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高健康生活(02370)

搜索文档
力高健康生活(0237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24 22:55
财务表现 - 2023年度收益约为449.3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增加约2.8%[1] - 2023年度毛利约为125.7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减少约12.0%[2] - 毛利率由2022年度的约32.7%降至2023年度的约28.0%[3] - 2023年度净利约为0.3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度减少约97.3%[4] - 二零二三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99人民币[40] 公司业务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社区增值服务、社区康养服务和IT及智能建设服务[26] - 公司已确定三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分别为物业管理、康养服务和其他,主要经营决策者根据对经调整除所得税前溢利的计量评估分部的表现[28] - 公司向主要经营决策者提供的其他资料按与财务报表一致的方式计量,分部业绩的计量基准不包括折旧、分账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业绩、融资收入/成本净额和所得税开支以及上市开支的影响[29] 资金流动 - 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存在资金流动,包括可退还的诚意金A约1亿人民币和诚意金B约40.6百万人民币[19] - 公司在潜在收购九家目标公司时支付了约30.8百万人民币的可退还保证金,截至年底已全部退还[20] - 公司与力高地产集团之间的资金流动金额介于200元至61.5百万人民币之间,公司向力高地产集团的资金净额约为107.5百万人民币[21] - 公司应收(付)力高地产集团款项净额约为73.84百万人民币[2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首次应用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本,对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没有重大影响[23] - 公司未提前应用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和修订本,预计未来不会对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24]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是中国江西省领先的物业管理服务供应商,服务网络覆盖长江三角洲、大湾区、环渤海地区及华中地区等核心区域[65] - 公司始终秉持“力致健康美好生活”的品牌理念,依托“生活+健康”的“双管家”服务理念,以科技赋能业务,以品质服务业主,业绩取得了稳健增长[65] - 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顺应需求和技术的发展逻辑,制定与自身业务契合的发展战略,深化服务的品质,加大市场化发展的力度,持续提升运营管理的效率,同时把控经营和管理风险,确保稳健经营[64]
力高健康生活(0237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24 22:54
财务收益情况 - 2022年收益约4.371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约3.543亿人民币增加约23.4%[2] - 2022年毛利约1.429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约1.158亿人民币增加约23.4%[2] - 2022年和2021年毛利率保持稳定,约为32.7%[2] - 2022年纯利约1000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约4010万人民币减少约75.2%[2]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70分人民币,2021年为21.43分人民币[6]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约2289.2万人民币,2021年约4050.5万人民币[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437,113千元,2021年为354,327千元[43] - 2022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256,500千元,较2021年的202,099千元有所增长[43] - 2022年物业管理分部来自外部客户的综合收益为389,972千元[48] - 2022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6,037千元,年内溢利为9,953千元[48] - 2021年来自外部客户的综合收益为354,327千元,年内溢利为40,133千元[50] - 2022年来自力高地产集团及其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收益约占集团收益的26%,2021年为32%[54] - 2022年政府补助约2,290,000元,2021年为3,243,000元[6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3,189千元,2021年为32,140千元[71] - 2022年公司收益约4.371亿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3.4%;溢利约1000万人民币,较2021年减少约75.2%;溢利及其他全面收益约2290万人民币,较2021年减少约43.5%[115] - 公司收益来自物业管理、非业主增值、社区增值三个业务分部,2022年物业管理服务收益约2.565亿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6.9%;非业主增值服务收益约1.102亿人民币,同比增加约18.1%;社区增值服务收益约7050万人民币,同比增加约19.4%[119][121] - 集团毛利从2021年约1.158亿元增至2022年约1.429亿元,增幅约23.4%,毛利率稳定在约32.7%[132] - 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从2021年约42.9%增至2022年约43.3%[134] - 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从2021年约43.6%增至2022年约44.1%[135]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约5480万元增至2022年约5820万元,增幅约6.3%[139]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1年约350万元增至2022年约6920万元[140] - 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1年约4050万元减至2022年约2290万元[14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1年约3250万元减至2022年约1610万元[145] 业务规模情况 - 2022年总合同总建筑面积约2670万平方米,较2021年的约2450万平方米增加约9.1%[4] - 2022年在管建筑面积约1960万平方米,较2021年的约1580万平方米增加约24.0%[4] - 2022年末在管总面积约1960万平方米,较2021年末增加约24.0%;合同总面积约2670万平方米,较2021年末增加约9.1%[115][116]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2021年也未宣派[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及2021年末期股息[70]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179] 资金流动与债务情况 - 2022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约为3137.9万元,2021年经营现金流入净额约为3503.2万元[1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约809.2万元因关联方等违约事件交叉违约,需立即到期偿还[19] - 集团为缓解资金压力制定多项措施,包括与贷款人和债权人协商、管理债务结构、加快收回客户服务收入等[20][21] - 2022年集团流向力高地产集团的资金净额约为1.075亿元[2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与甲方存在资金流动,可退还诚意金A约1亿元已在2022年底前退还,诚意金B 4060万元已在2023年底前退还[3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力高地产集团款项(贸易应收款项除外)约为7384万元[33] - 2022年就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确认减值亏损47,433千元,2021年为3,646千元[63]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60179亿人民币,2021年为1.50797亿人民币[76]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关联方款项为1.09903亿人民币,2021年为6082万人民币[76]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第三方款项为1.33459亿人民币,2021年为7602万人民币[76] - 