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EAP engine
icon
搜索文档
Kratos and GE Aerospace (GE) Push Forward with GEK800 Engine Testing
Yahoo Finance· 2025-11-07 00:09
GE Aerospace (NYSE:GE) is one of the must-buy US stocks to buy now. Kratos Defense and GE Aerospace announced on October 31 that they’ve completed altitude testing for the GEK800 engine, a joint project aimed at powering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and combat aircraft. The tests, which began in late September, were held at Purdue University’s Maurice J. Zucrow Laboratories and marked the first use of the newly expanded ZL9 facility. The GEK800, an 800-pound jet engine, has already undergone over 50 ground test ...
Here's Why ATI Stock Flew Higher Today
Yahoo Finance· 2025-10-29 01:28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ATI股价在早盘交易中最高上涨12.9% [1] - 股价上涨源于强劲的第三季度财报以及全年业绩指引的上调 [1] - 公司上调全年每股收益指引至3.15-3.21美元,此前为2.90-3.07美元 [7] 业务构成与市场定位 - ATI生产高性能材料、零部件以及先进合金 [2] - 约86%的收入来自航空航天和国防市场 [2] - 其中60%的收入专门来自商用喷气发动机产品 [2] 行业环境与驱动因素 - 行业由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产量以及GE Aerospace、RTX的普惠和罗尔斯·罗伊斯的发动机制造所驱动 [3] - 航空航天供应链正在恢复,零部件供应状况改善,提升了增长前景 [6]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已批准波音将737 MAX月产量从38架提升至42架 [6] - 多家同行公司,如GE Aerospace、RTX的普惠和Carpenter Technology,均报告了增长加速并上调了业绩指引 [4]
1 Ohio-Based Company That's a No-Brainer Buy for Long-Term Investors
The Motley Fool· 2025-10-26 20:15
行业地位与业务护城河 - 公司在商业和国防航空发动机领域拥有几乎无法撼动的业务护城河 进入该行业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专业知识 全球仅有三大主要参与者 [3] - 公司是行业的绝对领导者 其GE或CFM国际的发动机为空客A320neo系列提供动力 并且是波音737 Max、即将推出的波音777X宽体机以及波音787梦想飞机的唯一发动机选项 [6] - CFM国际生产的CFM56发动机为旧款空客320系列和波音737飞机提供动力 奠定了长期收入基础 [6] 长期经常性收入模式 - 商业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可达40年 通过利润丰厚的零部件和服务产生长期经常性收入 收入主要来源于发动机进行大规模维护、修理和大修(MRO)的“进厂维修” [7] - 截至近期财报电话会议 约40%的CFM56发动机机队尚未进行首次进厂维修 大多数运营商预计将这些发动机服役至2030年代 [9] - 公司仍在积累新一代LEAP发动机的服务收入 该发动机于2016年投入服务 管理层预计其服务收入要到2028年才能与CFM56的服务收入相媲美 [10] 近期运营与交付进展 - 公司LEAP发动机交付量正重回增长轨道 管理层将其2025年LEAP交付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5%-20%上调至20% [11] - 公司当前股价为30387美元 单日下跌082% 市值达3210亿美元 当日交易区间为30357美元至31030美元 [4] 长期增长动力与技术前景 - 公司的长期增长动力可能来自CFM国际的“可持续发动机革命性创新”(RISE)计划 该计划开发的开放式风扇技术被管理层视为商业航空发动机的未来 [13][14] - 开放式风扇架构在耐用性和效率方面具有固有优势 其涵道比可能超过60 而下一代涵道发动机的涵道比约为15 LEAP发动机的涵道比为11 CFM56仅为6 [16] - 高涵道比是飞机发动机制造的终极目标 意味着产生大部分推力的外涵道气流远多于通过发动机核心的内涵道气流 [17] - 若RISE计划成功实现商业化 可能使公司在未来40年获得更主导的行业地位和丰厚收入 [18]
