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硕奥国际(02336)
icon
搜索文档
硕奥国际(02336)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0.2万港元,同比减少90.0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7:36
财务业绩表现 - 收益达7720.9万港元 同比增长16.62%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2万港元 同比大幅收窄90.08% [1] - 每股基本亏损0.01港仙 [1] 业务运营改善 - 销售团队规模扩大推动整体收益增长 [1] - 中国国内智能家电产品需求增长带动毛利改善 [1]
硕奥国际(0233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7:2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16.6%至77209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66207千港元)[2] - 公司总收益从二零二四年同期的66,207千港元增长至77,209千港元,增幅为16.6%[12]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7720.9万港元,同比增长17%[23] - 公司同期毛利为745.2万港元,同比增长12%[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2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2036千港元)[2] - 除税前亏损从二零二四年的728千港元收窄至174千港元,改善76.1%[1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02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2,036千港元显著改善90.1%[17] - 公司录得全面收益总额189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71万港元[2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已出售存货成本为70,478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59,527千港元增长18.4%[14] - 员工成本总额为14,246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9,303千港元增长53.1%[13] - 研发成本为1,918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2,250千港元下降14.8%[14]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减值亏损为2,203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480千港元大幅增加359%[1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销售金属业务收益同比增长28.2%至29576千港元[9]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收益同比增长10.4%至47633千港元[9]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收益大幅增长至47,633千港元,较二零二四年的23,077千港元增长106.4%[12] - 物业发展业务收益从二零二四年的43,130千港元降至零[12] - 销售金属业务分部收益增长28%至2957.6万港元[25]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分部收益增长10%至4763.3万港元[27]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确认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220.3万港元[27] - 物业发展业务录得分部溢利29.9万港元,主要来自租金收入[28] 其他财务数据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5748千港元收益[4] - 汇兑差额产生13368千港元收益(2024年同期为亏损4511千港元)[4] - 发展中的待售物业增加13853千港元至199764千港元[5] - 银行及现金结余减少1067千港元至75467千港元[5] - 资产净额增加18980千港元至373335千港元[5] - 发展中待售物业价值为199,764千港元,较期初185,911千港元增长7.5%[17]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总额3368.2万港元,较2024年末增加5.2%[19] - 应付贸易账款总额3069.9万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8.5%[20] - 公司流动资产3.239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7546.7万港元,流动比率6.7倍[37]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1.14%,无银行借贷,租赁负债420.4万港元[3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3.635亿港元,较期初增加1863.4万港元[37][3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澳洲土地开发项目获批准高度限制由12米增至45.5米,已签署自愿规划协议[31] - 公司正与潜在运营商磋商医疗设施合作,尚未决定土地用途变更[32]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1] - 公司主要货币风险敞口为澳元及新加坡元,未安排外汇对冲[40]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资产抵押及资本承担[42][43][44] - 报告期末后无重大事项影响集团[46] - 中期报告将通过公司网站和联交所网站刊发[51] 投资活动 - 公司持有浙能锦江1.49%已发行普通股,投资公允值收益574.8万港元,其中汇率收益贡献6%及股价上涨5%[34] - 投资浙能锦江总认购价1928.79万新加坡元(约1.117亿港元)[34] 公司治理和人事 - 公司雇员人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约205名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88名,增长约40.5%[45] - 员工总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从2024年6月30日的9,303,000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4,246,000港元,增长约53.1%[45] - 公司提供包括公积金计划、医疗保险和资助培训等福利计划[45] - 董事会主席因另有要务未能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47] - 公司确认董事在期间内遵守了证券交易标准守则[48] - 公司中期财务业绩已由核数师和审核委员会审阅但未经审核[49] 股本和证券交易 - 公司已发行股本1815.91万股,面值0.01港元/股,期内无变动[39]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50] - 公司未在期间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50]
硕奥国际(02336.HK)拟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5 17:01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内容包括审议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公告及发布事宜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的可能性 [1]
硕奥国际(02336)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5 16:33
业绩相关 - 公司将召开董事会审议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公告及派息事宜[3] - 业绩公告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3] 会议安排 - 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执行董事[5]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
硕奥国际(02336)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4:03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亿港元,股份数目为1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法定/注册股份数目、股本均无增减[1] 股份发行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18.15910767亿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总数为18.15910767亿股[2]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数目、库存股份数目及总数均无增减[2]
隔夜港元Hibor达到0.02336%,创自2006年数据可用以来的最低纪录。
快讯· 2025-05-26 11:37
隔夜港元Hibor历史低位 - 隔夜港元Hibor降至0.02336% [1] - 该水平创2006年有数据以来最低纪录 [1]
