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高新能源(01250)
icon
搜索文档
山高新能源(0125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06: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获山高控股集团注资约47亿港元、国家清洁能源补助资金50.3亿港元,引入平安资管战投资金50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从约78%降至约6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963.4百万港元,毛利率约48.6%,较去年同期增长约0.3%[9] - 公司期内溢利约387.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25.8百万港元增长约71.6%[9]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378.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6.5%[9] - 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约54,705.8百万港元,负债总额约35,414.8百万港元,资产净额约19,291.0百万港元[15]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约49.634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52.962亿港元下降6%[23][24] - 2023年公司负债比率从山高控股入股前的78%下降到约65%,下降近13个百分点[23]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8.6%,较2022年的48.3%上升0.3%[24][25] - 2023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3.87465亿港元,较2022年的2.25811亿港元增长72%[24] - 2023年公司累计总运营发电量超620万兆瓦时,较2022年的约610万兆瓦时增长约2.6%,较2020年同期上涨约30%[25] - 2023年公司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营业收入合计约41.821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39.695亿港元增加约5.4%[25] - 2023年公司集中式光伏发电业务电力销售收入约23.654亿港元,占本年度营业收入总额约47.7%(2022年:约44.6%)[26] - 2023年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集中式光伏发电量约290万兆瓦时(2022年:约283万兆瓦时)[26] - 2023年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容量2520兆瓦,发电量2925829兆瓦时;2022年并网容量2363兆瓦,发电量2915799兆瓦时[30] - 2023年集中式光伏电站加权平均利用比率93.19%,2022年为95.98%,变动 - 2.79%;2023年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1224小时,2022年为1264小时,变动 - 40小时[33] - 2023年分布式光伏电站电力销售收入约639.6百万港元,2022年约636.2百万港元;2023年末总装机容量约800兆瓦,2022年约750兆瓦[34] - 2023年光伏电站委托经营服务确认营业收入约6.3百万港元,2022年约6.8百万港元[35] - 2023年风力发电站项目新增6家,电力销售收入约1057.2百万港元,2022年约750.7百万港元;发电量约2.07百万兆瓦时,2022年约1.44百万兆瓦时,同比增加约44.0%[36] - 2023年末持有并已投运19个风力发电站,2022年为13个;总并网容量达1176兆瓦,2022年为588兆瓦[37] - 2023年中国附属公司IV类风区8个电站并网容量373兆瓦,发电量852543兆瓦时;2022年5个电站并网容量171兆瓦,发电量374262兆瓦时[38] - 2023年中国附属公司I类风区1个电站并网容量100兆瓦,发电量7796兆瓦时;2022年无相关数据[38] - 2023年I类和IV类风区并网容量分别为219兆瓦和957兆瓦,发电量分别为435656兆瓦时和1634450兆瓦时;2022年分别为119兆瓦和469兆瓦,发电量分别为367936兆瓦时和1069583兆瓦时[39] - 2023年加权平均利用比率为96.61%,较2022年的98.21%下降1.6%;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629小时,较2022年的2,464小时增加165小时[41] - 2023年委托经营服务确认营业收入约1.072亿港元,2022年约2.004亿港元[42] - 2023年工程、采购及建造及相关服务确认营业收入约1.376亿港元,占总营业收入2.8%,2022年约4.031亿港元,占比7.6%,较去年同期减少65.9%[43] - 2023年底已运营清洁供暖项目12个,较2022年底的13个减少;实际清洁供暖面积约3394.8万平方米,较2022年底约3959.8万平方米减少约14.3%;清洁供暖服务用户数约198,495户,较2022年底约230,326户减少约13.8%;2023年该业务营业收入约6.437亿港元,较2022年约9.236亿港元减少约30.3%[44] - 2023年中国东北地区清洁供暖面积14,898千平方米,较2022年增长1.6%;用户数43,929户,较2022年减少0.7%[45] - 2023年中国华北地区清洁供暖面积10,261千平方米,较2022年减少36.6%;用户数86,033户,较2022年减少27.5%[45] - 2023年中国西北地区清洁供暖面积6,599千平方米,较2022年减少0.4%;用户数52,240户,较2022年减少1.0%[45] - 2023年中国华东及华中地区清洁供暖面积2,190千平方米,较2022年增长3.5%;用户数16,293户,较2022年增长10.6%[45]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约4963.4百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6.3%,电力销售业务收入约4062.2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8.4% [50] - 2023年整体毛利率由2022年的48.3%上升至48.6%,电力销售业务毛利率由2022年的61.1%下降至56.4% [53] - 电力销售业务毛利2023年约2291.5百万港元,与2022年相比增加约0.1%,占集团毛利总额的95.0%(2022年:89.4%) [52] - 提供清洁供暖服务2023年对集团毛利总额的贡献比例为2.4%(2022年:2.6%) [52] - 公司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增加约366.4百万港元至约585.3百万港元 [54] - 公司2023年行政开支减少至约482.7百万港元(2022年:约512.8百万港元) [54] - 光伏发电业务2023年营业收入3005.0百万港元,毛利率55.6% [51] - 风电业务2023年营业收入1057.2百万港元,毛利率58.6% [51] - 委托经营2023年营业收入119.9百万港元,毛利率34.4% [51] - 建造及相关服务2023年营业收入137.6百万港元,毛利率15.6% [51] - 本年度集团其他经营开支约为24770万港元,2022年约为20760万港元[55] - 集团财务费用减少约28580万港元至约15.175亿港元,2022年约为18.033亿港元[56] - 集团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4.647亿港元变为2023年12月31日的约4.15亿港元[60] - 集团于联营公司的投资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327亿港元减少至2023年12月31日的约12.431亿港元[61] - 2023年12月31日,合约资产约8.449亿港元,2022年约为10.867亿港元[64]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85.956亿港元,2022年约为81.769亿港元[65]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其他可收回税项以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减少合共约18.994亿港元至合共约43.574亿港元,2022年约为62.568亿港元[6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约1255.1百万港元至约4892.4百万港元(2022年约3637.3百万港元)[67][72][74]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约1485.8百万港元(2022年约1941.8百万港元)[68]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1362.0百万港元(2022年约1888.1百万港元),减少约526.1百万港元[68] - 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公司债券(不包括经营租赁)总额约为30665.5百万港元(2022年约30077.8百万港元),增加约587.7百万港元[70][73] - 本年度资本开支总额约为2617.3百万港元(2022年约1367.9百万港元)[71] - 2023年12月31日,借款中有约71%(2022年约80%)为长期借款[73] - 集团资产负债率于平安引战事项后下降至约65%[7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以及应付票据以多种资产作抵押[7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无)[7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2106名,2022年为1953名[76] - 2023年集团捐款约8.8万港元,2022年约为1209万港元[1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予股东的储备约89.976亿港元,2022年约为89.859亿港元[154] - 本年度集团损益支销的退休金计划供款总额约2872.9万港元,2022年约为2712.9万港元[1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新增风光开发指标约1.6吉瓦,获取约387.5兆瓦山东省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8] - 2023年公司合并范围内实际发电量约5.6百万兆瓦时,同比增长约14.5%[9] - 2023年公司、其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累计总运营发电量约6.2百万兆瓦时,同比增长约2.6%[9] - 2023年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光伏发电量约3.5百万兆瓦时[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已并网集中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约2,526兆瓦,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达1,224小时[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及/或管理的已投运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约800兆瓦[10] - 