2022年其他应收款项为4713.6万人民币,2021年为1293.1万人民币[76]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中0至30天的为1.55089亿人民币,2021年为6718.1万人民币[80]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中超365天的为3656.8万人民币,2021年为458万人民币[80] - 2021年1月1日来自客户合约的贸易应收款项为9060.2万人民币[78]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准备方面,2021年初亏损准备总计3894千元,2021年末为7540千元,2022年末为54973千元[88] - 贸易应付款项2022年为13703千元,2021年为18513千元;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2022年为78772千元,2021年为54895千元[90] - 2022年末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按1.5% - 11.34%年利率计息,2021年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3%的年利率[96] - 2022年末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违约金额约8092000元,该部分借款将按贷方要求立即到期并分类为流动负债[97] - 与收购芜湖森林有关的未支付代价2022年约2413000元,2021年为4310000元[100] - 银行及其他借款2022年为18253千元,2021年为10231千元[102] - 2022年末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利率约3.87%,2021年为1.50%[103] - 2022年末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10161000元以物业抵押担保,8092000元由附属公司管理层担保,2021年无后者情况[103] - 2022年度力高地产集团与集团资金往来金额介乎约200百万元至61.5百万元[110] - 公司应收力高地产集团款项(贸易应付╱应收款项除外)净额为5.2121亿人民币,应付净额为27.7万人民币[111] - 2022年服务成本约2.942亿人民币,较2021年增加约23.3%,主要因在管面积增加致雇员福利、清洁绿化及外包开支增加[124]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拨备)从2021年约1.294亿元增至2022年1.889亿元[150] - 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扣除减值拨备)从2021年约2140万元增至2022年约7130万元[151] - 合约负债从2021年约7630万元增至2022年9850万元[15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491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1.237亿元[158] - 借款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020万元增加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人民币1830万元[16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2.007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6030万元[16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约1.8倍,2021年为1.3倍[166] - 2022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5.5%,2021年为6.3%[16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人民币1016.1万元以若干物业抵押作担保,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815.7万元[168] 公司运营决策情况 - 2023年4月6日董事会成立独立委员会对三项审核事项进行独立问询[24] - 集团就潜在收购支付约3080万元可退还保证金,已在2023年底前全部退还[24][31] - 2022年10 - 12月集团就潜在收购九间目标公司支付约3080万元可退还保证金,已在2023年底前全部退还[31] - 2024年1月18日独立专业顾问发出独立问询调查结果报告,1月31日公司发布主要调查结果[30] - 主要经营决策识别出物业管理、康养服务及其他三个可报告经营分部[46] - 公司将围绕竞争优势巩固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地位,通过内部增长、策略收购及与第三方合作扩大项目组合[118] - 公司将继续提供“生活 + 健康”双管家服务,提高品牌价值和客户体验,发展资讯科技业务并升级自有平台[118]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益增加主要因向力高地产集团提供全新及多元化资讯科技服务[122] - 社区增值服务收益增加主要因在管项目增加,停车费及装修建筑垃圾费增加[129] 财务准则影响情况 - 本年度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集团财务状况及业绩表现无重大影响[35] - 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预计未来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36][41] 资产情况 - 2022年资产净值约3.32629亿人民币,2021年约1.62234亿人民币[13] - 2022年可呈报分部资产总计542,655千元,总综合资产为586,699千元[48] - 2022年可呈报分部负债总计243,897千元,总综合负债为254,070千元[48] - 2021年初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5.03亿人民币,2022年末降至4.2148亿人民币[74] - 2021年初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2.5193亿人民币,2022年末降至5.5198亿人民币[75] 员工情况 - 2022年员工成本为175,006千元,2021年为157,858千元[64] - 2022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即期所得税为24,420千元,2021年为22,359千元[67] - 2022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187,808千股,2021年为150,000千股[71] - 2022年3月31日公司透过股份首次公开发售发行50,000,000股股份[7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2449名全职雇员,2021年为2676名[17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1.75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1.579亿元[174] 公司治理与合规情况 - 公司制定书面风险管理政策,保留风险登记册并引入管理团队至少每年向董事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的规定,管理团队已完成风险评估并于2024年2月26日报告结果[185] - 公司将继续审阅及监察企业管治常规以确保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8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及条款不逊于此标准的雇员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88]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永拓富信审阅集团采纳的会计准则及政策以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189] - 罗兵咸永道自2023年6月30日起辞任公司核数师,永拓富信任职至公司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190] 股份与股东相关情况 - 法定股本2022年末增至100000000港元,发行股份2022年末为200000000股[107] - 公司股份自2023年3月29日起暂停买卖,目前正在履行复牌指引项下的其他条件[176] - 为确定出席2024年6月28日举行的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的股东资格,公司于2024年6月25日至2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在2024年6月2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96] 业绩公告情况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97]
力高健康生活(0237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8 18:01
