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ower discretes
icon
搜索文档
华虹半导体_产能扩张助力规模化发展;短期投资带来长期增长
2025-09-22 10:0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华虹半导体(Hua Hong 1347 HK)一家专注于特殊工艺技术的半导体代工厂 产品包括功率器件 模拟 NOR闪存 逻辑 射频 CIS MCU等 主要终端市场为消费电子 通信 计算 工业及汽车行业[1][19][20]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持续进行产能扩张以支持规模增长 其第二座12英寸晶圆厂Fab 9已于25年第一季度开始释放产能 总设计产能为83k wpm 预计到2026年年中将爬坡至满产 另有一座新厂计划于2027年开始贡献产能并迁移至28nm[1][2] * 公司近期宣布计划从其姊妹公司收购12英寸Fab 5(55nm/65nm和40nm) 此举一方面减少了集团内部的竞争 另一方面增强了公司获取更多订单的能力[2] * 尽管产能扩张可能影响短期盈利能力 但这是为未来技术和产品增长所做的积极准备 鉴于现有产能满载且客户需求稳固 预计扩张将支撑其未来的上行空间[1][2] * 预计公司2025年收入将同比增长22%至24亿美元 毛利率从25年第一季度的9.2%恢复至25年第四季度的12.0% 2025年净利润预计恢复至8200万美元(对比2024年为5800万美元)[1] * 基于更积极的长期增长前景 将2027-2029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1% 2% 4% 收入预期因新厂贡献而小幅上调 毛利率因12英寸收入贡献增加及新厂更先进的40nm/28nm产能而分别上调0.1 0.1 0.2个百分点[3] * 采用贴现市盈率估值法 基于2028年目标市盈率45.7倍(此前为41.3倍)和13.1%的股本成本折回至2026年 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13%至77.0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该目标市盈率高于其21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 反映了对其可持续规模扩张和技术迁移的积极展望[8][17]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论点看好其多元化的特殊工艺技术 本土化机遇以及产品组合改善(转向更多12英寸和更高端的28nm/40nm节点工艺)从90nm向28/40nm的迁移以及更好的产品组合应能推动其晶圆平均售价和利润率改善[20]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 终端市场需求弱于预期 12英寸晶圆厂爬坡速度慢于预期 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18] * 并购排名为3 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21][27] * 高盛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将寻求或获得华虹半导体的投资银行服务报酬 在过去12个月内曾与华虹半导体存在投资银行服务客户关系 并为华虹半导体的证券或其衍生品做市[30]
高盛:华虹半导体_管理层电话会议_满负荷利用率支撑价格走势;尽管有折旧与摊销负担,毛利率仍有望改善;评级中性
高盛· 2025-07-09 1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华虹半导体维持“中性”评级 [1][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华虹半导体长期增长,因其产能增加、产品组合改善及多元化特色技术,但近期待其受ASP压力、竞争加剧和新增产能折旧摊销负担影响,当前股价估值合理,目标价有适度上行空间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定价展望 - 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调整价格,对未来两个季度及明年的价格提升有信心,提价将应用于8英寸和12英寸产品,行业价格仍处低位,提价有望改善公司毛利率 [2] 产能利用率 - 除新厂爬坡外,各工厂满载,主要技术平台客户需求强劲,功率分立器件需求复苏,高压IGBT产品订单增加,MCU需求处于复苏轨道,PMIC在AI相关应用中需求稳定且可持续 [3] 产能扩张 - 公司正在提升第二个12英寸工厂(40nm/55nm)的产能,将逐步增至8.3万片晶圆/月,还提及未来工厂28nm/22nm产能计划,通过维持产能利用率和提价来提高毛利率 [4] 毛利率情况 - 去年底三个8英寸工厂毛利率约30%,预计提升至约40%,第一个12英寸工厂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正毛利率,未来两到三个季度有望进一步改善,第二个12英寸工厂爬坡阶段毛利率为负,预计产能超过5万片晶圆/月时转正 [8] 估值方法 - 12个月目标价40.9港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1.0倍,目标倍数高于公司平均市盈率18.0倍,接近2020年投资建设第一个12英寸工厂时的平均市盈率,反映业务扩大的长期上行潜力 [9] 投资论点 - 华虹半导体是专注特色技术的半导体代工厂,产品涵盖功率分立器件、模拟、NOR闪存等,终端市场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计算、工业和汽车行业,看好其多元化特色技术、本地化机会和产品组合改善,但预计近期利润率受ASP压力、竞争加剧和新增产能折旧摊销负担影响,当前股价估值合理,维持“中性”评级 [11] 财务数据 |指标|详情| | ---- | ---- | |市值|612亿港元/78亿美元 [12]| |企业价值|786亿港元/100亿美元 [12]| |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金额|11亿港元/1.448亿美元 [12]| |营收(百万美元)|2024年12月为2004.0,2025年12月预期为2483.2,2026年12月预期为3191.7,2027年12月预期为3910.5 [12]| |EBITDA(百万美元)|2024年12月为400.1,2025年12月预期为699.7,2026年12月预期为1171.5,2027年12月预期为2282.8 [12]| |每股收益(美元)|2024年12月为0.03,2025年12月预期为0.09,2026年12月预期为0.17,2027年12月预期为0.20 [12]| |市盈率(倍)|2024年12月为71.9,2025年12月预期为48.9,2026年12月预期为26.4,2027年12月预期为22.7 [12]| |市净率(倍)|2024年12月为0.5,2025年12月预期为0.9,2026年12月预期为0.9,2027年12月预期为0.8 [12]| |股息收益率(%)|2024 - 2027年均为0.0 [12]| |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2024年12月为 - 5.7,2025年12月预期为 - 0.4,2026年12月预期为1.8,2027年12月预期为1.5 [12]| |CROCI(%)|2024年12月为3.2,2025年12月预期为5.5,2026年12月预期为7.3,2027年12月预期为11.4 [12]| |FCF收益率(%)|2024年12月为 - 33.9,2025年12月预期为 - 19.4,2026年12月预期为 - 23.3,2027年12月预期为 - 12.0 [12]| |每股收益(美元)(季度)|2025年3月为0.00,2025年6月预期为0.02,2025年9月预期为0.02,2025年12月预期为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