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T

搜索文档
中控技术:接待27家机构调研,中标1.31亿订单
和讯财经· 2025-07-01 22:53
公司股价及估值 - 最新股价44.69元,较前一收盘价跌0.22元,跌幅0.49%,总市值353.32亿元 [1] - 所处软件开发行业滚动市盈率平均119.95倍,中值84.76倍,公司32.37倍排名第7位 [1] 机构调研情况 - 6月11日接待睿远基金、中金公司、国寿养老等27家机构调研 [1] - 睿远基金是长期价值投资机构,管理基金5只,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1.4341,近一年增长20.02% [1] 订单及业务进展 - 近期中标陕煤榆林化学1.31亿元订单,为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相关工程的全厂集散控制系统与安全仪表系统框架采购协议 [1] - 公司将依托新架构构建智能闭环,融合前沿技术助力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 [1] 新产品发布 - 6月12日推出PLC新品M4Pro,具备高可靠性等优势,适配多行业场景,聚焦专业领域,精准响应高端装备复杂控制需求 [1] - 凭借全链路质量保障体系等实现IT与OT深度融合 [1] AI模型进展 - 流程工业AI时序大模型TPT自去年6月推出后,已在多装置取得突破性应用 [1] - 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入围中石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标志进入全面深化应用阶段,将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模型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9年12月7日,以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主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39430户,较上次增加827户,户均持股市值89.61万元,户均持股2.01万股 [1]
中控技术(688777):创新商业模式,剑指工业AI龙头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19 16: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72.75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公司AI投入阶段性成果已现,传统优势行业稳健增长以及新兴行业需求涌现,叠加海外市场加速拓展以及整体商业模式快速优化,未来业绩增速或超预期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收入和盈利预测 - 公司作为工业AI领域龙头企业,创新产品打造行业标杆,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在流程工业领域广泛应用,打开了流程工业人工智能的全新局面 [9] - 对未来业绩增速预测主要考虑AI相关高毛利业务在该行业内的渗透率提升速度,公司业务涵盖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优势业务在2024年增速基础上缓慢提升并趋于稳定,预计2025 - 2027年化工业务增速为6%/5%/9%,石化业务增速为12%/11%/14%等,部分业务毛利率呈缓慢提升趋势 [10] - 预计2025 - 2027年中控技术的收入分别为103.14/112.80/124.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2/14.72/17.38亿元,EPS分别为1.61/1.86/2.20元 [11] 估值 - 采用PE估值法和PS两种估值方法对公司进行估值 [15] - PE估值法选取宝信软件、能科科技等作为可比公司,预计2025 - 2027年中控技术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2/14.72/17.38亿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49.16倍PE,给予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对应合理市值为625.38亿元人民币 [16] - PS估值法仍选取上述可比公司,预计2025 - 2027年中控技术的收入分别为103.14/112.80/124.66亿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S为5.09倍,给予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对应市值为524.97亿人民币 [18] - 综合以上估值方法,按照取平均原则,认为公司合理市值为575.17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72.75元 [19]
【私募调研记录】同犇投资调研中控技术
证券之星· 2025-06-05 08:13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同犇投资近期调研了中控技术,参与形式包括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路演活动及券商策略会 [1] - 中控技术正在向工业AI战略转型,以应对工业场景痛点和技术革新需求 [1] - 公司推出的TPT时序大模型应用工业I技术,覆盖多种工业场景,形成技术护城河 [1] - TPT大模型已在多个装置应用,提升生产效益1~3% [1] - 公司计划未来2-3年全面推动工业I产品整合升级 [1]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及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1] - 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需在2027年完成设备更新换代任务 [1] - 预计2025-2027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将保持2 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 机构背景 - 同犇投资成立于2014年1月,实缴资本1000万,2014年5月获得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 [2] - 公司由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创建,是"五年金牌分析师转型阳光私募"的唯一团队 [2] - 公司总经理童驯曾连续五年荣获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擅长大消费投资 [2]
