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icon
搜索文档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3-26 17:1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3年的财务报告中显示,销售收入约为1,706,600,000港元,同比增长29.5%[9] - 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眼科和外科产品,其中眼科产品贡献了36.1%的销售额,外科产品贡献了24.7%的销售额[12] - 公司在2023年实施了多项重要业务发展活动,包括新产品生产线投产、研发项目推进以及新业务板块的突破[13] - 公司在市场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部署了销售办事处网络和超过1,260名销售人员,同时在新加坡设立基地以进入东南亚市场[15] - 公司计划通过投资臨床观察计划、覆盖中国低线城市市场、培养药房作为辅助销售渠道以及提供在线会诊和电子处方等方式实现产品可持续增长[16] - 公司在2021年启动了为期五年的研发计划,致力于加强研发能力和在眼科领域的地位[20] - 公司目前持有合共84份专利证书或授权书,包括63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7项外观专利[22] - 公司的營業額主要来自眼科和外科分部,拥有六种商业化生物制剂,其中三种为国家一类新药,四种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医保目录[34] - 公司进一步从事一系列产品及医疗器械的营销及销售,以补充眼科及外科治疗业务[35] - 公司致力于投入新产品及技术以强化产品及研发管线,包括眼科近中期增长动力及腫瘤科新治疗领域的长期计划[37] - 公司与Mitotech S.A.及Mitotech LLC合作开发用于乾眼症的含SkQ1滴眼液,取得正面结果[37] - 公司成功获得眼科领域与Mitotech SkQ1相关的专利转让契据及专利及专有技术许可协议[37] - 公司与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抗VEGF抗体注射液用于治疗濕性AMD,已获批准在多国展开三期临床试验[40] - 公司与复宏汉霖签订修订协议,包括支付监管及商业销售里程碑的付款以及与抗VEGF许可产品有关的开发成本[41] - 公司在2023年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被评为2022年珠海市创新百强企业和中国化药企业[42]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在中国部署了超过1260名销售人员和营销代表,并在新加坡设立基地以进入东南亚市场[43] - 公司计划投资臨床观察计划以确认商业化产品的其他临床适应症,覆盖中国较低线城市市场,培养药房作为辅助销售渠道,并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线会诊和电子处方[44] - 公司的研发重点包括生长因子、抗体、药物制剂技术和吹-灌-封平台,以开发眼科、外科和肿瘤科的治疗药物[46] - 公司的产品管线包括16种已商业化的不含防腐剂单剂量滴眼液,预计未来2至5年内将商业化更多眼科药品[47] - 公司持有84项专利证书或授权书,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50] - 公司已将研发资源多元化至珠海、波士顿、伦敦和新加坡的多个研究基地,以支持新疗法的追求和全球人才的获取[51] - 公司在珠海建造第二间工厂,计划用于研发中心、额外制造设施、行政办公室和员工宿舍,预计于2023年前完成[53] - 公司的第二间工厂建设工程遭遇不当延误,公司已对总承包商提起法律诉讼并计划另聘新承包商以完成施工[54] - 公司的第二间工厂整体建设工程已大致完成,但遭遇不当延误,公司已对总承包商提起法律诉讼并计划另聘新承包商以完成施工[55] 财务状况 - 二零二三年度公司总营业额为1,706,55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9.5%[58] - 公司年内溢利为275,260千港元,较去年增长22.1%[58] - 公司总资产为2,827,558千港元,较去年增长4.2%[58] - 公司总负债为1,923,777千港元,较去年增长11.1%[58] - 公司资产净值为509,845千港元,较去年下降6.2%[58] - 公司流动比率为0.32[5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90.2%[58] - 公司毛利率为16.1%[58] - 公司净利率为14.3%[58] - 公司每股盈利为48.27港仙,较去年增长22.9%[58] -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眼科为本集团營业额贡献约753.4亿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36.1%[62] - 外科录得总營业额约953.2亿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24.7%[62] - 研发产生的总开支为约342.7亿港元,占營业额的9.6%[62] 股权及贷款 - 可換股貸款所得款項淨額为约145亿港元,已用于本公司的策略性投资及开发本集团的生物药品业务以及一般营运资金需要[65] - 可換股貸款
核心产品推动业绩快速增长,积极推进创新药研发
国元国际控股· 2024-03-2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17.07亿港币,同比增长29.5%[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2.75亿港币,同比增长22.1%[1] 产品情况 - 公司眼科产品收入占比为44%,外科产品收入占比为56%[1] - 公司目标在贝复舒产品实现营收10亿港元[2] - 适丽顺卵磷脂络合碘胶囊2023年营收为1.6亿港元,同比增长17.4%[2] 新产品和技术 - 贝伐珠单抗已在美国、欧盟、中国、澳大利亚进行三期临床[4] - 公司从Mitotech获得SkQ1滴眼液全球独家权益[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在进行资产和知识产权上的操作,将重启美国及全球的三期临床试验[5] 其他策略 - 公司眼科和外科产品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净利率处于高位水平[6] - 公司PE仅为4.9倍,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价值被严重低估[6]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8 19:46
