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奥国际(02336)

搜索文档
隔夜港元Hibor达到0.02336%,创自2006年数据可用以来的最低纪录。
快讯· 2025-05-26 11:37
隔夜港元Hibor达到0.02336%,创自2006年数据可用以来的最低纪录。 ...
海亮国际(023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30
碩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Shuoa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 2336) 年度報告 2024 ANNUAL REPORT 2024 碩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Shuoa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Stock Code : 2336) 2024 Annual Report 年度報告 Shuoa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碩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 | | 目 錄 主席報告 3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4 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履歷 14 董事會報告 19 企業管治報告 29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46 獨立核數師報告 75 綜合損益表 78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79 綜合財務狀況表 80 綜合權益變動表 82 綜合現金流量表 83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85 主要物業及物業權益詳情 135 五年財務摘要 136 公司資料 董事會 執行董事 曹建國 ...
海亮国际(0233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8: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82,7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37,164千港元增长约33.2%[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6,270千港元,较2023年的9,313千港元增长约74.7%[3] - 2024年公司营运亏损为5,167千港元,较2023年的12,611千港元减少约59.0%[3]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5,244千港元,较2023年的12,766千港元减少约59.0%[3] - 2024年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为16,078千港元,2023年为194千港元[4] - 2024年换算海外业务所产生之汇兑差额为 - 20,021千港元,2023年为 - 896千港元[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90,173千港元,2023年为82,014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04,782千港元,2023年为322,589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40,600千港元,2023年为40,929千港元[5] - 2024年资产净额为354,355千港元,2023年为363,542千港元[5] - 2024年按收益确认时间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收益为182,756千港元,2023年为137,164千港元[14] - 2024年呈報分部溢利╱(虧損)總額为4,754千港元,2023年为 - 3,937千港元;2024年除稅前虧損为 - 5,206千港元,2023年为 - 12,766千港元[15] - 2024年呈報分部總資產为317,889千港元,2023年为339,470千港元;2024年資產總額为394,955千港元,2023年为404,603千港元[15] - 2024年呈報分部總負債为39,461千港元,2023年为40,115千港元;2024年負債總額为40,600千港元,2023年为41,061千港元[15] - 2024年其他收入为5,350千港元,2023年为2,438千港元;2024年其他(虧損)╱收益淨額为 - 4,506千港元,2023年为158千港元[17] - 2024年融資成本为39千港元,2023年为155千港元[17]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20,181千港元,2023年为20,753千港元;2024年已出售存貨成本为167,049千港元,2023年为125,864千港元[1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中海外即期税项本年度拨备为38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拨备[1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派发[2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45港仙,亏损额为8,125千港元;2023年为0.62港仙,亏损额为11,313千港元[21] - 2024年集团收益为182,756,000港元,较2023年增加33%;毛利为16,270,000港元,较2023年增加75%[29] - 2024年底集团流动资产为3.04782亿港元,较2023年的3.22589亿港元减少[44] - 2024年底集团银行及现金结馀为7653.4万港元,较2023年的8214.5万港元减少[44] - 2024年底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2.64182亿港元,较2023年的2.8166亿港元减少[44] - 2024年底集团流动比率维持在7.5倍,较2023年的7.8倍略有下降[44] - 2024年底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44892亿港元,较2023年的3.5667亿港元减少[4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定息人民币租赁负债为12.7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44892亿港元,资产负债比率维持于0.04%(2023年12月31日:0.47%)[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05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约246名),回顾年度员工总成本为2018.1万港元(2023年:2075.3万港元)[52] - 董事会不建议派發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任何股息(2023年:无)[5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金属收益93,706千港元,2023年为67,433千港元;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收益2024年为89,050千港元,2023年为69,731千港元[1] - 2024年客户A贡献收益70,630千港元,客户B贡献23,076千港元;2023年客户C贡献67,433千港元,客户D贡献21,100千港元,客户E贡献17,981千港元[1] - 2024年来自中国(不包括香港)的外界客户收益为89,050千港元,2023年为69,731千港元;来自新加坡的外界客户收益2024年为93,706千港元,2023年为0[17] - 销售金属业务2024年分部收益增加39%至93,706,000港元,录得分部亏损621,000港元[31]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分部收益增加28%至89,050,000港元,录得分部溢利5,863,000港元[33] - 2024年物业发展分部无收益,亏损48.8万港元,较2023年的170.9万港元减少[34] 特定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发展中待售物业2023年初为202,875千港元,年末为203,800千港元;2024年末为185,911千港元[23]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为32,848千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32,00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3,881千港元和23,781千港元[25]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为25,903千港元,2023年为25,824千港元[27] - 2024年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8,159千港元,与2023年相同[27] - 2024年底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8%,较2023年的1.47%略有增加[40] - 2024年底锦江股份公允值为5295.5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3%,较2023年的3687.7万港元和9%均有提升[41] - 2024年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1607.8万港元,主要因股价上升48%,2023年为19.4万港元且股价下跌2%[4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分为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股份[46] 公司运营及合规相关事项 - 集团预计12 - 18个月内取得澳洲土地发展许可[36]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0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53] - 为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资格,公司将于2025年6月17日至2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55] - 报告期末后,并无存在影响集团之重大事项[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内之所有适用守则条文[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均确认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之标准守则[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并无持有任何库存股份[60]
海亮国际(0233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2
