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inhaofan
icon
搜索文档
China_Internet_Citis_Proprietary_Survey_On_Chinese_On-Demand_Delivery_Behavior-China_Internet
2025-08-06 11:3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互联网行业,重点关注按需配送服务(包括食品配送和非食品/即时零售)[1][8] - 涉及公司:美团(Meituan)、阿里巴巴(BABA,包括饿了么和淘宝闪购)、京东到家(JD Takeaway)[1][4][6]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用户行为与订单频率** - **高频用户增长**:47%的每日下单用户在近三个月增加了订单频率,主要因更多折扣/促销(64%用户选择)[3][17] - **时段分布**:72%用户午餐时段下单,56%晚餐时段,下午茶(35%)和夜宵(27%)渗透率超预期[2][34] - **支出范围**:46%用户单笔消费30-49元,33%消费10-29元,56%用户为单人订单[2][32][35] **2 平台竞争格局** - **美团主导市场**:68%用户首选美团(食品配送),72%选择其非食品即时零售服务,主要因餐厅选择多样性(非低价)[1][4][6] - **新进入者表现**:京东到家上线不足6个月,61%受访者已使用,在配送速度、客服和卫生评分领先[1][42] - **淘宝闪购差异化**:女性(53%)和年轻用户(18-29岁占比37%)占比高,净推荐值(NPS)达70(行业最高)[4][5][49] **3 非食品即时零售** - **品类偏好**:饮料(77%)、便利品(52%)、药品(47%)为前三需求[62][67] - **消费特征**:单笔平均消费180元,43%用户消费50-149元,48%用户期望60分钟内送达[62][63][69] **4 用户画像与地域分布** - **年龄分层**:美团在45岁以上用户中占比更高(45-59岁占29%),京东和淘宝闪购吸引更多30岁以下用户[49][51] - **城市层级**:淘宝闪购在低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占32%)渗透率高,京东在一二线城市用户集中[4][54] --- 其他重要细节 - **风险因素**:食品安全担忧是用户减少下单的主因(42%),补贴减少也可能影响频率[19][74] - **数据来源**:调查样本为1,800名中国成年人,误差幅度±3.5%(90%置信区间)[8][14] - **投资建议**:维持美团和阿里巴巴“买入”评级,看好市场渗透率可持续性[1][74] --- 被忽略但关键的数据 - **配送方式**:81%用户选择配送,仅19%选择自提[37][39] - **美团会员服务**:64%用户使用“拼好饭”,58%使用“神券”[5][57] - **价格敏感度**:仅19%用户将“低价”作为选择平台的首要因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