Where Will GE Aerospace Stock Be in 3 Ye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9-29 16:53
公司2028年财务展望 - 管理层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更新了2028年展望,各项关键指标均较2024年投资者日公布的预期有显著提升 [3] - 调整后营收增长预期从之前的“高个位数”提升至“两位数”增长,调整后营业利润预期从100亿美元提升至11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预期从70亿美元提升至85亿美元 [4] - 公司当前市值为317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2028年的自由现金流倍数将达到36倍,是一个相当高的估值 [4] 商业模式与长期增长动力 - 公司的商业模式基于使其发动机成为飞机制造商(主要是波音和空客)项目的选择,然后向订购飞机的航空公司增加发动机销量 [6] - 每台安装在飞机上的发动机因其可运行长达40年,都创造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服务销售收入机会,这些收入通常通过“进场维修”产生 [6] - 发动机在其生命周期内通常进行两到三次进场维修,期间会进行全面维护、修理和大修 [8] 窄体发动机业务前景 - 通过其与赛峰集团的合资企业CFM国际,公司生产的LEAP发动机是波音737 MAX的唯一发动机选项,也是空客A320neo系列的两个选项之一 [9] - CFM发动机(包括为旧款波音737提供动力的CFM56)为约75%的窄体飞机航班提供动力 [10] - 管理层预计到2030年,LEAP发动机的机队规模将增长两倍,届时LEAP与较旧的CFM56发动机产生的利润将相当 [11] - 约40%的CFM56机队尚未进行首次进场维修,多数运营商预计这些发动机将持续服役至2030年代以后 [11] - 管理层预计到2028年,窄体发动机利润将增长70% [11] 宽体发动机业务前景 - 公司在宽体飞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为超过50%的宽体飞机航班提供动力 [13] - 公司的发动机应用于波音777(GE90)、波音787梦幻客机(GEnx),并且将为即将推出的波音777X(GE9X)提供发动机 [13] - 70%的GE90机队“尚未进行第二次进场维修”,而宽体发动机第二次进场维修的范围通常会增加约50%,这意味着巨大的未来盈利潜力 [14] - 管理层预计到2028年,宽体发动机利润将增长40% [14] 2028年公司发展态势展望 - 到2028年,公司应呈现出一幅图景:随着CFM56销售收入下降,LEAP发动机的服务收入开始攀升 [16] - 在宽体机方面,波音777X应已投入运营,投资者将开始计入来自GE9X的未来收入 [16] - 2028年的公司应显示出其中位数 teens 的盈利增长率,拥有主导的市场地位和确保未来多年稳定增长的商业模式 [17]
The 1 Thing Investors in GE Aerospace and RTX Need to Know Before Buying Stock (And Why Airplanes Are Set to Look Dramatically Different in the Future)
The Motley Fool· 2025-08-24 04:2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GE Aerospace与RTX的合资企业CFM International和Pratt & Whitney是空客A320neo的竞争引擎供应商 其中CFM的LEAP发动机是波音737 MAX的唯一引擎选项[2] - 发动机制造商必须成为新飞机项目的认证供应商 并展示其在飞机上的效能和可靠性以竞争引擎订单 例如空客A320neo系列[4] - GE(通过CFM)、RTX和英国的Rolls-Royce正在竞争开发下一代窄体飞机的发动机[5] 发动机业务模式与技术发展 - 飞机发动机行业采用前期销售亏损但长期通过售后市场产生 lucrative 收入的商业模式 销售更多引擎会导致短期亏损但增加长期价值[3] - Pratt & Whitney选择发展其齿轮传动涡扇(GTF)发动机 该发动机目前是空客A320neo的两个选项之一[6] - CFM International正在开发革命性的RISE(可持续发动机革命性创新)发动机 采用开放式风扇架构 无传统机匣 外观与现有发动机或GTF有显著差异[7] - 开放式风扇架构允许更大直径风扇 实现更高旁通比 LEAP发动机旁通比为11:1 而开放式风扇可达70:1以上 燃料和排放减少20%[8][9] 飞机制造商战略与行业影响 - 波音因737 MAX问题及疫情期间债务需要先提升执行力和增产737 MAX 再开发新飞机 波音向发动机制造商征求导管推进系统信息 暗示不倾向采用开放式风扇架构[11] - 空客与CFM合作开发RISE 计划在2030年前进行A380飞行测试 并强调开放式风扇技术潜力[12] - 若波音采用导管推进而空客采用开放式风扇 十年后飞机和发动机外观将显著不同[14] - RTX改进现有GTF技术的风险较低 但CFM的开放式风扇可能革命化行业 波音若不采用开放式风扇可能处于竞争劣势 但其财务状况可能限制其引领新飞机开发[15] 行业未来展望 - 波音和空客需要多年才能将新窄体飞机投入服务 但研发工作需提前完成[14] - 无论结果如何 RTX和GE的风险都在增加 投资者需在股票考量中纳入这些因素[16]