硕奥国际(023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3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增长33%至182,756,000港元[8][13] - 毛利增长75%至16,270,000港元[8][13] - 年度亏损5,244,000港元(2023年亏损12,766,000港元)[8][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8,125,000港元(2023年亏损11,313,000港元)[8][13] - 每股基本亏损0.45港仙(2023年亏损0.62港仙)[8][13]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分部溢利5,863,000港元(2023年分部亏损2,733,000港元)[17] - 投资浙能锦江普通股公允值收益16,078,000港元[13] - 分部收益为89,050,000港元,较去年69,731,000港元增长27.7%[186] 业务分部收益 - 销售金属分部收益增长39%至93,706,000港元[15] - 电子装置解决方案分部收益增长28%至89,050,000港元[17] - 物业发展分部收益为零,与2023年情况一致[18] 成本和费用 - 汇兑亏损20,021,000港元[13] - 公司员工总数205名(2023年:246名),同比下降16.7%,员工总成本20,181,000港元(2023年:20,753,000港元)[45] 投资活动 - 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为52,955,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3%,较2023年增长43.6%[25] - 锦江股份股价在报告期内上升48%,带来公允值收益16,078,000港元[25] - 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额1.48%,较2023年持股比例1.47%略有提升[25] - 锦江股份投资认购价19,287,900新加坡元(约111,727,000港元)[25] - 集团总资产中投资占比13%,2023年同期为9%[25] 澳洲物业发展分部 - 澳洲物业发展分部录得亏损488,000港元,较2023年亏损1,709,000港元减少71.4%[18] - 澳洲土地高度限制由12米增至45.5米,预计取得发展许可需12至18个月[21] - 澳洲项目规划建议书获委员会批准,正推进发展许可申请[18][22] - 集团持续探索澳洲土地转为医疗设施的可行性,尚未最终决定[23] 财务状况和流动性 - 公司流动比率为7.5倍(2023年:7.8倍),流动负债为40,600,000港元(2023年:40,929,000港元)[36] - 公司流动资产为304,782,000港元(2023年:322,589,000港元),同比下降5.5%[36]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为76,534,000港元(2023年:82,145,000港元),同比下降6.8%[36]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维持0.04%低位(2023年:0.47%),租赁负债为127,000港元(2023年:1,680,000港元)[3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44,892,000港元(2023年:356,670,000港元),同比下降3.3%[36][37] - 公司无银行借贷、无非重大或然负债、无资产抵押及无重大资本承担[37][41][42][43] - 公司持有租赁负债127,000港元(2023年:1,680,000港元),同比减少92.4%[37] - 公司无银行借贷或其他贷款[100] - 公司无任何已发行或存在之债券[99] - 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为326,733,000港元,较去年338,511,000港元下降[71]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结构 - 执行董事曹建国(62岁)自2014年5月12日任职,现任董事会主席[49] - 执行董事冯櫓铭(38岁)自2017年5月1日任职,现任行政总裁[51] - 冯櫓铭为公司控股股东冯海良之子[52] - 执行董事金晓铮博士(41岁)自2017年8月22日任职[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咏梅博士(66岁)自2017年5月1日任职[55] - 曹建国持有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士及中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5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赵敬仁拥有24年审计及会计经验[57] - 公司秘书陈佩贞女士拥有逾17年公司秘书工作经验[60]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6] - 公司控股股东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为曹建国[11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确认符合独立性要求[105][117] - 公司举行了4次董事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119] - 董事会主席曹建国先生董事会出席率100%[120] - 行政总裁冯櫓铭先生董事会出席率75%[12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咏梅博士、赵敬仁先生、汪长禹先生董事会出席率均为100%[120] - 薪酬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举行1次会议,所有成员出席率100%[127] - 提名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举行1次会议,所有成员出席率100%[129] - 公司设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24] - 董事会已成立4个董事委员会[125] - 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了1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21]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度内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30] - 信贷委员会由2名成员组成,年度内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33] - 公司已建立独立意见机制确保董事会决策独立性(2022年8月26日采纳)[134] - 公司设立举报政策系统,所有员工关切事项提交审核委员会处理[132]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职能,主因市值较小不符合成本效益[143] - 审核委员会承担企业治理职能包括政策制定、合规监察及培训监督[136] - 公司聘请外部顾问对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检讨并编制风险登记册[145] - 风险负责人须采取缓解及补救措施处理已识别风险并整合于日常活动中[145] - 董事会未发现任何重大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缺陷或违反政策情况[146] - 公司于2024年度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关于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的规定[146] - 公司秘书麦宝文女士在2020年10月19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任职[148] - 陈佩贞女士自2024年6月30日起获委任为公司秘书[148] - 公司秘书每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48] - 董事会于2024年度审阅股东通讯政策的实施及成效并认可其有效性[154] - 公司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女性董事占比16.7%[158] - 董事会年龄分布为40-60岁占比66.7%,60岁以上占比33.3%[159] - 董事会教育背景包含学士(50%)和博士(50%)学位[159] - 董事提名标准涵盖技能、经验、专业性別、年龄及教育背景等多元化维度[157][158]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冯海良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公司1,207,207,299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66.48%[87] - 宁波哲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海亮集团38.05%股权并通过富邦投资持有公司66.48%股份[87] - 海亮集团约93.13%股份由冯海良先生及其联系人所持有[87] - 公司已发行1,815,910,767股普通股[98]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港元,分为1,815,910,767股每股面值0.01港元股份[38] - 公司维持符合上市规则要求的足够公众持股量[92] - 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投票权股本[149] - 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提供中英文企业通讯及多渠道投资者关系管理[153]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64]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年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0] - 