2023年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风力发电量约2.1百万兆瓦时,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达2,629小时[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已并网的风力发电站累计装机规模约1,176兆瓦[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运营的清洁供暖面积约3,394.8万平方米[11] - 2023年公司新增风光开发指标超1.6吉瓦,在建及已获批待建发电项目总容量达1.9吉瓦[17] - 公司获取387.5兆瓦山东省集中式陆上风力发电站项目[18] - 集团风电业务合并规模新增588兆瓦,较去年增幅约100%[21] - 山东菏泽风力发电站项目计划装机总容量超380兆瓦,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10亿千瓦 时,年节约标准煤约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万吨[21] - 2023年9月7日,公司中标华电江苏800兆瓦风电委托运维服务项目,目前规模达470兆瓦,最终规模可达800兆瓦[21] - 公司提供委托运维服务规模已突破2000兆瓦[21] - 河南封丘及内蒙古阿拉善风力发电项目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2年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对标(AAAAA级)最高级荣誉[21] - 2023年崮山服务区绿色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新增与山东高速集团旗下项目签订合作开发协议[19] - 集团将以青海省为核心,辐射带动甘肃省及新疆自治区的集中式风光储项目,三地成吉瓦级指标获取核心区域[19] - 集团在山西省推进大型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在江苏省发展渔光互补、林光互补项目[19] - 集团清洁供暖业务聚焦省会和地级城市,辅以优质县级长输项目实现规模 化[22]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2024年定位为提速发展的关键之年,锚定“建设国内一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定位[11] - 公司计划在青海省、江苏省、山西省等优势省份谋划运作多能互补的吉瓦级新能源基地,推进广东连州天湖2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11] - 公司将依托重要股东资源,在“新能源+大交通”和“新能源+大环保”等领域开拓业务[12] - 公司将跟进参与山东省“十四五”第二批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拓展分布式风电项目[12] - 2023年底公司控股股东山高控股集团通过战略入股世纪互联完成新基建赛道产业布局,公司将布局“新能源+算力”业务[13] - 公司将布局“绿电+绿氢”业务,开展光伏制氢等绿电转化示范项目[13] - 公司全面贯彻“精细化管理、精益化创效”理念,增加运维板块经营收入,打造运维品牌[13] - 公司将在交能融合、绿氢、储能、清洁供暖、固废餐厨油脂处理加工、电力和碳交易、零碳绿色算力、环能融合等领域
山高新能源(0125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9:37
公司财务状况 - 本年度公司净利润约为387.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1.6%[1]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为4,040.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2%[2] - 公司财务费用减少至1,517.5百万港元,主要因低成本融资取代高成本融资和人民币兑港元贬值的影响[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至6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至4,892.4百万港元[4] - 公司二零二三年流动负债下降23.5%,非流动负债下降7.2%[13]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光伏发电业务、风电业务和清洁供暖服务业务[15] - 公司在新能源行业发展环境向好,政策红利期预计将持续至“十五五”期间[43] - 公司在资本市场方面获得多个业务类和案例类奖项,受到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53] - 公司在风电业务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新增风力发电站项目规模达588兆瓦,成功中标多个项目[50] 公司财务报表 - 财务报表按照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以历史成本慣例编制[16] - 公司首次采纳了新订和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包括保险合同、会计政策披露等[17] - 公司财务报表修订要求实体披露重要会计政策资料,而非重大会计政策[19] - 公司财务报表修订澄清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之间的区别,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20] - 公司财务报表修订引入国际税务改革第二支柱模式规则,对公司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2]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在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方面,通过与山东高速集团等合作,不断拓展战略客户和项目资源,取得多项合作协议[49] - 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在2023年获得多项奖项,成功入选中国实践白皮书,开启了交能融合和新能源新基建应用序幕[50] - 公司在资本市场方面获得多个业务类和案例类奖项,受到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53] 公司资产及负债 - 公司債券于二零二三年为366,15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365,803千港元[36] - 公司的借款总额约为30,077.8百万港元,其中约71%为长期借款[118] - 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000,000,000元[119] -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平安引战事项后进一步下降至约65%[121] - 公司向员工提供福利政策,包括奖金、加班补偿和福利待遇[125]
山高新能源(0125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6: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使命是“能動四海綠享五洲”[1] - 公司願景是“成為一流的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1] - 公司價值觀包括“高速致遠暢和篤行”[1] - 公司精神是“勇於擔當敢為人先”[1] - 公司管理理念是“長期主義目標導向”和“守正創新協同共享”[1] - 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朱劍彪先生、王小東先生、孫慶偉先生、黃偉德先生、王文波先生、伍穎恩女士、廖劍蓉女士、李力先生、何勇兵先生、王萌先生、艾岩女士、秦泗釗教授、楊祥良先生、趙公直先生和申作軍教授[3] - 公司的股份代號是1250[3] - 公司的投資者關係聯絡資料是ir@shneg.com.hk[3] - 公司的註冊辦事處位於Windward 3, Regatta Office Park, P.O. Box 1350, Grand Cayman KY1-1108, Cayman Islands[3] - 公司的主要股份過戶代理登記處是Ocorian Trust (Cayman) Limited, Windward 3, Regatta Office Park, P.O. Box 1350, Grand Cayman KY1-1108, Cayman Islands[3]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是公司的核数师[4] - 公司在香港和中国大陆有多家主要往来银行[4] 公司财务数据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769.4百万港元,毛利率约为53.8%[8]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约为355.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约4%[8] - 公司持有及╱或管理的累计总运营发电量约为8.5%百万兆瓦时,同比增长约1.795%[8] - 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光伏发电量约为2,362百万兆瓦时[10] - 公司持有已投运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约为800兆瓦[10] - 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风力发电量约为1,490百万兆瓦时[10] - 公司持有已并网的风力发电站累计装机规模约为3,345兆瓦[10] - 公司在运营的清洁供暖面积达约197,000万平方米,清洁供暖服务户数约为万户[10] 未来展望 - 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7,84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14] - 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14] - 山高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定位为新能源业务绿色引擎,促进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的融合发展[1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储能领域推进首个抽水蓄能建设项目,以水体勢能、高差等物理量作为转轮机组的动力来源[53] - 公司在清洁供暖领域积极探索“冷热联产”等形式,为更多居民、工商业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民生环保相关服务[54]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正通过“变废为宝”为欧盟航空业为主的客户输送可再生的航空燃料,作为首批生物质柴油供应者,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付出力量[54] - 公司在氢能领域积极探索包括“风光电解水制氢储能”在内的有机耦合形式,助力实现灰氢、蓝氢向绿氢的产业升级过渡[55] - 