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线宽频(01097)
icon
搜索文档
有线宽频(0109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15
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约5.98亿港元微跌至2024年约5.84亿港元[2][3] - 2024年经营亏损减少约1800万港元至约4.1亿港元[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约5.53亿港元,较2023年微增约1%[3]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减少约1400万港元或2%,至约5.84亿港元(2023年约5.98亿港元)[37]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经营费用总额减少约3200万港元或3%,至约9.94亿港元(2023年约10.26亿港元)[38]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服务成本减少约5700万港元,至约7.59亿港元(2023年约8.16亿港元)[38]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节目制作成本及网络费用较2023年分别减少约10%,销售成本增加约6%,销售、一般、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增加约12%[38]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约4.1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4%(2023年约4.28亿港元)[39]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融资费用增加约4200万港元或50%,至约1.26亿港元(2023年约8400万港元)[41] - 2024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约5.53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1%(2023年约5.48亿港元)[42] - 2024年度持续经营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7.8港仙(2023年约8.3港仙)[4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584489千港元,2023年为597898千港元[79]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409713千港元,2023年为427766千港元[79] - 2024年除税前亏损537848千港元,2023年为514624千港元[79]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53338千港元,2023年为547564千港元[79] - 2024年年内亏损553338千港元,2023年为589274千港元[79]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7.8港仙,2023年为8.3港仙[80] - 2024年年度亏损为553,338千港元,2023年为589,274千港元[81]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 - 553,364千港元,2023年为 - 589,288千港元[81]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为 - 553,364千港元,2023年为 - 547,578千港元[81] - 2024年已终止业务为0千港元,2023年为 - 41,710千港元[81] - 2024年度公司净亏损5.53亿港元,2023年为5.89亿港元[89]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出总额为2.21亿港元,2023年为2.87亿港元[89] - 2024年和2023年,集团经营亏损分别为-409,713千港元和-427,766千港元[113] - 2024年和2023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分别为-553,338千港元和-547,564千港元[113]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0,2023年为118,228千港元[122]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费用为0,2023年为159,938千港元[122]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0,2023年为41,710千港元[122]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出净额为1,800千港元,2023年为68,835千港元[122]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7.8港仙,2023年为8.3港仙[125] 媒体分部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媒体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约2.12亿港元增加约4%至2024年约2.2亿港元[3] - 2024年媒体分部扣除相关亏损前的分部亏损较2023年增加约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媒体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加约800万港元或4%,至约2.2亿港元[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媒体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未扣除折旧等前的经营费用增加至约5.49亿港元,亏损增加至约3.29亿港元[48] - 2024年约2,000,000港元(2023年:约2,030,000港元)归属媒体分部[115] 电讯分部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讯分部收入从2023年约3.86亿港元减少约2200万港元或6%至2024年约3.64亿港元[3] - 2024年电讯分部扣除相关亏损前的分部溢利较2023年增加约2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电讯分部收入减少约2200万港元或6%,至约3.64亿港元[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电讯分部未扣除折旧等前的经营费用减少至约2.43亿港元,溢利增加约2600万港元或27%,至约1.21亿港元[50] - 2024年约132,646,000港元(2023年:约131,591,000港元)归属电讯分部[115]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底总资产8.82525亿港元,总负债27.64706亿港元,总亏损18.82181亿港元,净资产负债比率 -102%[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5400万港元,受限银行结余约1200万港元,2023年分别约2900万港元及1200万港元[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约负102%,2023年12月31日约负118%[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8.83亿港元,总负债约27.65亿港元,总亏损约18.82亿港元;2023年分别约9.45亿港元、22.74亿港元及13.29亿港元[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负债净值约18.8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3.29亿港元[52] - 2024年12月31日,以港元计值的带息贷款账面价值约13.9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0.41亿港元[53] - 2024年12月31日,2019年长可换股证券负债部分账面价值约4.48亿港元,2023年为约4.26亿港元[55] - 2024年12月31日,2021年长可换股证券负债部分及赎回权账面价值分别约1.52亿港元和2600万港元,2023年分别约1.46亿港元和3400万港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约5400万港元,2023年约6700万港元;使用权资产增添约500万港元,2023年约2.01亿港元;备用节目增添约4400万港元,2023年约4300万港元;无其他无形资产增添,2023年约300万港元[6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或然负债[6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全资附属公司2.95亿港元借款信贷额提供担保,附属公司已动用该额度,与2023年相同;集团向对手方提供履约保证约3400万港元,2023年约3500万港元,其中约400万港元以银行存款抵押,2023年约500万港元[6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895名全职员工,2023年为1070名;截至2024年末,拨充资本前薪酬及开支约3.49亿港元,2023年约4.09亿港元[63]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44,048千港元,2023年为393,219千港元[82] - 2024年使用权资产为161,874千港元,2023年为194,248千港元[82]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01,016千港元,2023年为693,638千港元[82] - 2024年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为105,671千港元,2023年为120,203千港元[82]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281,509千港元,2023年为251,521千港元[82] - 2024年总资产为882,525千港元,2023年为945,159千港元[82] - 2023年股本为7,928,975千港元,2024年保持不变[83] - 2023年储备为 - 9,257,792千港元,2024年为 - 9,811,156千港元[83] - 2023年总亏损为 - 1,328,817千港元,2024年为 - 1,882,181千港元[83] - 2023年可换股债券为572,005千港元,2024年为600,064千港元[83] - 2023年带息贷款为746,035千港元,2024年为866,035千港元[83] - 2023年流动负债中应付营业账款为85,486千港元,2024年为88,313千港元[83] - 2023年流动负债中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为234,879千港元,2024年为297,621千港元[83] - 2023年流动负债中预收账款及客户按金为83,538千港元,2024年为74,960千港元[83] - 2023年总负债为2,273,976千港元,2024年为2,764,706千港元[83] - 2023年总权益及负债为945,159千港元,2024年为882,525千港元[8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超出7.41亿港元,2023年为4.52亿港元[8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亏绌为18.82亿港元,2023年为13.29亿港元[89]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分部资产分别为882,525千港元和945,159千港元[114]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分部负债分别为2,764,706千港元和2,273,976千港元[114] - 2024年递延税项资产净额约为54,266,000港元,2023年约为69,551,000港元[127] - 2024年应收营业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后)为103,568千港元,2023年为79,757千港元[128] - 2024年应付营业账款为88,313千港元,2023年为85,486千港元[129] - 2024年已发行及缴足之普通股数目为7,134,623,520股,2023年相同[130] - 2024年已发行及缴足之普通股金额为7,928,975千港元,2023年相同[130] - 2023年带息贷款总额13.91035亿港元(流动5.25亿港元、非流动8.66035亿港元),2024年为10.41035亿港元(流动2.95亿港元、非流动7.46035亿港元)[137] - 银行贷款2023 - 2024年均为2.95亿港元,来自Celestial Pioneer Limited的贷款2023年为7.46035亿港元,2024年为10.96035亿港元[137] - 带息贷款还款期限:1年内或按要求还款,2024年为5.25亿港元(2023年为2.95亿港元);1 - 2年,2024年为5.3亿港元(2023年为2.96035亿港元);2 - 5年,2024年为3.36035亿港元(2023年为4.5亿港元)[138]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尚未计提的资本承担分别为686,000港元和413,000港元,备用节目已订约但尚未计提的资本承担分别为9,096,000港元和13,470,000港元[140] - 2024年12月31日,以港元计值的银行贷款账面价值为2.95亿港元,与2023年持平,贷款于2025年2月28日重续[141] - 2024年12月31日,来自Celestial Pioneer Limited的贷款账面价值约为10.96035亿港元,2023年约为7.46035亿