公司年内未订立任何股票挂钩协议[67] - 股份过户登记暂停期为2025年6月17日至6月20日[107]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0日举行[106] 关联方和合规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主要股东无任何权益关系[56][58][59] - 执行董事曹建国及冯櫓铭在海亮集团从事金属贸易业务的公司担任董事或拥有权益[80] - 公司确认本年度未与控股股东签订任何重大合约[79] - 所有关连方交易均获豁免遵守上市规则申报及批准要求[89] - 公司未发现任何违反法规且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91] - 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由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94] - 核数师中汇安达连续三年未变动[96] - 外聘核数师中汇安达年度审计服务酬金73万港元,非审计服务酬金15.9万港元[137] - 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政策在本年度持续有效[76]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主要覆盖中国佛山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分部[162] - 报告依据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采用重要性评估原则[164][168] - 公司通过性别平衡计划招聘男性员工以改善性别比例[160] - 数据收集系统优先选择记录完善的业务分部以满足披露要求[162] -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10.18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8.98上升13.4%[177] - 能源消耗密度为17,178.76千瓦时/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17,352.73下降1.0%[177] - 耗水量密度为161.06立方米/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192.09下降16.1%且达成降5%目标[177] - 无害废弃物密度为0.006吨/百万收益,较2019基准年0.003上升100%[177] - 氮氧化物排放量89.27千克,同比2023年136.74千克下降34.7%[182] - 硫氧化物排放量0.08千克,同比2023年0.13千克下降38.5%[182] - 悬浮颗粒物排放量4.13千克,同比2023年6.34千克下降34.9%[182] - 公司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177] - 温室气体排放被确定为对业务重要性最高的ESG议题[175] - 公司通过购买电动汽车及优化路线等措施减少车辆排放[184]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906.7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1,094.34吨下降17.1%[186] - 范围2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购买电力)为784.4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973.19吨下降19.4%[186] -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10.18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收益,较去年15.69吨下降35.1%[186] - 无害废弃物总量为0.571吨,较去年1.860吨大幅下降69.3%[190] - 无害废弃物密度为0.006吨/百万收益,较去年0.027吨下降77.8%[190] - 有害废弃物总量为0.158吨,较去年0.152吨小幅上升3.9%[192] -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为122.3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121.14吨微增1.0%[186] - 公司直接能源消耗显著减少,主要因汽油车闲置及柴油车仅使用四个月[196] - 电力消耗因业务增长而增加,但整体能源消耗密度因收益增长而轻微降低[196] - 2024年总能源消耗量为1,529,768.27千瓦时,较2023年1,311,128.62千瓦时增长16.7%[197] - 2024年外购电力间接能源消耗达1,463,329千瓦时,同比增长20.8%(2023年:1,210,953千瓦时)[197] - 2024年柴油直接能源消耗51,910.69千瓦时,同比减少35.3%(2023年:80,258.96千瓦时)[197] - 2024年液化石油气消耗14,528.58千瓦时,同比增长11.1%(2023年:13,075.72千瓦时)[197] - 2024年能源消耗密度降至17,178.76千瓦时/百万收益,较2023年18,802.66千瓦时/百万收益下降8.6%[197] - 2024年总耗水量14,342立方米,同比减少18.2%(2023年:17,527立方米)[200] - 2024年耗水密度降至161.06立方米/百万收益,较2023年251.35立方米/百万收益下降35.9%[200] - 公司推行节能措施包括采购高效能设备、利用自然光照及及时报修故障电器[198] - 以2019年为基准年度设定用电及用水减排绩效指标[197][200] - 回顾年度无任何重建及建设工程,物业发展业务环境影响力不重大[46] - 公司实施双面打印复印等绿色办公常规以节约资源[46] - 公司鼓励公平公开竞争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信关系[47] - 公司全体员工(含高管)性别比例为男性42%,女性58%[160] 风险管理和外汇 - 风险管理框架包含监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及信息沟通四大要素[138][140][141][142] - 信贷委员会负责监管集团信贷授权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133] - 公司业务涉及港元、人民币、美元、澳元及新加坡元,但未对潜在外汇风险采取对冲措施[39] 其他重要事项 - 报告期末后无影响公司的重大事项存在[48] - 2024年度后至报告日无重大事项发生[108]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金属销售、电子装置解决方案及物业发展[62] - 公司五大客户收益占总收益约77%,最大客户占比约39%[72]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68%,最大供应商占比约47%[72] - 董事会确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无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35]
硕奥国际(0233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8: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82,7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37,164千港元增长约33.2%[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6,270千港元,较2023年的9,313千港元增长约74.7%[3] - 2024年公司营运亏损为5,167千港元,较2023年的12,611千港元减少约59.0%[3]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5,244千港元,较2023年的12,766千港元减少约59.0%[3] - 2024年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为16,078千港元,2023年为194千港元[4] - 2024年换算海外业务所产生之汇兑差额为 - 20,021千港元,2023年为 - 896千港元[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90,173千港元,2023年为82,014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04,782千港元,2023年为322,589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40,600千港元,2023年为40,929千港元[5] - 2024年资产净额为354,355千港元,2023年为363,542千港元[5] - 2024年按收益确认时间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收益为182,756千港元,2023年为137,164千港元[14] - 2024年呈報分部溢利╱(虧損)總額为4,754千港元,2023年为 - 3,937千港元;2024年除稅前虧損为 - 5,206千港元,2023年为 - 12,766千港元[15] - 2024年呈報分部總資產为317,889千港元,2023年为339,470千港元;2024年資產總額为394,955千港元,2023年为404,603千港元[15] - 2024年呈報分部總負債为39,461千港元,2023年为40,115千港元;2024年負債總額为40,600千港元,2023年为41,061千港元[1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5,350千港元,2023年为2,438千港元;2024年其他(虧損)╱收益淨額为 - 4,506千港元,2023年为158千港元[17] - 