公司在电力和碳交易领域进行提前布局,积极适应以电力市场化交易、可再生能源份额飞速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确保企业发展与电力系统发展的动态平衡[5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长期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公司债券总额约为31,087.1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增加了1,009.3百万港元[8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064.6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增加了777.1百万港元[8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178.3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减少了459百万港元[83] 公司股权信息 - 公司的股本为13,822,6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443,892千港元有所下降[108] - 公司的储备为13,934,95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556,221千港元有所下降[108] - 公司的已发行并缴足的普通股为2246588726股,每股面值为0.05港元[149] - 公司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有效且尚未行使之购股权涉及19,860,000股股份,相当于本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约0.88%[174]
山高新能源(0125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8: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毛利约14.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毛利率由46.6%上升至53.8%[2] - 报告期内财务费用约为7.81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8.054亿港元减少[2] - 报告期内溢利约3.55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3.5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16.00港仙,2022年同期为23.91港仙(经重列)[2]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6941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9.38362亿港元[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33.84213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442845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16.492253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58542亿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12.16377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162375亿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14.42865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091724亿港元[7] - 股本储备截至2023年为14,556,221,截至2022年为14,443,892[8] - 非控股权益截至2023年为535,503,截至2022年为493,700[8] - 权益总额截至2023年为15,091,724,截至2022年为14,428,659[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34,8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7,230千港元[16][19] - 2023年上半年分类收益总计2,769,41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38,362千港元[16][19] - 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777,01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49,457千港元[16][19]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营业收入为2,769,41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938,362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14,5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187千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成本为899,48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12,456千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781,16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5,448千港元[27]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79,40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4,679千港元[2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359,5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0,914千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246,588,726股,2022年同期为1,508,957,365股[3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00港仙,2022年同期为23.91港仙[3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018,852,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440,032,000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合约资产总计710,8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86,746千港元[3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计8,794,65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76,926千港元[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电价补贴,扣除亏损拨备)2,034,8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38,686千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电价补贴(扣除亏损拨备)6,759,78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38,240千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值500,80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7,553千港元有所下降[4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1,697,088千港元,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1,941,813千港元[41]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合计1,646,593千港元,少于2022年12月31日的1,888,123千港元[42]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总额31,603,959千港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30,572,721千港元[4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债券总额428,245千港元,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527,366千港元[46] - 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实际利率每年介乎3.82%至8.23%,2022年12月31日为4.97%至8.23%[45] - 2023年6月30日有抵押银行借款实际利率每年介乎2.60%至5.23%,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45] - 2023年6月30日有抵押其他借款实际利率每年介乎4.69%至8.01%,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45] - 2023年6月30日法定普通股为466,637千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48] - 2023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619,286千港元,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675,244千港元[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与北控水务及其附属公司销售电力交易金额为8311千港元,2022年为8664千港元;许可证费用2023年为0,2022年为717千港元;租金费用2023年为2959千港元,2022年为5747千港元;利息费用2023年为0,2022年为17494千港元[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从合营企业获得利息收入10883千港元,年利率介乎8%至10%,2022年为2543千港元[51][5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889千港元,2022年为8885千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为2769414千港元,2022年为2938362千港元,变动 - 6%[5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毛利为1489031千港元,2022年为1369400千港元,变动9%;毛利率为53.8%,2022年为46.6%,变动7.2%[5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期内溢利为355418千港元,2022年为342551千港元,变动4%[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为50334385千港元,2022年为52028265千港元,变动 - 3%;权益总额为14428659千港元,2022年为15091724千港元,变动 - 4%[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溢利约355.