整体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6620.7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05%,毛利667.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9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亏损7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812.8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37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全面开支总额1299.4万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38.1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11港仙,2023年同期为0.35港仙[6]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6.620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亿港元;毛利为667.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26.5万港元;本期亏损为7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8万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11港仙,2023年同期为0.35港仙[27] - 2024年上半年亏损76.6万港元,较2023年的812.8万港元有所收窄[2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447.6万港元,而2023年为开支486.6万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371万港元,2023年为开支1299.4万港元[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6,20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0千港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7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8千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4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76千港元;融资成本为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9,3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128千港元;已出售存货成本为59,5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171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2,2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40千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03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381)千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数目均为1,815,911千股[49] - 2024年上半年即期税项-海外本期拨备为38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拨备[48] 各业务分部情况 - 销售金属业务录得分部收益2307.7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收益;录得分部亏损25.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溢利30.7万港元[7]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分部收益增长34%至431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万港元;录得分部溢利261.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亏损338.1万港元[8] - 澳洲物业发展业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分部收益,2023年同期也无收益;录得分部亏损6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6.8万港元[9] - 公司有销售金属、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物业发展三个营运及呈报分部[42] - 2024年销售金属收益为23,077千港元,2023年为0[43] - 2024年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收益为43,130千港元,2023年为32,300千港元[43] - 2024年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的收益为43,130千港元,2023年为32,300千港元[43] - 2024年来自新加坡的收益为23,077千港元,2023年为0[43] 物业发展进展 - 集团土地规划建议书获坎特伯雷班克斯镇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规划环境部允许继续推进[9] - 集团在澳洲推进物业发展,提交规划建议书后预计12 - 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10] - 规划建议书将土地高度限制由12米大幅增加至45.5米,允许增加整体建筑面积[10] - 集团已开始与潜在运营商就保健及医疗设施进行磋商,最后规划阶段待确定首选运营商后开展[10] 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898.7万港元,主要因报告期内锦江股份股价上升28%[12] - 除投资锦江股份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投资或收购[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新加坡上市證券為45,8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877千港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浙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1.47%股权,公允值为45,86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877千港元[50]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2329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78292亿港元,流动比率维持在7.1倍[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9293亿港元,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2%的低水平[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89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201.4万港元有所增加[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27829.2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166万港元略有减少[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为338,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9,470千港元;分部负债为44,39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115千港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扣除拨备)为29,43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781千港元;其中与应收票据相关款项约1,18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10,000港元[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30日以内为18,3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390千港元;31 - 60日为7,81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01千港元;61 - 90日为2,51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7千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也无资产抵押作银行融资担保,2023年12月31日同样情况[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也无[56] - 发展中待售物业于2024年6月30日为200,86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3,800千港元[51]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6.1万港元,较2023年的480.6万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0.1万港元,2023年为15.8万港元[35]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8.2万港元,较2023年的255.1万港元有所减少[35]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24.2万港元,较2023年的719.9万港元有所减少[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957.4万港元,较2023年的8683.2万港元有所减少[35]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约有191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约为246名;回顾期员工总成本为930.3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112.8万港元[18]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短期福利为885千港元,退休福利为23千港元,总计908千港元,与2023年同期相同[57] 股本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已发行股本无变动,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15] - 法定股本为1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8,159千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无变化[54]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未宣派[54][60]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冯海良先生、宁波哲韬、海亮集团、富邦通过富邦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207,207,29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6.48%[62] 企业管治与合规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适用守则条文[64]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已遵守规定准则[64] 财务报告审核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已由核数师及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由董事会在审核委员会建议下正式批准[66]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持有库存股份[67] 其他情况 - 回顾期集团货币资产及负债、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人民币、美元、澳元及新加坡元计值,预计未来货币波动不会造成重大营运困难或流动资金问题,且未订立安排对冲潜在外汇风险[16] - 报告期末后并无存在影响集团之重大事项[21] - 集团会持续加强销售团队、探索商品多元化,发展澳洲悉尼项目[13]