中控技术:打造工业AI全球领先企业 用AI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6:20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首次提出"成为工业AI全球领先企业,用AI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并落地全球化品牌战略[1] - 2025年是公司战略切换的关键期,工业AI研发投入前置导致短期业绩承压,但技术转化已进入爆发临界点[1] - 公司正积极加快向工业AI公司的战略转型,探索工业AI发展之路[3] 工业AI技术与产品 - 公司推出流程工业首款AI时序大模型TPT,已在氯碱、热电、石化、乙烯等装置上取得突破性应用,实现系统自控率95%以上,氮氧化合物含量下降5%,吨蒸汽煤耗下降3.1%以上[2] - 公司构建"1+2+N"工业AI驱动的企业智能运行技术架构,推出"4大数据基座+1个智能引擎"的核心产品体系,形成面向"AI+安全"、"AI+质量"、"AI+低碳"、"AI+效益"的智能化解决方案[4] -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和流程工业首款AI时序大模型TPT等创新型产品[4] 数据与行业优势 - 公司拥有累计运行在10万套工业控制系统上超过100EB的庞大工业数据量,相当于连续录制约127万年的4K高清影像,成为流程工业各细分领域数据最为丰富的工业实时数据公司[2] - 近十年累计为国内客户降碳近20亿吨,近三十年为国内流程行业客户节省上千亿元投资[3] 人形机器人布局 - 公司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已推出"领航者1号"、"2号",正在布局第三代人形机器人[4]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接入DeepSeek的多模态模型Janus Pro,助力实现自然的环境感知与人机交互[4] - 人形机器人有望与流程工业领域全面融合,推动企业向"安全、质量、低碳、效益"方向发展[4] 市场与商业模式 - 公司传统优势行业稳健增长,新兴行业需求涌现,海外市场加速拓展,整体商业模式快速优化,未来业绩增速或超预期[1] - 公司围绕产业链整合、产业转型升级和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需求开展并购投资[3]
中控技术:布局工业AI 为人形机器人注入工业灵魂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8:5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积极加快向工业AI公司的战略转型,加速全球化进程,并将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1] - 2025年是公司战略切换的关键期,工业AI研发投入前置导致短期业绩承压,但技术转化已进入爆发临界点[1] - 公司战略性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全力打造工业AI硬核产品[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约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1] - 剔除GDR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60%[1]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18.27%,占公司主营业收入8.25%[5] 工业AI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全球首款UCS通用控制系统和TPT时序工业大模型两款创新产品[1] - UCS通用控制系统实现机柜室空间减少90%,建设周期缩短50%,通信速率提升100倍以上[2] - TPT时序大模型在氯碱、热电、石化、乙烯等装置上实现系统自控率达到95%以上,氮氧化合物含量下降5%,吨蒸汽煤耗能耗下降3.1%以上[2] 人形机器人布局 - 公司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推出"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两代人形机器人产品[4] - 公司发布流程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Plantbot",整合"AI+机器人"技术,获得沙特阿美、日本三菱等国际高端客户[4] - 公司正在与沙特阿美共同推进"空地一体"机器人(无人机+机器狗)联合协同巡检项目[4] 全球化进展 - 公司在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美洲等地区设立21家子公司,新设5家5S店[5] - 公司与沙特阿美、印尼国家石油Pertamina、马来西亚国家石油Petronas等国际顶尖客户实现深度合作[5] - 公司没有直接出口至美国的产品,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6] 行业前景 - 预计到2029年,全球AI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180亿美元[3] - 工业AI大模型和工业Agents的结合能为用户带来全新交互体验和价值提升[3] - AI软件在整体订单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动力[3]
高新区(滨江)驶入智能经济“快车道”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18
"请帮我按此方案优化……"随着指令下达,王工注视着电耗数据趋势,仅需"动动嘴"就能操控氯碱 化工厂,正是中控技术发布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和DeepSeek双引擎驱动发挥的作用。 流程工业由于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高,通常需要实时、直接的控制以确保生 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用户通过TPT可以实现工业现场在线实时优化与闭环控制。据中控技术董 事长兼总裁崔山介绍,TPT推出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在数十家大型企业落地。 中控技术加速工业AI布局,也是高新区(滨江)全速布局智能经济赛道的缩影。今年一季度,该 区实现规上工业研发费用63.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7%,居全市第一。 解码:区域产业链完善,人才"就地取材"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滨江)的中控科技园,在创新体验中心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展示 区,慕名前来的客商络绎不绝,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的员工正用不同国家的 语言,为客户讲解工业AI如何让氯碱化工厂发生"智变"。而就在前不久,中国(北京)—沙特农业产业 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传来消息:四维生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AI植物工厂也将出海沙特,助力当 地农业向高端化 ...
