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零售供应链(03928)

搜索文档
S&T HLDGS(0392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5-31 19:30
收益与利润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31,885,141新元,较去年同期的30,744,905新元增长3.7%[2] - 公司服务收益为31,608,291新元,较去年同期的30,452,505新元增长3.8%[2] - 公司租金收益为276,850新元,较去年同期的292,400新元下降5.3%[2] - 公司毛利为1,786,156新元,较去年同期的641,341新元增长178.5%[2]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7,111新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2,795,857新元大幅改善[2]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6新分,较去年同期的亏损0.59新分大幅改善[2]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六个月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80,252新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2,835,155新元,实现了扭亏为盈[25]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6新分,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0.59新分,显著改善[25]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的3070万新元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3190万新元,增长约120万新元[53] - 公司毛利从2022年上半年的60万新元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180万新元,增长约120万新元[53] - 公司从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280万新元转为2023年上半年的盈利30万新元[53] - 公司总收益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30.7百万新元增加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31.9百万新元,增长3.9%[62] - 建筑服务收益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30.4百万新元增加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31.6百万新元,占总收益的99.1%[62] - 毛利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0.6百万新元增加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1.8百万新元,毛利率从2.1%提升至5.6%[64] - 公司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净亏损2.8百万新元转为2023财年上半年的净溢利0.3百万新元[73] 资产与负债 - 公司资产净值为29,276,369新元,较去年同期的28,996,117新元增长1.0%[4] - 公司流动负债为26,936,453新元,较去年同期的30,222,725新元下降10.9%[3]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为9,179,358新元,较去年同期的14,221,061新元下降35.5%[4] - 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总账面值从2022年9月30日的13,438,698新元下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10,704,429新元,主要由于出售和撇销[27] - 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从2022年9月30日的8,497,036新元下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6,763,378新元,主要由于租赁土地和厂房的减少[28] - 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从2022年9月30日的10,213,000新元保持不变至2023年3月31日,而合营下持有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从5,945,000新元下降至4,440,000新元[29]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9月30日的8,263,952新元下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5,868,909新元,主要由于应收款项的减少[32] - 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从2022年9月30日的2,577,211新元增加至2023年3月31日的3,851,930新元,主要由于向分包商垫款的增加[33] - 合約資產總額為19,155,202新元,較去年同期的21,692,831新元下降11.7%[35] - 合約負債為201,823新元,較去年同期的17,085新元大幅增加1081.2%[37] - 貿易應付款項總額為4,611,437新元,較去年同期的4,277,396新元增加7.8%[39] - 銀行透支及借款總額為17,173,522新元,較去年同期的22,786,276新元下降24.6%[40] - 租賃負債總額為2,056,050新元,較去年同期的2,626,907新元下降21.7%[41] - 應付保留金為4,121,333新元,較去年同期的4,136,761新元下降0.4%[38] - 貿易應付款項中,30日內到期的金額為2,229,979新元,較去年同期的1,467,984新元增加51.9%[39] - 銀行借款中,超過五年到期的金額為5,004,225新元,較去年同期的6,871,171新元下降27.2%[40] - 租賃負債的加權遞增借款利率介乎2.3%至5.1%,較去年同期的2.3%至5.6%有所下降[41]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拥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8.8百万新元,相比2022年9月30日的9.0百万新元略有减少[78]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的银行透支、银行借款及租赁负债总额为19.2百万新元,相比2022年9月30日的25.4百万新元有所减少[7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2年9月30日的87.6%下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65.7%,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减少[79] - 