财务数据对比(2022年上半年与2021年同期)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207,81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173,944千元人民币增长19.5%[12]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67,85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60,001千元人民币增长13.1%[12] - 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2.7%,较2021年同期的34.5%下降5.3%[12]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及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8,19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17,300千元人民币增长5.2%[12]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7.11分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9.35分人民币下降24.0%[1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2.0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5%[15][19][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溢利为1820万人民币,同比增长5.2%[15] - 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9470万人民币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1.214亿人民币,增长约28.2%[25][26][29]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5150万人民币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5070万人民币,减少约1.7%[25][26][30] - 社区增值服务收益从2021年上半年约2770万人民币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3570万人民币,增长约28.8%[25][26][31] - 服务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约1.139亿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1.4亿元,增幅约22.8%[34][35] - 2022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25.2%,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44.1%,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41.8%,较2021年同期分别为25.3%、44.6%、47.1%,前两者稳定,后者下降[37][38] - 其他收益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约310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130万元[40]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20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230万元[40]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303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3770万元[40]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从2021年上半年约24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300万元[40] - 融资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约1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20万元[40] - 融资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3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60万元[42]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1140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810万元[42]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1年上半年约1750万元增至2022年上半年约2550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1年上半年约1400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约1240万元[4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20.7812亿元,2021年同期为17.3944亿元[8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6.7854亿元,2021年同期为6.0001亿元[8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2.6174亿元,2021年同期为2.8435亿元[8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6317亿元,2021年同期为2.8730亿元[8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1.8192亿元,2021年同期为1.7300亿元[88][9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2446亿元,2021年同期为1.4024亿元[8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7.11分,2021年同期为9.35分[8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货币换算差额为7287万元,2021年同期为159万元[9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5479亿元,2021年同期为1.7459亿元[9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207,81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73,944千元人民币[135] - 2022年上半年来自力高地产及其关联企业的收益贡献占比32.6%,2021年同期为36.6%[135][13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29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127千元人民币[139] - 2022年上半年总销售成本、销售及营销开支及行政开支为179,94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46,234千元人民币[142]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8,12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1,430千元人民币[14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44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4,024千元人民币[153]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7.11分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9.35分人民币[153] 财务数据对比(2022年6月30日与2021年12月31日) - 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为529,59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89,341千元人民币增长36.0%[12] - 2022年6月30日总负债为187,05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7,107千元人民币下降17.6%[12] - 2022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42,54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2,234千元人民币增长111.1%[12] - 物业、厂房及设备结余从2021年12月31日的5620万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5610万元[45]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拨备)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1.294亿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1.73亿元[45] - 