海亮国际(0233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17:44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6,207千港元,较2023年的32,300千港元增长105%[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6,20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0千港元[10] - 收益按产品分,销售金属为23,077千港元,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为43,130千港元[6] - 收益按地域分,中国(不包括香港)为43,130千港元,新加坡为23,077千港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6.67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05%;毛利2265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95%[23] - 销售金属业务2024年上半年收益2307.7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收益;分部亏损25.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溢利30.7万港元[25]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2024年上半年收益增长34%至431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230万港元;分部溢利261.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分部亏损338.1万港元[27] - 物业发展业务2024年上半年无收益,2023年同期也无收益;分部亏损6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6.8万港元[28] 亏损与收益指标 - 本期亏损为766千港元,较2022年的8,128千港元有所收窄[1][2] - 每股亏损基本和摊薄均为0.11港仙,2023年为0.35港仙[1] - 本期其他全面收益为4,476千港元,2023年为 - 4,866千港元[2]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3,710千港元,2023年为 - 12,994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72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8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76.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其他全面收益4476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371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全面开支总额1.2994亿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38.1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11港仙,2023年同期为0.35港仙[23]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为82,014千港元,流动资为322,589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0,929千港元,资产净额为363,542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扣除拨备)为2943.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78.1万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结余中应收票据相关款项约11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1万港元[1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232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22589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7829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2.8166亿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维持于7.1倍(2023年12月31日:7.8倍),资产负债比率维持于0.2%(2023年12月31日:0.5%)[3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929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667亿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银行借贷(2023年12月31日:无),有定息人民币租赁负债89.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168万港元)[34] - 发展中待售物业于2024年6月30日为200,863千港元,2023年1月1日为202,875千港元[1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3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资产抵押作为银行融资担保[39] 运营分部情况 - 公司三个运营及呈报分部为销售金属、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物业发展[7] 收入与成本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184千港元,股息收入1,617千港元,政府补助2千港元,租金收入696千港元,杂项收入969千港元,总计3,468千港元;2023年同期总计1,076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9,3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128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已出售存货成本59,5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171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2,25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40千港元[1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中即期税项-海外本期拨备38千港元,2023年同期无拨备[14] - 回顾期内,员工总成本为930.3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112.8万港元有所降低[40]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15]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21] 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898.7万港元,主要因股价上升28%(2023年6月30日:58.3万港元,股价上升2%)[31] 业务发展规划 - 集团已开始与潜在运营商就保健及医疗设施磋商,确定首选运营商后开展州重大发展申请阶段[30] - 集团预计提交发展建议书后12 - 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29] - 集团将持续加强销售团队、探索商品多元化,发展悉尼项目,把握市场商机[33] 信贷与财务风险 - 公司给予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介乎10日至90日,2023年为10日至60日[19] - 集团货币资产、负债及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人民币、美元、澳元及新加坡元计值,财务表现或受澳元及新加坡元波动影响[37]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约有191名雇员,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246名有所减少[40] 后续事项情况 - 报告期末后,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41] 合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适用守则条文[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规定准则[43] 财务审核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业绩未经审核,但已由核数师及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由董事会正式批准[44]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5] 股本情况 - 回顾期内公司已发行股本无变动,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分为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股份[36]
海亮国际(0233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6:31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收益增加12%至1.37164亿港元,毛利增加14%至931.3万港元[5][12] - 2023年公司亏损1276.6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31.3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0.62港仙[5][12] - 2023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36.3万港元,全面开支总额1240.3万港元[12] - 2023年金属销售分部收益6743.3万港元,占总收益49%,分部溢利50.5万港元[14]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受中国家电产业结构转型影响,2023年收益6973.1万港元,较2022年的8431.4万港元下降,亏损273.3万港元,较2022年的113.3万港元增加[17] - 物业发展业务中,澳洲物业发展2023年无收益,亏损170.9万港元,较2022年的158万港元增加,主要因经营及行政开支所致[18] - 2023年集团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中投资锦江股份录得公允值收益19.4万港元,2022年为公允值亏损1216.5万港元[3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22589亿港元,2022年为3.40255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为8214.5万港元,2022年为9387.8万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8166亿港元,2022年为2.93472亿港元[4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维持在7.8倍,2022年为7.2倍[4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667亿港元,2022年为3.6728亿港元[5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5%的低水平,2022年为2.0%[5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贷和其他借贷,无应付公司控股股东款项,有定息人民币租赁负债168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无、260.3万港元、169.7万港元、324.3万港元[5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46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约214名;回顾年度员工总成本2075.3万港元,2022年为2091.4万港元[62] - 