2024年融資成本为39千港元,2023年为155千港元[17]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20,181千港元,2023年为20,753千港元;2024年已出售存貨成本为167,049千港元,2023年为125,864千港元[1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中海外即期税项本年度拨备为38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拨备[1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派发[2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45港仙,亏损额为8,125千港元;2023年为0.62港仙,亏损额为11,313千港元[21] - 2024年集团收益为182,756,000港元,较2023年增加33%;毛利为16,270,000港元,较2023年增加75%[29] - 2024年底集团流动资产为3.04782亿港元,较2023年的3.22589亿港元减少[44] - 2024年底集团银行及现金结馀为7653.4万港元,较2023年的8214.5万港元减少[44] - 2024年底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2.64182亿港元,较2023年的2.8166亿港元减少[44] - 2024年底集团流动比率维持在7.5倍,较2023年的7.8倍略有下降[44] - 2024年底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44892亿港元,较2023年的3.5667亿港元减少[4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定息人民币租赁负债为12.7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44892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维持于0.04%(2023年12月31日:0.47%)[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05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约246名),回顾年度员工总成本为2018.1万港元(2023年:2075.3万港元)[52] - 董事会不建议派發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任何股息(2023年:无)[5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金属收益93,706千港元,2023年为67,433千港元;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收益2024年为89,050千港元,2023年为69,731千港元[1] - 2024年客户A贡献收益70,630千港元,客户B贡献23,076千港元;2023年客户C贡献67,433千港元,客户D贡献21,100千港元,客户E贡献17,981千港元[1] - 2024年来自中国(不包括香港)的外界客户收益为89,050千港元,2023年为69,731千港元;来自新加坡的外界客户收益2024年为93,706千港元,2023年为0[17] - 销售金属业务2024年分部收益增加39%至93,706,000港元,录得分部亏损621,000港元[31]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分部收益增加28%至89,050,000港元,录得分部溢利5,863,000港元[33] - 2024年物业发展分部无收益,亏损48.8万港元,较2023年的170.9万港元减少[34] 特定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发展中待售物业2023年初为202,875千港元,年末为203,800千港元;2024年末为185,911千港元[23]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为32,848千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32,00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3,881千港元和23,781千港元[25]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为25,903千港元,2023年为25,824千港元[27] - 2024年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8,159千港元,与2023年相同[27] - 2024年底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8%,较2023年的1.47%略有增加[40] - 2024年底锦江股份公允值为5295.5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3%,较2023年的3687.7万港元和9%均有提升[41] - 2024年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1607.8万港元,主要因股价上升48%,2023年为19.4万港元且股价下跌2%[4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分为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股份[46] 公司运营及合规相关事项 - 集团预计12 - 18个月内取得澳洲土地发展许可[36]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0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53] - 为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资格,公司将于2025年6月17日至2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5] - 报告期末后,并无存在影响集团之重大事项[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内之所有适用守则条文[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均确认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之标准守则[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并无持有任何库存股份[60]
硕奥国际(0233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2
整体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6620.7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05%,毛利667.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9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亏损7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812.8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37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全面开支总额1299.4万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38.1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11港仙,2023年同期为0.35港仙[6]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6.620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亿港元;毛利为667.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26.5万港元;本期亏损为7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8万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11港仙,2023年同期为0.35港仙[27] - 2024年上半年亏损76.6万港元,较2023年的812.8万港元有所收窄[2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447.6万港元,而2023年为开支486.6万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371万港元,2023年为开支1299.4万港元[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6,20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0千港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7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8千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4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76千港元;融资成本为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9,3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128千港元;已出售存货成本为59,5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171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2,2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40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03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381)千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数目均为1,815,911千股[49] - 2024年上半年即期税项-海外本期拨备为38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拨备[48] 各业务分部情况 - 销售金属业务录得分部收益2307.7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收益;录得分部亏损25.