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Fast Payment Systems

搜索文档
美国经济分析师- 数字货币与支付的演变格局-US Economics Analyst_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Digital Money and Payments (Abecasis)
2025-09-06 15:23
行业与公司 * 该纪要由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发布 专注于全球数字货币与支付系统的演变 涉及稳定币 央行数字货币和公共快速支付系统等创新支付技术[1][2][5] * 纪要未特指某一具体上市公司 而是对支付行业的宏观趋势和技术创新进行整体分析[2][5]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支付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创新形式** * 支付包含两大要素:用于支付的资产(如现金 银行存款)和转移这些资产的支付轨道(payment rails)[5] * 当前三大创新支付技术为:由私营部门发行的稳定币 由央行直接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s)以及公共快速支付系统[2][5] * 新支付技术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克服支付系统中强大的网络效应 这有利于现有参与者而挑战新进入者[2] **2 稳定币的使用现状与主要应用场景** * 稳定币市值在2025年8月达到约2700亿美元 但交易量尤其是零售交易量相对于全球支付规模仍然很小[2][22] * 2025年8月稳定币总交易额略低于1万亿美元 约占全球支付的0.5% 零售规模(<$250)的交易额约为60亿美元 仅占全球零售支付的0.01%[25] * 稳定币目前更多地用于国际支付流 例如作为储蓄更稳定货币或低成本汇款的方式 超过60%的稳定币流发生在跨区域 不到40%在区域内[30] * 新兴市场(EM)地区的稳定币总流量占GDP的份额最大 主要流量是从发达市场(DM)流向新兴市场(EM)[30][31] * 加密货币交易所Bitso在2024年处理了约70亿美元从美国到墨西哥的跨境支付 被归类为汇款 约占美墨汇款总额的10%[39][41] **3 央行数字货币(CBDCs)的推行与采纳情况** * 多数国家的央行正在积极研究或试点CBDC 但只有三个国家完全推出并仍在使用的CBDC:巴哈马 牙买加和尼日利亚[2][42] * 这些已推出的CBDC采纳率极低 巴哈马Sand Dollar约占流通货币的0.3% 尼日利亚eNaira和牙买加JAM-DEX均约占0.1%[42][46] * 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已放弃CBDC项目或排除开发CBDC 原因包括采纳率低 信任和隐私问题 或现有支付系统使CBDC变得不必要[43] **4 公共快速支付系统的成功要素与区域差异** * 巴西的Pix 印度的统一支付接口(UPI)和哥斯达黎加的SINPE Móvil等系统取得了广泛采纳 它们允许用户通过多种方式注册和支付[47] * 这些系统对消费者几乎总是免费的 并向商户收取远低于卡网络的手续费(如Pix向商户收费约0.2%)[48][52] * 巴西和泰国通过其公共快速支付系统的交易量近年来增长最大 并迅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非现金支付方式[51] * 发达市场(DM)的采纳速度较慢 可能是因为信用卡和借记卡等现有方式更根深蒂固[2][56] * 信用卡渗透率较高的国家 其快速支付系统的采纳率往往较低[56][57] **5 克服网络效应与设计选择的重要性** * 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广泛参与是推动公共快速支付系统采纳的最重要因素 而实时结算速度的作用相对较小[60][65] * 要克服网络效应 新支付方法需要用户友好 安全 并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兼容才能获得吸引力[3][62] * 这些技术在新兴市场(EM)尤其具有吸引力 因为那里的卡网络根基较浅 新系统可以大大促进金融包容性[3][62] 其他重要内容 **1 稳定币的监管与特性** * 根据最近通过的《GENIUS法案》 美国稳定币发行者需以国债 银行存款或准备金等安全资产一对一支持稳定币[6] * 稳定币通常不支付利息 但利润可以通过第三方附属机构作为奖励分配给消费者[9] * 稳定币交易对政府而言不可识别 除非支付提供商共享该信息 这与一些赋予政府查看个人交易可见性的CBDC不同[8] **2 美国现有的支付基础设施** * 美国已有多种快速廉价的支付轨道用于转移传统形式的货币 如实时支付(RTP)系统(银行处理成本0.045美元)和FedNow服务(银行处理成本0.045美元)[14] * 对于跨境支付 Wise和Remitly等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低成本的国际转账 费用在0.8%至2.3%之间[14][16] **3 消费者与企业的支付偏好差异** * 消费者比企业更密集地使用信用卡和借记卡 而企业则倾向于使用更便宜的选择(如ACH转账)进行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16] * 尽管消费者支付规模显著小于企业对企业(除卡支付外)的支付细分市场 但它为支付提供商提供了更大的收入[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