2023年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为3.38511亿港元,2022年为3.49121亿港元[110] - 2023年度集团五个最大客户收益总额占集团收益总额约87%,最大客户收益占比约49%[111] - 2023年度集团向五个最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占集团采购总额约73%,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约60%[112] 业务发展 - 公司继续发展澳洲悉尼物业发展项目,并考虑多项可行性[6][11] - 公司于2015年收购的澳洲土地规划建议书已获委员会批准及部门允许推进,预计12 - 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19][24] - 公司已开始与潜在运营商就保健及医疗设施进行磋商,最后规划阶段待确定首选运营商后开展[28] - 集团业务策略是选取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加强和扩大业务范畴,维持审慎和有纪律的财务管理[34] - 集团将加强销售能力,探索商品多元化,发展澳洲悉尼项目,把握市场商机[37] 投资情况 - 2016年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认购2143.1万股浙能锦江普通股份,总认购价1928.79万新加坡元,约1.11727亿港元[3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2年持平[32] - 2023年12月31日,锦江股份公允值为3687.7万港元,较2022年的3668.3万港元增加,占集团总资产9%,与2022年持平[33] - 2023年新加坡元兑港元升值2%,2022年为1%,录得汇兑收益;2023年锦江股份市价自年初下跌2%,2022年为25%[33] - 集团看好浙能锦江前景,认为投资该公司能为股东带来可持续且有吸引力的回报[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收购[36] 风险管理 - 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公司将审慎经营业务并注意风险,物色发展良机[7] - 公司对销售金属业务客户维持严谨信贷监察,认为依赖主要客户相关风险不重大[16] - 集团货币资产等主要以港元等计价,财务表现可能受澳元及新加坡元波动影响,预计未来货币波动无重大营运困难或资金问题,回顾年度未订对冲安排[56] 公司治理 - 曹建国自2014年5月1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2017年6月16日任董事会主席等职[72] - 馮櫓銘自2017年5月1日任公司执行董事,6月17日任行政总裁,还在多家公司任职[77] - 金曉錚博士自2017年8月22日任公司执行董事,曾在名力集团任职[80] - 陳詠梅博士自2017年5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机构任职且获多项荣誉[82][83] - 趙敬仁先生自2020年9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3年相关经验[86] - 汪長禹先生自2017年5月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影视行业任职多[89] - 麥寶文女士自2020年10月19日任公司公司秘书,有超19年工作经验[91] - 馮櫓銘为公司控股股东馮海良之子,与其他董事等无关系[78] - 金曉錚博士、陳詠梅博士、趙敬仁先生、汪長禹先生与公司其他董事等无关系[80][83][87][89] - 馮櫓銘、金曉錚博士、陳詠梅博士、趙敬仁先生、汪長禹先生在公司及其相联法团股份等无权益[79][81][84][88][90] - 麥寶文女士获香港理工大学公司管治硕士学位等多项专业认可[91] - 公司英文名和双重外文名自2023年10月20日起由「Hailia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海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改为「Shuoa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碩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4] - 公司股份英文和中文简称自2023年12月11日上午九时起分别由「HAILIANG INTL」和「海亮國際」改为「SHUOAO INTL」和「碩奧國際」,股份代号「2336」不变[95] - 公司标志和网址自2023年12月11日起分别更改,以反映公司名称变更[96][97] - 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冯橹铭于2023年12月不再担任杭州璞荧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15]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赵敬仁自2024年1月15日起辞任凯升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职务[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执行董事曹建国和冯橹铭在海亮集团旗下从事金属贸易业务的公司担任董事及拥有权益[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冯海良、宁波哲韬、海亮集团及富邦均持有12.07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6.48%[13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18.16亿股普通股[1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已发行或存在之债券[14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银行贷款或其他借贷[145] - 2023年度,公司并无订立或存在涉及全部或重大部分业务管理及行政的合约[127] - 2023年度,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记录[128] - 2023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安排使董事可通过购买股份或债权证获利[129] - 2023年度,无与集团业务有关且董事有重大权益的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130] - 2023年度,公司不知悉任何违反相关法例及规例且有重大影响的事宜[138] - 公司将在2024年6月17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6月12日至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6月11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地点[151][1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后至年报日期无重大事项发生[1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内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准则,相关雇员遵守不较标准守则宽松之准则[160][161]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成员间无重大关系[163] - 公司为新任董事提供就任须知,鼓励董事持续专业发展,2023年为董事举办一次外部供应商培训[167][168] - 2023年公司举行了4次董事会会议及2次股东大会[170] - 公司采用双领导架构,主席曹建国负责监管董事会运作,行政总裁冯橹铭带领执行日常运作[174]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各董事任期三年,需至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175] - 董事会成立四个委员会,包括审核、提名、薪酬及信贷委员会[177] - 薪酬委员会由陈咏梅博士、赵敬仁先生及汪长禹先生组成,主席为陈咏梅博士[1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80] - 2023年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在无 - 100万港元等级的有6人[182] - 提名委员会由汪长禹先生、曹建国先生、陈咏梅博士及赵敬仁先生组成,主席为汪长禹先生[1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185] - 审核委员会由赵敬仁先生、陈咏梅博士及汪长禹先生组成,主席为赵敬仁先生[186] - 执行董事曹建国、冯橹铭、金晓铮董事会会议亲自出席率分别为75%、100%、100%,股东大会亲自出席率均为100%;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咏梅、赵敬仁、汪长禹董事会会议亲自出席率分别为75%、100%、75%,股东大会亲自出席率均为100%[1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信贷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189][193] - 审核委员会年内审阅集团2022年度经审核财报、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财报等多项工作[189] - 公司已制定举报政策及系统,雇员关注事宜会提交审核委员会[190] - 信贷委员会由冯橹铭先生及金晓铮博士组成,负责审阅销售及信贷资料等[191][192] - 董事会于2022年8月26日采纳独立意见机制,每年审阅实施及成效[193] - 董事确认对编制2023年度综合财报的责任,年末不知悉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不明朗因素[196] - 董事会将部分企业管治职能委派给审核委员会[197]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中汇安达,2023年度审核及非审核服务酬金分别为70万港元及15.9万港元[198][199] - 董事会负责维持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检讨有效性[200] - 文档介绍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在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情况[200] 股息与证券交易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101] - 2023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情况[107] 其他事项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也无[5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作银行融资担保,2022年12月31日也无[5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批准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有向附属公司注资158.4万港元但未订合约未拨备[5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有购买物业等719.6万港元已订约未拨备[60] - 回顾年度集团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年报日期董事会无授权重大投资或增加资本资产计划[61] - 集团业务运营审慎利用资源,坚持循环再造及减废原则,认为物业发展业务最易影响环境,回顾年度无重建建设工程影响不重大[64][66] - 报告期末后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71]
