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apital One(COF) - 2022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二季度公司盈利17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4.20美元;环比来看,期末贷款增长3%,平均贷款增长5%,主要受国内信用卡和商业业务增长推动 [6] - 环比上季度,收入增长7%,主要因净利息收入增长;净利息收入增长受贷款增长和净息差扩大推动 [6] - 本季度非利息费用增长8%,主要因运营费用增加,其中员工数量增加及相关薪酬成本是环比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 [6] - 本季度拨备费用为17亿美元,由9.31亿美元的净冲销和7.34亿美元的拨备增加构成 [7] - 公司总拨备在本季度增加7.34亿美元,截至9月30日,拨备余额达122亿美元,总拨备覆盖率提高14个基点至4.02% [7] - 三季度初步平均流动性覆盖率为139%,远高于100%的监管要求;总流动性储备约为930亿美元,基本与上季度持平 [9] - 证券投资组合减少约80亿美元,主要因利率上升导致市值下降以及疫情期间建立的超额投资组合持续按计划缩减;证券投资组合的减少主要由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加所抵消 [9] - 本季度净利息收入为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7%;净息差为6.8%,同比提高45个基点,环比提高26个基点 [9] - 三季度末,初步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较上季度提高约10个基点;本季度17亿美元的净利润大部分被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股息和略超3亿美元的股票回购所抵消 [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信用卡业务 - 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购买量和贷款的同比增长以及强劲的收入利润率推动了收入增长 [11] - 国内信用卡业务各项指标同比持续强劲增长,第三季度购买量同比增长16%,较2019年第三季度增长47%;期末贷款余额同比增加220亿美元,约22%;期末贷款较上一季度增长5%;收入同比增长21% [11] - 本季度信用卡业务信贷表现良好,冲销率和逾期率均远低于疫情前水平且持续正常化;国内信用卡本季度冲销率为2.2%,同比上升84个基点;季末30天以上逾期率为2.97%,较上年同期上升104个基点;环比上季度,冲销率下降6个基点,逾期率上升62个基点 [12] - 非利息费用较2021年第三季度增长28%,其中营销费用增加;公司本季度总营销费用为9.78亿美元 [12] 消费银行业务 - 因竞争定价动态,公司在汽车贷款业务上减少增长;汽车贷款发放量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0%;受发放量下降影响,消费银行贷款增长较前几个季度放缓,第三季度末贷款同比增长5%,环比基本持平 [14][15] - 消费银行第三季度末存款同比增长2%,环比持平;消费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汽车贷款增长部分被汽车利润率同比下降以及取消透支费用的影响所抵消 [16] - 非利息费用较2021年第三季度增长13%,主要因对汽车和零售银行业务数字能力的持续投资以及数字全国性银行营销费用的增加 [16] - 汽车贷款冲销率和逾期率在第三季度持续正常化;本季度冲销率为1.05%,同比上升87个基点;30天以上逾期率为4.85%,同比上升120个基点;环比上季度,冲销率上升44个基点,30天以上逾期率上升38个基点 [16] 商业银行业务 - 第三季度末贷款余额较上一季度增长2%,主要受特定行业专业领域的增长推动;平均贷款本季度增长7%;期末存款较第二季度增长6%;平均存款本季度下降2% [17] - 第三季度收入较上一季度增长12%;非利息费用也增长12%;商业银行业务信贷在第三季度保持强劲,年化冲销率为5个基点,关注类贷款中正常类贷款占比为5.97%,关注类贷款中非正常类贷款占比为0.57%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现代数字技术持续改变银行业,自身处于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的有利位置;将继续加大营销投入,推动资产稳健增长以实现持续的收入增长;数字转型提升了公司的增长机会 [19] - 公司持续密切关注和评估竞争动态与经济不确定性,借助现代数字技术不断改进自有承销、营销和产品能力,并谨慎管理资本,以适应各种可能的经济情景 [19] - 信用卡业务竞争激烈但大体稳定且理性,主要银行竞争对手的营销水平已超过疫情前;奖励竞争方面有新动态,但总体稳定;信用卡年利率随基准利率调整;公司关注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其他信贷产品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主要进入低端市场的情况;公司还关注FICO评分漂移和低端市场信用卡客户增长情况 [49][50][52] - 汽车贷款业务的主要竞争问题在于部分参与者的定价,这降低了业务利润率和抗风险能力,公司因此减少了汽车贷款发放 [5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消费者信贷保持强劲,信用卡业务损失约为疫情前水平的一半,逾期率较疫情前低约20%,且正在正常化,但正常化速度比预期更缓慢 [23][25] - 公司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运营费用环比增幅将小于过去五年平均约7%的环比增幅;预计2022年全年运营效率比率与2021年基本持平,2023年将略有下降 [18][19] - 公司认为通胀水平显著,需关注通胀对业务的不同影响,但整体业务策略与过去几个季度一致;在微观层面,公司会根据各业务细分领域的指标进行调整,在部分指标正常化较快的领域进行了微调 [26][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向公共云迁移是技术转型的核心部分,带来多方面好处,包括技术团队工作效率提高、产品上市速度加快、客户体验改善、新产品创新、提升承销和欺诈管理能力、改变公司内部工作方式、增强营销能力、提高业务生产力以及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等 [74][75][7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信用卡和汽车业务的逾期率同比增长速度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认为过快? - 公司表示消费者信贷仍强劲,信用卡业务损失和逾期率虽在正常化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正常化是必然的,且速度比预期更缓慢;公司不会设定一个固定的逾期率增长阈值来决定是否调整策略,而是会综合考虑各业务细分领域的表现,包括新发放贷款和存量贷款的情况;在微观层面,公司会根据指标变化进行微调,在汽车业务上已减少发放,在信用卡业务上仍积极投入 [23][25][27] 问题2: 从宏观层面看,是否有因素会使公司改变策略? - 公司关注宏观趋势,特别是通胀水平,认为当前通胀情况自80年代初以来未曾经历过,需关注其对业务的不同影响;但整体业务策略与过去几个季度一致 [31] 问题3: 营销支出是否会出现低于历史季节性的情况,以及2023年运营效率改善的幅度和驱动因素是什么? - 公司认为营销季节性不像消费者信贷和逾期季节性那样具有规律性,营销支出主要受业务机会和投资需求驱动,如拓展高消费客户业务和全国性银行 [34] - 公司多年来一直关注运营效率,2013 - 2021年实现了440个基点的改善;技术投资有助于收入增长和提高生产力,2023年运营效率的适度改善反映了业务增长和运营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同时公司也会继续投资未来机会 [35][36] 问题4: 从利率角度看,资产负债表的定位如何,净息差是否能继续上升,未来几个季度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 疫情期间公司净息差受压,主要因资产负债表偏向现金和证券而非信用卡贷款;目前资产负债表结构已接近疫情前,净息差也处于类似水平;公司目前仅略微资产敏感,未来净息差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季节性、信贷对收入的影响、贷款利润率的竞争压力和存款定价等,过去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对净息差的影响已基本结束 [38][39] 问题5: 回到疫情前的流动性和贷款组合后,资产负债表的资金组合和结构如何规划,以及如何看待股票回购减少的情况? - 从资产端看,现金和证券占资产负债表的比例预计在25%左右较为合理;贷款方面,各业务的增长取决于市场机会,无明确目标比例 [42][43] - 资金来源方面,公司目标是实现多元化的资金组合,主要以零售存款为主,历史上占总资金的约70%,此外还有商业存款、经纪存单、证券化和其他批发资金来源;公司会综合考虑客户对不同存款产品的需求、资金工具的经济性、资金期限和流动性需求等因素来决定如何为贷款增长提供资金 [43][44] - 本季度股票回购约3亿美元,较前两季度有所减少;公司的CET1比率从1.5年前的14%以上降至目前的12%左右,股票回购速度受实际和预测的资本收益、业务增长、经济状况和市场动态等因素影响;考虑到当前增长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公司在资本行动上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新的SCB规则保持资本决策的灵活性 [45] 问题6: 如何看待信用卡和汽车业务的竞争情况,以及竞争对信贷的影响? - 信用卡业务竞争激烈但大体稳定且理性,主要银行竞争对手的营销水平已超过疫情前;奖励竞争方面有新动态,但总体稳定;信用卡年利率随基准利率调整;公司关注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其他信贷产品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主要进入低端市场的情况;公司还关注FICO评分漂移和低端市场信用卡客户增长情况;公司会综合考虑各业务细分领域的表现,在部分指标正常化较快的领域进行了微调 [49][50][52] - 汽车贷款业务的主要竞争问题在于部分参与者的定价,这降低了业务利润率和抗风险能力,公司因此减少了汽车贷款发放 [54] 问题7: 信用卡和汽车业务在未来18个月的信用正常化过程中,损失率和逾期率的关系是否会不同? - 两个业务的信用都在正常化,但汽车业务损失正常化速度更快,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新发放贷款的正常化在汽车业务中更明显,且汽车业务新发放贷款对整体投资组合的替代速度更快;二是汽车业务的回收率高于信用卡业务,但随着前期低冲销情况的持续,未来可回收的基础减少,对汽车业务影响更大;三是汽车价值正在正常化,这对汽车业务信用正常化构成不利因素 [57][58][59] 问题8: 如何看待运营效率比率的改善,以及资产敏感性对其的影响? - 公司目前资产敏感性已基本在预期范围内,100个基点的利率冲击对12个月净利息收入的影响约为2亿美元;虽然从数学计算上利率上升可能带来好处,但公司认为利率上升对业务有不可量化的影响,如汽车业务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率压缩、对经济和信贷结果的影响等,运营效率比率的改善可能更多是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结果 [62][63][66] 问题9: 公司在高消费客户领域的获客情况如何,是否减少了非优质循环信贷客户的业务? - 公司在高消费客户领域取得了进展,该领域的购买量增长速度更快,这促使公司继续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公司在整个信用频谱上都有增长,技术转型提升了在低端市场的信用承销能力;公司长期以来对高余额循环信贷客户持谨慎态度,尽量减少这类客户的获取,因为这类客户在经济下行时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69][70][71] 问题10: 向公共云迁移是否仍有助于新产品开发和推出? - 公司认为向公共云迁移是技术转型的核心部分,带来多方面好处,包括技术团队工作效率提高、产品上市速度加快、客户体验改善、新产品创新、提升承销和欺诈管理能力、改变公司内部工作方式、增强营销能力、提高业务生产力以及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等 [74][75][76] 问题11: 国内信用卡投资组合拨备率上升,未来拨备设定会考虑逾期率上升的速度还是当前逾期率和经济前景? - 拨备设定的因素包括资产负债表规模、对未来损失(扣除回收)的预期以及定性因素;当前拨备已考虑了当前逾期情况及其影响;未来拨备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增长和信用正常化过程中损失内容的变化决定,即随着时间推移,当前较低损失的情况将被未来较高损失的情况所取代,而这将受每个季度逾期情况的影响 [80][81][83] 问题12: 拨备中隐含的失业率水平是多少,如何看待当前信用正常化趋势与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导致的经济恶化之间的风险? - 公司不提供具体的失业率等经济假设指标,一般参考行业预测;对于信用正常化与经济恶化的风险,公司采取两种主要方法应对:一是在承销时假设经济恶化,注重贷款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在微观层面管理信用决策,利用机器学习实时监测业务表现,同时结合宏观判断寻找潜在风险点;随着经济环境恶化,公司预计会进行更多的业务调整 [88][92][94] 问题13: 高消费客户子细分市场的增长如何影响信用卡投资组合在经济周期或下行期间的表现? - 公司多年来逐渐向消费型客户倾斜,避免高余额循环信贷客户,并增加高消费客户的占比;这些变化在经济下行时有利于减少信用损失和提高还款率,因为消费型客户通常更具抗风险能力 [99][100] 问题14: 技术投资如何提高公司在竞争或宏观环境变化时调整费用的灵活性? - 技术投资增加了公司成本结构中的固定成本部分,在费用调整上可能灵活性稍低;但在投资选择和时机上有一定灵活性;从整体来看,技术投资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灵活性,包括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和服务、实施宽容政策、实时监测业务风险等能力,这也使得公司在营销方面更有信心 [102][103][105] 问题15: 消费者在严重压力下的支付优先级是否会与以往周期不同,以及如何考虑技术投资在经济周期中的情况? - 公司推测在支付优先级方面,汽车贷款可能因人们需要通勤而保持较高优先级,学生贷款可能处于较低优先级,金融科技贷款可能也较低;公司强调信用卡消费对消费者的重要性,认为这有助于提高信用卡在支付优先级中的地位 [107][108][109] - 公司坚信技术投资的好处,包括提高工作效率、管理风险、服务客户、创新产品和促进业务增长等;虽然技术投资有一定固定成本,但带来了显著的生产力提升;公司会持续加大技术投资,在经济困难时虽有减少投资的可能,但不会将其视为奢侈品投资,因为技术投资对公司应对经济下行至关重要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