公司已质押约0.5百万新元的银行存款、账面值约6.8百万新元的自住物业、账面值约10.2百万新元的投资物业及账面值约4.4百万新元的合营下持有之投资物业,以获得银行融资[80] - 公司拥有以港元计值的银行结余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约为8.0百万新元及0.3百万新元,面临外汇风险[82] - 公司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从2022年9月30日的10,213,000新元(占总资产的13.7%)增至2023年3月31日的10,213,000新元(占总资产的15.6%)[85] - 公司合营下持有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从2022年9月30日的5,945,000新元(占总资产的8.0%)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4,440,000新元(占总资产的6.8%)[86] - 公司拥有约16.9百万新元的履约保证金或然负债,与2022年9月30日持平[92] 成本与开支 - 公司融资成本为554,261新元,同比下降4.9%[21] - 公司未分配其他收入为99,359新元,同比下降81.9%[15] - 公司未分配其他收益及亏损为1,424,235新元,同比增长416.1%[15] - 公司未分配行政开支为2,767,206新元,同比下降30.8%[15] - 公司未分配融资成本为554,261新元,同比下降4.9%[15] - 其他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0.5百万新元减少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0.1百万新元,主要由于政府补贴减少[65]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0.3百万新元增加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1.4百万新元,主要由于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增加[66] - 行政开支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4.0百万新元减少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2.8百万新元,主要由于专业费用和机械开支减少[69]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2年3月31日的204名减少至2023年3月31日的197名,员工成本总额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4.2百万新元降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3.9百万新元[90] 市场与行业 - 新加坡经济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0.1%,较上一季度的2.1%增长放缓[55] - 新加坡建筑业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8.5%,延续上一季度的10%增长[55] - 建设局预测2023年建筑合约价值将介于270亿新元至320亿新元之间,公营界别占60%[56] - 建设局预测2024年至2027年建筑需求将每年介于250亿新元至320亿新元之间[56] - 私营界别2023年建筑需求预计介于110亿新元至320亿新元之间,与2022年持平[57] - 公司面临原材料、劳工及分包合约通胀压力等市场不利因素,对业务盈利能力保持审慎乐观态度[58] -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生产力和技术能力,增强在投标及交付新建筑项目中的竞争优势[59] 投资与融资 - 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净收益为2,278,593新元,同比增长3026.5%[19] - 公司2023财年上半年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约15,000新元,2022财年上半年为零[93] - 股份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86.3百萬港元,其中66.4百萬港元已動用,餘下19.9百萬港元預計將於2023年9月30日前動用[95] - 已動用款項中,21.8百萬港元用於加強財務狀況,31.0百萬港元用於增強機隊,11.6百萬港元用於加強人力資源[95] - 投資建築資訊模型及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5.3百萬港元和收購投資物業的14.6百萬港元尚未動用,預計將於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95][96] - 延遲動用款項的原因包括COVID-19疫情影響、供應中斷、通脹高企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96] - 公司需要更多時間篩選合適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供應商以提升營運效率[96] - 新加坡政府近期推出的樓市降溫措施導致公司需要更多時間尋找合適的物業[9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遵守聯交所上市規則附錄十四所載之企業管治守則[99] - 自2019年8月23日採納購股權計劃以來,截至2023年3月31日,未有購股權獲授出或行使[100] - 2023財年上半年,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未進行任何上市證券的購買、出售或贖回[101] - 審核委員會認為公司2023財年上半年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業績符合適用會計準則及上市規則[102]
S&T HLDGS(0392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1-20 16:32
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益从2021年的4740万新元增加至2022年的6710万新元,增长约1970万新元[11] - 公司从2021年的毛损500万新元转为2022年的毛利320万新元[11] - 公司净亏损从2021年的1120万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150万新元,减少约970万新元[11] - 公司2022年总收益为67.1百万新元,同比增长41.6%[21] - 公司2022年土木工程收益为55.9百万新元,占总收益的83.3%[21] - 公司2022年建筑服务收益中,私营客户贡献50.6百万新元,占76.0%[23] - 公司2022年服务成本为63.9百万新元,同比增长21.7%[24]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4.8%,较2021年的毛损率10.6%转亏为盈[26] - 其他收入由2021年的2.4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1.1百万新元,主要由于COVID-19相关政府补贴减少约1.0百万新元[27]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由2021年的1.1百万新元增加至2022年的4.0百万新元,主要由于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净额增加约2.1百万新元[27] - 