AI驱动石化行业智能“跃迁”
中国化工报· 2025-05-14 10:45
行业转型背景与核心驱动力 -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工业领域提升效率、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石化行业亟需以AI为核心驱动力向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的新一代智能制造跃迁 [1] -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需深度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从"数字化制造"向"新一代智能制造"范式跃迁 [1] - 面对国际竞争加剧,能源化工行业需要通过数智化转型突破瓶颈,在安全可信前提下实现"弯道超车" [1] 数字化转型关键场景与挑战 - 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场景包括:通过自动化、无人化运行实现生产"安稳长满优"和提效降本;企业运营无人化以应对外部市场变动 [2] - AI技术落地石化行业面临四大难点:数据样本量少且复杂、技术门槛高、解决方案可复制性低、复合型人才紧缺(供需比低于0.4)[2] - 石化行业AI应用需要专业传感器和高精度操作能力,与商业互联网领域存在显著差异 [3]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中控技术构建15项前沿技术矩阵,发布全球首款工业时间序列大模型TPT,覆盖全流程场景,显著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 [4] - TPT模型可降低客户软件投资50%-80%,减少人力30%-50%,提高收益1%-3%,在具体应用中实现废液处理效率提升6倍,单吨纯碱电耗降低40千瓦时 [4] - 提出"1+2+N"企业智能运行架构,整合TPT和HGT大模型,构建数据资源-Agent能力平台-应用场景闭环 [5][6] 商业模式创新 - 创新"PlantMembership会员订阅制"等模式降低企业使用门槛,推动工业AI服务生态化落地 [6] - 从"人类完成绝大部分工作"的Embedding模式向"AI完成绝大部分工作"的Agents模式转变,改变人类工作模式 [6] 行业未来展望 - 工业AI正推动制造业从"工具革命"迈向"认知革命",将利用新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改造升级 [6] - 未来行业将大踏步迈入高质量创新发展阶段,通过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 [6]
科创板年报观察: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19:13
科创板创新要素汇聚 - 超八成科创板公司核心产品聚焦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1]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1] 研发投入与技术产出 - 科创板去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超过净利润的2.5倍,同比增长6.4%,3年复合增速10.7% [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2] - 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超12万项 [2] - 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等龙头企业专利储备超万项 [2] - 138家次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 [2] - 超六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4家跻身单项冠军企业 [2] 科技成果转化 - 生物医药企业推动27款国产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16款产品的32项适应症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3] - 医疗器械企业累计实现1000余项第III类医疗器械产品获批注册 [3] - 半导体设备企业2024年出货量超1.6万台,营收同比增长39% [3] 自主可控与产业链韧性 - 华海清科CMP装备、减薄装备填补国内空白,覆盖国内12英寸集成电路大生产线 [4] - 收购芯嵛半导体股权,加速离子注入环节技术吸收与转化 [4] - 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引领医疗装备、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 [4] 全球创新突破 - 联影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获美国FDA认证,术中辐射量降至传统设备1/3,手术时间缩短25% [5] 智能化与高端化布局 - 科德数控高端数控机床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1300余台 [6] - 铁建重工自主研制100余台全球或国内首台重大装备,应用于200余项国内外重大工程 [6] - 中控技术推出时间序列大模型TPT、新一代通用控制系统UCS,推动流程工业智能化 [6]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虹软科技视觉AI技术应用于100多款车型,量产车辆达数百万辆 [7] - 金山办公WPS AI产品助力金融、制造等行业客户提升办公效率 [7] - 奥比中光3D视觉感知技术适用于AMR、巡检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 [7]
Qwen赶超Llama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DeepSeek发布数学推理模型