有线宽频(0109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9:05
财务表现 - 在全面开放下,2024年经济复苏水平仍未达预期,但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有所增加[12] - 集团持续经营收入增加至约2.77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约2.63亿港元),主要由于媒体分部广告收入增加[55] - 集团持续经营成本服务(包括节目成本、网络费用和销售成本)增加约7000万港元至约3.73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约3.03亿港元),其中节目成本、网络费用和销售成本分别增加约39%、11%和13%[56] - 集团持续经营销售、一般及行政和其他经营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3%[56] - 实施多项节省成本措施,总经营费用较二零二三年下半年减少约18%,导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虧损改善约13%[58] - 持续经营业务融资费用增加约23,000,000港元或64%至约59,000,000港元,主要为可换股债券利息支出增加[59,60] - 持续经营业务非经营开支净额约7,000,000港元,主要为长期可换股债券贴现价值变动的非现金未变现公允价值损失[62]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净亏损约255,0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9%[62]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约3.6港仙和3.6港仙,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约71%和29%[62] 分部表现 - 媒体分部收入增加约37%至107,000,000港元,主要由于广告收入增加约39%[64] - 媒体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的亏损增加至172,000,000港元,主要由于经营费用增加[64] - 电信分部客户数量下降,收入减少约16,000,000港元至170,000,000港元[66] - 电信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的利润增加约8%至57,000,000港元,主要由于收入减少但经营费用下降[67] 财务状况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66,00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9,000,000港元有所增加[71]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淨資產負債比率約負113%,較2023年12月31日的約負118%有所改善[71]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帶息貸款賬面值約1,281,000,000港元,其中36%將於一年內到期或按要求償還[73] - 本公司於2019年6月完成向控股股東永升發行本金額為568,000,000港元的長期可換股證券[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以港元計值的2019年長期可換股證券負債組成部分的賬面值約為4.36億港元[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以港元計值的2021年長期可換股證券負債組成部分及贖回選擇權的賬面值分別約為1.49億港元和2,600萬港元[76] - 本集團一般以內部產生的現金流量及控股股東永升提供的貸款為其營運提供資金[78] 资本开支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資本開支中物業、廠房及設備約2,100萬港元,使用權資產添置約300萬港元,節目庫添置約2,600萬港元[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支出约21,000,000港元,增添使用权资产约3,000,000港元,及增添备用节目约26,000,000港元[79] 其他 - 本集团与中国移动香港的战略合作协议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双方继续加强在电信和媒体信息增值服务等领域的合作[52,53] - 本集团正积极探索与其他电信运营商、国际运营商和数据中心供应商的新合作机会,以期未来几年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53] - 本集团将继续投资于物业、厂房及设备和备用节目,并开拓市场寻找有利于其增长和发展、提高盈利能力的商机,为股东带来更佳回报[88,89]
有线宽频(0109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2:15
财务业绩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2.77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3393亿港元有所增加[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8868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1006亿港元[1]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549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6986亿港元增加约29%[1][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6港仙,2023年同期为2.8港仙[41]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 - 254,8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96,932千港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至约2.7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63亿港元有所增加,主要因媒体分部广告收入增加[16] - 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服务成本增加约7000万港元至约3.73亿港元,节目制作成本、网络费用及销售成本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9%、11%及13%[16] - 与2023年下半年相比,扣除期内确认的非现金减值亏损后,公司总经营费用减少约18%,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改善约13%[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融资费用增加约2300万港元或64%至约5900万港元[17] - 同期,持续经营业务非经营开支净额约700万港元,主要为长期可换股债券赎回选择权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非现金未变现公允价值亏损约800万港元[17] - 经确认利息收入、融资费用、非经营开支净额及入息税项后,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亏损净额约2.5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9%[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77,17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3,393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88,68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060千港元[40]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254,92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9,239千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亏损2.55亿港元,2023年为1.97亿港元[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2.77亿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63亿港元增长5.24%[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1.89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亏损2.5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有所扩大[69] - 2024年上半年媒体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亏损1.72亿港元,电讯分部溢利5699.7万港元[69]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中,某一时点确认收入1708万港元,一段时间内其他来源收入25.99亿港元[69] - 2024年上半年租金收入16万港元[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单一外来客户的收入约为5563.3万港元,2023年约为5808.5万港元[72] - 2024年电讯分部和媒体分部归属收入分别约为5463.3万港元和100万港元,2023年分别约为5705.5万港元和103万港元[72] - 2024年带息贷款利息支出为2913.5万港元,2023年为1450.1万港元[74]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898.8万港元,2023年为79.4万港元[74] - 2024年当期入息税项期内拨备为9.2万港元,2023年为19万港元[76]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为1.18228亿港元,经营费用为1.65975亿港元,除税前亏损为4774.7万港元[79]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107万港元,2023年为5456.9万港元[79]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2.54929亿港元,2023年为1.49239亿港元[81]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的每股基本亏损为3.6港仙,2023年为2.1港仙[81]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总额为3.6港仙,2023年为2.8港仙[81] 客户与市场 - 2024年6月宽带及电话客户数目分别约为15.1万名及5.2万名,较2023年6月有所减少[2] - 2024年6月,电讯分部宽带及电话客户数目由2023年6月分别约17.2万名及6万名减少至分别约15.1万名及5.2万名[21] - 尽管2023年6月1日起终止收费电视业务,回顾期间广告收入仍录得增长;2024年6月30日宽带服务客户人数较2023年6月30日减少[32] 业务分部表现 - 媒体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7800万港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约1.07亿港元,增幅约37%,主要因广告收入增加约39%[2] - 电讯分部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1.86亿港元减少约1600万港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1.7亿港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媒体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加约37%至约1.07亿港元,主要因广告收入增加约39%[20] - 同期,媒体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经营费用增加约59%至约2.79亿港元,亏损增加至约1.72亿港元[20] - 电讯分部收入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86亿港元减少约1600万港元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7亿港元[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讯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的经营费用减少约15%至约1.13亿港元[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讯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的溢利增加约8%至约5700万港元[22] - 公司有媒体和电讯两个经营分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媒体分部收入10.74亿港元,电讯分部收入16.98亿港元[67][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媒体分部资产45.94亿港元,电讯分部资产38.53亿港元,公司总资产95.08亿港元[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媒体分部负债176.50亿港元,电讯分部负债72.23亿港元,公司总负债253.45亿港元[70] 财务状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为 -113%,去年同期为 -11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600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900万港元增加[2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约负113%,2023年12月31日约负118%[2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9.51亿港元,总负债约25.35亿港元,总亏损约15.84亿港元[23] - 2024年6月30日,以港元计值的带息贷款账面价值为约12.8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0.41亿港元增加[24] - 2024年6月30日,带息借款中36%会于一年内到期或按要求偿还、29%会于一年后惟两年内到期,35%会于两年后惟五年内到期[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获兑换[25] - 2024年6月30日,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的负债组成部分的账面价值约4.36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4.26亿港元增加[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获兑换或赎回[26] - 2024年6月30日,2021年长 期可换股证券的负债组成部分及赎回选择权的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49亿港元和0.2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1.46亿港元和0.34亿港元[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支出约0.21亿港元,2023年同期约0.34亿港元;增添使用权资产约0.03亿港元,2023年同期约0.003亿港元;增添备用节目约0.26亿港元,2023年同期约0.17亿港元[2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或然负债[2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就全资附属公司2.95亿港元借款信贷额向银行提供担保,附属公司已动用该款项,金额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集团向对手方提供履约保证约0.3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0.35亿港元,其中约0.04亿港元以银行存款作抵押,2023年12月31日约0.05亿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964名全职员工,2023年6月30日为1144名;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拨充资本前所产生的薪酬及有关开支总额约1.71亿港元,2023年同期约2.04亿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提供约0.12亿港元的受限制银行结余作为银行贷款额的抵押品,金额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950,80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45,159千港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亏损为1,583,65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28,817千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690,37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70,178千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844,08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03,798千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7,928,975千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4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超出5.7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2亿港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亏绌为15.8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29亿港元[48] - 期内经营现金流出总额为1.51亿港元,2023年为1.15亿港元;现金流入总额为3700万港元,2023年为2700万港元[48] - 集团流动负债包括2.95亿港元带息银行贷款,须按需立即偿还[48] - 永升持有公司43.2%股权,其控股股东已向集团提供共9.86亿港元3年期无抵押带息贷款,其中2.4亿港元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提供[48] - 集团银行融资预计将获重续,未偿还贷款结余2.95亿港元[4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未经审核)为6507.9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3568亿港元有所下降;合约资产为2438.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63.5万港元有所上升[8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营业账款(未经审核)为558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548.6万港元有所下降[87] - 集团应收账款0 - 30日账龄金额2024年6月30日为3454.9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442.5万港元下降[85] - 集团应付账款0 - 30日账龄金额2024年6月30日为561.9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7.6万港元下降[87] - 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账面价值为2.95亿港元,为无抵押、按浮动利率计息并须按要求偿还[92] - 2024年6月30日,来自Celestial Pioneer Limited贷款账面价值约9.86亿港元,为无抵押、按固定年利率2.5% - 8.0%计息,为期3年[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带息贷款总额为12.8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41亿港元有所增加[92][93] - 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尚未计提金额为399.7万港元,备用节目已订约但尚未计提金额为1231万港元[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为全资附属公司2.95亿港元借款信贷额提供担保,该附属公司已动用全部额度,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9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向对手方提供履约保证3383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33万港元有所减少,其中383万港元以银行存款作抵押,较2023年12月31日的533万港元减少[96] 业务发展与策略 -
有线宽频(0109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19:58
公司管理与战略调整 - 2023年公司迎來新管理層,杜之克出任行政總裁[9] - 2023年公司交還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逐步整合資源,向全媒體方向經營免費電視與多媒體節目,提升電訊業務表現[7] - 疫情加速網上媒體平台發展,公司交還牌照後整合媒體平台,朝全媒體模式發展[12] - 2023年6月1日公司终止收费电视业务,集中资源发展全媒体平台[39] - 公司改革转向多媒体领域,旗下三条免费电视频道及手机应用覆盖香港约99%人口,推出新视频串流服务,拓展内地市场[67] - 公司交还收费电视牌照后整合资源发展免费播映体育赛事[95][96] - 2023年6月1日,有線18台从收费电视转向多媒体平台,迁移至“有線18寶”,用户每日可看14个专业赛马分析节目[104] 业务合作与发展 - 2023年9月公司宣布与广东广播电视台成为战略伙伴,联合制作的大型新春节目《龙腾湾区欢乐年》于2024年新春播映[18][19] - 2023年9月公司与广东广播电视台成为战略伙伴,推出“携手共创湾区新视界”项目[63] - 公司联合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等举办杭州亚运会“赛事菁英”练习生计划,制作纪录片并网上播出[65] - 公司与多方合作,使250个户外屏幕可收看亚运会节目,拓展体育组织合作带动广告收入增加[99] - 公司积极开拓B2B业务,拓展产品组合,涉足商业宽带等业务,加强与中国移动合作以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129] 节目制作与播出 - 过去一年78台HOY资讯台与香港政府部门合作制作多个节目,旗下有线新闻在“消费者权益新闻奖”中包揽新闻影片短片组及长片组两项金奖[20][21] - 2023年公司有线新闻团队与香港政府部门合作制作宣传节目,包括《学无止「警」的故事2》等[55][57][59][61][62] - 2023年HOY TV制作及外购综艺、烹饪等多样节目,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收入及赞助[71] - 综艺《卧底旅行团3.0》最高收视达4.5点,YouTube平台最高观看次数一集超54万[74][75] - 《东呃西骗》联合16位艺人重现“真实骗案过程”[89][90] - 《离乡别井的故事》第二季带领观众体验15组在台香港人新生活[91] - 公司播放《凌云志》《云襄传》等剧集[93][94] - 公司制作《杭州限定旅团》《亚运来了》等节目配合转播亚运会[78] - 郑裕玲首次在HOY TV主持旅游节目《去边啊Do姐》[72] - 黄德斌、王丹妮首度为HOY TV拍摄旅游节目《四游记》[76] - 李尚正主持的《舌尖上的双餸饭》走访港九新界两餸饭店铺[81] - 邝芷凡和星级驯犬师Eric Ko主持的《炼狗术师III》解决宠物狗行为问题[86] 赛事转播与影响 - 2023年9 - 10月公司獨家轉播杭州亞運會,以全媒體方式播映,證明發展路向正確[14] - 公司连续第七届成为亚运会转播商,首次通过免费电视频道播出,引发全城热潮[97] - HOY 77台收视率显著上升,转播中国女排决赛时最高收视超7.6,创开播以来最高纪录[98] - 亚运会期间,应用程序和网页访客超245万,浏览量达3600万[98] - 2023年公司取得多项国际赛事转播权,包括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等[102] 数码媒体表现 - 数码媒体方面,hoy.tv网站及HOY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全面改革,整体用户人数呈稳定上升趋势,旗下香港社交平台追踪人数也有所增长[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Facebook专页累计超250万追踪人数,较2022年增加25%,触及超3400万用户,热门专页互动超900万次[69] - 2022年11月21日,公司推出一站式综合网站hoy.tv,满足观众在线收看三个免费电视频道节目内容的需求[109] - 网站提供超1800集电视剧集、娱乐及资讯节目扩大内容多样性[110] - 截至2023年12月,hoy.tv网站月活用户达20万,同比增长6.5%,高峰期超60万;i-cable.com网站月活用户降至70万,同比减少58%[113][114] - 2023年8月全面革新HOY移动应用程式,截至12月31日,HOY移动应用程式累积下载超52万次,较2022年增加2.5倍;“有线新闻”应用程式2023年下载超130万次,较2022年增加13%[115][116][117] - 流动应用程式“赛马GPS”下载量创历史新高[105] 电讯业务情况 - 电讯业务表现平稳,拥有及经营覆盖全港逾200万个家庭的电讯网络,推出大湾区、亚洲及全球漫游数据服务计划,并加强与中国移动香港的战略合作[23] - 集团电讯业务拥有覆盖全港超200万家庭的电讯网络[124] - 集团推出大湾区、亚洲及全球漫游数据服务计划和高数据用量服务计划[127][128] 广告业务与市场 - 持續高息環境、波動股市及疫後港人「報復式」外遊影響消費意慾,廣告商投放轉趨審慎,公司靈活製作節目增加廣告收入[10] - 公司整合旗下媒体平台,朝全媒体模式发展以增加广告收入[41][42] - 公司推出旅游节目,招揽培育制作人才以带动收视和广告收入[45][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与不同类型广告客户合作增加广告收入[48][49] - 2023年前三季度,消费支出增长使HOY TV部分类别广告支出增加[50] - HOY TV自制节目吸引多领域赞助,带动零售及消费品广告支出增加[50][51] - 公司夺得亚运会香港独家转播权,与电竞等体育协会开创合作模式直播赛事,吸引赞助,定制片段刺激收视率增长带来额外收入[52] - 2023年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和波动的本地股市影响投资信心,房地产、金融及相关交易平台广告投放放缓[54] 未来展望与策略 - 展望来年,公司预计经营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活动和入境旅游业复苏将利好广告市场[25] - 媒体市场面临观众娱乐口味碎片化、传统电视广告不足、娱乐行业竞争激烈等挑战[26][28] - 