业绩总结 - 二零二三年全年业绩增长率为29.5%[1] - 二零二三年營業額为275,26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2.1%[1] - 二零二三年总资产为903,78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7.9%[1] - 二零二三年每股盈利为48.27港仙,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2.9%[1] - 二零二三年度營業額为1,706,556,141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9.6%[2] - 毛利为48,538,148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盈利为48.27港仙,较上年同期增长26.1%[2] 用户数据 - 二零二三年度眼科和外科可报告分部收入分别为753,394,985港元和953,161,156港元[7] - 二零二三年度眼科和外科可报告分部溢利分别为186,481,635港元和228,288,109港元[7] - 两名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0%以上,分别为454,572,326港元和185,308,932港元[11] 未来展望 - 公司与Mitotech S.A.签订共同开发协议,投资眼科产品开发成本为354,105,347港元[18] - 公司与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同开发及独家许可协议,投资许可产品开发成本为215,333,767港元[19] - 公司计划进行一项关键试验VISTA-3,以进一步评估SkQ1在解决乾眼症氧化应激方面的潜力[4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40] - 公司拥有多款商业化生物制剂,包括眼用凝胶、眼用滴眼液和創面修复产品[41] - 公司的研发重点包括生长因子、抗体、药物制剂技术和吹-灌-封平台,用于眼科、外科和肿瘤科的治疗药物[5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与Mitotech S.A.和Mitotech LLC合作开发用于乾眼症的眼科产品SkQ1[44] - 公司与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抗VEGF药品,已获批准在多个国家展开三期临床试验[46] - 公司在中国市场部署了超过1,260名销售人员和营销代表[49]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4 16:49
经营活动 - 二零二三年中期,億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204,855千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8%[9] - 現金及現金等值物結餘為375,722千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9.4%[10] 财务状况 - 眼科和外科分部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可報告分部收益分別為381,569千港元和517,790千港元[14] - 本集团外部客户收入仅来自中国业务[15] - 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占比为233,763千港元,海外占比为1,448,009千港元[16] - 两名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为241,000,000港元和103,200,000港元,占总收入超过10%[17] - 应收可转换债券利息收入为1,220千港元[16]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0,201千港元[1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51千港元[18] - 股东每股基本盈利为2,035千港元[20] - 股东每股攤薄盈利为171,846千港元[20] - 股东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71,307,122股[20]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成本为467,538千港元[22] 股本及投资 - 公司在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的應收可換股貸款总额为39,886千港元[29] - 公司与被投资者甲签订的可换股贷款协议中,首批本金额为600,000美元(约4,700,000港元)[25] - 公司与成都上工醫信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可换股贷款协议中,本金额为15,000,000人民币(约17,000,000港元)[26] - 公司向Antikor Biopharma Limited提供的若干可换股贷款总额约为25,300,000美元(约23,430,000港元)[27] - 公司与Mitotech S.A.签订的可换股贷款协议中,本金额为1,200,000美元(约9,300,000港元)[28] 资产情况 - 非流动资产中,指定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投资为31,55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1%[31] - 流动资产中,指定按公平值计入損益的股本投资为4,46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9.9%[31] - 公司持有四项非上市股本投资,包括C公司、Antikor、上工股权和新加坡公司的系列优先股[33] - 公司股本投资被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損益,因为公司认为这些投资将持续进行买卖[34] - 上工股权的公平值变动在2023年上半年为984千港元,主要受预期波幅和无风险利率的影响[35] - 公司存货在2023年6月30日为136,75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6%[36] - 公司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在2023年6月30日为608,78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36] - 公司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在2023年6月30日为456,37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38] 业务情况 - 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长因子(rb-bFGF)[55] - rb-bFGF能促进多种细胞的修复和再生[56] - 本集团的眼科和外科分部是主要的营业来源,占总营业额的87.6%[57] - 六种商业化生物制剂系列产品在中国销售,其中三种为国家一类生物制剂,四种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障目录[57] - 本集团与Mitotech S.A.