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nsters

搜索文档
“塑料茅台”拉布布,凭什么造就河南首富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2025-06-10 22:53
泡泡玛特与LABUBU的市场表现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顶流IP,原价99-599元的玩偶在二手市场被炒至成千上万元,被称为"塑料茅台"[2] - 银行利用LABUBU作为揽储工具,如平安银行推出"存款5万元赠LABUBU"活动,显示其市场号召力[2] - LABUBU打破次元壁垒,中外明星和网红公开携带,融入主流时尚文化[2] - 泡泡玛特港股股价在2024年6月9日盘中达253港元,市值超3000亿元,跻身A股市值前30-40名企业[2] 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与行业定位 - 公司定位为IP运营商而非传统玩具制造商,核心在于IP运营而非生产[3] - 与迪士尼、美泰等国际IP巨头相比,泡泡玛特市值已领先但IP储备深度不足[12] - 公司早期采用"广种薄收"策略,后期转向专精路线,重点培育LABUBU等主力IP[9] LABUBU的全球影响力与财务贡献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4亿元(同比+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85.9%)[8] - 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375.2%),占比达38.9%,LABUBU在美国关税战背景下仍热销[8] - LABUBU在美国售价从22美元涨至28美元,洛杉矶门店出现排队长龙现象[8] IP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泡泡玛特策略 - IP产业起源于20世纪美国(迪士尼、美泰等),日本二次元文化推动其发展[4] - 泡泡玛特2010年创立后通过签约设计师、开设一线城市门店、盲盒销售等策略快速扩张[5] - 2018年拥有近百家直营店和300台机器人店,"双11"单日销量2786万元[6] - 2019年"双11"销售额8212万元,市场份额达8.5%,自有IP"Molly"受追捧[6] LABUBU的IP培育过程 - "the Monsters"系列由香港设计师龙家升创作,灵感源于荷兰儿童绘本,2015年推出初期滞销[9] - 泡泡玛特2019年签约后持续投入,2022年前销售平淡但未放弃培育[10] - 通过特色设计、文化融合、盲盒营销和明星合作,LABUBU在2023年后成为全球爆款[10] 中国IP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 泡泡玛特面临IP储备不足、品控待提升、国际市场开拓等挑战[12] - 行业逆势增长,《哪吒》《黑悟空》等优质IP涌现,显示中国IP产业潜力[13] - 新型消费观念推动IP产业发展,需突破传统物质消费观的局限[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