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 cancellation product for domestic flights

搜索文档
MakeMyTrip(MMYT)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2 2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本季度营收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计算,同比增长7.8%至2.688亿美元,利润为2580万美元,同比增长22.6% [24][25] - 调整后营业利润达4730万美元,同比增长21% [4] - 本季度初4月总预订量强劲增长25.3%,但受5月和6月宏观事件影响增速放缓 [23] - 客户获取成本占总预订价值的5.1%,整体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64%扩大至1.8% [30][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有1.113亿股流通股,完成回购后,截至7月2日流通股总数降至9540万股 [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航空票务业务 - 国内航空市场份额从30.6%微增至30.8%,国际航空票务业务量同比增长超21%,是市场增速7%的近三倍,其收入占比达创纪录的42%,高于去年同期的37% [4][26] - 机票业务调整后利润率达9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5%,收取费率稳定在6.8% [25] 酒店和套餐业务 - 酒店和套餐业务总预订价值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5.3%,独立酒店业务总预订量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9.4% [9] - 该业务调整后利润率同比增长16.3%,达1.219亿美元,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1%升至创纪录的25.2% [27][28] 巴士业务 - 国内巴士业务各地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北方和东部地区增速超过传统的南方和西部地区,私人巴士库存超过4.4万条每日班次,邦运输公司(RTC)库存超过4万条每日班次 [16][18] - 巴士票务业务利润率达426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34.1%,收取费率稳定在10.3% [28] 其他业务 - 地面运输业务(包括铁路和城市出租车)总预订量达2.7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他类别调整后利润率达2150万美元,同比增长47.4% [29] - 火车业务推出行业首个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座位可用性预测功能,出租车业务推出航班跟踪出租车服务 [19][20] - 企业差旅业务通过MyBiz和Quest to Travel两个平台实现强劲增长,MyBiz活跃企业客户数量超6.65万家,Quest to Travel活跃客户数量达515家大型企业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休闲旅游市场受5月和6月宏观事件影响需求疲软,但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相对受影响较小,在线预订行为持续增长,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4%升至27% [4][6] - 公司在马来西亚在线巴士预订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其他国家稳步推进业务,同时在国内市场,三线城市旅游需求日益增长 [18][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产品战略基于深入的消费者洞察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通过构建知识图谱提升酒店预订体验,提供个性化推荐 [12] - 针对印度游客的需求,加强餐饮相关内容展示,增加野生动物旅游相关信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和转化率 [12][13] - 持续扩大国内外住宿供应,与Premier Inn等酒店品牌合作,加强国际酒店业务布局 [11] - 国际业务方面,拓展马来西亚等市场的相邻产品,如渡轮和活动,加强在国际巴士和旅游市场的布局 [18] 行业竞争 - 国内航空市场保持超30%的领先市场份额,国际航空业务增速高于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4][26] - 酒店业务主要竞争对手为国际品牌如Booking和Agoda,公司专注于服务印度和中东市场,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125] - 巴士业务虽面临其他在线平台竞争,但凭借规模和增长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12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本季度面临宏观挑战,但公司认为这是短期影响,不会改变印度旅游和旅游业的长期增长前景,行业将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基础设施升级和消费行为转变 [4][5] - 公司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增长充满信心,将继续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同时国内企业差旅和国际出境游有望持续推动业务增长 [4][2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和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筹集约31亿美元,用于回购B类股票,Trip.com成为公司最大的少数股东,持有约16.9%的投票权 [31][32] - 董事会组成发生变化,Trip.com提名人数减少,公司引入两名独立董事,同时成立提名委员会并扩大审计委员会规模 [88][9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原目标年收入和总商品价值(GMV)增长20%,本季度营收增长16%,后续季度能否实现全年20%的增长目标? - 公司各业务线调整后利润率增长接近18.8%,考虑到本季度受宏观事件影响增速放缓,预计后续季度增长将回升,有望实现全年目标 [37][39] 问题2: 消费者情绪是否有所改善,航空供应问题是否得到缓解? - 公司已观察到消费者情绪逐渐改善,国内和国际航班每日流量数据呈回升趋势,平台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预订趋势也在逐步恢复 [43][44] - 航空供应方面的临时中断是由于安全检查,目前航班已逐步恢复正常,预计将回到本季度初的供应水平 [46][47] 问题3: 公司在印度潜在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最新情况? - 印度资本市场上市仍是公司中期考虑的机会,但目前公司现金储备充足,除非有重大资金需求,否则短期内不会推进IPO计划 [49][50] 问题4: 国际业务能否持续30%以上的增长,增长驱动因素是什么,4 - 6月国际业务趋势如何? - 国际业务增长得益于在线市场渗透率低、公司持续增加供应、印度经济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等因素,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 [60][61] - 与国内市场5 - 6月增长疲软不同,国际业务受影响较小,仍保持良好增长 [64] 问题5: 行业竞争格局是否发生变化,特别是航空公司直销和其他在线旅游代理商(OTA)的竞争情况? - 国内航空市场公司保持领先地位,预计将与市场同步增长,其他OTA市场份额较小,可能因季节性和公司动态而波动 [66] - 整体竞争格局与过去几个季度和几年基本一致,公司将确保从供应商处获得合理份额,并提供高效的分销服务 [67][68] 问题6: 公司是否有正式的股票回购政策,是否有特定的回购股价目标? - 目前公司股票回购为机会性策略,未来可能考虑制定稳定的回购计划,本季度虽未直接动用资产负债表资金回购,但未来仍有可能进行回购 [73][74] 问题7: 酒店业务是否出现降级消费现象,MICE(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会议和展览)相关业务占比及增长情况如何? - 本季度酒店平均房价未出现明显下降,仅部分细分市场有1 - 2个百分点的小幅下降 [80] - 公司企业业务包括MICE业务增长良好,本季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82][83] 问题8: 辅助服务和巴士业务增长潜力如何,能否持续30%的增长速度? - 公司将继续增加平台上的辅助服务,预计该业务将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 [85][86] 问题9: 如何看待公司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率指引,后续季度利润率将如何变化? - 公司目标是将调整后营业利润率维持在总预订量的1.8% - 2%之间,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战术调整,以实现全年目标 [94][95] 问题10: 销售和营销费用(A&P)的拆分情况,航空票务客户激励费用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 A&P费用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弥补收入与调整后利润率之间的差距,建议综合考虑营销和销售推广费用,公司整体客户获取成本约为5.1%,未来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97][98][99] 问题11: 酒店业务夜间预订量增长健康,但总预订价值(GBV)增长低于预期,以及国际出境游是否比国内休闲游面临更大压力? - GBV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度假套餐业务表现不佳,度假套餐平均售价较高,其业务下滑对总预订价值产生影响,但收入和调整后利润率增长依然强劲 [104] - 国际出境游虽面临一定压力,但整体情绪好于国内市场,公司国际业务仍实现良好增长 [105][106] 问题12: 如何看待员工持股计划(ESOP)费用和有效税率(ETR)的未来走势? - 公司目标是将ESOP费用控制在全年3500 - 4000万美元之间,ETR将随着盈利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全额转回,未来两年将获得更大灵活性 [112][113] 问题13: 酒店和套餐业务与航空业务哪个将更快恢复正常增长轨迹? - 从本季度数据看,酒店业务表现较好,预计恢复速度更快,但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各业务板块都将逐步回升,度假套餐业务预计在第三季度旺季实现强劲反弹 [114][116][117] 问题14: 公司在酒店和巴士业务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何? - 巴士业务凭借规模和增长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虽面临其他在线平台竞争,但行业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以及长尾玩家的竞争不影响公司地位 [122] - 酒店业务方面,印度OTA市场无其他有意义的竞争对手,公司主要与国际品牌竞争,凭借专注印度和中东市场的策略构建竞争优势 [125] 问题15: 如何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旅游搜索和预订中的机会和威胁,公司有哪些相关举措? - 公司认为GenAI是创新机遇,将持续投资,利用海量数据和用户交易信息提升消费者体验,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而非担忧潜在风险 [134][135][136] 问题16: 过去三年第一季度广告和促销费用占总预订量的比例上升,原因是什么? - 业务结构变化导致非国内航空业务占比增加,除了关注客户获取成本占总预订量的比例,还应考虑其占调整后利润率的比例,该比例在过去三年第一季度基本稳定在47%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