Prediction: Buying Hexcel Today Could Set You Up for Life
The Motley Fool· 2025-07-30 15:19
公司近期表现 - 公司过去几年面临困难但长期增长前景依然优异且近期出现积极迹象 [1][2] - 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的2.03美元下降至1.87美元 [5] - 公司因飞机生产预期下调而遭受重大冲击两大客户空客和波音分别占2024年销售额的40%和15% [3] 行业生产状况 - 空客已下调2025年预期特别是复合材料用量高的A350宽体机该机型单架价值450万至500万美元 [4] - 发动机制造商GE航空航天第二季度LEAP发动机交付量增长38%并预计2025年增长15%-20% [9] - RTX旗下普惠公司计划在下半年加速生产以弥补此前四周停产造成的延误 [10] 长期增长驱动 - 商用航空供应链正在改善长期前景高度积极 [8] - 每代新飞机倾向于采用更多复合材料从而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单机价值机会 [15] - 空客A350当前月交付仅超3架目标2028年达12架月 [13] - 空客A320neo当前月交付39架目标2027年达75架月 [13] - 波音787当前月交付超6架目标2026年达10架月 [14] - 波音737MAX计划申请解除38架月产能限制目标达52架月 [14] - 空客A330neo当前月交付2架目标2024年达4架月 [14] - 空客A220当前月交付近7架目标2026年达14架月 [14] 投资价值 - 公司是航空航天领域先进复合材料领先供应商 [2] - 飞机交付量预计将加速提升从而带动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率增长 [15] - 近期波音和发动机制造商的积极生产信号可能改善空客生产前景 [16]
Think GE Aerospace Stock Is Expensive? This Chart Might Change Your Mind.
The Motley Fool· 2025-07-26 21:40
公司表现 - GE Aerospace股价年初至今上涨超过60% [1] - 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长期投资逻辑增强 [1] - LEAP发动机交付量同比增长38%至410台 扭转第一季度13%的下降趋势(319台) [6] - 预计2025年发动机交付量将增长15%-20% [4] 行业模式 - 航空发动机行业采用"前期亏损+后期服务盈利"模式 新发动机销售通常为负利润率 [3] - 发动机使用寿命超40年 通过定期维护(MRO)产生持续性高利润后市场收入 [3] - 商业航空发动机(特别是LEAP型号)是GE长期盈利关键 [2][4] 战略方向 - 增加发动机交付量会短期压制利润 但能提升长期盈利和现金流 [8] - LEAP发动机用于波音737 MAX和空客A320neo系列机型 [4] - 供应链问题正在改善 2024年交付受阻情况得到缓解 [8]
Should GE Aerospace Stock be in Your Portfolio Pre-Q2 Earnings?
ZACKS· 2025-07-15 22:51
财报发布与预期 - GE Aerospace将于2025年7月17日盘前发布第二季度财报 当前Zacks共识预期为每股收益1.43美元 营收97亿美元 [1] - 过去7天第二季度每股收益预期上调1美分 同比增幅达19.2% 营收预期同比增长17.9% [1] - 公司过去四个季度均超预期 平均超出幅度18% 最近季度超出18.3% [2] 业务表现与驱动因素 - 商用发动机与服务业务受益于LEAP/GEnx/GE9X发动机需求 该板块营收预期74.3亿美元 环比增长6.5% [4] - 国防推进技术业务预计营收25.7亿美元 环比增长10.5% 受国防预算增加和航空旅行需求推动 [5] - 公司通过Vernova分拆完成业务重组 提升航空业务聚焦度和财务灵活性 [8] 财务与估值 - 过去三个月股价上涨43.8% 跑赢行业(21.3%)和标普500(18.6%) 同行RTX和Howmet分别上涨15.5%和48.7% [10] - 当前远期市盈率43.47倍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27.51倍 RTX和Howmet分别为23.55倍和48.11倍 [12] - 2025年有机收入预计实现低双位数增长 [15] 战略与展望 - 持续投资美欧生产基地扩建 提升运营能力应对商业和国防领域需求增长 [6][7] - 通过非核心业务剥离优化组合 长期有望降低运营成本并改善现金流 [16] - 强劲的现金生成能力支持股东回报政策 包括股息和股票回购 [16]
GE Aerospace Turns Engines Into Long-Term Profits
MarketBeat· 2025-06-21 22:48