公司将持续整合播放平台,与社交媒体等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营销解决方案[26][27] - 公司会与商业客户等开拓不同形式合作,以增加广告收入并多元化收入来源[28][29] - 公司将继续制作本地特色节目,开拓大湾区及其他地区媒体市场,提升网络基建并加强营销[30][31] - 公司采取购买、制作及发行优质内容等五项运营策略提升服务和效益[38] - 媒体分部因竞争激烈和用户行为改变经营业绩受影响,将制作特色节目、整合平台并投资节目和基础设施增强竞争力[133] - 电讯分部面对技术变化和客户需求,将提升网络、加强营销以提高成本效益和收入增长潜力[135] 企业社会责任与ESG - 公司作为企业公民,采取环保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为员工创造环境并鼓励参与社会活动[137] - 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按联交所规定编制,范围涵盖香港媒体及电讯业务[139] - 报告遵循重要性、定量、平衡、一致性四项原则编制[141] - 董事会负责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报告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145] - 公司董事会承担可持续发展责任,监督ESG关键问题,已建立ESG工作小组收集数据并推动报告流程[146] - 2021年起公司设立多项环境目标,2023年柴油消耗40,152升较2021年减少约28%,耗水2,216立方米较2021年减少约4%[148] - 公司计划2027年前更换所有欧盟四期柴油车,截至2023年底已更换12台,总数为23台[148] - 公司2022年实施减少纸张使用政策,重点为集中资源及用量计量等[148]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员工、客户、投资者等持份者积极沟通并提供发展更新[150][151] - 公司通过既定参与渠道确定相关ESG问题并评估其对业务和持份者的重要性[151] - 公司重要性评估流程包括识别潜在议题、持份者评估、确定优先次序和核实[152][153][154][155] - 公司重视产品责任、员工安全、供应链管理及环境保护等ESG议题[156] - 公司未来将配合运营计划和策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157] - 公司作为电视和电讯服务持牌人,需遵守《广播条例》等多项法规[158] - 公司建立内部指引和守则,并为员工发展提供培训[159] - 2022年3月公司售后及客户个案管理获ISO 9001:2015和ISO 10002:2018认证,报告期内维持该认证[160] - 公司获恒生大学颁发第十二届「君子企业大奖」[160] - 报告期内公司接获288宗电视服务书面投诉,2022年为171宗,投诉增加因收费电视服务于2023年6月1日终止[162] - 公司设《企业资讯科技政策及程序》管理、保护和监察IT系统及数据,报告期内无知识产权违规报告[165] - 公司尊重个人隐私,按《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收集、处理客户个人资料[167] - 公司实施多重安全技术保护客户个人资料,防止损失或泄漏[168] 员工健康与安全 - 2023年工伤比率为0.0083,损失日数为531天,损失日数比率为0.0020,缺勤比率为0.0204;2022年工伤比率为0.0068,损失日数为181天,损失日数比率为0.0006,缺勤比率为0.0120[175] - 过去三个报告期内无因工死亡事故[175] - 集团制定四项员工健康与安全政策,包括《员工安全守则》《台风及暴雨特别措施》等[171] - 集团采取多项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如合办年度火警演习、播放锻炼示范片段等[172] 供应链管理 - 集团超89%的供应商及承判商位于香港[181] - 报告期内,集团来自香港、中国内地及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数目分别为833名(88%)、17名(2%)、91名(10%)[182] - 集团根据采购政策选择供应商,鼓励其采取环保措施以减少供应链风险[177] - 报告期内集团未发现供应链存在重大环境及社会风险[180] 环境表现与措施 - 集团认为维持良好环保行为重要,关注排放、资源使用和环境自然资源领域[183] - 报告期内集团未产生大量污水排放[184] - 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量0.29吨,2022年为0.35吨;硫氧化物排放量2023年为0.001吨,2022年为0.001吨;微粒物排放量2023年为0.027吨,2022年为0.034吨[189] - 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范围1为233吨,2022年为267吨;范围2为5025吨,2022年为4467吨;总额2023年为5258吨,2022年为4734吨[189] - 报告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范围1浓度约0.21吨/雇员(2022年:0.23吨/雇员);范围2浓度约4.63吨/雇员(2022年:3.82吨/雇员)[190] - 报告期内无害废料总量为16吨,强度为0.015吨/雇员(2022年:分别为8吨及0.007吨/雇员)[193] - 2023年回收纸张及纸制品4吨,2022年为3吨;2023年回收塑料制品7403盒,2022年为2001盒;2023年回收碳粉盒82盒,2022年为71盒;2023年回收制作设备、办公室设备及电脑2352台,2022年为650台[195] - 公司采取减少车辆数量、优化车辆使用、淘汰欧四前柴油车等措施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187][188] - 公司通过培训教育宣传废料减少重要性,实施无纸化电子休假和电子工资单系统减少纸张使用[191][192] - 公司不知悉重大有害废料,无害废料由回收商收集处理[193][194] - 公司注重减少能源或自然资源使用,提升使用效率[197][198] - 报告期内无违反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影响业务运营的事件[186][196] - 公司致力于有效利用能源,采取减少公共照明等设备使用时间等措施[199] - 公司通过教育和培训让员工有效使用能源[199] - 公司提倡通过培训和教育节约用水[200] - 公司管理层持续监控用水并寻求减少用水的方法[200] - 2023年公司用水量为2216立方米,与2021年的2306立方米和2022年的2277立方米相近[200] 外部环境情况 - 2023年1 - 12月香港超2300万人次旅客入境,港铁日均(周一至五)乘客量按年上升32%[120]
有线宽频(0109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2 22:28
业绩总结 - 二零二三年全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597,89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6.3%[1]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为427,76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31.4%[1] - 二零二三年每股基本亏损为8.3港仙,较二零二二年减少33.9%[1]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业务經營虧損增加约102,000,000港元至约428,000,000港元[3] - 二零二三年持续经营业务淨虧損约548,000,000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12%[3] 用户数据 - 二零二三年广告收入较去年有所增加[4]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的宽带及电话客户数目分别减少至约156,000名及55,000名,收入减少约13,000,000港元至386,000,000港元[5] 未来展望 - 公司成功获得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香港独家转播权,通过专业的製作,带来了新业务收入和强大的品牌效应[14] - 预计2024年将是媒体业务转型后的重要一年[107] - 本集团在2024年亦籌備開拍自家製劇集,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節目選擇[10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本集团在2023年第三季度,通过自家制作的电视节目如《去邊啊Do姐》等,吸引了广告客户的兴趣,带动了广告支出的增长[13] - HOY TV将寻找新角度制作旅游及飲食节目,提升节目知名度和话题性[10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本集团于2023年9月宣布与广东广播电视台成为策略性伙伴,推出合作项目"攜手共創灣區新視界",旨在开发大湾区内电视观众群潜在市场[21] - 公司成功拓展至多媒体领域后,将持续强化免费电视、数字媒体及广告业务,提升流动应用程式功能,为观众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数字体验[115]
有线宽频(0109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21:22
财务表现 - 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約262,000,000港元增加至約263,000,000港元[4] - 未扣除折舊及其他無形資產攤銷前之持續經營業務經營虧損由去年同期約32,000,000港元增加至約77,000,000港元[4,5] - 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約173,000,000港元減少至約149,000,000港元,減幅約14%[4,5,6] - 收入為263,393千港元[13] - 经营虧損為110,060千港元[13] - 未扣除折舊及其他無形資產攤銷前的經營虧損為76,633千港元[13] - 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為149,239千港元[13] - 已終止經營業務虧損為47,747千港元[13]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持續及已終止經營業務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約2.8港仙[64]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持續經營業務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約2.1港仙[64]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已終止經營業務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約0.7港仙[64,65] - 公司录得期內虧損1.97億港元[160] 业务表现 - 寬頻及電話客戶數目分別由去年同期約201,000名及71,000名減少至約172,000名及60,000名[7] - 電訊分部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約192,000,000港元減少至約186,000,000港元[7,8] - 媒體分部的持續經營業務未扣除折舊及其他無形資產攤銷前分部虧損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而電訊分部的未扣除折舊及其他無形資產攤銷前分部溢利則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11,12] - 儘管終止收費電視業務,但廣告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9,10]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來自媒體分部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增加約11%至約78,000,000港元[68]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媒體分部的持續經營業務未扣除折舊及其他無形資產攤銷前的虧損增至約97,000,000港元[69,70]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來自已終止經營業務之收入減少約31%至約118,000,000港元[71]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來自已終止經營業務之虧損減少約5,000,000港元至約48,000,0000港元[71,72]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來自電訊分部的收入輕微減少約3%至約186,000,000港元[75,76]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電訊分部未扣除折舊及其他無形資產攤銷前的溢利減少約25%至約53,000,000港元[78,79] 财务状况 - 總資產為897,556千港元[14] - 總負債為1,834,017千港元[14] - 總虧絀為936,461千港元[14] - 淨資產負債比率為-139%[14] - 集团於2023年6月30日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約69百萬港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42百萬港元有所增加[80] - 集团於2023年6月30日的淨資產負債比率約負139%,較2022年12月31日的約負146%有所改善[80] - 集团於2023年6月30日的綜合負債淨值約936百萬港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約740百萬港元有所增加[82] - 集团於2023年6月30日的帶息貸款賬面值約831百萬港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約591百萬港元有所增加[83] - 