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5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359.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营业收入合计达2,326.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收入约27.6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81] - 2023年上半年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营业收入约23.2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建造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约60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8%;供暖收入约3.8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1%[81] - 2023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53.8%,较去年同期的46.6%上升;毛利总额约14.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82][83] - 2023年上半年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毛利约14.269亿港元,占集团毛利总额约96%;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对集团毛利总额贡献比例为约4%[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为1.1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5320万港元增加[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增加至约2.287亿港元,主要因业务拓展和融资规模扩大[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经营开支净额约为79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由于金融资产公平值损失[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财务费用减少约2430万港元至约7.812亿港元[87] - 2023年6月30日合约资产约7.10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0.867亿港元减少[9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87.94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81.769亿港元增加[96] - 预付款项等资产减少约7.518亿港元至约55.05亿港元,非流动部分减少约9.089亿港元,流动部分增加约1.571亿港元[9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约4.59亿港元至约31.783亿港元[9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约16.97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9.418亿港元减少[9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16.466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8.881亿港元减少约2.415亿港元[100] - 计息银行借款等合共约310.87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300.778亿港元增加约10.093亿港元,非流动部分减少约14.966亿港元,流动部分增加约25.059亿港元[10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064.6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349.5百万港元[10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178.3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637.3百万港元[10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31087.1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0077.8百万港元[10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中约72%来自特定渠道,2022年12月31日约为80%[10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状况约4328.5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423.0百万港元[10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总额度合共约为8822.2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254.6百万港元[10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债务负债率为约66%,2022年12月31日约为64%[10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雇用2059名全职雇员,2022年同期为2076名;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2.424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1.944亿港元[1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风力发电站项目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1490小时,高于全国平均的1237小时[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集中式光伏电站加权平均利用比率为92.80%,较2022年同期的94.70%下降1.90%;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为627小时,较2022年同期的651小时减少24小时,且低于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658小时[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约800兆瓦,上半年电力销售营业收入约394.0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338.8百万港元[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风力发电站电力销售上半年营业收入约654.9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508.1百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并已投运16个风力发电站,2022年同期为13个;总并网容量达790兆瓦,2022年同期为588兆瓦[70]
山高新能源(0125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15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本年度溢利约2.26亿港元,2021年亏损约2.89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 - 公司本年度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2.58亿港元,2021年应占亏损约3.21亿港元[2]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36.6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5%[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6.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97亿港元[2] - 公司营业收入约52.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2%[2] - 公司本年度毛利率约48.3%,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5%[2] - 本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0.28港仙,2021年每股亏损0.62港仙[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本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 - 非流动资产总额约35.44亿港元,较2021年的38.74亿港元有所减少[6] - 流动资产总额约16.59亿港元,较2021年的16.13亿港元略有增加[6]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0,162,375千港元,2021年为18,702,835千港元[7]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负债)净额为6,423,045千港元,2021年为(2,570,356)千港元[7]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41,865,890千港元,2021年为36,171,402千港元[7] - 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6,774,166千港元,2021年为24,089,348千港元[7]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15,091,724千港元,2021年为12,082,054千港元[7] - 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为8,554千港元,2021年为6,928千港元[13] - 2022年其他利息收入为29,976千港元,2021年为9,687千港元[13] - 2022年政府补助为35,298千港元,2021年为57,203千港元[13] - 2022年以往年度收购产生的或然代价调整为38,711千港元,2021年为0千港元[13]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的营业收入为5296197千港元,2021年为6023419千港元[14] - 2022年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成本为1536662千港元,2021年为1720345千港元[15] - 