合作开发用于乾眼症的眼科产品,取得正面的临床试验结果[61] - 本集团与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共同开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湿性AMD的药品,已在多个国家开展三期临床试验[62] - 与復宏漢霖共同开发抗VEGF许可产品的最高承诺投资总额为242,100,000美元[63] - 抗VEGF许可产品可用于治疗濕性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及近视性黄斑部病变,预计潜在市场规模巨大[63] - 公司在中国部署43个地区销售办事处网络,拥有超过1,200名销售人员及营销代表,扩大业务至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市场渠道基地[67] 法律诉讼 - 公司在2022年8月对总承包商提起法律诉讼,要求支付违约金,并冻结了约4290万港元的资产和一个银行账户[76] - 公司在2022年10月遭到总承包商反诉,导致附属公司的若干银行账户被冻结,影响约9270万港元[77]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主席严名熾和董事总经理方海洲[16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ricket Square, Grand Cayman KY1-1111[16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馮志英和邱梅美[167] - 公司审计委员会主席为馮志英[167] - 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为邱梅美[167] - 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邱梅美[167] - 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为邱梅美[167] - 公司公司秘书为邱麗文[167] - 公司核数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167]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3 Q2 - 业绩电话会
2023-08-17 16:30
财务数据 - 益胜生物科技2023年上半年收入达8.99亿港币,同比增长37%[3] - 益胜生物科技2023年上半年利润达1.7亿港币,同比增长22%[4] - 益胜生物科技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46.4%,利润增长30.2%[4] - 益胜生物科技2023年上半年每股收益达到0.3港币[4] - 益胜生物科技2023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为9.4%[4] - 益胜生物科技2023年上半年现金储备达5.06亿港币[4] - 益胜生物科技2023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10%[4] 业务拓展 - 公司启动了皮奈克吸收性辅料和近视防控医疗器件的营销与合作[5] - 公司成为口腔科产品在新加坡的独家销售代理[6] - 公司在东南亚市场主要目标市场包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28] 产品创新 - 公司眼科产品组合已经基本打造完整,包括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产品[8] - 贝胡苏系列产品不断创新,推出了第三代单剂量产品[9] - 贝壶剂系列产品是全球首创,通过技术迭代带来福音,在眼科和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3] 市场前景 - 公司肿瘤开发策略主要集中在免疫治疗,目前有16项进入后期临床阶段的研发项目,4项已进入后期临床阶段[20] - 益生拥有科技创新的产品,市场需求庞大,眼科和医美领域发展迅速[25] - 益生新产品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认可,未来3到5年预计能保持稳定增长[26]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6 17:5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0年7月3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及生物药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11][12]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相关准则和规定编制,会计政策与2022年一致,采用修订准则无重大影响[13][15] - 中期所得税按各集团实体适用税率计算[1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49188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98419千港元略有下降[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33724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13978千港元有所增长[1]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82912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12397千港元有所增加[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625034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60917千港元有所上升[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712207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3061千港元有所增长[3] - 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为102107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81030千港元有所增加[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80805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31367千港元有所增长[3] - 2022年公司期内溢利为139231千港元,2023年为169811千港元,有所增长[5] - 2022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6030千港元,2023年为94632千港元,增长明显[5] - 