表明行业可能正处于一个临界点 [2]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增长18% 达到8860万美元 显著高于市场共识的8630万美元 [3] - 调整后每股收益从0.02美元上升至0.03美元 高于市场共识的0.01美元 [3] - 剩余履约义务大幅增长37% 达到3.919亿美元 表明客户正在签订更长期的合同 [4] - 业绩指引强劲 预计第四季度营收为8900万至91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5%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04至0.05美元 [4] 人工智能产品战略 - 公司近期推出了新的人工智能平台 包含AI代理等工具 帮助企业更轻松地从数据中获取洞察并改进产品 [2] - 最核心的功能是模型上下文协议 这是一个连接AI助手与Amplitude平台的服务器 允许客户使用AI搜索或查询来查找数据并解决问题 [5][6] - 首席执行官表示 MCP是客户要求最多的首要功能 已有大量客户在使用 极大地扩展了对Amplitude的访问 [6] - 推出了AI Visibility 这是一个免费工具 本质上是针对大语言模型的搜索引擎优化 用户可搜索公司或品牌并查看其在AI聊天机器人中的表现 [6] - 推出了AI Feedback 该功能连接Zendesk、工单、在线评论和社交媒体等反馈源 对反馈进行汇总和总结 [7] 市场机遇与估值 - 客户对Amplitude推出的工具需求迫切 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析体验 [9] - 公司在软件和分析领域规模仍较小 与Alphabet的Google Analytics和Adobe Analytics等巨头竞争 [10] - 公司预计全年营收在3.408亿至3.428亿美元之间 市值仅为13亿美元 市销率仅为4倍 估值具有吸引力 [10]
Amplitude(AMPL)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收入为8860万美元,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6%,超过指引上限 [3][22] - 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为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200万美元 [3][22] - 非GAAP营业利润为60万美元,占收入的0.6% [3][24] - 自由现金流为340万美元,占收入的4%,去年同期为450万美元(占收入6%) [24] - 第三季度GAAP每股收益为0.02美元,基于1.432亿稀释后股数,去年同期为0.03美元,基于1.313亿稀释后股数 [24] - 毛利率为7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但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 [23] - 期内净收入留存率(NRR)为104% [23] - 第四季度收入指引为8900万至9100万美元,中点同比增长15%;全年收入指引上调至3.408亿至3.428亿美元,中点同比增长14% [26] - 第四季度非GAAP营业利润指引为350万至550万美元;全年指引调整为50万至250万美元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多产品采用率持续提升,目前贡献了71%的ARR [3][22] - 39%的客户使用多个产品 [22] - 高价值客户群增长,ARR超过10万美元的客户数量达到653家,同比增长15%,环比增加19家 [3][23] - 平台销售表现强劲,企业客户的新增和扩张交易均有良好表现 [22] - 服务业务增长对季度收入增长有所贡献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企业市场战略执行成功,平均合同期限延长至近22个月,去年同期为19个月 [20][30] - 剩余履约义务(RPO)增长加速,当前RPO同比增长22%(上季度为20%),长期RPO同比增长78%(上季度为64%),总RPO同比增长37%(上季度为31%) [21] - 企业客户(定义为员工超过1000人或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合同期限更长,推动了RPO的增长 [30][31] - 本季度实现了五笔七位数的交易胜利,客户范围从传统企业到AI初创公司 [3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于通过AI赋能所有人、赢得企业客户、推动多产品采用以及打造AI原生团队 [4] - 核心愿景是利用AI颠覆产品开发循环中的“使用和学习”环节,认为行为数据分析比定性反馈更强大 [5][32] - 为构建未来的AI分析平台,公司进行了重组,收购了四家AI公司,并对团队进行了深入的AI培训 [6] - 