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erview

搜索文档
SHUI ON LAND(00272) - 2024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8-30 09: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录得利润1.83亿元,股东应占溢利7200万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因住宅物业竣工不足影响物业销售 [7] - 整体收入2亿元,同比下降68%;租金收入约17.5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约13.5亿元,同比下降约54%;毛利率为65%;融资成本与2023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14][15][16] - 税前利润2.82亿元,股东应占溢利7200万元,同比下降88%;董事会建议不宣派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 [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超100亿元,总负债33亿元,净负债约23亿元,净负债权益比率略升至53% [18][19] - 自2021年以来公司已偿还超400亿元离岸债务,目前离岸债务占比降至约40%,预计到今年底或明年初降至约三分之一 [8][26][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物业销售与发展业务 - 2024年上半年未推出重大新项目,合同销售2300万元,另有2.51亿元认购销售将在未来几个月转化为合同销售 [32][33] - 因上半年住宅竣工水平较低,集团总确认物业销售为16.9亿元,下半年计划完成武汉天地住宅B12项目交付 [33] - 集团锁定销售达78亿元,将于2024年下半年及以后交付并确认;计划下半年推出上海河滨汇和湖景花园六期项目,可售及预售住宅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 [33] 商业资产管理业务 - 2024年上海核心地段商业资产总估值达79亿元,租金及相关收入从15亿元增至17.6亿元,同比增长16% [44] - 零售方面,平均出租率稳定在93%,整体销售额和客流量分别增长11%和12%,首半年特色销售额同比增长11% [45] - 办公市场具挑战性,但成熟写字楼物业出租率稳定在91%,整体出租率从去年12月至上半年末提高7%;上半年与多家知名租户签订租约 [45][4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上海住宅市场表现出较强韧性,5、6月购房限制放宽、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后市场有所改善,高端市场表现突出,上半年单价超千万元住宅的一手销售较2023年同期增长57% [36] - 今年上半年上海单价超千万元的住宅共售出1549套,创近十年新高;单价超1.5亿元的住宅销售也呈类似增长趋势 [3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 - 公司将继续采取审慎而积极的资本管理策略,优先确保流动性和现金流,采用多种策略改善流动性,包括增加境内融资、处置资产、回购债券等,并谨慎进行新投资 [8][24][25] - 物业销售与发展业务方面,公司将利用城市更新优势,选择性地捕捉合适机会;实施一流产品策略,巩固在上海市场的领导地位;推行SLI战略,提高管理效率并拓展合作伙伴网络 [37] - 商业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将优先维持和提高出租率;零售业务提供文化内容和体验式产品,打造社交中心;办公业务聚焦优质大客户,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创新,提供可持续工作解决方案 [51][52] 行业竞争 - 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宽松措施,但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消费者信心仍极低,消费需求降级,多数主要城市零售和办公供应量大,租金面临下行压力 [1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紧张、地区战争、经济调整、中美关系及内地投资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行业面临极大挑战,开发商面临流动性和债务问题,金融市场困难,消费信心低迷影响所有业务 [4][5] - 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公司仍保持盈利,但行业复苏将较为缓慢,因整体经济增长催化剂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行业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决 [5][11] - 近期政策放宽释放积极信号,包括促进房地产行业向新模式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稳定房地产市场及地方政府放宽购房限制等,但政策全面生效尚需时间 [35][3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引入生物多样性和多元化与包容性两项新政策,促进环境和职场福祉;截至7月1日,上海太平桥地区已过渡到100%可再生电力供应 [9] - 公司首个项目定位为城市休闲目的地,自开业以来接待超2600万访客,总销售额达8.35亿元;第二个项目以理想邻里为主题,接待超780万访客,总销售额达2.04亿元 [4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文档中未提及问答环节相关内容,故无相关总结。
