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净收入约为1.42亿美元,即每股1.60美元;调整后净收入为4650万美元,即每股0.38美元 [15] - 流动性同比增长超4亿美元,达到超10亿美元 [15] - 2023年第一季度,SAP活动估计的合并净资本约为8500万美元收益 [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干散货业务 - 自有干散货船继续在现货市场交易,交易平台不断发展,约50艘船已签订定期租船合同 [3] - 自上次财报发布以来,已签订60多份租船协议 [17] - 2023年第一季度是CBI的第一个全面运营季度,已固定51艘定期船,其中39艘已交付并运营,大部分船队签订了与指数挂钩的期租协议 [55] 集装箱船业务 - 2023年的收入天数基本100%固定,2024年为86%固定,合同收入约为31亿美元,TEU加权剩余期限为4.1年 [17] - 已覆盖2023年近100%的集装箱船开放日,并为2023 - 2025年到期的部分集装箱船提前安排了长期租约,船队合同收入达31亿美元,TEU加权期限为四年 [14] 租赁业务 - 已成为Neptune Maritime Leasing的主要投资者,同意投资至多2亿美元 [16][54] - 目前已投资约2100万美元 [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集装箱船市场 - 租船费率呈上升趋势,需求旺盛,租期延长,闲置运力水平为1.4%,但订单量仍是市场的主要威胁 [14][58] 干散货市场 - 现货和远期市场中,订单量占总船队的6.9%,新订单持续低迷,市场仍具波动性,2023年剩余时间FFA市场显示公司拥有船只的细分市场将走强 [19][5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目标是审慎发展干散货运营平台业务,为股东实现健康回报 [3] - 认为Neptune Maritime Leasing是公司过剩资本的有利投资机会,该新业务与现有船东平台具有协同效应,有望加强与船东和商业贷款人的关系 [16][54] - 鉴于目前集装箱船和干散货二手船价格过高,公司选择通过Costamare marketing和Neptune Maritime Leasing等替代方式部署资本 [8] - 公司有股票回购计划,剩余9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额度,同时也在内部讨论逐步提高季度股息或进行一次性大额股息支付 [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租赁业务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投入2亿美元,目标是获得健康回报,与其他行业相比,航运业的回报具有竞争力 [7] - 干散货交易平台虽处于起步阶段,前期有启动成本和流动性需求增加的情况,但具有很大的增长和盈利潜力,公司已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理结构 [39][40][4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出售并同意出售两艘集装箱船和三艘干散货船,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拥有一艘船的100%所有权,而最初两艘船的合并所有权为98% [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请谈谈资本部署策略,与租赁平台相比,回购股票是否是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 公司资产负债表接近10亿美元,有能力回购股票,目前股票回购计划还有9000万美元额度,同时也可考虑增加股息。租赁业务预计投入2亿美元,目标是获得健康回报,两者并不相互排斥 [6][7] 问题: 请介绍租赁业务的收入情况、扩张计划以及船只敞口情况? - 目前已投资约2100万美元,目标是获得健康回报,投资范围不限于集装箱船。要完全投入2亿美元可能需要多个季度,业务会逐步增长 [21][23] 问题: 公司在市场中的风险敞口情况如何? - 公司在衍生品、短期固定费率租入的船舶以及支付固定费率收取浮动费率的业务中有风险敞口,但大部分租入船舶采用与指数挂钩的方式,市场风险已降至最低 [25] 问题: 干散货平台短期内对公司造成成本负担,这是爬坡过程的一部分吗?未来该业务的盈利能力如何? - 干散货交易平台是初创业务,前期有启动成本和流动性需求增加的情况。干散货自有船只第一季度受市场条件影响进行了大量重新定位,产生了成本,但这预计不会在未来季度持续发生 [45][46] 问题: 交易平台和公司自有平台的业务关系如何?是否有协同效应? - 交易平台主要是好望角型和巴拿马型船,公司自有干散货船主要是灵便型和超灵便型船,两者由不同团队管理,但公司内部有研究共享,存在一定协同效应 [27][41] 问题: 租赁业务是否有盈利目标,如利润率或绝对金额? - 公司从现金和现金回报的角度看待租赁业务,目标是根据租赁平台的收益率最大化股权投资的现金和现金回报 [36] 问题: 干散货交易平台未来的船队规模预计会有多大?有哪些风险管理措施? - 目前无法确定具体规模。公司从流动性、实体市场和纸货市场敞口、运营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会进行敏感性分析,并设有银行授信额度 [39][40]
Costamare(CMRE)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