2022年财务费用为1803324千港元,2021年为1518742千港元[16] - 2022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57655千港元,2021年为23960千港元[18]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58236千港元,2021年亏损为391579千港元[21] - 2022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93877498178股,2021年为63525397057股[22]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28港仙,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62港仙[22] - 2022年合约资产总计为1086746千港元,2021年为1353953千港元[23]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计为8176926千港元,2021年为10006793千港元[25]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不包括应收电价补贴,扣除亏损拨备)为2238686千港元,2021年为2366377千港元[27] - 2022年末应收电价补贴为5938240千港元,2021年为7640416千港元[28] - 2022年末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1941813千港元,2021年为3296057千港元[29] - 2022年末应付票据中约57159千港元以已抵押银行存款作抵押,2021年约为65358千港元[30] - 2022年末公司债券总额分类为流动负债之部份为527366千港元,非流动部份为526803千港元;2021年分类为流动负债之部份为1188385千港元,非流动部份为0千港元[30] - 2022年普通股为112329436304股,2021年为63525397057股[31] - 2019年发行本金为人民币500百万元的公司债券,年利率5.99%,2022年已悉数偿还;2020年发行本金为人民币900百万元的公司债券,年利率5.50%,2022年部分赎回本金人民币899449000元;2022年附属公司发行本金总额为人民币465百万元的公司债券,年利率为4.20% - 4.90%[31] - 2022年法定股本中普通股为466637千港元,可转换优先股为33363千港元,总计500000千港元,与2021年相同[32] - 2022年营业收入为52.96亿千港元,较2021年的60.23亿千港元下降12%[38] - 2022年毛利率为48.3%,较2021年的42.8%增加5.5%[38] - 2022年溢利为2.26亿千港元,较2021年亏损的2.89亿千港元增长178%[38]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58亿千港元,较2021年亏损的3.21亿千港元增长180%[38] - 2022年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约4.9百万兆瓦时,较2021年的约4.8百万兆瓦时增加2.1%[38] - 2022年集团、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持有及/或管理项目的总营运发电量约6.1百万兆瓦时,较2021年的约5.8百万兆瓦时增加5.2%[38] - 2022年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营业收入合计约39.70亿千港元,较2021年的约41.37亿千港元减少4%[40] - 2022年集团附属公司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总额约36亿港元,较2021年的约8.70亿港元大幅增加[41]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37亿千港元,较2021年的11.41亿千港元增长219%[38] - 2022年公司录得营业收入约5296.2百万港元,2021年约6023.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2%[71] - 2022年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共实现营业收入约3969.5百万港元,2021年约4136.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0%[71] - 2022年来自建造及相关服务的营业收入约为403.1百万港元,2021年约794.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9.3%[71]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29620万港元,毛利率48.3%,毛利256050万港元;2021年营业收入602340万港元,毛利率42.8%,毛利257650万港元[72] - 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业务毛利2022年约243280万港元,2021年约241620万港元,占集团毛利总额比例2022年为95.0%,2021年为93.8%[73] - 建造及相关服务对集团毛利总额贡献比例2022年为2.4%,2021年为2.5%[73]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21890万港元,2021年约21690万港元[74] - 2022年行政开支约51280万港元,2021年约51210万港元[75] - 其他经营开支由2021年的108190万港元减至2022年的20760万港元[76] - 集团财务费用增加约28460万港元至2022年的约180330万港元,2021年约151870万港元[77] - 集团相关标准企业所得税率为25%,实际税率低于该标准[78] - 2022年合约资产约108670万港元,2021年约135400万港元[83]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8176.9百万港元,2021年约10006.8百万港元[84]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约2496.5百万港元至约3637.3百万港元,2021年约1140.8百万港元,收到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约36亿港元[86]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约1941.8百万港元,2021年约3296.1百万港元[87] - 2022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1888.1百万港元,2021年约2363.8百万港元,减少约475.7百万港元[88] - 2022年计息银行贷款等合共约30077.8百万港元,2021年约31216.9百万港元,减少约1139.1百万港元[90] - 2022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1367.9百万港元,2021年约2411.8百万港元[91] - 2022年借款总额约为30077.8百万港元,2021年约31216.9百万港元,借款中约80%为长期借款,2021年约64%[9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约6423.0百万港元,2021年为流动负债净额约2570.4百万港元[9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总额度约6254.6百万港元,年期从须按要求偿还至15年[9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净债务负债率约64%,2021年约71% [96] - 本年度集团总薪酬成本约356.9百万港元,2021年约367.0百万港元[101]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2021年:无)[107] 股权变动与增资 - 2022年5月19日,山高控股向公司增资约47亿港元,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43.45%[8] - 2022年山高控股向公司增资约47亿港元,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约43.45%权益,成为单一最大控股股东[37] - 2022年山高控股按每股0.096港元认购48804039247股普通股,总代价4685187768港元,较2022年3月4日收市价折让约7.69%[94] - 山高控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为4685百万港元,净额约4683百万港元[94] - 认购股份占公司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3.45%[94] - 山高控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拟定用途总计46.8亿港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全部动用[95] - 中电电机用待出售中电电机附属公司60%股权置换天津富清持有的北清智慧3.11%股权,天津富清以2.544亿元购买余下40%股权[97] - 天津富清及其他北清智慧股东以118.765981亿元向中电电机出售北清智慧96.89%股权,中电电机发行11.75900807亿股支付[98] - 现有中电电机股东以3.816亿元向天津富清转让13.31%股权,天津富清以待出售中电电机附属公司60%股权支付[98] - 建议重组完成后,天津富清将持有中电电机约68.55%股权[98] 集中式光伏发电业务数据变化 - 公司集中式光伏发电业务电力销售营业收入约23.622亿港元,占本年度营业收入总额约44.6%,2021年分别约为25.037亿港元和41.6%[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53座集中式光伏电站,总并网容量达2369兆瓦,2021年分别为53座和2252兆瓦[45] - 2022年中国地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总发电量2915799兆瓦时,2021年为2804572兆瓦时[46] - 澳大利亚南澳怀阿拉集中式光伏电站2022年发电量5487兆瓦时,2021年为7572兆瓦时[46] - 中国集中式光伏项目每千瓦平均单位售价(扣除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71元[49] - 2022年公司集中式光伏电站加权平均利用比率为95.98%,较2021年下跌1.34%[50] - 2022年公司集中式光伏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264小时,较2021年增加5小时[50] 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数据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约750兆瓦,2021年约为700兆瓦[51] - 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022年电力销售营业收入约6.362亿港元,2021年约为6.223亿港元[51] - 分布式光伏发电潜在装机规模可达4吉瓦[52] - 分布式光伏运维管理实现集控和线上派单,提升运维效率[54] 光伏电站委托经营服务业务数据变化 - 光伏电站委托经营服务本年度营收约680万港元,2021年约750万港元[55] 风电站业务数据变化 - 风电站电力销售本年度
