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I MCU
icon
搜索文档
拆解Tesla Model 3逆变器,用了哪些芯片?
芯世相· 2025-09-12 12:31
逆变器整体结构设计 - 逆变器结构简洁,体现了工程优化思路,核心部件布局清晰,组装逻辑明确[3][5] - 主要部件包括控制板、栅极驱动板、电流传感器、耐热片、绝缘片、薄膜电容器、汇流排、功率半导体及冷却鳍片[5] - 印刷电路板设计为美国地图形状,体现了研发团队的创意设计[6][44] 关键部件功能与规格 - 薄膜电容器由尼吉康生产,额定电压430VDC,容量550μF,并搭配2个0.68μF Y电容用于抑制电磁干扰[17] - 汇流排为高纯度铜制,负极侧铜含量95.26%,三相输出汇流排铜含量95.14%,采用焊接方式与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连接[23] - 功率半导体采用24颗STGK026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具备高频开关特性与低导通损耗[30] - 门驱动器采用6颗STGAP1AS驱动集成电路,单颗驱动4颗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电路严格区分上桥臂与下桥臂[34] - 微控制器采用德州仪器TMS320F28377DPTPQ,整合电能转换算法、故障诊断、通信管理等功能[37] 检测、供电与冷却系统 - 电流检测采用博通ACPL-C87BT-000E高压感应器,仅检测两相电流并通过算法推算第三相,传感器核心带切口可与汇流排精准适配[40] - 温度检测采用德州仪器LMV844温度放大器,搭配2个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嵌入汇流排凹槽并填充导热硅[40] - 通信系统通过2颗德州仪器SN65HVD1040A CAN收发器与1颗恩智浦TJA1021 LIN收发器实现逆变器与整车控制器信息交互[40] - 供电系统采用英飞凌TLF35584QVVS2直流/直流转换器与TDK VGT22EPC-222S6A12直流/直流变压器配合,将高压电池电压转换为低压信号[41] - 冷却系统在功率半导体附着的铝材背面设椭圆形冷却鳍片,采用银烧结技术连接半导体与冷却鳍片,热导率极高[41] 设计理念与核心元器件总结 - 设计核心为简洁即最优,通过简化部件布局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同时精选高性能元器件保障高压工况可靠性[43] - 核心电子元器件清单包括24颗ST GK026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6颗ST GAP1AS门驱动器、1颗德州仪器TMS320F28377DPTPQ微控制器等[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