国金证券· 2025-05-04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议关注国内生成式大模型龙头科大讯飞、AI硬件相关的萤石网络和虹软科技、能带动C端应用月活量和付费率提升的金山办公和万兴科技等公司 [2] - 阿里Qwen3系列模型开源发布,部署成本大幅下降,阿里通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DeepSeek - Prover - V2发布,专注形式化定理证明;互联网大厂和垂类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各有优势 [4][11] -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计算机公司基本面影响较小,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板块有望受益,计算机海外收入占比约10%,征税对软件影响不大,少数公司已做规避,且国内可能出台稳增长政策;但计算机板块估值体系会受海外市场影响;信创等方向将受追捧 [4][11] - 2025年不同细分行业景气度不同,AI产业链、智能驾驶等部分行业景气度高位维持或向上,数据要素等行业景气度较好且能维持,信创等行业景气度拐点向上,安防等行业景气度低位可能回暖,建筑地产IT等行业景气度偏弱 [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观点 计算机行业观点 - 阿里Qwen3系列模型开源,旗舰模型表现佳,部署成本低,阿里通义开源模型成果显著;DeepSeek - Prover - V2专注数学定理证明 [4][11] - 互联网大厂凭基座模型和算力优势通过MaaS变现,垂类企业有望深耕场景化Agent [4][11] -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计算机公司基本面影响小,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板块受益,海外收入占比约10%,征税对软件影响不大,少数公司已规避,国内或出台稳增长政策,但板块估值受海外市场影响,信创等方向受关注 [4][11] 细分板块观点 - AI产业链算力高景气维持,应用加速向上;智能驾驶中激光雷达加速向上,智慧交通稳健向上;软件外包、金融IT、工业软件、华为产业链、低空经济、量子计算、数据要素、EDA、出海等稳健向上;信创、军工IT、政务IT拐点向上;安防、网安、医疗IT拐点向上;建筑地产IT底部企稳 [10][12] - 工业AI中台单项目颗粒度达千万级,渗透率处于0到1阶段;垂类Agent应用在多领域有进展 [13][15] - AI算力方面巨头支出增长,相关上市公司订单和收入向好,但部分公司有顾虑;AI应用有望持续繁荣,互联网大厂和垂类企业商业模式有别 [13] - 激光雷达板块禾赛虽受减持和做空影响,但基本面未变,重申看好该板块,推荐速腾聚创,关注禾赛 [12][13] - 金融IT中炒股软件业绩有保障,景气度稳健向上;银行IT预算有望提升;资本市场IT改造有望提速 [14] - 工业软件工业AI落地拐点将至,看好工业AI中台和垂类Agent环节,技术演进和成本因素推动发展 [14] - 安防创新业务和出口良好,国内大B需求改善,未来有增长潜力,收入增速改善和人员优化带来利润弹性 [19] - 医疗IT中AI赋能满足医院需求,医渡科技等厂商值得关注,医脉通营收和利润有望高增速 [19] 本周行情回顾 - 2025年4月28日至5月3日,计算机行业指数(申万)上涨2.47%,跑赢沪深300指数2.90pcts,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二 [16] - 本周计算机板块涨幅前五公司为创意信息、万国数据 - SW等,跌幅前五公司为东方通、ST赛为等 [20] - 2025年4月28日至5月3日三市股票日均成交额为11,038.70亿元,同比上升30.0%,环比下降3.7%;截至4月24日,两融余额为1.8万亿元,同比上升17.8%,环比下降0.3% [21] 重点事件前瞻 - 本月将有VR/AR、AI及Google开发者等主题会议召开,包括中国上海VR/AR产业博览会、Google I/O开发者大会、工业互联网大会、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等,雷神AI智能眼镜预计5月30日开启预售 [29][30]
中控技术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 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4亿元
全景网· 2025-04-29 20:04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归母净利润1.20亿元 [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6%,占营收比重13.01%,同比增加1.18个百分点 [1] - 上市以来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4亿元 [1] 核心业务与技术 - 集散控制系统(DCS)与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占率持续领跑行业 [1] - 时序大模型TPT在石化、化工等行业实现应用,生产效率提升近50% [1] - 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在氯碱、化工等行业加速落地,新签沙特阿美等项目 [2] - 工业AI业务已覆盖石化、化工、氯碱、热电等多个行业 [1] 战略布局 - 启动"ALL in AI"战略,全球化网络触达50余国,覆盖十大行业超3.5万家企业 [4] - 紧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国内流程工业国产化替代业务持续升温 [2] - 冶金领域国产化替代取得突破,预计落地15万台套设备更新 [3] - 煤化工行业大规模项目投建,中标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 [3] 市场拓展 - 国际市场上斩获Saudi Aramco、Pertamina、Petronas等重量级客户订单 [3] - 机器人业务积极开拓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客户群体 [2] - 全球化不仅是市场拓展,更是技术标准与生态影响力的输出 [4] 行业机遇 - 工信部规划到2027年完成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 [2] - 预计未来每年形成数百亿元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及仪器仪表新增市场 [2] - 国产替代政策红利释放、工业AI技术穿透力增强、全球化生态协同提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