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ckyAI

搜索文档
AGICamp 第 001 周 AI 应用榜发布:DeepPath、AI 好记、Remio 等上榜
AI前线· 2025-07-03 16:26
AGICamp平台发布 - AGICamp首期AI应用榜周榜于2025年6月27日在AICon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发布,上线10天内已收录14个AI应用,涵盖软件、硬件及Agent智能体等类别[1] - 平台定位为AI原生社区,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作品展示平台,同时帮助用户发现和评价AI应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动AI技术落地[1] - 榜单采用周更机制(每周二更新),排名依据评论和点赞数据,其中评论权重更高以促进真实用户互动[1] 平台运营机制 - 当前支持两种应用提交方式:开发者自主发布和推荐人分享优质应用,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并参与榜单排名[5] - 极客邦科技旗下资源(InfoQ、极客时间、TGO鲲鹏会)将为优秀应用提供免费传播支持[5] - 平台处于快速迭代阶段,通过创始人微信社群收集深度用户反馈加速产品优化[2] 首周上榜应用 - **工作效率类**占据主导:DeepPath时踪(AI个人助理)、AI好记(视频学习效率工具)、remio(信息管理助手)等3款应用上榜[4] - 其他类别代表应用包括ClackyAI(工程协作工作室)、DeepChat(桌面AI开发平台)、SwiftAgent(智能数据分析体)等[7] - 硬件领域有牛听听-慧听牛(儿童AI助手)和灵心巧手(市占率超80%的灵巧手解决方案)[7] 行业动态关联 - 首届AICon大会以"探索AI应用边界"为主题,聚焦Agent、多模态等前沿方向,将于8月22-23日在深圳举行[7] - 行业人才流动频繁:Meta高薪挖角OpenAI核心团队(近70%为华人),华为开源盘古大模型,清华系Agent框架获1.9k stars关注[8]
对话 ClackyAI 李亚飞:「套壳」之上还有厚度,数据闭环没那么重要
Founder Park· 2025-06-20 20:30
产品定位与核心优势 - ClackyAI定位为云端AI Coding Agent产品,主打"人类负责架构,AI编写代码"模式,通过云端IDE实现专业级软件开发[2] - 相比市面同类产品,其差异化在于能构建包含前后端和数据库的完整专业软件,而非仅Demo级产品[22][23] - 核心优势来自三年云端编程技术积累+一年专注研发,形成"产品+架构"的双重能力[10][24] 技术架构与工程实践 - 采用云端CDE(Clou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架构,为AI预装完备开发环境(数据库/测试工具等),实现开箱即用[47][48] - 关键know-how是最小测试单元机制,通过即时Lint检查/单元测试等形成快速闭环,提升代码质量[54][55] - 工程实践强调复用人类现有技术栈(如MySQL/PostgreSQL),而非创造新体系,确保可维护性[34] 行业趋势判断 - AI Coding领域将分化为模型公司与应用公司,应用层价值增长斜率已超过模型层[12][15] - 云端开发是未来趋势,本地IDE是过渡形态,AI工作流最终会迁移到云端环境[45][46] - 专业级软件需求持续存在,但开发成本将大幅下降,未来1-2人团队可完成原需6-8人的工作量[30][32] 产品演进路线 - 当前处于L3阶段(人机协作各占50%),计划演进至L3.8(人类仅需架构审核)[58][61] - 交互设计逐步弱化人类干预,未来实现需求输入→AI拆分任务→多Agent协同交付的自动化流程[61] - 通过共享上下文工作区解决AI记忆局限,实现跨thread的项目信息协同[63][64] 市场竞争策略 - 认为数据积累优先级不高,当前应聚焦产品定义和流程设计[14][18] - 大厂因资源诅咒和KPI导向难以主导该赛道,创业公司凭借原创性更易突围[69][70] - 市场空间足够容纳多家企业,重点在于降低专业软件开发门槛[67][30] 人才需求变化 - 初级程序员需求减少,未来可能出现"业务设计师"等新角色,侧重需求抽象而非编码[79][80] - 架构师角色可能弱化,因AI遵守规范可减少架构污染,但架构思维仍需保留[43][44] - 学习编程仍必要,但AI辅助可大幅降低学习曲线,加速新人成长[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