公司转型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2024年4月完成历史性转型成为专注的航空航天领导者后 股价表现突出 投资者对其股价上涨和持续获得大型发动机订单表示认可 [1] - 当前股价为238 91美元 较前日上涨1 28% 52周价格区间为150 20美元至257 47美元 市盈率为37 16倍 [2] 商业模式核心 - 公司采用"剃刀与刀片"模式 初始发动机销售(剃刀)并非主要利润来源 目标是通过发动机安装获得20-30年的长期服务收入(刀片) [4] - 全球商用发动机安装基数约为4 5万台 覆盖全球75%的商业航班 [5] - 初始销售面临激烈竞争(如RTX旗下普惠公司) 导致定价激进且利润率极低 但长期服务业务才是盈利核心 [5] 服务业务财务表现 - 商用发动机与服务部门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率达27 5% 主要来自售后市场业务 [8] - 商用服务订单积压达1400亿美元 构成未来工作的合同保障 [8] - 高利润备件业务收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超过20% LEAP发动机外部维修访问量同比增长60%以上 [11] 现金流与股东回报 - 2025年计划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部署超过80亿美元资金 直接源于服务模式的现金流生成能力 [12] - 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支持下一代技术研发(如RISE可持续发动机计划)并为股东提供回报 [10] 估值逻辑 - 37倍市盈率反映市场对公司持久高利润率服务业务的认可 与传统工业制造商不同 [9] - 分析师12个月平均目标价为221 15美元 较当前价格有7 43%下行空间 最高预测为275美元 [10] 业务风险因素 - 新发动机安装依赖波音和空客的生产稳定性 如737 MAX生产线受监管限制会影响公司机队扩张 [6] - 服务业务增长需跟踪订单积压、全球航班起飞率及供应链管理能力 [13] 技术维护体系 - 发动机强制大修(shop visits)通过长期服务协议(LTSA)锁定客户 按飞行小时计费创造稳定收入 [11] - 专有备件需求持续 因发动机组件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 [11]
Long-Term Prosperity: Investing in America's Economic Pill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5-28 18:15
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 - 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 2024年日均出口量达11.9亿立方英尺(Bcf/d) 超越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的10.7 Bcf/d [2] - Cheniere Energy是行业领军企业 2024年出口量达2.33万亿英热单位(TBtu) 相当于6.37 Bcf/d 超过其名义产能5.92 Bcf/d [3] - 公司拥有Corpus Christi LNG终端100%权益(产能1500万吨/年)和Sabine Pass LNG终端多数股权(产能3000万吨/年) 总产能达4500万吨/年 [3] - 当前政府政策支持LNG出口 公司计划将总产能提升至9000万吨/年 2025年启动Corpus Christi扩建项目 [5] 美国航空航天业 - GE Aerospace是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领导者 与法国赛峰合资企业CFM国际生产的LEAP发动机是波音737MAX唯一选择 也是空客A320neo两大选项之一 [7] - GE9X发动机是波音777X唯一选择 GEnx发动机主导波音787订单 英国航空最近订购的32架787全部选用GEnx而非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 [8] - 新一代RISE发动机预计将比LEAP提升20%燃油效率 结合LEAP(2016年服役)和RISE(2030年代中期)可能确保公司未来50年领导地位 [9] 特斯拉与电动汽车行业 - Model Y不仅是全球最畅销电动车 也是全球最畅销车型 2025年生产线将全面转向更新版本 中美市场旧款已售罄 [10] - 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低成本车型 2026年量产专用机器人出租车Cybercab 2024年6月在奥斯汀推出基于Model Y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11] - 单车成本从2017年8.4万美元降至2023年初3.8万美元以下 2024年底进一步降至3.5万美元以下 成本优势显著 [12] - 成本控制能力使公司能保持利润率优势 推出低价车型 并在机器人出租车领域与Waymo竞争 [13] - 特斯拉已在美国SUV市场(Model Y)和轿车市场(Model 3)取得领导地位 若美国主导EV和机器人出租车发展 公司很可能保持领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