集团於2023年6月30日的二零一九年長期可換股證券賬面值約415百萬港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約405百萬港元有所增加[87] - 集团於2023年6月30日的二零二一年長期可換股證券尚未有任何兌換或贖回[89] - 公司非流動資產總值6.17億港元,流動資產總值2.81億港元[161] - 公司總虧絀9.36億港元[162] - 公司非流動負債總值11.25億港元,流動負債總值7.09億港元[162] 现金流 - 集团於2023年6月30日的現金及銀行結餘以及受限制銀行結餘主要以港元計值[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亏损为94,228千港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26,837千港元[1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提取带息贷款240,000千港元[1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租赁付款本金部分为19,253千港元[1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已付融资费用为21,788千港元[1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为38,944千港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购附属公司付款净额为4,682千港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投资活动为13,940千港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运资金变动为19,660千港元[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已付税项为200千港元[165] - 期內經營現金流出總額為115,000,000港元,現金流入總額為27,000,000港元[177] 业务发展 - 推出全新24小時綜合賽馬OTT平台「有線18寶」[25] - 本集團推出四輯全新製作的煮食及飲食節目,以名廚加上私房食譜吸引觀眾[28,29] - 推出與健康及養生息息相關的節目《健康關注組》,邀請專
有线宽频(0109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22:43
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变化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约2.62亿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2.63亿港元[2] - 持续经营业务经营费用从2022年上半年约3.58亿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3.73亿港元[2] - 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的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从2022年上半年约320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7700万港元[2] - 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从2022年上半年约1.73亿港元减至2023年上半年约1.49亿港元,减幅约1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至约2.63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2.62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约1.1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7亿港元减少约0.52亿港元或3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服务成本增加约0.33亿港元至约3.03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2.7亿港元;节目制作成本减少约3%,销售成本增加约20%[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网络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2%,销售、一般、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经营亏损约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0.96亿港元增加约15%[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融资费用增加约0.11亿港元或44%至约0.36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0.25亿港元[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非经营开支净额约0.01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0.45亿港元[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净额约1.49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1.73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约为0.48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0.53亿港元[32][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2.8港仙,2022年同期约为3.2港仙[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26339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1704千港元[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亏损为1100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6100千港元[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459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5632千港元[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1969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5874千港元[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2.8港仙,2022年同期为3.2港仙[8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净亏损1.97亿港元,2022年为2.26亿港元[9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应列报分部收入2.63393亿港元,2022年为2.61808亿港元[12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1.1006亿港元,2022年为9610万港元;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49239亿港元,2022年为1.73346亿港元[127] - 2023年上半年融资费用3554.7万港元,2022年为2506.5万港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入息税项330.7万港元,2022年为771.4万港元[1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96986亿港元,2022年为2.25874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总额为2.8港仙,2022年为3.2港仙[136] 集团整体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8.98亿港元,总负债为18.34亿港元,总亏绌为9.36亿港元,净资产负债比率为 - 139%[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90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受限银行结余约1700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 [4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约负139%,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负146%有所改善 [4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负债净值约9.3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7.4亿港元增加 [44] - 2023年6月30日,以港元计值的带息贷款账面价值约8.3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5.91亿港元增加 [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8.97556亿港元,总负债18.3401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8.79494亿港元,总负债16.19023亿港元[12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超出4.2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9亿港元[9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亏绌为9.3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亿港元[97] - 期内经营现金流出总额为1.15亿港元,2022年为6100万港元;现金流入总额为2700万港元,2022年为现金流出总额800万港元[97] - 集团流动负债包括带息银行贷款2.95亿港元,须按要求立即偿还[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永升的控股股东已向集团提供共5.4亿港元之3年期无抵押带息贷款,其中2.4亿港元于上半年提供;2023年8月进一步垫付8000万港元[97] - 银行融资于2023年3月更新,未偿还贷款结余2.95亿港元已获重续[9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确认递延税项资产净额约9902.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02144亿港元[13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6.225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3422亿港元;合约资产为1.697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797亿港元[138]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营业账款为5.619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0278亿港元[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之普通股股份数目为71.3462352亿股,金额为7928.975万港元[139]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账面价值为2.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95亿港元),来自Celestial Pioneer Limited贷款账面价值约5.3603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96035亿港元),带息贷款总额8.3103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5.91035亿港元)[143][144] - 2023年6月30日,未提拨准备之资本承担为813.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1201万港元)[14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就全资附属公司借款信贷额向银行提供担保2.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4亿港元),附属公司已动用2.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95亿港元)[14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向对手方提供履约保证398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3983万港元),其中98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983万港元)以银行存款作抵押[147] 业务线客户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宽带及电话客户数目分别从2022年6月约20.1万名及7.1万名减至约17.2万名及6万名[3] - 2023年6月30日,宽带服务客户人数较2022年6月30日减少[64] 电讯业务线财务数据变化 - 电讯分部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约1.92亿港元减约600万港元至2023年上半年约1.86亿港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讯分部收入约1.