2022年已付股息为31610千港元,2023年为14266千港元,有所减少[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5,00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30,392千港元[7]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6,7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3,617千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1,6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4,588千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3,412千港元,期初为14,352千港元,期末为505,722千港元;2022年同期减少净额为7,813千港元,期初为22,387千港元,期末为641,136千港元[9] - 可报告分部溢利2023年为233,150千港元,2022年为193,063千港元[20] - 除所得税前溢利2023年为204,855千港元,2022年为162,701千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41亿港元及1.032亿港元收益源自向两名客户销售,2022年同期为1.768亿港元及7200万港元[24] - 其他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及亏损2023年为26,348千港元,2022年为24,081千港元[26] - 融资成本2023年为9,436千港元,2022年为4,652千港元[27]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23年为169,811千港元,2022年为139,231千港元[38] - 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之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23年为171,846千港元,2022年为141,229千港元[38] - 非流动资产2023年6月30日为1,448,00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62,596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营业额约8.9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1%[146] - 公司溢利较去年同期约1.392亿港元增加22.0%至约1.698亿港元[147] - 2023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约5.2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638亿港元增加43.1%[1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融资成本总额约9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70万港元增加[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698亿港元,考虑转换后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29.72港仙及28.80港仙[16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贷约2.858亿港元,31.5%须一年内偿还,68.5%须一年后但五年内偿还[15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获银行融资约4.754亿港元,已动用约4.751亿港元,期末后获中国银行最高额度约2.161亿港元定期贷款融资[17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05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5.435亿港元[17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6.1%,2022年12月31日为36.2%[175]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存款约750万港元已抵押,2022年12月31日约1430万港元[17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1462名,2022年12月31日为1471名;回顾期及前一期间雇员酬金总额分别约为1.73亿港元及1.612亿港元[18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约为4.56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734亿港元[18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眼科可报告分部外部客户收益为381,569千港元,溢利为102,136千港元;2022年同期收益为269,444千港元,溢利为86,684千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外科可报告分部外部客户收益为517,790千港元,溢利为131,014千港元;2022年同期收益为386,381千港元,溢利为106,379千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可报告分部总收益为899,359千港元,总溢利为233,150千港元;2022年同期总收益为655,825千港元,总溢利为193,063千港元[18] - 眼科及外科的分部营业额分别约占公司营业额的42.4%及57.6%[148] 物业、厂房及设备相关数据变化 - 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1月1日成本总计467,538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核)为510,434千港元[42] - 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1月1日累计折旧总计120,379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核)为141,160千港元[42] - 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总计398,835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核)为369,274千港元[42] 其他无形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其他无形资产2022年1月1日成本总计845,886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核)为1,077,663千港元[44] - 