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nsumer batteries
icon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买入)-储能业务利润率或逐季回升_重申买入,目标价上调至 91 元人民币
2025-10-27 08:31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EVE Energy Co Ltd (300014 CH),主营业务为锂一次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产品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等领域[11] * 行业: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电池、消费电子电池行业[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与运营亮点**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或环比增长9%至168亿元人民币,主要由出货量强劲增长驱动(同比增长49%或环比增长20%)[1] * 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或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至13.7%,但若剔除给予关键客户的一次性返利影响,电动汽车电池业务季度毛利率环比基本稳定在17-18%,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在第三季度恢复至约12%[1] *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或环比增长140%至12.1亿元人民币,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和一次性减值影响,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1%或环比增长30%至14.6亿元人民币[1] * 储能业务贡献了第三季度非消费电池出货量的60%[3] **管理层指引与未来展望** * 管理层预计第四季度毛利率将环比恢复,其中储能业务毛利率预计环比扩张约3个百分点至约15%,支撑因素为强劲的需求和高产能利用率[2] * 对于2026年,管理层预计储能行业毛利率将稳定在约15%,考虑因素包括新产品渗透带来的销售结构改善,但会被新建设产能的爬坡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所抵消[2] * 马来西亚工厂预计于2025年12月首次投产,匈牙利工厂预计于2027年中启动[2] * 研报将公司2025至2027财年盈利预测上调3-12%,以反映储能需求及价格的更好前景[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研报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62元人民币上调至91元人民币,意味着较2025年10月23日收盘价78.49元有16%的上行空间[3][5] * 新的目标价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得出,对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板块采用2026年预测市盈率25倍(此前为20倍),对消费电池板块采用2026年预测市盈率20倍(此前为15倍),并计入其对思摩尔国际30%持股的最新市值[3][12] * 目标价对应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3.66元人民币的25倍市盈率,该股目前交易于2026年预测市盈率21倍[3] * 看好公司作为全球强劲储能需求的主要受益者,原因包括储能业务贡献提升、储能电池均价上涨带来的盈利上行空间(因前期利润率较低)以及马来西亚电池工厂先发优势带来的海外市场机遇[3]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下行风险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因激进产能扩张导致供应过剩;国内外电池制造商加剧价格竞争;中国对电子烟市场实施更严格的政策监管[12][17] **环境、社会及管治** * 公司为电动汽车和储能应用领域供应电池,电池是推动全球汽车电气化以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部件[13] * 储能电池有助于提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率,对环境友好,公司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推动者之一[13] **财务预测摘要** * 营收预测:2025财年691.14亿元人民币,2026财年925.76亿元人民币,2027财年1107.32亿元人民币[4][9] * 归一化净利润预测:2025财年49.67亿元人民币,2026财年74.97亿元人民币,2027财年98.4亿元人民币[4][9] * 每股收益预测:2025财年2.43元人民币,2026财年3.66元人民币,2027财年4.81元人民币[4][9] * 净资产收益率预测:2025财年12.6%,2026财年17.0%,2027财年19.4%[4][9]
亿纬锂能:(买入)- 2025 年下半年销量增长可能持续
2025-09-01 00:21
**公司及行业** 涉及公司为亿纬锂能(EVE Energy 300014 CH)属于锂电池行业 专注于电动汽车(EV)电池、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消费电池的生产[1][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2Q25营收同比增长25%至154亿元 环比增长20% 主要由EV电池出货量达11.3GWh和ESS电池出货量达16GWh推动 且EV电池平均售价(ASP)因海外销售贡献增加而恢复[1] * 毛利率同比改善2.2个百分点至17.5% 主要受益于EV电池板块利润率提升 但部分被ESS电池板块的利润率压力抵消[1] * 2Q25净利润同比下降53%至5.03亿元 主要受一次性费用影响 包括5.79亿元股份支付费用和约1.5亿元减值损失[1] * 分业务看 1H25 EV电池营收同比增长42%至127亿元 ESS电池营收同比增长32%至103亿元 消费电池营收同比增长5%至51亿元[1] * 预计2025年EV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65%至50GWh ESS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9%至75GWh 2026年EV电池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35%至68GWh 主要受益于大圆柱电池产能爬坡 ESS电池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30% 因新产品588Ah和628Ah电芯渗透[2] * 公司竞争力体现在大圆柱电池的先发优势以及马来西亚和匈牙利海外工厂的建设进展[2]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62元 基于分部加总估值法(SoTP) 对应2026年预期市盈率19倍 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预期市盈率为14.7倍[3][5][13] **财务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2025-2027年营收预测4-11% 因EV和ESS电池出货量预期提升[3] * 上调EV电池毛利率预测2.9-3.0个百分点 因客户结构改善 但下调ESS电池毛利率预测1.9-2.9个百分点 因竞争加剧[3] * 因股份支付费用增加、一次性减值及政府补助减少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3-9%[3] * 具体财务预测:2025年营收694亿元(原预测669亿元) 净利润48亿元(原预测53亿元) 2026年营收898亿元(原预测827亿元) 净利润67亿元(原预测71亿元) 2027年营收1075亿元(原预测972亿元) 净利润88亿元(原预测90亿元)[4][10] **风险因素** * 下行风险包括:EV电池因激进产能扩张导致供应过剩 国内外电池制造商价格竞争加剧 中国电子烟市场政策监管趋严[13][1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通过供应EV和ESS电池 推动汽车电气化替代传统内燃机车辆 减少碳排放 ESS电池提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利用效率 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14] * 估值中对思摩尔国际(Smoore International)31%的持股按最新市值给予30%的控股折价[13][18] * 2Q25运营费用率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至12.5% 净利率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至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