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 [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讯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的经营费用约1.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 [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讯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的溢利约5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 [42] 媒体业务线财务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媒体分部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加约11%至约0.78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0.7亿港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媒体分部的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经营费用增加约22%至约1.75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1.43亿港元[38] 收费电视业务终止情况 - 2023年6月1日起公司终止收费电视业务,但2023年上半年广告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4] - 集团自2023年6月1日起终止收费电视业务,但广告收入录得轻微增长[62][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终止本地收费电视节目服务业务[91] - 公司附属公司有线电视自2023年6月1日起终止本地收费电视节目服务牌照,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4774.7万港元,2022年为5252.8万港元[133][134] - 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出净额5456.9万港元,2022年为2978.3万港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出净额2022年为593.9万港元[134] - 2023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及摊薄亏损均为0.7港仙,2022年为0.8港仙[134] 节目及赛事相关业务动态 - 上半年推出4辑全新煮食及饮食节目[14] - 上半年推出健康养生节目《健康关注组》[15] - 上半年取得多项国际赛事转播权,包括《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等[16] - 为转播亚运会,上半年推出2个先导节目《亚运来了》及《亚运直杭》[17] - 2023年6月1日“有线18宝”上线,播放14个不同形式赛马节目[18] - 下半年将推出《去边啊Do姐》等一系列综艺节目[70] - 今年连续七届为全港市民直播“亚运会”,观众可通过旗下三条免费频道、官网和手机应用观看[71] - 与香港菁英会合办“杭州亚运赛事菁英练习生计划”[71] - 七月举办《世界游泳锦标赛》,八月举办《世界杯篮球赛》和《德国杯足球赛》,十一月举办《世界三人篮球巡回赛 — 香港站》[75] - HOY资讯台八月将推出分享创科故事及发展的《智创未来》[79] 公司战略及合作动态 - 公司将把握9月播放杭州亚运机会,招揽培育人才,推创意节目带动收视增加广告收入[10] - 公司与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4] - 计划与内地主要媒体及运营商合作,提升知名度和扩大观众群体[80] - 电讯业务将大力发展B2B项目,增强产品组合,推出大湾区、亚洲和全球漫游数据服务计划[81] - 结合电视、港铁车厢电视、社交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式等媒体平台,发展全媒体商业模式,预计推动新业务收入[72] 公司运营相关其他信息 - 2022年11月,新闻部一段报道获消委会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新闻影片奖铜奖[19] - 2023年2 - 3月,旅游相关行业复苏带动东铁线乘客数量平均增加36.8%[21] - 公司电讯网络覆盖全港逾200万个家庭[23] - 2023年7月2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接纳七份租赁要约及补贴要约函件[83] - 2023年8月2日,有线电视获得8000万港元无抵押贷款,固定年利率5.0%,为期3年[84] - 集团已采纳自2023年1月1日起强制生效的多项新订准则、准则修订本及实务声明,无重大影响[103] - 多项准则修订本及诠释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会计期间采用,集团预期无重大影响[10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提取Celestial Pioneer Limited贷款产生合约现金流出2.4亿港元[109] - 2023年6月30日,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价格上升/下跌1%,期内亏损将减少/增加约1.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2.7万港元)[111] - 2023年6月30日,若公司股价上升/下跌0.01港元,长期可换股债券的赎回选择权公允价值将分别增加约953.5万港元及减少约816.9万港元,期内亏损将分别减少约953.5万港元及增加约816.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增加约490.4万港元及减少约931.1万港元)[112]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上市债务证券为151.1万港元,长期可换股债券的赎回选择权为
有线宽频(0109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9:39
公司发展 - 公司目标是成为香港领先的媒体和电讯网络运营商[4] - 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免费新闻和资讯频道HOY Infotainment[8] - HOY Infotainment提供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本地和国际节目[9] - 公司另一免费电视频道HOY TV也进行了全面改版,推出更多优秀节目[10] - HOY TV推出的自制和外购节目受到好评[11] - 集团的三个免费电视频道覆盖率达到约99%的香港人口[12] - 本集团在2022年面临了挑战性的经济环境,广告收入受到严重影响,电视广告收入和港铁车厢电视广告收入下降[28] - 2022年底,本集团在免费电视平台上提高了大众对其存在的认知度,为2023年的媒体业务奠定了基础[38] - 2022年,本集团成功推出了新的面向消费者的品牌“HOY”,并将77台“香港开电视”改造为“HOY TV”[34] - 本集团在2022年取得了多项媒体成就,包括扩大免费电视大气电波覆盖范围,推出新的客户中心化和多元化内容,成功推出新的免费新闻和资讯频道78台“HOY资讯台”,以及获得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香港独家播映权[32][33][35][36] - 2022年4月1日,77台和76台通过大气电波传输[48] - 大气电波广播信号覆盖范围成功扩大至香港约99%的人口[48]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经营的各个Facebook专页累计超过200万追踪人数,覆盖超过4300万用户[50] - 2022年Facebook主要专页(HOY、有线新闻、有线生活及有线健康)的互动次数达到1.1亿次,较2021年增加90%[50] - 2022年6月,本集团推出了HOY的新移动应用程序,便利观众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节目[52] - 2022年12月31日,有线新闻 - 新闻、财经及生活信息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累计超过86万次下载,而提供订阅内容的i-CABLE流动版的下载次数累计超过140万次[52] - 2022年第四季度,本集团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品牌“HOY”,77台更名为“HOY TV”,78台HOY资讯台正式启播[53] - HOY资讯台秉持本集团“聚焦香港 放眼世界”的价值主张,与有线新闻团队合作,为观众提供第一手优质本地及国际新闻以及广受观众欢迎的环球财经信息、体育新闻及轻信息[54] - 集团通过提供多元化频道和内容,保持竞争优势[56][57] - HOY TV制作和购买了各种类型的节目,提高收视率并吸引广告收入[57] - HOY Infotainment提供客观高质量的本地新闻、全球财经、体育和轻松资讯节目[65] - 香港国际商业频道提供英文新闻简报、商业和时事节目,包括重要活动的现场转播[67] - 集团连续第七年成为亚运会转播商,通过付费电视、免费电视和数字媒体频道向观众播出世界级体育赛事[69][70] - 18台继续保持巨大的受欢迎度,专业制作和评论在赛马圈广受好评[72] - 18台推出了新的移动应用程序“赛马GPS”,提供直播和点播赛马节目,专业赛马信息和分析[72] - 收费电视订阅业务的客户基础持续收缩,导致收入减少[74] 公司业务发展 - 本集团在2022年面临了挑战性的经济环境,广告收入受到严重影响,电视广告收入和港铁车厢电视广告收入下降[28] - 2022年底,本集团在免费电视平台上提高了大众对其存在的认知度,为2023年的媒体业务奠定了基础[38] - 本集团在2022年取得了多项媒体成就,包括扩大免费电视大气电波覆盖范围,推出新的客户中心化和多元化内容,成功推出新的免费新闻和资讯频道78台“HOY资讯台”,以及获得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香港独家播映权[32][33][35][36] - 2022年4月1日,77台和76台通过大气电波传输[48] - 大气电波广播信号覆盖范围成功扩大至香港约99%的人口[48] - 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经营的各个Facebook专页累计超过200万追踪人数,覆盖超过4300万用户[50] - 2022年Facebook主要专页(HOY、有线新闻、有线生活及有线健康)的互动次数达到1.1亿次,较2021年增加90%[50] - 2022年6月,本集团推出了HOY的新移动应用程序,便利观众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节目[52] - 2022年12月31日,有线新闻 - 新闻、财经及生活信息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累计超过86万次下载,而提供订阅内容的i-CABLE流动版的下载次数累计超过140万次[52] - 2022年第四季度,本集团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品牌“HOY”,77台更名为“HOY TV”,78台HOY资讯台正式启播[53] - HOY资讯台秉持本集团“聚焦香港 放眼世界”的价值主张,与有线新闻团队合作,为观众提供第一手优质本地及国际新闻以及广受观众欢迎的环球财经信息、体育新闻及轻信息[54] - 集团通过提供多元化频道和内容,保持竞争优势[56][57] - HOY TV制
有线宽频(0109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7 22:38
