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anruprebart
icon
搜索文档
Annexon (ANNX)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4 21:00
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Nexon 专注于经典补体通路的上游靶点C1q抑制剂开发 其所有项目均为首创(first-in-kind)或开创性项目[2][3][4] * 行业为生物制药 专注于补体通路抑制剂领域 存在针对下游成分C3和C5的已获批或在研药物[6] 核心观点与论据 **治疗策略与科学依据** * 公司策略是靶向补体通路最上游的C1q 因其在多种疾病中定位在病变组织并驱动破坏性炎症过程 而靶向下游C3/C5时炎症级联已形成并造成显著组织损伤[6][7] * 此策略在ALS、亨廷顿病、地理萎缩(GA)、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等多种疾病中显示出差异化的疗效结果[7] **旗舰项目进展:Tanrubart(用于GBS)** * GBS项目是最先进的项目 已完成一项稳健的III期研究 目前正与全球监管机构进行批准对话[4] * III期研究关键数据:90%的患者在治疗第一周内病情好转 而标准护理药物IVIG治疗的患者在第一周病情仍在恶化[10][28] * 与安慰剂相比 使用Tanrubart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减少30天 提前30天行走 在ICU的时间减少20天[11][12] * 选择30mg/kg剂量而非75mg/kg 因GBS是急性单相疾病 疾病过程持续1-3周 短期抑制补体(约一周)后让补体参与修复过程效果更佳 此发现已在概念验证和III期研究中重复验证[19][20][21] * 在美国无法进行安慰剂对照研究 因疾病致残性强且已有标准护理(IVIG) 被视为不道德 因此研究主要在东南亚(孟加拉国、菲律宾)进行 这些地区IVIG不易获得[9][13][14][23] **监管沟通与批准策略** * 为获得批准 需要证明两点:III期研究的实质性证据 以及III期数据可推广至西方患者人群的可比性[23] * 通过一项真实世界证据(RWE)研究进行推广性分析 将III期研究中30mg/kg剂量组的患者与来自国际GBS结局研究(IGOS)的2000名患者自然史数据集进行倾向评分匹配 基于基线疾病严重程度这一关键预后因素 证明患者群体具有可比性[24] * 在匹配分析中 Tanrubart在包括主要终点在内的每一项测量指标上都显示出优于IVIG的益处[25] * 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沟通进展顺利 已就III期研究的充分性和良好对照、RWE推广性分析的适当性以及可能优于标准护理达成一致 并已获得荷兰作为报告国和波兰作为协报告国的书面意见[36][37][38][39] * 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该项目已进行10次会议 FDA约50年未见过GBS项目 沟通重点在于理解疾病和开发计划 包括对III期研究实质性证据和RWE分析的一致认可[40][41] * 最近6月与FDA的会议后出现了会后评论 涉及推广性问题 可能是关于在美国境外运行项目的政策问题 公司将在秋季回去讨论这些评论[43][44][46][47] **FORWARD研究(美国/欧洲开放标签研究)** * 这是美国40-50年来首个GBS研究 是一项开放标签研究 所有患者都接受Tanrubart治疗[50][51] * 研究目的:让美国患者和医生在商业化前获得药物使用经验;扩展研究纳入儿科患者以满足EMA申报要求[51] * 研究将评估PK/PD(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确认药物在西方表现是否与东南亚一致 并评估疗效(如第一周90%患者好转的关键发现)[57][58] **商业前景(GBS)** * 美国每年至少有7,000名患者接受治疗 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医疗系统成本高达30-40亿美元/年[61][62] * 商业效率高:175家医院控制60%患者 26家医院控制20%患者 拥有清晰的销售队伍目标[62][63] * 90%以上患者接受治疗 市场成熟;支付方组合中三分之二为商业支付方 报销路径稳健[64][65] **旗舰项目进展:ANX1502(口服小分子抑制剂)** * 这是经典补体通路中首个口服小分子项目 旨在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口服方法[67][68] * 研发历程:从临床前到使用肠溶包衣制剂的健康志愿者研究 旨在解决耐受性问题(如恶心、呕吐)并改善PK特征[69][70] * 目前正在进行首次概念验证(POC)研究(PACE研究) 在补体水平高度升高的患者中进行[70] * 初步发现:禁食患者暴露水平比目标预期高5倍 令人兴奋;但随食物服药时药物在胃中被冲刷 暴露水平极低[71][72] * 公司正在对少数患者进行再治疗和新患者招募 采用完全禁食方案以确认初步发现 预计年底前更新数据[73][77] **旗舰项目进展:Vonaprupart(用于地理萎缩GA)** * 这是全球最大的GA III期项目 也是唯一显示能显著防止视力丧失并对光感受器细胞提供强劲保护的项目[4] * III期研究提前两个月完成入组 全球超计划入组30多名患者[87] * 数据预计明年下半年读出 目标惠及全球800万受此疾病影响的患者[87] * 公司计划长期保留此项目 因其具有差异化 profile 且已有其他获批GA项目帮助开拓了市场[88] 其他重要内容 * GBS存在两种神经类型:AMAN和AIDP AMAN通常更严重 研究所在地区以AMAN患者为主(美国以AIDP为主) 但即使在病情较轻的AIDP患者中 治疗效果也更显著[15][16][17] * IVIG需5天输注5个疗程 而Tanrubart为单次输注 对患者和医院更高效;IVIG带有黑框警告(约12-13%患者发生血栓) 而Tanrubart在III期项目中的安全性特征与安慰剂相似[34] * 在GBS的RWE研究中 与IVIG相比 Tanrubart使患者提前近两周出院、提前近两周脱离呼吸机、提前近十天离开ICU;到第26周 恢复正常状态的患者数量是IVIG的近2.5倍[30][31] * 公司致力于通过FORWARD研究帮助协调美国各机构对GBS的治疗方法 因为目前缺乏统一协议 且四分之一的患者首次就诊时被误诊[52][53] * 对于口服小分子ANX1502 公司看好其在不同疾病中的灵活性 特别是神经肌肉适应症 并强调其无黑框警告的安全性优势[7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