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扣除减值拨备)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2140万元减至2022年6月30日的约1610万元[45]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1850万元略微减至2022年6月30日的约1810万元[45] - 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5710万元减至2022年6月30日的约5420万元[47] - 合约负债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7630万元减少至2022年6月30日的约6620万元[47] - 借款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1020万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约1430万元[47] - 2022年6月30日,以港元计值的银行借款约为119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50万港元[47] - 2022年6月30日,以人民币计值的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410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零[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22770万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2370万元[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24210万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6030万元[4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2.39倍,2021年12月31日约为1.28倍[4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4.2%,2021年12月31日为6.3%[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款由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2750万元(2021年12月31日:人民币2680万元)的若干物业质押作抵押并由公司提供担保[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29,597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89,341千元人民币增长约36.02%[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87,05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7,107千元人民币下降约17.64%[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342,542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2,234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11.14%[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6,220千元人民币,而2021年12月31日无股本记录[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储备为288,169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9,827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21.97%[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控股权益为38,15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2,407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7.73%[9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8,081千元,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3,595千元,上市开支的应计费用为400千元,应付代价为2,270千元,应付关联方款项为1,865千元,借款为14,325千元,租赁负债为9,002千元,总计89,538千元[12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8,513千元,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1,711千元,上市开支的应计费用为3,631千元,应付代价为2,703千元,应付关联方款项为33,695千元,借款为10,231千元,租赁负债为9,110千元,总计119,594千元[12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45,251千元,较期初48,388千元有所减少[16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为56,077千元,较期初56,158千元略有减少[1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为189,146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50,797千元人民币[17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法定股本为1,000,000,000股,股份面值等额为81,108千元人民币;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200,000,000股,股份面值等额为16,220千元人民币[182][18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14,325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0,231千元人民币[19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以港元计值的银行借款按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1.3%的实际年利率计息,与2021年12月31日相同[190][19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以人民币计值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按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1.7%至加5.75%的实际年利率计息,2021年12月31日为零[191][19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以港元计值的银行借款以账面价值为27,475,000元人民币的物业抵押作担保,2021年12月31日为26,772,000元人民币[191][192]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0 - 30天为70,411千元人民币,31 - 60天为21,370千元人民币等[179] - 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中0 - 30天为67,181千元人民币,31 - 60天为10,618千元人民币等[17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1年内须偿还的借款金额为482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96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1至2年须偿还的借款金额为133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96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2至5年须偿还的借款金额为3153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996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超过5年须偿还的借款金额为501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5304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借款金额为1432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23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为1808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8513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9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4190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