行政开支由2021年的8.7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8.2百万新元,主要由于专业费用减少[29] - 融资成本由2021年的1.3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1.2百万新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减少[31] - 年内亏损由2021年的11.2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1.5百万新元,主要由于收益及毛利上升[34]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由2021年的9.3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9.0百万新元,银行透支及借款总额由2021年的28.9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25.4百万新元[37]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1年的94.8%下降至2022年的87.6%,主要由于银行透支及租赁负债减少[38]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可供分派储备为970万新元,较2021年的1120万新元有所下降[118] - 公司决定不派发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21] 经济环境与市场挑战 - 公司面临全球阻力,包括乌俄战争、加息潮、中国封控政策及全球供应链中断[1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2022年的3.2%下调至2.7%[13] - 新加坡2022年GDP增长率为3.5%,2023年预计缩减至0.5%至2.5%[14] - 新加坡2022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4.1%,较上一季度的4.5%有所放缓[14] - 新加坡2022年建造合约预计授出价值为270亿至320亿新元,公营界别占60%[15] - 公司行政开支及材料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仍受压力[13] - 公司延迟动用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供应链中断、通胀高企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公司采取了审慎的现金管理策略[51] 业务运营与项目 - 公司业绩改善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干扰缓解,建筑服务收益及毛利增加[12] - 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收益净额增加,但部分被COVID-19相关政府补贴减少所抵消[12] - 公司2022年依赖分包商执行项目,分包费用占服务成本总额的65.9%[18] -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技能和采纳数码解决方案来提高技术能力和生产力[17] - 公司以340万新元出售一项物业,录得净收益约170万新元[155] - 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分别为17.8%和54.6%[162] - 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占总收益分别为19.7%和73.6%[162] - 公司在报告期内开展了约40个建筑项目,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覆盖了这些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184] 企业管治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整体管理、制定业务策略及监督集团运营[73] - 公司已采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14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作为其企业管治常规守则[71] - 公司董事会定期举行会议,制定整体策略、监督业务发展及财务表现,并向管理层委派职责及权限[7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中至少有一人具备适当的专业资格或会计及财务管理专长,确保董事会严格遵照相关准则编制财务报告[74] - 公司非执行董事的委任有指定任期,并须接受重选,陈国荣先生及谭汉辉先生的任期由2022年8月23日开始为期三年[75] - 公司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涵盖持续业务运作计划、项目管理、企业融资、环境、社会及管治等议题[76][77][78]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年内全面遵守该守则[79] - 公司薪酬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张德泰先生(2021年11月26日辞任)和许洲昌先生(2021年11月26日获委任)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和谭汉辉先生组成,陈国荣先生为主席[80] - 公司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及架构,并审阅及批准管理层薪酬建议[80] - 公司薪酬委员会已检讨集团薪酬政策及架构,并批准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方案[82] - 公司提名委员会由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和黄家宝先生组成,方顺发先生为主席[83] - 公司提名委员会负责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及组成,并物色适合担任董事会成员的人士[84] - 公司提名委员会在提名董事候选人时考虑技能及经验、多元化、投入时间、资格及独立性等因素[85] - 公司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和许洲昌先生分别自2019年9月和2021年11月起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协议[8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和谭汉辉先生自2022年8月起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续聘委任函[87]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汉辉先生、陈国荣先生和黄家宝先生组成,谭汉辉先生为主席[89] - 公司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财务及会计政策与常规及财务报表[90] - 公司年度审计服务支付给现任核数师的酬金为746,953新元[93] - 公司董事会全部由男性董事构成,性别多元化有待改善[97] - 公司已执行独立检讨员就审计结果提供的推荐建议,认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有效及充足[99] - 公司董事会认为独立审阅人出具的审阅报告内容及结果合理及可接受[100] - 