山高新能源(0125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3 20:0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1250[5] - 公司核數師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6] - 公司香港法律顧問是李偉斌律師行[5]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亞洲)、中國農業銀行等境內外銀行[5] - 2022年6月27日起,公司英文名稱自「Beijing Enterprises Clean Energy Group Limited」變更為「Shandong Hi - Speed New Energy Group Limited」,中文名稱自「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山高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股份簡稱英文自2022年8月10日起由「BE CLEAN ENERGY」變更為「SDHS NEW ENERGY」,中文自「北控清潔能源集團」變更為「山高新能源」[145] 公司人事变动 - 2022年5月19日多位董事任免,包括王小東等獲委任執行董事,張鐵夫等辭任執行董事[3] - 2022年5月19日多位獨立非執行董事任免,申作軍等獲委任,李福軍等辭任[3] 公司股权结构与增资 - 山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山高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43.45%股份[7] - 2022年5月19日,山高控股向公司增资约47亿港元,持有43.45%股权成最大股东,实控人变更[10] - 山高控股此次增资带来约46.85亿港元增量资金,使资产负债率期末降低约7个百分点[11] - 2022年3月4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认购48804039247股,总代价为4685187768港元,5月19日认购事项完成[137] - 山东高速集团、山高控股、鸿成环球均间接持有公司48,804,039,247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3.45%[151] - 北控集团、北京控股、北控水务集团均间接持有公司20,253,164,57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8.03%[151] - 中信证券间接持有公司15,203,873,410股好仓股份和14,000,000股淡仓股份,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3.54%和0.01%[151] - Citron PE Holdings Limited等多主体间接持有公司7,594,936,71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76%[151] -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宥德投资、北京信聿投资均间接持有公司7,594,936,7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76%[152] - 中国山东高速资本及其关联主体均持有公司48,804,039,247股股份[153] - 北控水务集团附属公司Fast Top实益持有公司20,253,164,571股股份[156] - CTSL Green Power实益持有公司7,594,936,710股股份[158] - 中信证券国际持有公司14,000,000股淡仓股份[158] 公司业务分布 - 公司光伏發電業務分布在河北、河南等多個省份[8] - 公司風電業務分布在河南、山東等多個省份[8] - 公司清潔供暖業務分布在山西、寧夏等多個省份及自治區[8]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9.384亿港元,毛利率46.6%,与去年同期相若[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约3.42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8%[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3.6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及联营、合营企业累计总运营发电量约306.3万兆瓦时,与去年同期持平[13]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38362千港元,较2021年的3019152千港元下降3%[20] - 2022年上半年毛利1369400千港元,较2021年的1495842千港元下降8%[20] - 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46.6%,较2021年的49.5%下降2.9%[20]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342551千港元,较2021年的418450千港元下降18%[20]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额54621512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4874237千港元下降0.5%[20] - 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16016938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082054千港元增长33%[20]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45553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40832千港元增长220%[2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约2.543百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期增加约1.5%[2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其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持有及/或管理项目的总营运发电量约3.063百万兆瓦时,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0.2%[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溢利约342.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8%;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360.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营业收入合计约2,143.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22]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装机容量约3,050兆瓦已成功纳入项目清单,占现有并网容量超80%[2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实现并网、在建及已核准待建平价上网项目总规模超500兆瓦[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中式光伏发电业务电力销售营业收入约1,233.9百万港元,占总营业收入约42%[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电力销售营业收入约338.8百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309.9百万港元[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风力发电站电力销售营业收入约5.081亿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5.441亿港元[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风力发电站项目委托经营服务确认营业收入约4590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1500万港元[4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工程、采购及建造服务营业收入约13920万港元,占总营收约5%,去年同期约28890万港元,占比约10%;技术咨询服务营业收入约66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330万港元[4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及其合营企业持有及管理14个已营运清洁供暖项目,实际清洁供暖面积约45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54.4%;服务用户数约296881户,同比增长约30%[4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清洁供暖服务营业收入约649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6%[48] - 2022年6月30日,中国东北地区清洁供暖面积22684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94.3%;服务用户数125984户,较去年同期增长64.8%[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收入约2938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5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营业收入约2143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建造服务营业收入约139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4%[50] - 2022年电力销售毛利率63.3%,光伏发电业务毛利率58.7%,风电业务建造服务毛利率3.0%,技术咨询服务毛利率56.1%,委托经营服务毛利率58.6%,提供清洁供暖服务毛利率4.7%[51] - 2021年电力销售毛利率64.3%,光伏发电业务毛利率63.5%,风电业务建造服务毛利率22.4%,技术咨询服务毛利率57.1%,委托经营服务毛利率52.2%,提供清洁供暖服务毛利率4.1%[51] - 2022年总毛利率46.6%,毛利136940万港元;2021年总毛利率49.5%,毛利149580万港元[51] - 电力销售毛利从2021年上半年约1380.4百万港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1294.2百万港元,占集团毛利总额比例从约92%升至约95%,整体毛利率从49.5%降至46.6%,毛利总额减少约8%[52]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为53.2百万港元,低于2021年上半年的约119.2百万港元,其中利息收入约6.6百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约4.1百万港元)、政府补助约19.1百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约58.3百万港元)、汇兑差额净收益约4.8百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约21.6百万港元)[53]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237.3百万港元减至2022年上半年约177.3百万港元[54] - 