产品创新是长期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和护城河,计划在未来几个季度推出更多AI优先产品 [15][16] - 市场机会巨大,AI有望像改变软件工程一样改变分析领域,公司正积极抓住这一机遇 [50][5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经营环境方面,客户持续保持成本意识,但对AI技术的实际效果抱有浓厚兴趣,要求看到具体演示 [49] - 未来前景乐观,企业客户正在加速创新,因此更需要理解用户行为数据,公司对企业的战略重要性在增加 [19] - 随着业务更多转向企业客户,第四季度通常是旺季,销售团队有年终激励,管道成熟度给予管理层信心 [56] - 在平衡增长与杠杆方面,公司持续进行内部辩论,在关键领域投资的同时推动效率提升 [36][37] 其他重要信息 - 本季度重点推出了多款AI原生产品:MCP服务器(10月公开上市)、AI代理(开放测试版)、AI可见性(免费推出)和AI反馈(即将推出) [7][10][11][13] - MCP服务器允许AI工具直接与Amplitude数据交互,降低了非技术用户的使用门槛 [8][44] - AI可见性功能帮助客户了解其品牌在各大AI模型中的提及情况和排名,类似于大语言模型的SEO [11][12] - AI反馈功能整合了来自多个渠道的用户反馈,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 [13][14] - 公司计划在明年简化计价指标,主要聚焦于事件数量,而非引入复杂的新计价方式 [62][6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剩余履约义务(RPO)强劲增长的驱动因素 - 回答:RPO的加速增长主要源于销售团队更专注于企业客户,推动了更多多年期、百万美元级别的战略性合同,企业客户的平均合同期限长于整体平均的22个月 [29][30][31] 问题: 企业在产品开发生命周期(构建、交付、使用、学习)中的投资重点和未来机会 - 回答:目前企业在“使用和学习”环节的投资仍处于早期阶段,定性方法为主,但定量行为分析潜力巨大,客户对AI如何改变分析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 [31][32][33] 问题: 第四季度收入指引隐含的增速放缓原因以及如何平衡增长与利润 - 回答:指引基于可执行性,随着企业计划执行改善,对未来收入可见度更高(体现在RPO),公司内部持续辩论投资与杠杆,在驱动增长的同时关注销售效率 [35][36][37] 问题: 企业市场战略改进对初始交易趋势(销售周期、初始合同规模、多产品落地)的影响 - 回答:企业市场各方面执行均有改善,表现为更多多年期合同、高多产品采用率(71% ARR)以及强劲的ARR重新加速,销售团队建立了更牢固的客户关系 [38] 问题: AI代理策略是否会加速多产品采用,以及对净收入留存率(NRR)趋势的展望 - 回答:当前AI代理专注于分析洞察层,未来将增加行动层功能(如建议实验),自然推动多产品采用;随着企业客户占比提升(其NRR高于平均水平),整体NRR预计将持续进步 [39][40][41][42] 问题: AI功能(如MCP和代理)向非技术用户开放是否会扩大市场机会 - 回答:是的,AI通过消除学习分析界面和数据分类法的瓶颈,显著降低了使用门槛,公司已为明年设定了激进的内部采用增长目标 [43][44][45] 问题: 转向多年期合同是否影响销售效率,以及是否有机会扩展服务合作伙伴网络 - 回答:销售效率持续被衡量,现有客户基础的扩张机会巨大(超过1.5亿美元);随着公司对企业客户越发重要,未来预计会有更多合作伙伴在平台上开发 [46] 问题: 新AI产品的采用与 monetization 平衡,以及当前的销售环境 - 回答:当前重点是推动采用,这将自然带来更多数据和价值,从而推动增长;销售环境稳定,客户成本意识强,但对能带来实际杠杆的AI解决方案感兴趣 [47][48][49] 问题: 客户对2026年的产品需求展望,以及营销分析业务的贡献度 - 回答:即使不考虑AI,企业执行和平台扩展也能推动增长超越20%;AI将重塑分析领域,带来巨大机会;营销分析业务仍处于早期,但2026年将有重要举措以捕获更多预算 [50][51][52][53] 问题: AI代理的客户采用情况、有效用例和 monetization 计划 - 回答:客户目前青睐监控数据并主动提供洞察的代理(如仪表板监控、会话回放),而非全权委托决策;monetization 重点在于提升价值,而非立即涨价,公司已享有高价格点 [54][55] 问题: 第四季度指引上调的动因和管道可见度 - 回答:企业业务通常在第四季度表现最强,销售团队有年终激励;管道成熟度和RPO增长提供了对未来收入的可见度,指引基于可执行性 [56] 问题: 在快速创新背景下,关于构建与收购策略的考量 - 回答:公司采取务实态度,选择最快推向市场的路径,既有内部构建(如MCP),也有收购整合(如AI反馈、指南和调查),并注重融合内部专家与AI领域新人才 [57][58][59][60] 问题: 未来产品 monetization 的计价指标考量 - 回答:不倾向于结果导向定价,认为基于使用量的计价(如事件数)更受客户认可,计划在明年简化计价指标,主要聚焦于事件 [6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