公司董事会认为实施的补救及改进措施足以处理从审计结果识别出的内部控制弱点[101] - 公司已委聘外部顾问执行内部审计职能,并已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程度[102] - 公司股东持有不少于缴足股本十分之一时,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04]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的详细资料载于年报的“企业管治报告”一节[128]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3年3月15日举行[129] - 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持有公司75%的股份,共计360,000,000股[136] - 宏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5%的股份,方顺发先生和張德泰先生分别实益拥有宏德50%的股份[136][137] - 方顺发先生和張德泰先生被视为公司一致行动的控股股东,共同持有公司75%的已发行股本[136][139]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了责任保险,以提供适当保障[135]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年度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2]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报告由董事会负责,详细资料载于年报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一节[115] - 公司致力于将环境、社会及管治因素融入所有建筑活动,为持份者带来可持续的长远价值[185] - 公司董事会负责评估和确定与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的风险,并监督管理层确保设置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186] - 公司已成立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及相关部门的全职员工组成,负责监督及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187] - 公司通过多种沟通渠道与主要持份者(包括雇员、客户、供应商等)进行定期及公平的沟通,并定期审阅各持份者群体的需求及期望[190] - 公司进行了重要性评估,识别出21个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并通过重要性矩阵对这些议题进行优先排序[196] - 公司致力于优化自然资源的使用,减少建筑及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有效管理碳足迹以提高生产力和财务业绩[197] - 公司培养雇员、承包商及客户的环保意识,采取措施有效管理资源消耗及减少环境污染[198] - 公司在新加坡的项目需遵守多项环境法规,包括《建筑管制(环境可持续发展)规例》、《环境保护管理法》等[199] - 公司在报告期间未发现任何重大环境法律及规例方面的违规事项[199] - 公司目标在下个报告期间保持废弃物处理及处置方面的法律法规违规事项为零[200] 资本与投资 - 公司投资物业总公平值从2021年的9,703,000新元增长至2022年的10,213,000新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3.0%上升至13.7%[41] - 合营下持有的投资物业总公平值从2021年的6,215,000新元下降至2022年的5,945,000新元,占总资产比例从8.3%下降至8.0%[42] - 公司资本开支在2022年约为1.0百万新元,与2021年持平[49] - 公司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86.3百万港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动用66.4百万港元,未动用19.9百万港元[50] - 公司需要更多时间筛选合适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供应商以提升运营效率[51] - 由于新加坡政府实施楼市降温措施,公司需要更多时间寻找合适的物业[51] - 公司预期剩余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将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年度前动用,具体取决于当前经济环境的发展及其对新加坡业务运营的影响[52] - 公司出售位于新加坡的物业,交易价格为3.72百万新元,预计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68] - 公司已收到交易款项中的约186,000新元[169]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已执行独立检讨员就审计结果提供的推荐建议,认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有效及充足[99] - 公司董事会认为独立审阅人出具的审阅报告内容及结果合理及可接受[100] - 公司董事会认为实施的补救及改进措施足以处理从审计结果识别出的内部控制弱点[101] - 公司已委聘外部顾问执行内部审计职能,并已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程度[102]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载于年报的“管理层讨论及分析”一节[122]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持有公司75%的股份,共计360,000,000股[136] - 宏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5%的股份,方顺发先生和張德泰先生分别实益拥有宏德50%的股份[136][137] - 方顺发先生和張德泰先生被视为公司一致行动的控股股东,共同持有公司75%的已发行股本[136][139] - 公司确认自上市以来一直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65] 审计与核数师 - 公司更换核数师,由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接替德勤[166] - 公司将继续聘用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167] - 公司年度审计服务支付给现任核数师的酬金为746,953新元[93]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参与者提升表现和效率,并吸引和挽留对集团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重要的参与者[143]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最多4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45] - 任何合资格参与者在12个月内因行使购股权而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46] - 购股权计划的有效期为十年,自采纳之日起计算[150] - 购股权计划参与者需在要约日期起7日内支付每份购股权1.00港元作为授出代价[148] - 