海亮国际(0233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2 16:51
财务收益情况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37,164千港元,较2022年的122,135千港元有所增长[1] - 2023年公司毛利为9,313千港元,2022年为8,191千港元[1] - 2023年来自外界客户的总收益为137,164千港元,2022年为122,135千港元[24][26] - 按主要产品或服务分拆,2023年销售金属收益67,433千港元,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收益69,731千港元[23] - 按客户地域位置分拆,2023年中国(不包括香港)收益69,731千港元,香港收益67,433千港元[23] - 2023年下半年金属销量上升,销售金属业务收益6743.3万港元(2022年:3782.1万港元),占总收益49%(2022年:31%),分部溢利50.5万港元(2022年:10.3万港元)[63]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收益6973.1万港元(2022年:8431.4万港元),分部亏损273.3万港元(2022年:113.3万港元)[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1.37164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12%,毛利931.3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14%[91] - 物业发展业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分部收益,分部亏损170.9万港元,较2022年的158万港元有所增加[95] 财务亏损情况 - 2023年公司营运亏损为12,611千港元,2022年为10,238千港元[1] - 2023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12,766千港元,2022年为10,538千港元[1]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62港仙,2022年为0.54港仙[1]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12,766千港元,2022年为10,564千港元[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23年为1131.3万港元,2022年为981.3万港元[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1276.6万港元,全面开支总额1240.3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131.3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62港仙[91] 其他全面收益与开支 - 2023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为363千港元,2022年为开支27,090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全面开支总额为12,403千港元,2022年为37,628千港元[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2,014千港元,流动资产为322,589千港元,流动负债为40,929千港元[14] - 2023年资产总额为404,603千港元,2022年为426,498千港元[25] - 2023年负债总额为41,061千港元,2022年为48,509千港元[25] - 2023年12月31日,锦江股份公允价值为3687.7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9%,年度公允价值收益194000港元,因新加坡元兑港元升值2%及锦江股份市价下跌2%所致[7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667万港元,较2022年的36728万港元有所下降[7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22589亿港元,2022年为3.40255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8166亿港元,2022年为2.93472亿港元[10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按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为4092.9万港元[10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维持在0.5%,2022年为2.0% [107] 收入与成本情况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72千港元,2022年为100千港元[26]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55千港元,2022年为326千港元[26]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含员工成本、折旧及短期租赁开支约10,634,000港元,2022年约11,427,000港元[28] - 2023年研发成本含员工成本及折旧约3,926,000港元,2022年约3,875,000港元[28] - 2023年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约122,000港元,2022年约4,521,000港元[32] - 2023年发展中待售物业为203,800千港元,2022年初为214,477千港元[33] - 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2023年为2075.3万港元,2022年为2091.4万港元[53] - 已售存货成本2023年为12586.4万港元,2022年为11211.2万港元[53] - 研发成本2023年为496.3万港元,2022年为483.7万港元[53] 业务情况分析 - 2023年集团整体收益及毛利较2022年同期有所改善,金属材料价格波动减弱且下行,通胀及经济前景不明对销售金属业务影响缓解,汇兑亏损减少[62] - 集团给予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客户的信贷期一般介乎10日至90日(2022年:10日至60日),销售金属业务一般须预先付款[35] 股本情况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23年为1131.3万港元,2022年为981.3万港元[54]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扣除拨备)2023年为2378.1万港元,2022年为2599.9万港元[56]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1815910767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法定股本为10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37][58] - 2023年公司已发行股本无变动,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分为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80]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结余包括与应收票据相关款项约191万港元,2022年无此项[8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2年持平[102] 业务策略与展望 - 集团业务策略为选取投资机会扩大业务,维持审慎财务管理,资金来自内部资源、对外债务或股本融资[74][79] - 集团将密切监察外汇风险,2023年12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81][82] - 集团预计提交发展建议书后,12 - 18个月内取得澳洲土地发展许可,董事会未决定将该土地转变为保健及医疗设施[68][71] - 集团积极提倡土地规划,探索其他发展策略及方案可能性,加快审批程序[98] - 2020年7月集团向委员会递交规划建议书,将土地高度限制由12米大幅增加至45.5米[99] - 集团已开始与潜在运营商就保健及医疗设施进行磋商,最后规划阶段待确定首选运营商后开展[101] - 展望未来,集团将加强销售能力、探索商品多元化,发展澳洲悉尼项目[105] 公司信息变更 - 2023年11月8日公司名称变更登记,12月11日公司网址变更[111][112] - 公司英文名稱由「Hailia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更改為「Shuoa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中文名稱由「海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更改為「碩奧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自2023年10月20日起生效[126] - 公司股份英文簡稱由「HAILIANG INTL」更改為「SHUOAO INTL」,中文簡稱由「海亮國際」更改為「碩奧國際」,自2023年12月11日上午9時正起生效[127] 公司会议与股息 - 公司將於2024年6月17日舉行股東週年大會[131] - 董事會不建議派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任何股息(2022年:無)[132] - 公司將於2024年6月12日至2024年6月17日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132] - 為符合出席股東週年大會並投票資格,所有過戶文件連同股票須不遲於2024年6月11日下午4時30分送交公司香港股份登記分處[132] 企业管治与董事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上市規則附錄十四(自2023年12月31日起重新編號為附錄C1)所載之企業管治守則內所有適用守則條文[133] - 公告日期,董事會包括三名執行董事和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134] 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246名雇员,2022年约214名;回顾年度员工总成本为2075.3万港元,2022年为2091.4万港元[114]
海亮国际(0233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6 16:31