其他无形资产2022年1月1日累计摊销及减值亏损总计70,578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核)为78,669千港元[44] - 其他无形资产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总计978,697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核)为998,994千港元[44] - 含SkQ1滴眼液2023年6月30日开发成本约3.4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541亿港元;含抗VEGF医药产品2023年6月30日开发成本约2.42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2.153亿港元;适丽顺®相关知识产权及上市许可持有人权利2023年6月30日账面价值约1.2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361亿港元[44] 可换股贷款相关情况 - 公司2018年认购可换股贷款甲本金450万美元(约3530万港元),年息率5%,2022年延长到期日至2024年7月31日,全部本金可转45%股份[46] - 公司2022年认购可换股贷款甲第二批本金60万美元(约470万港元)[46] - 公司2019年认购可换股贷款乙本金1500万元人民币(约1700万港元),年息率10%,2020年延长到期日至2022年1月1日,年利率调至12%,本金可转8.11%股权[47] - 2020 - 2022年,公司向Antikor提供本金约330万美元(约2530万港元)可换股贷款丙,年利率5%,可转换为Antikor经扩大及悉數摊薄股本23.43%的股份[48] - 2021年,公司与Mitotech订立本金120万美元(约930万港元)可换股贷款丁协议,年息率8%,可转换为Mitotech经扩大及悉數摊薄股本1%的股份[4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可换股贷款甲及乙批为1127.7万港元,可换股贷款丙为2860.9万港元,总计3988.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054.5万、2632.2万、3686.7万港元[53]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贷款甲预期波幅220%,可换股贷款丙股价0.1美元、预期波幅80%[54] - 应付可换股贷款本金总额1.5亿港元,年利率1.9% [85][86] - 2022年1月1日应付可换股贷款债务部分143,073千港元,转换部分15,227千港元,总计158,30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157,715千港元、15,227千港元、172,942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对应分别为159,055千港元、15,227千港元、174,282千港元[94] - 2016年7月6日公司与国际金融公司订立可换股贷款协议,贷款本金1.5亿港元,年利率1.9%,转换价每股5.90港元[161] - 可换股贷款所得款项净额约1.45亿港元,已在2018年按拟定用途动用[162]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贷款未偿还本金1.5亿港元,若悉数以每股5.90港元转换,可换25,423,728股[163] 股本投资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本投资为103.6万港元,上市股本投资为446.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06万、6万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指定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上市股本投资为1636.3万港元,非上市为1519.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146.8万、1175万港元[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上市股本投资为20,824千港元,非上市股本投资为16,232千港元,应收可换股贷款为39,886千港元[10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市股本投资为11,474千港元,非上市股本投资为13,810千港元,应收可换股贷款为36,867千港元[105] 存货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原材料为1223.4万港元,在制品为1530.4万港元,制成品为404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443.4万、1649万、5273.5万港元[71][72][73] 应收款项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货款为58209.4万港元,其他应收款项为2669.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45124.4万、2249.1万港元[78] 按金及预付款项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按金及预付款项总计2879.8万港元,非即期部分为739.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723.2万、767.8万港元[79] 应付款项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货款为804.8万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44832.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065.7万、40566.9万港元,其中应计销售及营销成本约3.7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084亿港元)[81]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货款0 - 60日为8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29 17:19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产品和技术,目前眼科产品处于临床开发后期阶段,与Mitotech S.A.