财务业绩 - 2022年公司收入约8.95亿港元,较2021年约9.89亿港元减少约9400万港元[1][3]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约5.88亿港元,较2021年约3.09亿港元有所增加[1]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约8.86亿港元,较2021年约3.64亿港元增加约5.22亿港元,增长约143%[1][6] - 2022年媒体及电讯分部收入分别较2021年减少约7600万港元及1800万港元[3] - 2022年电讯分部收入约3.99亿港元,较2021年约4.17亿港元减少约1800万港元[5] - 2022年公司确认非现金减值亏损总额约2.41亿港元[6] - 2022年公司净资负债比率为 - 146%,2021年为504%[1] - 2022年公司收入减少约9400万港元或10%,至约8.95亿港元[50] - 2022年经营费用总额从约12.98亿港元增加至约14.83亿港元[51] - 2022年服务成本增加约1.11亿港元,至约11.37亿港元[51] - 2022年经营亏损约5.88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90%[54] - 2022年公允价值亏损约5600万港元,2021年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200万港元[55] - 2022年融资费用增加约1000万港元或22%,至约5600万港元[56] - 2022年净亏损约8.86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143%[57] - 2022年媒体分部收入减少约7600万港元,至约4.96亿港元[6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媒体分部未扣除折旧等前经营费用降至约7.09亿港元,亏损增至约2.12亿港元[6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电讯分部收入减少约1800万港元至约3.99亿港元,未扣除折旧等前溢利减少约11%至约1.35亿港元[63][6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4200万港元,受限银行结余约170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约负146%,2021年12月31日约504%[6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负债净值约7.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净值约1.46亿港元[68] - 2022年12月31日,以港元计值带息贷款账面价值约5.91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6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获承诺但未动用借款信贷额约1.05亿港元,2023年3月24日信贷额限额修订为2.95亿港元[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获兑换,其账面价值约4.05亿港元[70][7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获兑换或赎回,其本金额为2亿港元[73] - 2020年12月31日,发行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所得款项净额已按拟定用途悉数据动用[72] - 2022年12月31日,2021年长 期可换股证券账面价值约1.4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36亿港元[7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约1.14亿港元,2021年约为1.2亿港元;增添使用权资产约1200万港元,2021年约为600万港元;增添备用节目约4700万港元,2021年约为4800万港元;增添其他无形资产0港元,2021年增加约20万港元[7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就全资附属公司借款信贷额向银行提供4亿港元担保,附属公司已动用2.95亿港元;2023年3月24日,担保修订为2.95亿港元[8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与银行安排向对手方提供两项独立履约保证约4000万港元,2021年约为3400万港元,其中约1000万港元以银行存款作抵押,2021年约为400万港元[8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1151名全职员工,2021年12月31日为1155名;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拨充资本前所产生薪酬及有关开支约3.7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05亿港元[83] - 由于多媒体平台及电讯供应商竞争激烈,集团2022年度收入减少,因订户收入及电视和港铁车厢电视广告收入下跌[85] - 收费电视服务订户群持续收缩,每 户平均收入受影响[86] - 宽带服务方面,订户数目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20.2万名轻微减少约2%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19.8万名[8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提供约1700万港元受限 制银行结余作银行贷款额抵押品,2021年12月31日约为1100万港元[88] - 2022年公司收入895,199,000港元,较2021年的989,197,000港元有所下降[117]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588,185,000港元,2021年为308,629,000港元[117]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885,718,000港元,2021年为363,652,000港元[117]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12.4港仙,2021年为5.1港仙[117] - 2022年总资879,494,000港元,2021年为1,485,592,000港元[119] - 2022年总负债1,619,023,000港元,2021年为1,339,503,000港元[120] - 2022年公司净亏损886,000,000港元,2021年为364,000,000港元[127] - 2022年末公司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超逾489,000,000港元,2021年末为410,000,000港元[127] - 2022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出总额为89,000,000港元,2021年为59,000,000港元[127] - 2022年末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为40081千港元,2021年末为95736千港元[144] - 2022年末上市债务证券公允价值为2673千港元,2021年末为8731千港元[144] - 2022年末长期可换股债券赎回选择权公允价值为37408千港元,2021年末为87005千港元[144] - 2022年第三级金融工具赎回选择权未变现公允价值变动为-49597千港元,2021年为8944千港元[145] - 2022年末长期可换股债券赎回选择权贴现率为9.40%,2021年为6.88%[145] - 2022年公司来自外来客户的收入为8.95199亿港元,2021年为9.89197亿港元,同比下降约9.5%[153] - 2022年经营亏损为5.88185亿港元,2021年为3.08629亿港元,亏损幅度扩大[153] - 2022年年内亏损为8.85718亿港元,2021年为3.63652亿港元,亏损大幅增加[153] - 2022年媒体分部资产为3.73735亿港元,电讯分部资产为3.79086亿港元;2021年媒体分部资产为6.62928亿港元,电讯分部资产为4.98568亿港元[154] - 2022年资本支出约1.14亿港元,2021年约1.2亿港元;增添使用权资产2022年约1200万港元,2021年约600万港元[154] - 2022年来自单一外界客户的收入约1.34618亿港元,2021年约1.39813亿港元[156] - 2022年确认的减值亏损总额约为2.40854亿港元,主要因自2023年6月1日起终止牌照等原因[157][159] - 2022年入息税项为1.87627亿港元,2021年为1143.7万港元[161]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约8.85718亿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1.3462352亿股计算[162] - 2022年应收营业账款为107,711千港元,2021年为98,806千港元;2022年应付营业账款为50,278千港元,2021年为57,613千港元[164][165] - 2022年和2021年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7,134,623,520股,金额均为7,928,975千港元[166] - 2022年末带息贷款总额5.91035亿港元,2021年为2.95亿港元,新增来自Celestial Pioneer Limited贷款约2.96035亿港元[180][181]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度股息,2021年亦为零[182] - 2022年末未提拨准备之资本承担为1201万港元,2021年为2154.9万港元[183] - 2022年末公司就附属公司借款信贷额提供4亿港元担保,已动用2.95亿港元,2023年3月24日担保修订为2.95亿港元[183] - 2022年末集团与银行安排提供履约保证约3983万港元,其中约983万港元以银行存款作抵押,2021年分别约3383万港元和383万港元[184]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度股息,2021年亦为零港元[195] - 2022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行为[195] 客户数据 - 2022年12月收费电视客户为66.2万名,较2021年12月的71.5万名减少[9] - 2022年12月宽带客户为19.8万名,较2021年12月的20.2万名减少约2%[5][9] - 2022年12月电话客户为6.8万名,较2021年12月的7.3万名减少[9] 业务发展与创新 - 2022年9月大气电波广播讯号覆盖范围扩展至香港约99%人口[10][2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各Facebook专页累计超200万追踪人数,覆盖超4300万用户[26] - 2022年主要Facebook专页互动次数达1.1亿次,较2021年增加90%[26] - 流动应用程式“有線新闻”累积超860,000次下载,“i - CABLE流动版”下载次数累计超140万次[27] - 2022年推出面向消费者的新品牌“HOY”,77台“香港开电视”革新为“HOY TV”[12][28] - 2022年11月21日推出新免费新闻资讯频道78台“HOY资讯台”[13][24] - 2022年2月获批准使用大气电波广播传送免费电视服务,4月1日77台及76台透过大气电波传输[23] - 2022年6月推出新流动应用程式,观众可点播77台及78台节目和观看24小时直播[27] - 翻新有线电视大楼新闻录影厂,加入全新AR技术[29] - 2022年HOY TV制作及外购多种节目,资讯娱乐节目《一线搜查》截至2022年12月底报道逾300个社区议题[32][33] - 收费电视18台持续受欢迎,推出“赛马GPS”应用程序及新节目《畀个No.你》[38] - 2022年4月和5月分别完成77台HOY TV及i - CABLE网页优化,11月推出78台HOY资讯台[40] - 推出HOY TV及HOY资讯台综合网站hoy.tv,增添逾1800集线上点播视频[41][42] - 2022年12月i - cable.com及hoy.tv网站月活用户分别达167万人及18.7万人,同比增长203%及80%[43] - 自2021年起公司将服务范围拓展至数据中心连接业务,客户数量及收入贡献温和增长[48] 市场环境与挑战 - 因竞争激烈、客户基础收缩、新串流服务及疫情影响,收费电视订阅业务收入减少,媒体分部收入较2021年持续减少[39] - 作为港铁车厢电视独家广告总代理,因疫情、社交距离措施、口岸关闭及旅游业受创,市场对户外媒体需求减少[44][45] - 集团拥有及经营覆盖全港逾200万个家庭的电讯网络,宽带市场竞争激烈,固网营商气氛转差[46] 未来规划与展望 - 集团将因应业务需要投资物业、厂房及设备和备用节目,开拓市场,寻找增长商机,为股东带来回报[90] - 公司2023年仍处于媒体业务转型重要阶段,电讯业务目标是建立稳固基础,将专注保留和广招人才并拓展合作关系[93] - 收费电视平台订户减少,公司获香港特区政府批准自2023年6月1日起终止牌照,后续将集中媒体资源于免费电
有线宽频(01097)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2 19:06
财务数据 - 整体收入与亏损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4.31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4.93亿港元减少约6200万港元[8][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约2.26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1.75亿港元增加约29%[8][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4.3143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4.93483亿港元;经营亏损为1.4862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54061亿港元[1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减少约6200万港元或13%,至约4.31亿港元[5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约1.49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3%[61][6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融资费用增加约300万港元或14%,至约2500万港元[63][6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非经营费用约450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净非经营收入约400万港元[67] - 2022年上半年亏损净额约2.26亿港元,2021年同期约1.75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3.2港仙,2021年同期约2.5港仙[7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4.3143亿港元,较2021年的4.93483亿港元有所下降[14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亏损1.48628亿港元,2021年为1.54061亿港元[14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2.1816亿港元,2021年为1.71512亿港元[14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2.25874亿港元,2021年为1.75216亿港元[143]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3.2港仙,2021年为2.5港仙[143] - 