流动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1822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0255亿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为8683.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387.8万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8238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3472亿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18,22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0,255千港元有所下降[189] 流动负债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为3583.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78.3万港元;流动比率维持在8.8倍,2022年12月31日为7.2倍[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5,83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6,783千港元有所下降[189] 员工情况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约有177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约214名;回顾期员工总成本为1112.8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052万港元[12] 亏损及开支情况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期亏损812.8万港元,2022年为690.9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全面开支为486.6万港元,2022年为1380.6万港元;全面开支总额为1299.4万港元,2022年为2071.5万港元[2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开支总额为1083.8万港元,2022年为1903.2万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为215.6万港元,2022年为168.3万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812.8万港元(2022年:690.9万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开支486.6万港元(2022年:1380.6万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开支总额1299.4万港元(2022年:2071.5万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38.1万港元(2022年:573.3万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35港仙(2022年:0.32港仙)[107]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开支)总额为 - 12,994千港元,较2022年下半年的 - 16,913千港元亏损有所收窄[190] 税项情况 - 2023年及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香港利得税拨备[29] - 2023年及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海外税项拨备[30] 或然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也无[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也无[46] 浙能锦江投资情况 - 公司对浙能锦江前景乐观,认为投资具吸引力,将为股东带来可持续及具吸引力回报[4] - 公司持有浙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1.47%股权,2023年6月30日公允值为3726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683千港元[5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58] 每股亏损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6381千港元,2022年为5733千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数目均为1815911千股[31]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宣派[32][47] 物业、厂房及设备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约23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3477000港元;出售账面净值约73000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录得亏损约65000港元,2022年同期无出售情况[36] - 2022年12月31日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金额为719.6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0 [62] 业务收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销售金属收益为0千港元,2022年为37821千港元;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收益为32300千港元,2022年为40691千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按收益确认时间分拆,销售金属收益为0千港元,2022年为37821千港元;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收益为32300千港元,2022年为40691千港元[4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323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59%(2022年:7851.2万港元)[107] - 2023年上半年金属业务无分部收益(2022年:3782.1万港元),分部溢利30.7万港元(2022年:8万港元)[108]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益323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4069.1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338.1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226.7万港元[110] - 澳洲物业发展业务2023年上半年无收益,2022年6月30日也无收益;2023年上半年亏损86.8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74.9万港元[110]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3.2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7.8512亿港元;本期亏损为812.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90.9万港元[146] 发展中待售物业情况 - 发展中待售物业2022年1月1日为21447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1月1日为202875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99425千港元[56]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结余中应收票据相关款项约281.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无此项[59] - 2023年6月30日,30日以内应收贸易账款为1569.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33.8万港元;31 - 60日为164.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9.4万港元;61 - 90日为120.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6万港元 [71] 应付贸易账款情况 - 2023年6月30日,30日以内应付贸易账款为1583.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2.5万港元;31 - 60日为255.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2.1万港元;61 - 90日为211.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2.6万港元 [72] 股本情况 - 法定1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均为1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均为1815.9万港元 [7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分为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162] 主要管理人员报酬情况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短期福利报酬为88.5万港元,退休福利报酬为23.908万港元,与2022年相同 [76] 股份权益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冯海良先生、宁波哲韬、海亮集团及富邦拥有12.07207299亿股股份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66.48% [81]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 [88] 财务报告审核情况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已由核数师及审核委员会审阅,董事会在审核委员会建议下正式批准 [83] - 董事会于2023年8月25日批准及授权刊发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告 [64] -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相关规定编制[192] - 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核,但由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根据相关准则进行审阅[193] 毛利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226.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9%(2022年:279.5万港元)[107] 存货及研发成本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成本约577.6万港元(2022年:约585.9万港元)[93]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约217.6万港元(2022年:约175.7万港元)[93] 集团权益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644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728亿港元[1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56,44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7,280千港元有所下降[189] 锦江股份投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58.3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公允值亏损297.7万港元[132] - 锦江股份市价自2023年初开始上升2%,2022年6月30日为下跌4%[132] 业务权益情况 - 公司拥有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附属公司50.21%权益[110] 规划建议情况 - 2020年7月集团向委员会递交规划建议书,将土地高度限制由12米大幅增加至45.5米[129] - 2023年5月自愿规划协议已在委员会常会提呈并获通过[114] 重大投资或收购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无重大投资或收购[116] - 回顾期内,集团无持有重大投资或重大收购或出售任何附属公司,报告日期董事会无授权进行重大投资或增加资本资产的计划[165] 资产抵押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资产抵押作为银行融资担保,2022年12月31日也无[136] 已订约资本承担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已订约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为719.6万港元[137] 资产负债比率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于0.7%,2022年12月31日为2.0%[161] 已批准资本承担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批准资本承担为151.