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AD框架
搜索文档
地平线ResAD:残差学习让自动驾驶决策更接近人类逻辑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8 00:04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30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论文作者 | Zhiyu Zheng等 编辑 | 自动驾驶之心 想让车子自己开,传统方法得像搭积木:先"看"(感知),再"猜"(预测),最后"做决定"(规划)。这套流程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错,后面全跟着错, 既不高效,也不安全。 这样一来,学习目标就从 "轨迹是什么?" 变成了 "为什么要调整方向?" 。模型被迫去关注那些导致调整的真实原因,比如障碍物、交通规则等,而不是死 记硬背数据里的巧合。 我们还引入了 逐点残差归一化 ,确保模型不会因为要纠正遥远的、不确定的大偏差,而忽略了近处关键的小调整。 实验证明,这套方法非常有效。在 NAVSIM 基准测试中,ResAD取得了领先的成绩。这说明,通过引入"惯性参考"这个物理常识,并让模型专注于学习"为 何要改变",我们让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学习任务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更可靠。 因果混淆 :模型可能会"偷懒",学一些表面功夫。比如它看到前车刹车灯亮就刹车,但根本不理解是因为路口变红灯了。结果可能跟着前车一起闯红 灯, ...
地平线残差端到端是如何实现的?ResAD:残差学习让自动驾驶决策更接近人类逻辑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14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 地平线、华科和武大团队提出的ResAD框架通过归一化残差轨迹建模方法解决了端到端自动驾驶中因果混淆和规划困境两大核心问题 [2][5][49] - ResAD不直接预测整条轨迹而是先提供惯性参考线再让模型学习调整量将学习目标从轨迹预测转变为理解驾驶决策原因 [2][16][18] - 该方法在NAVSIM v1和v2基准测试中实现了最先进性能PDMS达886 EPDMS达855展现出卓越的安全性和规划效率 [36][37][38][39] 技术方法创新 - 轨迹残差建模将真实轨迹与基于恒定速度模型的惯性参考线之间的差值作为学习目标迫使模型关注导致方向调整的因果因素 [16][17][18] - 逐点残差归一化技术通过最小-最大缩放解决远场误差主导优化问题确保模型优先关注近处安全关键的小调整 [3][19][20][21] - 惯性参考扰动机制通过对自车速度添加随机噪声生成多模态轨迹假设摆脱对静态预定义轨迹词库的依赖 [22][23][24][40] 性能表现 - 在NAVSIM v1基准上ResAD的PDMS为886其中无责任碰撞率为980可行驶区域合规性为973自我进度为825 [36][37] - 在更复杂的NAVSIM v2基准上EPDMS提升至855在行驶方向合规性达995交通信号灯合规性达998车道保持能力达970 [38][39] - 消融研究表明轨迹残差建模将DAC指标从943提升至966惯性参考扰动将PDMS从872进一步提升至886 [42] 行业比较优势 - 相较于DiffusionDrive等依赖静态预定义轨迹词库的方法ResAD生成的轨迹与驾驶上下文更一致避免了无效路径规划 [9][40] - 该方法在Transfuser和TransfuserDP两种异构规划模型上均显著提升性能PDMS分别提高14和13验证了其通用有效性 [46][48] - 实车测试显示系统能处理施工路段借道绕行动态障碍物切入等复杂场景并做出拟人化决策如平稳减速和主动超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