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之低空经济专题报告之二:低空之境,无限未来-

纪要涉及的行业 低空经济行业,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细分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 政策推动: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27个省(区、市)将其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 - 2024年期间,国家出台多项规划和政策,完善飞行器监管政策,规划eVTOL产业发展时间节点[1][4][5][11] - 市场规模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约5000亿元,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十年复合增速约为8.8%[1][5] eVTOL有望蓬勃发展 - 解决传统通航痛点:eVTOL具备垂直起降、噪音小、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四大优势,解决了传统通航飞机噪音大、成本高、需跑道等问题,是城市空中交通(UAM)大规模发展的前提;世界主要国家均提出UAM路线图,远期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32][33][34] - 构型多样适用场景不同:eVTOL构型分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三类,倾转旋翼构型具有明显优势,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不同应用场景对eVTOL构型选择不同,传统航空企业多采用复合翼构型,创新企业大多采用多旋翼和倾转旋翼构型[36][37][40][42][43] - 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球eVTOL企业百花齐放,处于产业培育初期;未来eVTOL发展分“争先”和“控本”两阶段;预计到2026年eVTOL产业规模将达95.0亿元,三年复合增速113%;中国的亿航智能、沃飞长空、峰飞航空在全球eVTOL制造商排名居前[45][47][48][49]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 - 无人航空器市场空间广阔:工业无人机和UAM市场空间大,“低空 + 物流”“低空 + 应急救援”“低空 + 旅游”等应用场景发展前景好[2] - 军事应用前景广阔:美军先行先试,eVTOL军事应用前景广阔[2] 数字低空将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 关键基础设施: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是低空数字化的关键一环,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其管理服务体系将成为数字低空的主要载体[2] - 技术支撑:北斗提供万物空间和时间信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座;卫星互联网赋能,助力远期低空智能网联破局[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空域管理改革:当前处于第四轮空域改革,重点是空域协同化、统一化管理;中国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但如何落地是关键;试点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试点范围局限、立法未确认、缺乏统一标准等不足[6][7][8] - 适航审批情况:企业部门取得TC/PC/AC三证通常需4年,TC证最耗时且最关键;eVTOL主要按有人/无人驾驶、载人/载物分类取得不同适航证;目前多旋翼、复合翼构型国内适航审定标准正逐步成熟,未来我国民航局或将参考美国倾转旋翼eVTOL适航审定准则进行改进升级[17][19][22] - 中美通航产业差距:美国通航产业发展成熟,在通航制造、基础设施和飞行员数量上领先我国;我国有望复制新能源车领域的成功路径,在通航/低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24][26][27][28][31] - 产业链情况:eVTOL产业链尚未实现专用和规模化生产,电池、动力系统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主,飞控、导航、通讯和机体系统以航空产业链为主;能源系统的电池技术是短板,推进系统成本占比约30% - 40%,航电(含飞控)系统呈现“软件定义飞行器”的趋势[51][53][5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