2022年上半年其他经营开支净额约为51.2百万港元,高于2021年上半年的约21.3百万港元,主要因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联营公司视作出售亏损和出售物业等亏损[55] - 财务费用从2021年上半年约843.7百万港元(经重列)减约38.2百万港元至2022年上半年约805.5百万港元[56] - 2022年6月30日合约资产约1134.0百万港元,低于2021年12月31日的约1354.0百万港元[62]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10771.6百万港元,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约10006.8百万港元[62]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其他可收回税项减少约1520.8百万港元,至约5633.0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7153.8百万港元)[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约2504.8百万港元,至约3645.6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140.8百万港元)[64]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约2343.9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3296.1百万港元)[6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1554.7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2363.8百万港元),减少约809.1百万港元[66] - 递延收入约1478.4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547.6百万港元),金融负债约2758.1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2805.0百万港元)[67] - 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以及公司债券合共约28943.3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31216.9百万港元),减少约2273.6百万港元[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开支总额约为349.5百万港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915.5百万港元)[6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645.6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140.8百万港元)[7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28943.3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31216.9百万港元),约80%(2021年12月31日:约64%)为长期借款[71]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录得流动资产净额状况约66.96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流动负债净额状况约25.704亿港元[7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总额度约27.374亿港元,年期须按要求偿还至15年[7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净债务负债率约61%,2021年12月31日约71% [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29.3836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0.19152亿港元有所下降[81]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63.9180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87.41758亿港元有所下降[83]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82.29703亿港元,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161.32479亿港元[83]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15.33327亿港元,低于2021年12月31日的187.02835亿港元[84]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负债)净额为66.96376亿港元,而2021年12月31日为 - 25.70356亿港元[84]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0.71247亿港元,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240.89348亿港元[84]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60.16938亿港元,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120.82054亿港元[84] - 2022年6月30日本公司
山高新能源(0125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6 18:5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张铁夫于2021年5月2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7月29日获委任为联席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和成员[4] - 胡晓勇于2021年7月29日获委任为联席主席和薪酬委员会成员,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主席和成员[4] - 杨光于2021年5月2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4] - 石晓北于2021年5月21日辞任行政总裁,7月29日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成员[4] - 张展华于2021年5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苏晓华同日辞任[4] - 张铁夫于2021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7月获委任为董事会联席主席,2009年4月获委任为北控水務集團执行董事兼副总裁[82] - 胡晓勇于2015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2021年7月出任董事会联席主席,2001 - 2013年担任中科成环保集团董事长[82] - 杨光于2021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2012年2月加入北控水務集團[83] - 石晓北于2015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19年5月 - 2021年5月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在银行及投资服务领域拥有约18年经验[84] - 谭再兴自2016年加入公司担任副总裁,2019年9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0年7月获委任为执行总裁,任职国家开发银行期间主持评审能源项目超100个[84] - 谭再兴任职国家开发银行涉及发电装机规模5000万千瓦,煤炭产能3000万吨/年,原油进口超2000万吨/年,天然气进口100亿立方米/年,承诺贷款额度超9000亿元人民币[84] - 谭再兴推动国家开发银行风电、光伏及生物质发电资产贷款5年间由不足2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000亿元人民币,占全行业银行融资30%以上[84] - 黄丹侠于2019年9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曾于2006 - 2013年出任北京千方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85] - 李福军58岁,2016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0年相关经验[86] - 许洪华55岁,2015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发电领域约33年经验[86] - 赵公直37岁,2016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投资银行业务经验丰富[88] - 赵先生于2008 - 2015年任职瑞银期间完成多宗总交易价值逾200亿美元重大交易[88] 公司股权结构 -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31.88%股份[5] - 2021年12月31日,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持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好仓,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持股202.53164571亿股,占比31.88%[147] - 2021年12月31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好仓,持股151.8987341亿股,占比23.91%[147] - 2021年12月31日,Citron PE Holdings Limited等持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好仓,持股75.9493671亿股,占比11.96%[147] - 2021年12月31日,北京宥德投资管理中心等持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好仓,持股75.949367亿股,占比11.96%[148] - 2021年12月31日,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持有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好仓,持股40.45亿股,占比6.37%[148] - 概约百分比根据公司2021年12月31日之635.25397057亿股已发行股份计算[148] 行业装机容量数据 -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8] - 2021年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同比增长20.9%[8] - 2021年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1.2亿千瓦,同比增长13.4%,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47.