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8.4万港元[164] 雇员福利计划情况 - 集团向香港雇员作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供款,中国附属公司雇员参加中央退休金计划,澳洲附属公司雇员获提供保证退休金[166] 绿色办公措施情况 - 集团坚持循环再造及减废原则,实施双面打印等绿色办公室措施[167] 发展许可预期情况 - 提交发展建议书后,集团预期12 - 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156] 非流动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3,50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6,243千港元有所下降[189] 非流动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89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26千港元有所下降[189] 资产净额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364,99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7,989千港元有所下降[189] 非控股权益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8,55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709千港元有所下降[189]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为4806千港元,2022年为1600千港元[19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8千港元,2022年为-3471千港元[19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551千港元,2022年为656千港元[19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199千港元,2022年为5700千港元[191]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3878千港元,2022年为100681千港元[191] - 2023年上半年外汇汇率变动影响为153千港元,2022年为100千港元[191]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海亮国际(0233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17:19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2,3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8,512千港元下降58.86%[1]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26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95千港元下降18.96%[1] - 2023年上半年营运亏损为8,01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811千港元增加17.68%[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8,12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936千港元增加17.19%[1] - 2023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8,12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909千港元增加17.64%[1]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0.35港仙,2022年同期为0.32港仙[1]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外界客户的收益为3230万港元,2022年为7851.2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除融资成本及所得税抵免前分部亏损为394.2万港元,2022年为293.6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812.8万港元,2022年为693.6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7.3万港元,2022年为0.6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1.3万港元,2022年为12.5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1112.8万港元,2022年为1052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成本为2917.1万港元,2022年为7484.1万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638.1万港元,2022年为573.3万港元[17] - 2023年上半年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约为2.3万港元,2022年约为347.7万港元[18] - 2023年6月30日发展中待售物业为19942.5万港元,2022年1月1日为21447.7万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323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59%;毛利226.5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9%;亏损812.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90.9万港元;其他全面开支486.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80.6万港元;全面开支总额1299.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071.5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38.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73.3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35港仙,2022年同期为0.32港仙[26] 公司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3,50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6,243千港元下降3.1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18,22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0,255千港元下降6.4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5,839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6,783千港元下降23.3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364,99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7,989千港元下降3.4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23,35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9,469千港元有所减少[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批准但未订立合约的向附属公司注资为1,512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84千港元减少;已签订合约的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为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196千港元[2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为3.1822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3.40255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2.8238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2.93472亿港元),流动比率维持于8.8倍(2022年12月31日:7.2倍) [5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权益为3.5644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3.6728亿港元) [5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于0.7%(2022年12月31日:2.0%) [5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批准资本承担为151.2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8.4万港元[5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并无已订约资本承担,2022年12月31日为719.6万港元[6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销售金属业务无分部收益,2022年6月30日为3782.1万港元;分部溢利30.7万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8万港元增加[28]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分部收益3230万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4069.1万港元减少;分部亏损338.1万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226.7万港元增加[30] - 物业发展业务无分部收益,2022年6月30日也无;分部亏损86.8万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74.9万港元增加[31] 土地规划相关进展 - 土地规划的规划建议书已获委员会批准,并取得该部门允许继续推进[32] - 提交发展建议书后,公司预期12个月至18个月内取得发展许可[37] - 规划建议书将土地高度限制由12米大幅增加至45.5米(经修改)[38] - 2016年7月25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申请认购2143.1万股浙能锦江普通股份,总认购价为1928.79万新加坡元(约1.11727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浙能锦江已发行股本总数1.47% [44] - 