力高健康生活(0237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8 16:39
财务业绩 - 2021年公司收益为人民币35430万元,同比增长59.9%[13] - 2021年公司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4050万元,归属公司所有者的为人民币3250万元[13] - 2021年公司收益从约2.216亿元增加约59.9%至约3.543亿元[44][45] - 2021年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从约1.36亿元增至约2.021亿元,增长约48.7%,主要因2020年12月31日收购芜湖森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47] - 2021年非业主增值服务收益9323.9万元,占比26.3%;社区增值服务收益5898.9万元,占比16.7%[47] - 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从2020年约1.36亿元增至2021年约2.021亿元,增幅约48.7%[48]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益从2020年约6120万元增至2021年约9320万元,增幅约52.3%[50][51] - 社区增值服务收益从2020年约2440万元增至2021年约5900万元,增幅约141.3%[52] - 服务成本从2020年约1.448亿元增至2021年约2.386亿元,增幅约64.7%[53] - 公司毛利从2020年约7680万元增至2021年约1.158亿元,增幅约50.8%,毛利率从34.7%降至32.7%[57][59] - 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从2020年的28.3%降至2021年的24.8%[58][59] - 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从2020年的44.7%降至2021年的42.9%[61][67] - 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从2020年的46.0%降至2021年的43.6%[62][68] - 行政开支从2020年约1990万元增至2021年5480万元,增幅175.8%[65]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拨备净额从2020年约140万元增至2021年约350万元[66] - 行政开支从2020年约1990万元增至2021年约5480万元,增幅175.8%,主要因业务扩张、收购及上市开支[71]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从2020年约140万元增至2021年约350万元,因物业管理服务收益增加[72] - 融资收入从2020年约20万元增至2021年约30万元,融资成本从2020年零增至2021年约70万元[75] - 所得税开支从2020年约1390万元增至2021年约1910万元,因业务扩张致应课税溢利增加[75] - 年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从2020年约4400万元减至2021年约4050万元[75] - 无形资产从2020年底约5010万元减至2021年底约4840万元,因客户关系及物业管理合约摊销[75]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0年底约2520万元增至2021年底约5620万元,因购置办公室及停车位[77][8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0年底约9060万元增至2021年底约1.294亿元,因在管项目增加及业务扩张[79][84]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0年底约980万元增至2021年底约1850万元,因在管建筑面积增加[81][8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0年底约1.373亿元减至2021年底约1.237亿元,因收购及还款[92] - 借款从2020年12月31日的约460万元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约1020万元,原因是购置香港办公室及停车位订立按揭贷款协议[96] - 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约1.23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约1.373亿元减少,主要因结算收购芜湖森林现金代价及偿还银行借款[97] - 2021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约6030万元,高于2020年12月31日的约5250万元[97] - 2021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约1.3倍,高于2020年12月31日的约1.2倍[97]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0年12月31日的3.8%升至2021年12月31日的6.3%,主要因2021年12月31日增加银行借款约1020万元[99] - 2020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由附属公司董事提供物业质押作抵押,该借款于2021年已还清;2021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由账面价值约2680万元的物业质押作抵押并由公司担保[99] - 2021年公司对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总收益的33.4%,2020年为32.3%;单一最大客户(力高集团及其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占总收益的32.4%,2020年为30.5%[187] - 2021年公司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4.3%,2020年为8.7%;单一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1.0%,2020年为2.5%[1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根据开曼群岛公司法的可分派储备包括约人民币12090万元的保留盈利,2020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8990万元[18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发行任何债权证[189] 业务规模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管总建筑面积达15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1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合同总建筑面积为24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9%[1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管项目97个,在管总建筑面积15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17.5%;合同总建筑面积24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21.9%[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订约管理力高集团开发的81个物业项目,含51个在管项目(在管总建筑面积920万平方米)及30个已订约待交付项目(总合约建筑面积570万平方米)[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来自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的在管面积占总在管面积的41.1%[32] 行业地位 - 公司在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中的排名上升至第40位[15][18] - 公司在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中排名从2020年的48位升至2021年的40位[32] - 公司获中国指数研究院颁发中国物业服务优秀运营企业--健康生活服务,两个管理项目获“2021中国五星级物业服务小区”称誉[38][41] 服务体系与业务发展 - 公司依靠“生活 + 健康”双管家服务体系强化基础社区服务[17] - 公司深化增值服务培育,为客户创造更好生活服务[17] - 公司以技术赋能业务,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17] - 公司依托“生活 + 健康”双管家服务体系,做实做强基本社区服务,深耕增值业务,以科技赋能业务[19] - 2022年公司致力于成为有温度的健康生活方式缔造者,以“生活 + 健康”双管家服务体系提供全面高品质服务[22][26] - 公司建立“生活 + 健康”双管家服务体系,提供综合服务[32] - 公司致力于成为有温度的健康生活方式缔造者,秉持“力致城市健康生活家”价值理念,以“生活 + 健康”双管家服务体系服务客户[101] - 集团主要通过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及社区增值服务三条业务线提供多种服务[173] 未来规划 - 公司将巩固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地位,通过内部增长、策略收购及与第三方合作扩大项目组合[23][26] - 公司会继续发展资讯科技业务并升级自有资讯科技平台,最大化成本效益并提升服务水平[23][26] - 