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倍苗苗(02161)

搜索文档
健倍苗苗(0216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27 16: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品牌药收益134,484千港元,较2020年的142,215千港元下降5.4%[15] - 2021年品牌中药收益210,851千港元,较2020年的184,009千港元增长14.6%[15] - 2021年健康保健品收益51,823千港元,较2020年的55,318千港元下降6.3%[15] - 2021年总收益397,158千港元,较2020年的381,542千港元增长4.1%[15] - 2021年毛利198,433千港元,较2020年的190,179千港元增长4.3%[15] - 2021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22,600千港元,较2020年的41,022千港元下降44.9%[15] - 2021年经调整EBITDA为125,710千港元,较2020年的89,007千港元增长41.2%[15] - 2021年资产总值1,381,193千港元,较2020年的1,368,236千港元增长0.9%[16] - 2021年负债总额434,250千港元,较2020年的653,532千港元下降33.6%[16] - 2021年权益总额946,943千港元,较2020年的714,704千港元增长32.5%[16] - 2021财年总收益3.972亿港元,较2020财年增长1570万港元或4.1%,品牌中、药及保健品分部占比分别为53%、34%及13%[75][76] - 品牌药及保健品分部销售收益分别微跌5.4%及6.3%,品牌中药分部因收购Orizen集团收益增长[76][77] - 按地区划分,香港为主要收益来源占76%,收益增长1470万港元,内地增430万港元,澳门增570万港元,其他海外市场跌900万港元[79][80] - 2021财年销售总成本1.987亿港元,材料成本占71%,增加1350万港元或10.5%,员工成本减10万港元或0.3%,其他成本减610万港元或18.9%[82][83] - 经营溢利减少150万港元或2.9%至5030万港元,主因一次性分拆上市开支增加[87] - 融资成本增加因2020年11月获授并动用承诺银行融资及应付直接控股公司款项利息开支[88] - 所得税及实际税率上升因不可扣税分拆上市开支及融资成本,部分由免税保就业计划资助补偿[89] -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减少反映一次性分拆上市开支及融资成本、所得税增加[95] - 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3550万港元,部分被折旧2490万港元及出售0.2百万港元抵销;无形资产减少因摊销1870万港元,部分由添置1640万港元补偿;存货减少1580万港元或24.7%[96][97][98] - 2021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0.5%以港元计值,2020年3月31日为58.1%[99]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集资所得款项净额为1052.3万港元[10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品牌中药产品组合开发及品牌管理已动用74.1万港元,未动用425.9万港元;自第三方品牌拥有人取得额外分销权的付款未动用452.3万港元;一般营运资金已动用100万港元,总计已动用174.1万港元,未动用878.2万港元[103] - 2021年3月31日,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的资产账面价值为7900万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8160万港元[106] - 公司净资本负债比率由2020年3月31日的51.4%下跌至2021年3月31日的14.9%[10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核数服务酬金为596万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135.5万港元[19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家用品牌何济公作为品牌药主要收益贡献者,表现相对强韧[29] - AIM0.01%亚妥明眼药水是香港首款获临床研究支持的商业产品,市场需求强劲,销售额显著增长[29] - 品牌药分部中AIM亚妥明眼药水实现9.7%的适度增长[47] - 止痛药水知名家用品牌何济公销售收益温和下降4.2%[51]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品牌中药分部整体销售收益达2.109亿港元,显著增长14.6%[52] - 畅销传统品牌保济丸销售收益仅温和下降3.8%[52] - 飞鹰活络油销售渗透率增强,实现16.8%增长,覆盖中国3万多个药店网点[52] - 报告期内,公司健康保健品销售收益轻微下降6.3%,Oncotype DX®安可待乳癌基因表现检测收益下降7.4%[54] 公司业务合作与拓展 - 公司与建丰胃仙-U有限公司缔结策略联盟,将胃仙-U销售覆盖范围扩大至新加坡,通过中国跨境电商推出胃仙-U消化酶[23] - 公司与Vemedia Shine Limited进一步合作,在台湾代理其Excilor Skin - tag系列产品[23] - 公司将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入慢性病患者护理产品和更多家用式诊断产品[32] - 公司已与知名合作伙伴设立策略合资公司,还在探讨与台湾及韩国扩大合作[32] - 公司在天猫国际及京东国际开设自营健倍苗苗大卖场所旗舰店,由深圳自建电子商务团队支援[32] - 公司与建丰胃仙-U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扩大胃仙-U销售覆盖范围至东盟市场,并开发延伸产品线,计划在新加坡推出胃仙-U及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推出胃仙-U消化酶[58] - 公司与满贯集团订立合作协议,开发及制造自有品牌产品,由合资公司提供分销等支持,自有品牌产品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推出[61] - 公司在恢甲清(Excilor)产品组合中增加新产品,获授权于台湾推销Excilor Skin Tag[61] - 公司计划2021年推出用于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2022年推出用于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产品[62] - 公司已加入第三方品牌安宫牛黄丸及灵芝胞子丰富品牌中药产品组合[62] - 公司与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利用其销售及分销网络加深产品渗透[64] - 公司旨在扩大与信东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扩大AIM亚妥明眼药水销售覆盖范围[64] - 公司与韩国老牌医疗保健公司合作,交叉销售彼此综合产品[65] - 公司于天猫卖场型旗舰店及京东国际开放平台店铺开设自营线上旗舰店,为中国消费者提供40多种优质品牌保健产品[58] - 2021年4月8日,公司与满贯集团订立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权益[1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产品组合分为消费者医疗保健品及品牌中药两个类别[36] - 公司是拥有药品专业知识、秉承产品功效及质量优先文化的业内独特公司[38] - 公司是香港少数获GMP认证的品牌中药制造商之一[39] - 公司为总部设于香港的领先品牌医疗保健品推广及分销公司,产品据点遍及大中华、东南亚及其他选定国家[36] - 公司专注品牌管理及产品组合开发,建立了知名且不断增长的品牌组合[37] - 公司经营20个主要品牌,包括11个第三方品牌及9个自主品牌[37] - 公司经营超190个品牌,其中20个为主要品牌,包括11个第三方品牌及9个自主品牌[46] - 公司向超3000名中医销售浓缩中药颗粒产品,占香港活跃中医总数40%以上[40] - 2019年公司自主浓缩中药颗粒品牌为香港中医领先品牌,向超3000名中医销售产品,占香港活跃中医总数超40%[66] - 