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 - 2021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6023.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10] - 2021年集团年内亏损约288.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33%[10] - 2021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21.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42%[10] - 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为6023419千港元,较2020年的5551791千港元增长8%[18] - 2021年集团毛利为2576523千港元,较2020年的2662864千港元下降3%[18] - 2021年集团毛利率为42.8%,较2020年的48.0%下降5.2%[18] - 2021年集团亏损288834千港元,较2020年溢利886440千港元下降133%[18] - 2021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321312千港元,较2020年溢利763694千港元下降142%[18] - 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0.62港仙,较2020年每股基本盈利1.08港仙下降157%[18] - 2021年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2941853千港元,较2020年的3523450千港元下降17%[18] - 2021年资产总额为54874237千港元,较2020年的57127247千港元下降4%[18] - 2021年权益总额为12082054千港元,较2020年的13124890千港元下降8%[18] - 公司本年度亏损约288.8百万港元,去年溢利约886.4百万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21.3百万港元,去年应占溢利约763.7百万港元[20] - 撇除非经常性项目,公司本年度溢利约为839.1百万港元,去年溢利约为962.3百万港元[20] - 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约6,023.4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约5,551.8百万港元增加约8%;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营业收入约4,136.6百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约23%;建造服务营业收入约725.4百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约31%[51]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6023.4百万港元,毛利率42.8%,毛利2576.5百万港元;2020年营业收入5551.8百万港元,毛利率48.0%,毛利2662.8百万港元[52] - 电力销售毛利从2020年约2153.8百万港元增至2021年约2346.9百万港元,占集团毛利总额比例从2020年的81%升至2021年的91%;建造服务对集团毛利总额贡献比例从2020年的9%降至2021年的2%[53] - 2021年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为216.9百万港元,2020年约为206.3百万港元[54] - 2021年行政开支约为512.1百万港元,2020年约为388.6百万港元[55]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的157.1百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1081.9百万港元[55] - 集团财务费用从2020年约1323.7百万港元增加约195.0百万港元至2021年约1518.7百万港元[55] - 2021年合约资产约1354.0百万港元,2020年约3477.6百万港元[60] - 2021年提供清洁能源项目的工程、采购及建造服务的应收款项总额约572.5百万港元,2020年约1270.5百万港元[60] - 2021年光伏及风力发电站项目的可再生能源中央财政补助应收款项总额约839.1百万港元,2020年约2244.0百万港元[60] - 2021年合约资产的亏损拨备约57.6百万港元,2020年约36.9百万港元[60] - 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10006.8百万港元,2020年约7057.9百万港元[61]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其他可收回税项减少约3734.3百万港元至约7153.8百万港元,2020年约10888.1百万港元[6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约1380.7百万港元至约1140.8百万港元,2020年约2521.5百万港元[62]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约3296.1百万港元,2020年约5898.1百万港元[63]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2363.8百万港元,2020年约4208.2百万港元,减少约1844.4百万港元[63] - 其他流动负债约1577.9百万港元,2020年为零;其他非流动负债中递延收入约1547.6百万港元,2020年约943.5百万港元,金融负债约1227.1百万港元,2020年约1404.3百万港元[64] - 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公司债券等合共约31216.9百万港元,2020年约29661.3百万港元,增加约1555.6百万港元[64] - 本年度资本开支总额约为2411.8百万港元,2020年约5088.5百万港元[6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40.8百万港元,2020年约2521.5百万港元[6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约为31216.9百万港元,2020年约29661.3百万港元,借款中约64%为长期借款,2020年约79%[6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状况约25.704亿港元,2020年为流动资产净额状况约10.493亿港元[7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动用的银行融资总额度约37.72亿港元,年期介乎须按要求偿还至15年[7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净债务负债率约71%,2020年约67%[71] - 2021年度,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约为1257.4万港元[122] - 2021年度,集团不足30%的营业收入来自五大客户,不足30%的采购来自五大供应商[122] - 本年度集团损益支销的退休金计划供款总额约为2509.2万港元,2020年约为1784.7万港元[128] 集团发电业务数据 - 2021年集团、其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累计总营运发电量约57.8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5%[11] - 截至2021年底,集团持有已并网集中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约2252兆瓦[12] - 截至2021年底,集团持有及/或管理的已投运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约700兆瓦[12] - 2021年集团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光伏发电量约33.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12] - 截至2021年底,集团持有已并网风力发电站累计装机规模约588兆瓦[12] - 2021年集团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风力发电量约14.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18.6%[12] - 公司本年度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约4.8百万兆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6%;集团、其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总营运发电量约5.8百万兆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9.5%[19] - 公司电力销售及委托经营服务的营业收入合计约为4,136.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3%[2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装机容量约为2,900兆瓦已成功纳入项目清单,占现有并网容量超80%,去年超50%[22] - 公司本年度已收取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共约869.7百万港元,去年约725.9百万港元[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并网、在建及已核准待建平价上网项目总规模超500兆瓦[22] - 公司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电力销售营业收入约2,503.7百万港元,占本年度内总营业收入约42%,去年约43%[2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53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已投入运营,总并网容量达2,252兆瓦,去年为2,239兆瓦[24] - 2021年公司电站总数53个,总并网容量2252兆瓦,总发电量2812144兆瓦时;2020年电站总数51个,总并网容量2239兆瓦,总发电量2767613兆瓦时[25] - 2021年中国附属公司电站51个,总并网容量2186兆瓦,总发电量2705557兆瓦时;2020年电站48个,总并网容量2146兆瓦,总发电量2659243兆瓦时[25] - 2021年中国合营企业电站1个,总并网容量60兆瓦,总发电量99015兆瓦时;2020年电站2个,总并网容量87兆瓦,总发电量101920兆瓦时[25] - 2021年收到附属公司持有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可再生能源补助约6.51亿港元,2020年约6.304亿港元[29] - 2021年12月31日,已获纳入项目清单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950兆瓦,2020年约1300兆瓦[29] - 2021年加权平均利用比率97.32%,2020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