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IVI(tividendifusp alfa pidufidate)
icon
搜索文档
Denali Therapeutics (DNLI)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4 03:47
公司:Denali Therapeutics (DNLI) 核心产品与管线进展 * TIVI (tividendifusp alfa/pidufidate) 用于亨特综合征(MPS II) 已提交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并获得优先审评 PDUFA日期为2025年1月5日[7] * 首个运输载体(Transport Vehicle, TV)技术验证的药物 为后续管线铺平道路[7] * MPS IIIA (Sanfilippo综合征)项目已与FDA达成加速批准(AA)路径共识 计划使用单一臂试验和自然史对照 涉及20名患者 即将完成I/II期入组并启动III期[9][13][43] * 庞贝病(Pompe)项目是首个主要针对肌肉递送的非中枢神经系统(CNS)适应症 专注于晚发型(LOPD) 计划通过活性对照或标准护理对比试验快速推进[53][54][62] * 计划在未来12-18个月内将另外4种TV药物推进至临床阶段 包括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寡核苷酸运输载体(OTV)和ATV abeta 以及progranulin项目[75][76][79] 临床数据与试验设计 * TIVI平均输注时间约为4小时 与现有疗法elipraze的3小时相近 耐受后可加速并实现家庭输注(如使用背包)[19][20][21] * TIVI剂量为15 mg/kg 是elipraze (0.5 mg/kg)的30倍(以质量计) 摩尔水平剂量更高 输注期间递送的酶更多[21][22] * COMPASS验证性III期试验(用于TIVI)的A队列已于去年底完成入组 并额外扩展9名患者 预计今年底完成A队列 总数据读出时间预计为今年底后的两年[36] * 亨特综合征基因治疗患者仍需酶替代疗法(ERT)治疗外周疾病 公司III期研究中已有数名先前接受过基因治疗的患者[33] 市场与商业化策略 * 亨特综合征患者规模:美国约400-500名 全球约2000名 其中约70%新诊断患者为神经病变型[15][16] * 绝大多数患者目前使用elipraze 即使神经病变型患者(无法从中枢获益)也使用其治疗外周疾病[17] * 定价策略强调广泛可及性 但鉴于在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数据上显示出优越性 预计采用溢价定价 elipraze年治疗费用约为50万美元[24][25] * 预计生产成本(COGS)约为20% 因使用Fc融合和蛋白A柱纯化 生产工艺更类似标准生物制剂且更简单[27][28][29] * 商业化将分阶段进行:美国率先上市 随后是可用相同数据或命名患者计划的区域(占三分之一市场) 欧洲市场(最后三分之一)则需要COMPASS数据[37] 监管互动与行业环境 * FDA近期发布了关于罕见病证据原则的新指南 重点关注患者数少于1000人的疾病 并讨论单一臂研究 这与公司的Sanfilippo等项目设计一致[11][14][44] * 与FDA就Sanfilippo项目的加速批准达成协议 使用生物标志物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13] * 公司通过与FDA的连续互动项目(Start)进行季度会议 首次会议即讨论确认性III期试验设计[9] 竞争格局与差异化 * 针对亨特综合征 基因疗法需与ERT联用 因该病是全身性疾病 TIVI能同时治疗中枢和外周[33][34] * 针对Sanfilippo综合征(更侧重中枢) 其系统性基因疗法是竞争对手 公司差异化在于追求更优疗效[48] * 庞贝病方面 新近批准的疗法在糖原清除上仍有改进空间 TV技术旨在更深度靶向肌肉组织 实现更强劲的生物标志物反应和临床终点改善[56][57][61] 研发策略与平台技术 * TV技术平台最初为穿越血脑屏障而发明 但也可应用于肌肉、骨骼等其他组织[53][73] * 公司战略是建立广泛的酶替代疗法 franchise 并平衡风险与机遇 同时推进阿尔茨海默病等大适应症项目[49][50][75][76] * 对于大适应症项目 可能会考虑合作伙伴关系[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