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M32CubeIDE for VS Code
icon
搜索文档
嵌入式IDE的未来,重新被定义
36氪· 2025-11-12 09:08
嵌入式IDE面临的挑战 - 现代嵌入式MCU/MPU已演变为包含异构内核、加速器、DSP和NPU的复杂生态系统,传统IDE工具落后于硬件复杂性[1] - 开发流程需实现跨架构调试、保障系统确定性性能,并适配多内核的差异化指令集、内存空间及工具链[2] - 边缘AI/ML发展要求IDE打通从模型训练(PyTorch、TensorFlow)到嵌入式部署(量化、优化、硬件映射)与代码生成的全流程[2] - 安全性成为硬性要求,设计之初需符合IEC 62443标准等规范,深度集成可信执行环境、安全启动、加密信任根等功能[2] - 当前IDE领域处于分散状态,开发人员需操作多个供应商专属环境,调试复杂问题可能耗费数周时间[2] - 传统IDE难以原生兼容AI工作流程,安全集成薄弱,安全启动和OTA更新常被视为独立SDK而非核心工作流程组成部分[3] - 工具链与单一供应商绑定导致碎片化问题,多核系统通常需要搭配多个IDE[4] - 部分IDE界面存在不一致性且设计过时,导致开发过程容易出错,造成时间浪费并阻碍创新[5] 主要厂商的IDE布局与策略 - 专用IDE是嵌入式IDE一大品类,厂商针对自家MCU/MPU进行全面优化以发挥硬件最大性能,工具一般为免费[6][7] - ADI推出CodeFusion Studio 20版本,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提供端到端AI工作流程,内置模型兼容性检查器和性能分析工具[8][9] - ADI的CodeFusion Studio支持从TensorFlow或PyTorch导入模型并在几分钟内生成推理就绪代码,集成Zephyr AI Profiler可监控延迟和内存[9] - ADI平台支持AutoML for Embedded,在同一工作流程中实现数据集训练和优化,其System Planner支持多核应用和扩展设备兼容性[9] - ADI通过可信边缘安全架构将安全启动、TrustZone分区和加密协议作为标准工作流程一部分,确保从模型部署到固件更新每一步受保护[10] - 英飞凌推出AURIX Configuration Studio,基于DAVE技术构建,整合基于Eclipse的编辑器、GNU C编译器和开源调试器[12] - 英飞凌ACS具备直观GUI、自动化资源管理和代码生成功能,通过AI驱动求解器自动分配硬件资源,根据界面设置生成高质量生产代码[12] - 意法半导体发布STM32CubeIDE for VS Code的Release版本,移除对STM32CubeCLT依赖,引入bundles manager自动管理插件和器件支持文件[14] - STM32CubeIDE for VS Code支持Windows/Linux/macOS全平台,通过CMSIS-PACKs支持所有STM32 MCU产品系列,定位为下一代免费IDE[14][15] - 瑞萨电子在其Reality AI Tools和e2 studio IDE间建立接口,使设计人员能无缝共享数据、项目及AI代码模块,以缩短边缘AI应用设计周期[19] - 瑞萨自2022年收购Reality AI以来持续改进AI设计,其e2 studio保持每三个月一次升级的迭代频次[20] IDE的未来发展趋势 - 微软公布Visual Studio的AI路线图,核心为打造"AI驱动的智能体体验",将推出自定义、测试、调试等多种新智能体并支持并发运行[21] - 微软计划改进聊天功能,全面实施MCP规范以增强安全性,并集成GPT-5 Codex等最新模型,提供自动模型选择功能[21] - 对于MCU/MPU厂商,为客户节省时间并使其快速拥抱嵌入式AI,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