公司有逾30名资深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管理程序[39] 市场环境情况 - 2020年公司收益保持增长,实现财务指导、重新配置业务组合及精简运营基础设施[21] - 2020年零售市场受挫,公司团队考虑新渠道选择及探索电商渠道,重新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系[28] - 2020年香港零售额同比暴跌24.3%,2021年第一季度GDP回升7.9%,消费者消费额仅同比增长1.6%[45] - 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药剂制品总商品交易额达505亿港元,自2015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61.1%,预测2024年达4522亿港元[58]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通过自有网上平台GoSmart及第三方平台分销产品,实施跨境电子商务计划[69] - 公司采纳在亚洲地区扩张及加深渗透的策略发展业务[70] 政策影响 - 香港及中国政府政策有利品牌中药国际贸易合作及扩张,海外消费者将成主要消费渠道[70] 行业趋势 -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将带动医疗保健开支增加,消费者对品牌中药接受度或提高[71] 员工情况 - 2021年3月31日集团有274名雇员,报告期内雇员成本总额为7420万港元,2020年为6730万港元[72]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现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9] - 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分别由岑广业先生及黄一伟先生担任[122] - 自上市日期至2021年3月31日,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有关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公司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12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并采纳其中大多数最佳常规[115] - 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届满可续约,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值退任,至少每三年轮值一次[124] - 所有现有董事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退任,符合资格且愿意膺选连任及获重新委任[125] - 董事会负责公司领导、控制、策略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将策略执行和日常运营委托给管理层[12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自上市至2021年3月31日及截至年报日期各举行一次会议[132][133] - 薪酬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自上市至2021年3月31日举行一次会议[136][13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零至100万港元酬金董事6人,100.0001万至200万港元1人,200.0001万至300万港元1人[138] - 提名委员会由四名成员组成,包括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0] - 奖励委员会于2021年1月18日成立,由三名成员组成,股份授予计划自该日起10年内有效[143][144] - 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和董事提名政策于2021年1月18日被公司采纳[146][151] - 评估及甄选董事候选人时应考虑品格诚信、资历、可量化目标等多项标准[153][154][155] - 委任新董事时,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需评估候选人资格并排序,再向董事会提建议[161][162] - 股東大會重選董事时,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需检讨退任董事贡献、是否符合准则并提建议[164][165][166] - 公司于2021年1月18日采纳股息政策,旨在派付合理稳定股息并预留资源促增长[167]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报告期内已审阅多项政策及合规情况[168] - 提名委员会会定期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成员组成及董事提名政策并提建议[166] - 公司自上市至2021年3月31日董事会已举行1次会议,上市后将每年召开至少4次定期董事会会议[169] - 岑广业等多位董事自上市至2021年3月31日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均为1/1[170] - 公司于2020年1月7日注册成立,截至年报日期未举行股东周年大会[171] 财务报表编制与审计 - 公司编制截至2021年3月31日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采用香港公认会计原则,遵守相关准则及条例规定[172]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申报责任载于年报第69页至第72页独立核数师报告[174] 风险管理 - 集团风险管理框架由“三道防线”模式指引,包括风险拥有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核[176][177] - 自上市至2021年3月31日,集团采用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混合方法识别风险,用5乘5风险矩阵评估风险[184] - 集团主要风险报告工作中,自风险拥有人至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重大风险及拟定风险缓解措施整治状况报告频率为每半年[185] - 集团主要风险报告工作中,自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至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的最高风险整治状况及风险全域图更新频率为每半年[185] - 董事会认为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业务运营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有效且充分[186] 内幕消息披露 - 公司就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采纳2021年3月9日发布的最新内部消息披露指引[189] 股东大会相关规定 - 公司应就各项独立重大议题于股东大会提呈独立决议案[192] - 股东大会上提呈的决议案须以投票方式表决,结果将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登[193] - 持有不少于公司实缴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应在要求提出后2个月内举行[194] 股东权利与联系 - 股东可提名他人参选董事,详细程序参照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下“企业管治”一节[196] - 股东可书面形式向公司寄发查询,公司设投资者关系职能部门处理[197] - 股东可将查询或要求发送至香港九龙观塘观塘道388号创纪之城1期1座23楼2303 - 07室等指定联络方式[199] - 公司一般不处理口头或匿名查询,股东需递交正式签署书面文件并提供相关信息[199] 公司章程 - 2021年1月18日公司通过书面决议案采纳经修订及重订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上市日至2021年3月31日宪章文件无变动[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