购股权的行使价由董事会厘定,至少为要约日期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或面值中的最高者[14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未行使或注销任何购股权[150] - 公司董事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年度内未通过购买股份或债权证获益[151] - 公司董事、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无权益[152] 其他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204名减少至2022年的200名,员工成本从10.3百万新元下降至8.9百万新元[46]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建筑服务和物业投资,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年度无重大变动[111]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分别载于年报的“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入表”和“综合财务状况表”[112] - 公司股本和储备的变动详情分别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6和年报的“综合权益变动表”[116][117]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4[126] - 公司附属公司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127]
S&T HLDGS(0392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6-20 16:59
收益与亏损 - 公司2022年中期总收益为30,744,905新元,同比增长39.1%[9] - 公司2022年中期服务收益为30,452,505新元,同比增长38.6%[9] - 公司2022年中期租金收益为292,400新元,同比增长117.9%[9] - 公司2022年中期亏损为2,835,155新元,同比减少61.1%[9] - 公司2022年中期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59新分,同比减少61.2%[9]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累计亏损为707,826新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6,031,454新元大幅下降[15]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除税前亏损为2,795,857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7,232,363新元有所改善[18] - 公司2022财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8百万新元,相比2021财年上半年的7.3百万新元有所减少[119] - 期内亏损从2021财年上半年的7.3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财年上半年的2.8百万新元,减少4.5百万新元,主要由于收益增加及扭亏为盈[139]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2年中期资产总值为43,028,432新元,同比减少8.9%[10] - 公司2022年中期流动资产净值为8,401,546新元,同比减少23.7%[10] - 公司2022年中期非流动负债为15,374,402新元,同比减少8.3%[10] - 公司2022年中期资产净值为27,654,030新元,同比减少9.3%[10]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总资产为27,654,030新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4,393,310新元有所减少[15]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账面值为16,116,448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17,734,962新元有所下降[60]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为3,168,785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5,641,135新元有所减少[62]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租赁土地及物业账面值为8,200,329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8,426,622新元有所下降[60]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厂房及机械账面值为3,445,584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4,248,171新元有所减少[60]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汽车账面值为888,573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1,150,431新元有所下降[60]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租赁物业装修账面值为146,584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243,693新元有所减少[60]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租赁土地账面值为1,159,031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1,246,364新元有所下降[62]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厂房及机械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为1,971,784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3,398,843新元有所减少[62]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汽车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为4,233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778,407新元有所下降[62] - 公司投资物业总价值为9,703,000新元,与上期持平[68] - 合营下持有的投资物业总价值为12,430,000新元,公司权益占比50%,分占6,215,000新元[68]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1年9月30日的94.8%上升至2022年3月31日的95.5%,主要由于总权益减少[145] - 公司已向银行质押账面总值约26.5百万新元的资产,以获得银行融资[146] 