合作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取得正面结果[10] - 公司收购了与SkQ1相关的知识产权,正在进行相关的化学、制造和控制转让,同时重新建立监管计划以减轻风险[11] - 公司与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同开发及独家许可协议,共同开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药性成分的医药产品[12] - 公司已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濕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12] - 公司在中国、拉脱维亚、澳大利亚及美国的三期临床研究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2] - 公司启动投资臨床观察计划以确认商业化产品的其他临床适应症,覆盖中国较低线城市市场,培养药房作为輔助銷售渠道,通过医疗科技创新打造线上平台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和开具电子处方[15] - 公司的研发创新包括生长因子、抗体、藥物製劑技術及吹-灌-封平台,共有16项研发计划处于临床前至临床阶段,其中4项眼科计划处于临床阶段[19] - 公司持有合共69份专利证书或授权书,包括50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及5项外观专利[20] - 本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长因子(bFGF)[30] - bFGF系列产品占据本公司总营业额约86.4%[32] - 本公司拥有多项眼科产品在临床开发阶段,其中与Mitotech SkQ1相关的产品取得正面临床试验结果[36] - 本公司与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抗VEGF抗体注射液用于治疗濕性AMD[39] - 与復宏漢霖签订修订协议,共同开发抗VEGF许可产品的最高承诺投资总额为2.15亿美元[40]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显示,營業額约为1,317,700,000港元,较去年减少19.5%[7] - 公司的營業額在2022年下降至131.77亿港元,同比下降19.5%,人民币计值的对比下降16.7%[57] - 公司的总资产在2022年下降至981.03亿港元,同比下降13.1%,人民币计值的对比下降5.9%[57] - 公司的资产净值在2022年下降至543.49亿港元,同比下降19.0%,人民币计值的对比下降12.3%[57]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年度的營業額分别为553.6百万港元和673.3百万港元[60] - 眼科和外科分部在2022年的營業額分别为553,600,000港元和764,100,000港元,较2021年分别减少17.8%和20.8%[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值物约为329,500,000港元,银行借贷约为416,800,000港元[61]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每股基本盈利为39.27港仙,每股攤薄盈利为38.28港仙[70] - 公司有能力履行可換股貸款項下的还款责任[71] - 公司股价为每股8.13港元,可使国际金融公司获得有利的经济回报[72] - 公司的流动资金为602,000,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543,500,000港元[79] - 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为36.2%[80] - 公司的资本承担为373,400,000港元[82] - 公司没有任何重大或然负债[83]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嚴名熾拥有公司股份,并负责公司的企业规划、业务发展策略和整体方向[92]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方海洲拥有公司股份,并服务于公司附属公司[92] - 公司执行董事兼副董事总经理嚴賢龍拥有公司股份,并负责公司的企业策略性规划、业务发展和整体运营管理[93] - 公司执行董事邱麗文拥有公司股份,并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规划和管理[9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馮志英是香港执业律师,担任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席[9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Mauffrey Benoit Jean Marie在亚太区卫星相关行业有丰富经验,担任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成员[98]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09 10:00
公司概况 - 益省生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的生物制药企业 [1][2] - 公司拥有6种基因工程药物和多个不含防腐剂、单剂量、滴眼液和视力输卵磷脂落合碘胶囊等产品 [1]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眼科及皮肤科处方药领域的创伤修复及疾病治疗 [1] - 公司在中国主要城市拥有43个销售推广办事处,已覆盖中国逾1.09万家医院 [1] - 公司拥有多个临床阶段的项目,涵盖广泛的领域和适应症 [1][2] 2022年业绩概况 - 2022年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下降20%至13.18亿港币,利润下降35%至2.25亿港币 [3][4] - 利润下降主要受疫情和收购印尼公司产生的资产减值影响 [4] - 研发投入增加65%至3.43亿港币,占销售收入26% [4]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充足,达5.4亿港币,运营状况良好 [4] - 眼科和外科业务分别贡献5.54亿和7.64亿收入,利润率分别为29%和25% [4][5] 2022年主要发展成就 - 完成苏立顺收购,增加核心产品 [5][6] - 完成SKQ-1全球权益收购,拓展皮肤科业务 [6] - 获得多个医疗器械产品批准,包括近视防控产品 [6] - 倍服输等产品进展顺利,获得多国监管机构批准 [6] - 销售网络持续扩大,覆盖医院超过1.09万家 [16][17] - 线上销售平台发展迅速,医生和患者数量快速增长 [17] 主要产品及市场情况 眼科业务 - 背弧式系列等8款眼科药品已上市,覆盖眼表疾病、手术等多个适应症 [8][9][10] - 背弧式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5%,较2021年提高8.1个百分点 [3][10] - 背弧式系列产品2022年销售3.86亿港币,占比29.3% [10] - 苏立顺是另一核心眼科产品,适应症广泛,2022年销售1.37亿港币 [11][12] - 公司还有多款单剂量、无防腐剂等新型眼科产品陆续上市 [14] 外科/皮肤科业务 - 杯壶剂系列产品覆盖创伤、烧伤、溃疡等多个适应症,2022年销售7.53亿港币,占比57% [12][13] - 产品已进入多个诊疗指南,在医美领域应用广泛 [12][13] - 