SHUI ON LAND(00272) - 2023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3-21 09: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录得收入97.5亿人民币,净利润14亿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8.1亿人民币 [10] - 2023年总租金及相关收入(包括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增至3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 [11] - 截至2023年12月,净负债率略微增至52%,现金及银行存款总计89亿人民币 [11] - 2023年物业销售收入约38亿人民币(包含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贡献),若仅算集团层面为59亿人民币 [22][23] - 2023年总收入包含物业销售、租金收入和其他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毛利润略超50亿人民币,毛利率为52%,较2022年略高 [24] - 2023年整体财务成本略超21亿人民币,与2022年水平基本一致 [26]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全年股息为每股0.9美元 [13][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物业销售和开发业务 - 2023年合同销售额达114亿人民币,其中住宅物业销售额72亿人民币,商业物业销售额30亿人民币,其他资产处置额12亿人民币 [33] - 2023年总认购销售额将在未来几个月转化为合同销售,锁定销售额90亿人民币,将在2024年及以后交付并计入集团财务业绩 [33][34] - 截至2023年底,住宅开发土地储备可售总额达669亿人民币,其中约242亿人民币资源位于上海,其余427亿人民币位于武汉和重庆 [36] - 商业物业组合总建筑面积为243万平方米,其中59%为写字楼,41%为零售物业 [37] 商业运营业务 - 2023年成功推出两个项目,商业资产总估值增至84亿人民币 [47] - 租金收入从28亿人民币增长16%至32亿人民币 [47] - 物业管理总面积达900万平方米 [48] - 资产管理项目总估值达29亿人民币,总管理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 [50] - 零售业务年末平均入住率维持在91%,销售额和客流量分别达到2021年水平的106%和110%,会员销售额增长11.6% [50] - 写字楼业务年末平均入住率达90%,上海组合的入住率为93%,今年前两个月已获得超过2.6万平方米的租赁面积 [52][5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住宅市场 - 全国住宅市场复苏缓慢,信心极度疲软,1 - 2月住宅销售面积大幅下降,全国住房库存达到历史高位 [14] - 武汉住宅市场2023年面临较大逆风,但武汉天地御江璟城三期销售表现良好,所有单位在开盘日售罄,预售价格创武汉新高 [34] 零售市场 - 消费者消费倾向转向体验式和价值驱动型消费,上海优质零售物业空置率下降,租金仅同比微降0.2% [15] 写字楼市场 - 多数市场供应过剩且需求收缩,上海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下降27%,导致空置率上升和租金下降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采用轻资产战略,谨慎选择新投资项目,在长江三角洲和大湾区的一线城市谨慎拓展业务 [17] - 公司将专注于消费者需求,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低迷时凸显资产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化 [17] - 公司将继续在上海追求领先地位,建立和维护顶级管理团队,利用开发和商业地产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综合商业模式,抓住城市更新中的独特市场机会 [18] - 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和抓住上海新兴的城市更新机会,同时保持审慎的财务状况 [45] - 公司将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来强化品牌,短期内重点发展上海的湖景品牌 [45] - 公司将继续实施轻资产战略,与长期投资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资产组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业务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46] - 公司将维持和提高入住率,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决策,注重商业组合质量,通过创新实现市场差异化,利用竞争优势和灵活的资产管理策略推动新产品成功推出 [5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经营环境极为困难,宏观环境充满挑战,包括地缘政治、地区战争、中美关系、高利率、高通胀以及经济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 [4][5] - 国内经济增长缓慢,市场复苏乏力,需求疲软且供应过剩,行业面临流动性危机和债务问题,百强房企中有48家遭遇债务问题 [5][6] - 未来几年经济挑战和调整可能持续,市场复苏缓慢,房地产行业将进一步整合和调整,上海市场需求稳定,机会众多,但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面临挑战 [7]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公司通过内部资源偿还了数十亿美元债务,维持了稳定的资产负债表 [6] - 2023年4月,公司成功发行了规模最大的境内私人绿色抵押贷款支持商业抵押担保证券(CMBS),由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枢纽项目支持 [12] - 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多项ESG评级提高,超过96%的现有资产按建筑面积计算获得了绿色或健康建筑证书 [19]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文档中未提及问答环节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