现金流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经营现金净额为2,363,491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625,943新元显著增加[18]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投资现金净额为75,500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196,505新元有所减少[18]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融资现金净额为-3,084,940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1,216,889新元有所增加[20]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57,243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9,518,932新元有所减少[2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8.6百万新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9.3百万新元有所减少[144] 应收与应付款项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2,309,489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1,334,895新元显著改善[18]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合约资产为81,620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1,946,557新元有所减少[18] - 贸易应收款项从8,216,689新元减少至6,362,637新元,降幅为22.6%[71] - 贸易应收款项中30日内账龄的金额从4,856,319新元减少至3,372,286新元,降幅为30.6%[71] - 合约资产从19,745,844新元略微增加至19,816,376新元,增幅为0.4%[77] - 合约负债从334,783新元减少至127,659新元,降幅为61.9%[77] - 贸易应付款项从4,831,887新元减少至3,638,118新元,降幅为24.7%[87] - 贸易应计款项从5,282,894新元增加至7,166,297新元,增幅为35.6%[87] - 应付保留金从3,272,875新元增加至3,488,040新元,增幅为6.6%[87] - 薪金及应付中央公积金从873,771新元减少至689,866新元,降幅为21.0%[87] 成本与费用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615,914新元,较2021年同期的1,656,166新元略有减少[18] - 公司员工成本为4,241,981新元,同比下降16.2%[51] - 公司2022财年上半年服务成本增加15.8%,从26.0百万新元增至30.1百万新元[129]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1年3月31日的223名减少至2022年3月31日的204名,员工成本总额从2021财年上半年的5.1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财年上半年的4.2百万新元[155] 股息与资本管理 - 公司未宣派任何股息[54] - 公司于2022财年上半年宣派中期股息,而2021财年上半年未宣派[142] - 公司资本管理策略保持不变,通过债务与权益的最佳平衡为股东带来最大回报[99] 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主要客户贡献超过10%的总收益,其中客户III贡献7,744,801新元,客户IV贡献7,078,858新元[42] - 公司所有收益均来自新加坡市场,占总收益的100%[44] - 公司建筑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的99.0%,达到30.4百万新元[128] - 公司物业投资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的1.0%,为0.3百万新元[128] - 新加坡政府预计2022年建筑需求总量在270亿新元至320亿新元之间,公营界别占60%[120]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恢复盈利能力,并预期业务运营及财务表现将得到更强劲的复苏[121]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公司政府补贴收入为220,027新元,同比下降78.1%[45] - 公司融资成本为582,959新元,同比下降6.8%[48] - 公司2022财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减少0.7百万新元,主要由于政府补贴减少[13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1财年上半年的0.1百万新元增加至2022财年上半年的0.3百万新元,主要由于销售废料收益增加0.2百万新元[134] - 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1财年上半年的计提拨备0.1百万新元减少至2022财年上半年的拨回净收益0.3百万新元,主要由于市况好转及建筑业复苏[136] 关联方交易与股东信息 - 公司关联方交易中,方顺发先生的租金收入从2021年的36,000新元增加至2022年的42,000新元,增长了16.7%[101] - 公司关联方交易中,张德泰先生的租金收入从2021年的30,000新元减少至2022年的10,000新元,下降了66.7%[101] - 公司董事方顺发先生通过宏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5%的已发行股本[171] - 公司主要股东宏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5%的股份,方顺发先生和张德泰先生分别实益拥有宏德50%的股份[175] 财务策略与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财务状况(21.8百万港元,25.3%)、增强机队(31.0百万港元,36.0%)、加强人力(11.6百万港元,13.4%)等[166] - 公司预计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将在2022年9月30日前动用,具体取决于COVID-19疫情发展及其对新加坡经济环境的影响[167] - 公司延迟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对业务运营的长期影响,以保留现金状况及流动资金[167] - 公司所得款项净额的部分未动用金额存放于香港及新加坡的金融机构或持牌银行,作为计息存款[16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全体董事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六个月内全面遵守了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81] - 