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硅谷银行

搜索文档
浦发银行20250115
浦发硅谷银行· 2025-01-17 00:4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银行业 - 公司:普发银行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经营业绩与战略规划** - 普发银行在过去一年经营业绩和资本市场表现亮眼[1] - 2024年开门红效果较好,存款和贷款投放表现不错[3] - 2025年资产配置计划以高目标引领,预计贷款投放不低于去年水平[3] - 2024年业绩预计与三季度相当,全年业绩提升较快[6] 2. **贷款投放与资产配置** - 2024年贷款投放以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和跨境金融为重点赛道[4] - 对公贷款占比预计与去年相当,约三分之二[4] - 零售贷款投放前三个季度乏力,四季度有所改善[4] 3. **不良贷款与资产质量** - 2024年前三季度不良率和不良余额持续下降,预计年底继续改善[14] - 不良贷款主要来自零售和对公,尤其是房地产行业[11] - 2024年不良贷款处置以听收为主,效率提升[16] 4. **息差与负债成本** - 2024年息差下降幅度预计优化,降幅收窄[21] - 2025年计划通过结构优化延缓息差收窄,提升一般贷款占比[22] - 2024年存款增速优于行业,负债成本控制较好[26] 5. **分红与资本管理** - 在资本允许的情况下,计划提高分红比例,以呵护市值[30] - 可转债转股工作积极推进,目标推动股价达到转股价格[31] 6. **化债与地产白名单** - 普发银行化债规模较小,影响不大[37] - 房地产行业支持适度发展,白名单政策落实中[39] 其他重要内容 1. **客户拓展与存款增长** - 2024年客户拓展工作成效显著,存款占比提升[20] - 2024年三季度存款增速优于行业,负债结构优化[26] 2. **经营环境与政策影响** - 2025年经营环境预计优于2024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36] - 2024年政策对银行保持合理息差和融资态度有所转变[37] 3. **未来展望** - 2025年业绩规划尚未确定,但预计高目标引领[33] - 2025年将继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经营效率[35] 数据与百分比变化 - 2024年开门红效果较好,存款和贷款投放量甚至超过去年同期[3] - 2024年对公贷款占比预计与去年相当,约三分之二[4] - 2024年前三季度不良率和不良余额持续下降[14] - 2024年息差下降幅度预计优化,降幅收窄[21] - 2024年三季度存款增速优于行业[26]
中国双碳新能源行业资本市场趋势2023年度报告
浦发硅谷银行· 2024-05-26 06: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3年双碳新能源赛道空间大、中期增长速度高,持续成长属性强。[4] 2. 2023年动力电池需求量690GWh,供给量达1800GWh,预计2024年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情况将会持续,但开始步入调整期。[13] 3. 2023年新型储能发展迅速,已投运装机超30GW,新增装机规模22.6GW,较2022年增长210%。[14][15] 4. 2023年氢能制备、储运和应用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氢能与光伏、储能的联动有望成为高效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16][17] 5. 2023年光伏从硅料到组件的整条产业链进入价格下行周期,电站投资热度提升,N型电池带动产业链迭代。[18][19][20][21] 动力电池 1. 2023年动力电池需求量690GWh,供给量达1800GWh,预计2024年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情况将会持续,但开始步入调整期。[13] 2. 动力电池四大主材(无钴锂、碳酸锂、富锂锰基、前驱体)均有亮点突出的投资机会。[13] 3. 复合集流体、粘结剂等辅材随着电池主材迭代会相应升级,且高端辅材多以进口为主,国产替代迎来窗口期。[13] 4. 负极将从现在的石墨向硅碳过渡,最终目标是运用金属锂解决能量密度问题;正极在向高镍无钴的方向发展,以此实现低成本、高储能空间和高倍率。[13] 储能 1. 2023年新型储能发展迅速,已投运装机超30GW,新增装机规模22.6GW,较2022年增长210%。[14][15] 2. 从装机量上来说,锂电池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投资人的倾向上来看,其他电化学储能路线投资热度的占比不断提升。[15] 3.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各省的招标需求较2022年明显提升,中国钒资源较为丰富,钒液流储能系统降本趋势较为确定。[15] 4. 工商业储能系统投资热度和装机项目数量有显著的增长,小范围内的储能部署使工商业的用电更具经济性。[15] 氢能 1. 2023年氢能制备和氢燃料电池两大方向受到投资关注,制氢环节以电解槽和新材料企业为主,氢燃料电池以电堆及系统为主。[16][17] 2. 氢能与光伏、储能的联动有望成为高效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17] 3. 除了车用,致力于氢电航空、氢燃料船舶的企业同样获得了资本支持。[17] 光伏 1. 2023年光伏从硅料到组件的整条产业链进入价格下行周期,电站投资热度提升。[18] 2. N型电池取代P型电池的进程不断加速,PERC面临较大的产能出清或转型压力。[18][19] 3. N型硅料、硅片,TOPCon银浆和HJT低温银浆等产业链上的核心节点依然受到投资人支持。[20] 4. 分布式光伏的逐步普及,更适合分布式部署的BC电池、轻质组件也同样值得关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