新增皮奈克可吸收敷料等创新产品,2022年销售超5000万港币 [15][16] - 公司正加大在创伤修复、皮肤科等领域的产品投入和市场推广 [40][41] 研发管线及战略 - 公司研发以首创和同类最佳为主要方向,涵盖眼科、肿瘤、皮肤等领域 [19][20] - 现有16个临床后期项目,4个处于临床阶段,69个专利 [19][20] - 重点关注眼科、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如SKQ-1治疗肝眼疾病 [20][21][22] - 未来将加大产品投入,拓展适应症,开拓新销售渠道,丰富产品线 [22][23] 发展战略及前景 - 公司定位为全球眼科和创伤修复领域的领先者,肿瘤领域重要参与者 [2][22] - 背弧式系列、苏立顺等核心产品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23][24] - 新产品如SKQ-1、R7等有望在未来3-5年内推出,带动公司中长期发展 [20][21][22]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全球市场 [22][23] - 整体来看,公司具备较强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潜力 [37][38][39][40]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益省在2022年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顶住了压力,在医药行业整体景气较低的情况下展现了不错的韧性。同时公司的眼科产品市场占有率相比2021年还有进一步提升,势利润等新品种的收入贡献也增长很快。公司对2023年的业务发展有什么看法,对2023年的展望如何? [30][31] **管理层回答** 2022年业绩下降主要受疫情影响,但公司基本面良好。预计2023年公司业绩将恢复到2021年水平或超越,新产品如单剂量背弧式、苏立顺等将带来积极贡献。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实现业绩的恢复和增长。[30][31]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背弧式产品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如何?公司如何保持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 [32][33]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FGF领域是全球最早的开拓者,在创新性和研究深度上领先竞争对手。目前公司在中国FGF领域仍保持独家地位,通过持续创新和市场推广,有信心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领先地位。[32][33]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公司目前有4个产品处于临床后期阶段,其中SKQ-1的情况如何?预计什么时候可以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34][35][36] **管理层回答** SKQ-1是公司近期收购的一个重要产品,目前正在推进从Mytotech那里的技术转移和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底可能获得美国FDA等主要监管机构的批准。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临床试验,努力尽快推动该产品上市。[34][35][36]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29 16:59
(ESSEX)1Z用 ESSEX BIO-TECHNOLOGY LIMITED 億 勝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 1061) 2022 中期報告 生物再生科技 16 (ESSEX)亿胜 TTHE CAVE 億勝科技 再生未來 目錄 目錄 2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3 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 4 簡明綜合權益變動表 5 簡明綜合現金流量表 7 中期簡明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25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40 其他資料 44 公司資料 億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呈列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截至 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簡明綜合財務報表,連同二零二一年同期之比較數字及相關 解釋附註如下。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 | --- | --- | --- | |----------------------------------------------|-------|------------------------------------|----------------------- ...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25 17:56
(ESSEX)亿胜 ESSEX BIO-TECHNOLOGY LIMITED 億 勝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 1061) 2021 # * 生物再生科技 (ESSEX)亿胜 a 1947 億勝科技 再生未來 目錄 目錄 1 億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 --- | |-------|--------------------------| | | 目錄 | | 2 | 主席報告 | | 10 | 業務回顧 | | 20 | 財務摘要 | | 21 | 財務回顧 | | 29 |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履歷 | | 32 | 董事會報告 | | 53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 58 |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 | 59 | 綜合財務狀況表 | | 60 | 綜合權益變動表 | | 61 | 綜合現金流量表 | | 63 |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 | 130 | 五年財務概要 | | 131 | 企業管治報告 | | 142 | 公司資料 | 主席報告 主席報告 2 嚴名熾 主席 主席報告 本人代表億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