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溢利30.7万港元[7]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分部收益增长34%至431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万港元;录得分部溢利261.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亏损338.1万港元[8] - 澳洲物业发展业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分部收益,2023年同期也无收益;录得分部亏损6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6.8万港元[9] - 公司有销售金属、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物业发展三个营运及呈报分部[42] - 2024年销售金属收益为23,077千港元,2023年为0[43] - 2024年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收益为43,130千港元,2023年为32,300千港元[43] - 2024年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的收益为43,130千港元,2023年为32,300千港元[43] - 2024年来自新加坡的收益为23,077千港元,2023年为0[43] 物业发展进展 - 集团土地规划建议书获坎特伯雷班克斯镇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规划环境部允许继续推进[9] - 集团在澳洲推进物业发展,提交规划建议书后预计12 - 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10] - 规划建议书将土地高度限制由12米大幅增加至45.5米,允许增加整体建筑面积[10] - 集团已开始与潜在运营商就保健及医疗设施进行磋商,最后规划阶段待确定首选运营商后开展[10] 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898.7万港元,主要因报告期内锦江股份股价上升28%[12] - 除投资锦江股份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投资或收购[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新加坡上市證券為45,8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877千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浙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1.47%股权,公允值为45,8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877千港元[50]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2329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78292亿港元,流动比率维持在7.1倍[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9293亿港元,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2%的低水平[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89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201.4万港元有所增加[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27829.2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166万港元略有减少[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为338,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9,470千港元;分部负债为44,39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115千港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扣除拨备)为29,43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781千港元;其中与应收票据相关款项约1,18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10,000港元[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30日以内为18,3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390千港元;31 - 60日为7,81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01千港元;61 - 90日为2,51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7千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也无资产抵押作银行融资担保,2023年12月31日同样情况[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也无[56] - 发展中待售物业于2024年6月30日为200,8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3,800千港元[51]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6.1万港元,较2023年的480.6万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0.1万港元,2023年为15.8万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8.2万港元,较2023年的255.1万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4.2万港元,较2023年的719.9万港元有所减少[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957.4万港元,较2023年的8683.2万港元有所减少[35]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约有191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约为246名;回顾期员工总成本为930.3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112.8万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短期福利为885千港元,退休福利为23千港元,总计908千港元,与2023年同期相同[57] 股本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已发行股本无变动,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15] - 法定股本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8,159千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无变化[54]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未宣派[54][60]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冯海良先生、宁波哲韬、海亮集团、富邦通过富邦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207,207,29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6.48%[62] 企业管治与合规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适用守则条文[64]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已遵守规定准则[64] 财务报告审核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已由核数师及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由董事会在审核委员会建议下正式批准[66]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持有库存股份[67] 其他情况 - 回顾期集团货币资产及负债、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人民币、美元、澳元及新加坡元计值,预计未来货币波动不会造成重大营运困难或流动资金问题,且未订立安排对冲潜在外汇风险[16] - 报告期末后并无存在影响集团之重大事项[21] - 集团会持续加强销售团队、探索商品多元化,发展澳洲悉尼项目[13]