2021年12月,委员会地方规划小组审查并多数同意规划建议书,2022年3月获委员会批准提交该部门,6月该部门发出入门决定允许推进 [39][40] - 2023年5月,集团与委员会落实的自愿规划协议在委员会常会提呈并获通过 [41]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尚未决定将土地转变为保健及医疗设施 [43] 集团投资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投资锦江股份公允值收益58.3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公允值亏损297.7万港元),锦江股份市价自2023年初上升2%(2022年6月30日:下跌4%) [45] 集团人员相关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约有177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约214名[61] - 回顾期员工总成本为1112.8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052万港元[61] 公司合规及报告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规定准则[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业绩未经审核,已由核数师及审核委员会审阅,由董事会批准[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7] - 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公告已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6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于网站刊载[69] 公司股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815.910767万港元,分为18.1591076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 [55] 集团或然负债及资产抵押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和资产抵押作银行融资担保 [57][58]
海亮国际(0233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6:47
业务板块收益与盈亏情况 - 销售金属分部2022年收益3.7821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31%,录得溢利10.3万港元[1] - 开发及提供电子装置解决方案业务2022年收益8431.4万港元,录得亏损113.3万港元[2] 业务发展相关 - 集团预计12 - 18个月内取得土地发展许可[5] - 集团业务策略为选取投资机会扩大业务,维持审慎财务管理[9] - 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销售金属、电子装置解决方案及物业发展业务[32] 市场与风险因素 - 集团面临澳洲房地产市场需求减少、零售价格下跌及竞争加剧风险[14] - 集团财务表现可能受澳元及新加坡元波动影响,但预计不会造成重大问题[17] 财务状况 - 2022年末集团流动资产3.40255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2.93472亿港元,流动比率7.2倍[15] - 2022年末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批准资本承担为158.4万港元,较2021年的171.5万港元有所下降[4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储备总额为3.49121亿港元,2021年为3.85102亿港元[66] 购股计划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22年6月27日届满,2022年未授出购股,年报日期无未行使购股[34][39] - 行使购股计划项下购股时,认购价由董事会厘定,至少为规定三项中的最高者[35] - 当公司收到参与者签署函件副本及1港元款项时,购股视为已获接纳[37] - 建议授出日期前12个月内,授予参与者购股获行使时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超限额须股东批准[62] - 除董事会另有厘定,购股可行使前参与者无需达成表现目标[63] 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冯海良先生、宁波哲韬、海亮集团及富邦均持有1,207,207,29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66.48%[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1,815,910,767股普通股[101] 客户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个最大客户收益总额占集团收益总额约83%,最大客户收益占集团收益总额约33%[86] 董事相关 - 曹建国先生及金晓錚博士将在应届股东大会轮值告退,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4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六名董事组成,三名执行董事,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7] - 公司根据董事责任、对集团贡献、集团盈利能力及市况厘定董事薪酬[79] - 公司为新任董事提供就任须知,确保其了解集团业务及监管责任[109] - 所有董事已提供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培训的记录[110] - 公司认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年报日期,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85][108]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任期三年,每三年至少轮值告退一次[129]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3年6月26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104] - 2022年公司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及一次股东大会[111] - 2022年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115] - 2022年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11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赵敬仁先生、陈咏梅博士、汪长禹先生出席率均为100%(3/3)[137][1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信贷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冯橹铭先生出席率为100%(1/1)[158] 委员会职责与运作 - 董事会成立审核、提名、薪酬及信贷四个委员会[114] - 审核委员会审阅并建议董事会批准集团2022年上半年未经审核财务报表[120] - 薪酬委员会2022年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133] - 信贷委员会由冯橹铭先生及金晓铮博士组成,主席为冯橹铭先生[157] - 审核委员会负责就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提建议,监督财务汇报等制度[154] - 董事会将部分企业管治职能委派给审核委员会,外聘核数师为中汇安达[159] - 提名委员会按准则审视退任董事贡献,董事会按建议推荐重选董事[176] - 提名委员会负责审核及监察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执行情况[179] - 提名委员会按准则物色、评估董事候选人,推荐给董事会,董事会决定是否批准委任[196] 合规与监管 - 全体董事确认2022年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规定准则[121] - 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一名有专业资格,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占三分之一[113] - 公司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有关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规定[149] - 董事确认对编制2022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负责,年末不知悉影响持续经营重大不明朗因素[158] 培训与发展 - 2022年公司为董事举办一次外部供应商培训[125] - 麦宝文女士自2020年10月19日起获委任为公司秘书,2022年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90] 核数师相关 - 公司核数师在过往三年无变动,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提呈决议案重新委聘中汇安达为核数师[81][10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付或应付中汇安达审核及非审核服务酬金分别为680,000港元及149,000港元[145] 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公司建立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聘请外部顾问进行检讨并编制风险登记册[161][163] - 董事会对集团内部监控系统成效进行年度检讨,未发现重大缺陷及违规,认为系统有效充足[149] - 公司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内部审计职能,董事将每年检讨是否设立[147] 股东相关政策 - 2022年3月25日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利用多种机制与股东通讯[170] - 2022年董事会审阅股东通讯政策,认同其有效性,公司采纳新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194]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提请后2个月内举行,若董事会21日内未召开,提请人士可自行召开[190] - 股东提名非退任董事参选,通知期不得早于寄发股东大会通告翌日开始,不得迟于大会举行日期前7日结束,且不少于7日[191] 股息政策 - 公司派付股息受开曼群岛公司法及组织章程细则限制,会不时检讨股息政策[174] - 根据股息政策,公司在集团盈利且不影响正常运营前提下可考虑派息,董事会决定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195] 董事提名政策 - 2019年1月1日公司采纳董事提名政策,提名时考虑多项因素[175] 董事会多元化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规定确保成员技能、经验等方面平衡,董事候选人甄选多角度考虑[19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为女性董事,达成性别多元化目标[179]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联交所相关指引编制[184] 员工性别比例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全体员工中男性占35%,女性占65%,公司希望实现性别平衡[200] 其他 - 集团采取审慎务实策略应对经济不确定因素,致力提升财务表现[13] - 集团密切监测新冠疫情影响,必要时另行披露[15] - 年内,董事等无主要客户及供应商的实益权益[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