公司将巩固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地位,通过多种方式扩大项目组合,继续提供优质服务,发展IT业务并升级平台[101] - 未来行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101] - 所得款项净额预计用途为约55.0%用于战略投资及收购,约15.0%用于升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约10.0%用于提升生活管家服务,约10.0%用于扩充社区康养服务,约10.0%用于一般业务用途及营运资金[180][183] 行业环境 - 2021年物业管理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行业集中度提升,更注重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19][29] - 新冠疫情期间公司业务和主要供应商未受重大影响,公司抓住疫情带来的机遇,满足客户新需求[29] - 集团面临中国经济、房地产市场、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政策、服务供需、资金获取、分包商合作、适应新市场、新市场竞争、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风险及不确定性[176] 公司上市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9] - 公司于2021年2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2年3月31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面值为每股0.1港元[173]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在联交所上市,全球发售按每股4.1港元发行5000万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556亿港元[180] 公司荣誉与认证 - 公司子公司深圳中天云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7] - 公司附属公司深圳中天云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认证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 - 2021年12月23日,公司附属公司深圳中天云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认证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40] 人员变动与资质 - 黄若青于2021年2月10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6月1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及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有超3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验[103] - 唐承勇于2021年2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6月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有超2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验[109][114] - 黄燕雯于2021年2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6月1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集团营运管理及发展[117] - 黄若青是公司控股股东之一,为执行董事黄燕琪的父亲、黄燕雯的叔叔[103] - 唐承勇1986年7月获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学学士学位[116] - 黄若青1990年7月获华侨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08] - 黄燕雯2015年7月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学位[118] - 唐承勇2008年4月加入集团,任UG Management总裁[109] - 黄燕雯2015年9月加入集团,任UG Management总裁助理[117] - 黄若青2015 - 2018年任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2020年9月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106] - 黄燕琪26岁,2021年2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6月1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公司品牌管理及业务策略制定实施[122][126] - 刘与量69岁,2022年3月1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5年企业管治经验[124][127] - 施荣怀60岁,2022年3月1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1984年3月起任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30][133] - 施荣怀目前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建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优品360控股有限公司等[135] - 施荣怀曾于2011年5月至2019年6月任中国织材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自2017年2月任贝尔环球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该公司股份于2018年8月24日取消上市[136] - 周明笙49岁,2022年3月14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等方面有逾27年经验[140][143] - 周明笙目前在Teamway International Group Holdings Limited等3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5] - 姜玥50岁,2020年6月加入集团任UG Management主席,2021年4月任集团物业管理部门总经理[150] - 姜玥在房地产行业有逾19年经验,曾在中国恒大集团等公司任职[151] - 姜玥在2015 - 2016年获得多个房地产行业相关荣誉[152] - 施先生曾于2011年5月 - 2019年6月任中国织材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2017年2月起任百营环球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37] - 百营环球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股份自2011年7月4日起暂停买卖,2018年8月24日起被联交所取消上市地位[137] - 施先生2021 - 2022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目前为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139] - 周明笙1995年11月取得香港科技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2003年11月起成为注册内部审计师[147] - 周明笙2014 - 2016年为中国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目前为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的监事[145][146] - 姜玥于2020年6月加入集团,2021年4月任物业管理部总经理,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有逾19年经验[153] - 林梅于2008年4月加入集团,2021年4月任物业管理部副总经理,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有逾20年经验[157] - 向国祥于2016年7月加入集团,2021年4月任IT部总经理,曾负责软件项目管理和打造信息系统[159] - 惠春雨于2013年12月加入集团,负责公司财务和会计事务[162] - 姜玥于2017年12月获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商务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2月获全国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证书,2013年12月获认证为物业管理师[157] - 林梅于2000年12月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及管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4月完成清华大学“高级经济管理总裁领导力研修班”[157] - 向国祥于2006年6月获湖北民族大学食品科学及工程学士学位,2020年6月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