硕奥国际(0233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17:44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6,207千港元,较2023年的32,300千港元增长105%[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6,20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0千港元[10] - 收益按产品分,销售金属为23,077千港元,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为43,130千港元[6] - 收益按地域分,中国(不包括香港)为43,130千港元,新加坡为23,077千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6.67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05%;毛利226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95%[23] - 销售金属业务2024年上半年收益2307.7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收益;分部亏损25.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溢利30.7万港元[25]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上半年收益增长34%至431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万港元;分部溢利261.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亏损338.1万港元[27] - 物业发展业务2024年上半年无收益,2023年同期也无收益;分部亏损6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6.8万港元[28] 亏损与收益指标 - 本期亏损为766千港元,较2022年的8,128千港元有所收窄[1][2] - 每股亏损基本和摊薄均为0.11港仙,2023年为0.35港仙[1] - 本期其他全面收益为4,476千港元,2023年为 - 4,866千港元[2]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3,710千港元,2023年为 - 12,994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7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8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7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其他全面收益4476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371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全面开支总额1.2994亿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38.1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11港仙,2023年同期为0.35港仙[23]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为82,014千港元,流动资为322,589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0,929千港元,资产净额为363,542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扣除拨备)为2943.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78.1万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结余中应收票据相关款项约11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1万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232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22589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7829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2.8166亿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维持于7.1倍(2023年12月31日:7.8倍),资产负债比率维持于0.2%(2023年12月31日:0.5%)[3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929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667亿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银行借贷(2023年12月31日:无),有定息人民币租赁负债89.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68万港元)[34] - 发展中待售物业于2024年6月30日为200,863千港元,2023年1月1日为202,875千港元[1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3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资产抵押作为银行融资担保[39] 运营分部情况 - 公司三个运营及呈报分部为销售金属、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物业发展[7] 收入与成本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184千港元,股息收入1,617千港元,政府补助2千港元,租金收入696千港元,杂项收入969千港元,总计3,468千港元;2023年同期总计1,076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9,3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128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已出售存货成本59,5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171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2,2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40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中即期税项-海外本期拨备38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拨备[14] - 回顾期内,员工总成本为930.3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112.8万港元有所降低[4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15]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21] 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898.7万港元,主要因股价上升28%(2023年6月30日:58.3万港元,股价上升2%)[31] 业务发展规划 - 集团已开始与潜在运营商就保健及医疗设施磋商,确定首选运营商后开展州重大发展申请阶段[30] - 集团预计提交发展建议书后12 - 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29] - 集团将持续加强销售团队、探索商品多元化,发展悉尼项目,把握市场商机[33] 信贷与财务风险 - 公司给予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介乎10日至90日,2023年为10日至60日[19] - 集团货币资产、负债及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人民币、美元、澳元及新加坡元计值,财务表现或受澳元及新加坡元波动影响[37]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约有191名雇员,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6名有所减少[40] 后续事项情况 - 报告期末后,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41] 合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适用守则条文[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规定准则[43] 财务审核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业绩未经审核,但已由核数师及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由董事会正式批准[44]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5] 股本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已发行股本无变动,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分为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股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