2022年上半年摊薄后每股亏损3.2港仙,2021年为2.5港仙[143]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亏损2.25801亿港元,2021年为1.75256亿港元[14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亏损2.25874亿港元[15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净亏损2.26亿港元,2021年为1.75亿港元[174][176] 财务数据 - 经营费用与成本 - 公司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之经营亏损由2021年同期约4300万港元减少至约4200万港元[8][10] - 公司经营费用由2021年上半年约6.48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上半年约5.8亿港元[9][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服务成本减少约6500万港元至约4.48亿港元,节目制作成本减少约19%,销售成本减少约14%,网络费用增加约2%,销售、一般、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减少约2%[59][60] - 2022年上半年媒体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经营费用约3.23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17% [72] - 2022年上半年电讯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经营费用约1.21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2% [72] 财务数据 - 资产与负债 - 2022年6月30日总资13.7971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85592亿港元;总负债为14.5942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39503亿港元[20] - 2022年6月30日净资产负债比率为 - 1149%,2021年12月31日为504%[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6300万港元,受限银行结余约170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约7000万港元及约1100万港元减少[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产负债比率约负1149%,2021年12月31日约为504% [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约13.8亿港元,由负债约14.6亿港元及亏损约8000万港元拨付;2021年12月31日总资产约14.86亿港元,由负债约13.4亿港元及权益约1.46亿港元拨付[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负债净值约80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净值约1.46亿港元[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以港元计值的带息贷款账面价值约4.6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5亿港元[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获承诺提供但未动用的信贷额为1.05亿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为13.7971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85592亿港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4.5942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39503亿港元有所增加[148] - 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6.1489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5014亿港元有所减少[147] - 2022年6月30日递延税项资产为2.8187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9501亿港元有所减少[147]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营业账款及合约资产为9609.1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8031亿港元有所减少[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79.28975亿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48] - 2022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为5.3360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21929亿港元有所增加[148] - 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5.486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5122亿港元有所减少[148]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亏损)/权益为 - 797.12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60.89万港元由盈转亏[14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超逾4.1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1亿港元[174][17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总亏损为80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1.46亿港元[174][176] - 流动负债中包含从4亿港元银行融资中提取的2.95亿港元带息贷款,须按需偿还并随时接受审查[174][176] 财务数据 - 业务分部收入与盈利 - 电信业务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约2.04亿港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1.92亿港元,减少约1200万港元[12] - 电讯分部收入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04亿港元减少约1200万港元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92亿港元[13] - 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费电视订户业务客户基础减少,电视平台广告销售收入同比下跌[13][14] - 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媒体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分部亏损减少,电讯分部该指标溢利减少[15][16] - 2022年上半年媒体分部收入减少,主要因付费电视订户数量下降[49][51] - 2022年上半年电讯业务收入减少,但宽带客户数量保持稳定[52][55] - 2022年上半年媒体分部收入约2.4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17% [70] - 2022年上半年电讯分部收入约1.9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6% [72] - 2022年上半年电讯分部未扣除折旧及其他无形资产摊销前溢利约710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12% [72] 客户数据 - 2022年6月宽带客户数量与2021年6月相比保持稳定[12] - 2022年上半年宽带客户数目与2021年6月相比保持平稳[13][27][28] - 2022年6月收费电视客户68.3万名,2021年6月数据未完整给出;宽带及电话客户20.1万名,2021年6月为7.1万名[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宽带订户数目与2021年6月30日相比维持稳定[103][104] 业务运营 - 节目与内容 - 公司推出《有線 • 香港開電視 陪你在家開心啲》企划,提高大众对媒体平台的认识[27][28][32] - 公司制作多个节目,超150位名人、40多位医疗专业人士参与抗疫项目,增加了内容和社区参与度[32] - 2022年上半年推出抗疫企划,超150位各界知名人士录制打气片段,40多位医护界人士创作演唱打气歌,带动健康题材节目收视率[33] - 外购《旅游达人II出走》《黑金风暴》等节目,加强自制节目《开间咖啡店2》宣传提升品牌形象[34][36] - 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制作《走过25年》等特备节目,制定营销方案和广告套餐带动业务需求[35][36] - 提供《FIVB世界女排联赛》等独家世界级竞赛,播映世界各地足球联赛并提供专业分析和粤语评述[38][40] - 收费电视赛马资讯频道18台受欢迎,制作《排位拆局》等专业赛马分析节目,推出“赛马GPS”应用程序[39][40] - 公司将继续投资本地节目,购入本地电视剧和海外内容,《香港空间改造王》和《就是青春》预计2022下半年播出[123][124] 业务运营 - 平台优化与推广 - 2022年4月和5月分别完成77台香港开电视及i - CABLE网页优化,提升用户体验[43][44] - 77台香港开电视增添线上点播视频超1800集,i - cable.com及社交媒体拓展数码内容至生活时尚及娱乐节目[43][44] - 优化网页和丰富内容后,2022年6月hkopentv.com活跃用户数目增加110%[45] - 优化网页和丰富内容后,i - cable.com活跃用户数目较2021年12月增加37%[45] - 2022年6月公司推出香港开电视新移动应用程式,“有線新聞 — 新聞、財經及生活資訊平台”累积近80万次下载,“i-CABLE流動版”下载次数达140万次[46] - Facebook专页累计超200万追踪人数,覆盖2500万用户,2022年上半年互动次数达5700万次,较上期增加24%[42] 业务运营 - 资金与融资 - 2019年6月4日,公司向控股股东永升发行本金5.68亿港元的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可兑换45.44亿股新普通股,息率2% [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获兑换[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账面价值约3.9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3.86亿港元[7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行2019年长期可换股证券所得款项净额已按拟定用途悉数动用[75] - 2021年3月31日,公司完成向永升发行本金2亿港元的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可按初始兑换价每股0.068港元兑换为29.4117647亿股新普通股,票息率为每年2.0%,须每季支付[7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获兑换或赎回[77] - 发行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旨在确保集团有足够资金营运及扩张业务,包括增强网络基础设施、外购节目及制作节目等[77] - 2022年6月30日,以港元计值的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账面价值约1.3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36亿港元[77] - 发行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98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实际使用约1.73亿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际使用约2500万港元[81] - 原计划约1亿港元用于增强网络基础设施等资本支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实际使用约7500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际使用约2500万港元[81] - 原计划约8000万港元用于外购节目及制作节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实际使用约8000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际未使用[81] - 原计划约4000万港元用于外购频道资金需求,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实际使用约4000万港元[81] - 2021年长期可换股证券募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2000万港元用作直播节目等所需资金,约2000万港元用作自制节目所需资金,约1800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且已按拟定用途使用[84] - 2022年8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获8000万港元无抵押贷款,期限3年,年利率3.0%[131] - 截至2022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