自2019年8月23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未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任何购股权,且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8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85]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并确认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186] 其他财务信息 - 公司2022财年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长39.1%,从22.1百万新元增至30.7百万新元[119] - 公司2022财年上半年毛利为0.6百万新元,相比2021财年上半年的毛损3.9百万新元有所改善[119] - 公司2022财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1%,相比2021财年上半年的毛损率17.6%有所提升[132] - 公司作出以客户为受益人的履约保证金约16.9百万新元,作为履行合约责任的担保[162] - 公司2022财年上半年未购置任何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相比2021财年同期的约1.0百万新元有所减少[163] - 公司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6.3百万港元(约15.2百万新元),其中已动用60.5百万港元,未动用25.8百万港元[16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以港元计值的银行结余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约8.0百万新元及0.6百万新元,面临外汇风险[150]
S&T HLDGS(03928)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1-31 08:58
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益从2019年的87.1百万新元减少至2020年的41.5百万新元,降幅约为45.6百万新元[15] - 2020年公司产生毛损约2.0百万新元,相比2019年的毛利13.4百万新元大幅下降[15] - 2020年公司净亏损约7.1百万新元,相比2019年的净溢利1.4百万新元显著恶化[15]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年度总收益为41.5百万新元,较2019年的87.1百万新元减少52.4%[26] - 公司建筑服务收益中,公众客户贡献的收益减少57.7%,私人客户贡献的收益减少46.3%[27] - 公司服务成本从2019年的73.7百万新元减少40.8%至2020年的43.6百万新元[28] - 公司2020年毛利率为-4.9%,较2019年的15.4%大幅下降[32] - 公司2020年其他收入为2.6百万新元,主要来自政府补贴[33] - 公司2020年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为0.9百万新元,较2019年增加0.8百万新元[36] - 公司2020年行政开支为5.8百万新元,较2019年减少0.4百万新元[35] - 融资成本由2019年的1.0百万新元增加至2020年的1.3百万新元,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增加[37] - 所得税开支由2019年的1.7百万新元减少至2020年的所得税抵免0.1百万新元,主要由于税前亏损[38] - 年内亏损由2019年的1.4百万新元大幅减少至2020年的7.1百万新元,主要由于毛利大幅减少15.4百万新元[41] - 2020年9月30日,公司拥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0.1百万新元,相比2019年的20.9百万新元有所减少[45]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19年的53.8%增加至2020年的69.1%[46] - 2020年9月30日,公司以港元计值的银行结余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约为8.9百万新元及0.03百万新元[50]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可供分派储备为13,168,000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14,155,000新元有所下降[136] - 公司决定不派发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38] COVID-19影响 - COVID-19及新加坡政府的阻断措施导致公司供应链和人力资源受到重大干扰,项目进度被大大推迟[16] - 公司部分大型项目在2019年底基本完成,但2020年获得的新项目少于2019年[16] - 公司预计未来新加坡建筑业增长将减弱,业务复苏将缓慢[17] - 由於COVID-19疫情及阻斷措施,公司延遲動用所得款項淨額,預計未動用金額將在2022年9月30日前動用[65] - 公司預計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將在2022年9月30日前動用,具體取決於COVID-19的發展情況及對新加坡經濟環境的影響[65] 业务发展 - 公司附属公司Sing Tec Development Pte. Ltd成功将建设局牌照由B1升级至A2,未来将扩展业务范围[12] - 公司依赖分包商执行项目,分包费用占2020年服务成本总额的53.6%[19] - 公司计划在2022年9月30日前动用20.9百万港元用于增强机队,9.0百万港元用于加强人力资源[64] - 公司计划在2022年9月30日前动用5.3百万港元投资建筑资讯模型及企业资源规划系统[64] - 公司计划在2022年9月30日前动用14.6百万港元收购投资物业[64] -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建筑服务和物业投资,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年度业务无重大变动[128]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汉辉先生具备会计和财务管理专长[82] - 公司已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80] - 董事会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制定整体策略、监督业务发展及财务表现[81]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梅大强先生和谭汉辉先生的任期至2022年8月止,为期三年[85] - 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和张德泰先生参与了涵盖重启建筑业领袖和COVID后房地产发展等议题的培训[86]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参与了涵盖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针对上市公司所采取强制执行行动等议题的培训[86] - 公司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职能,包括制定及检讨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81] - 公司已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确保董事会严格遵照相关准则编制财务及其他强制性报告[84] - 公司董事会已向管理层委派职责及权限,处理整体项目监督及管理、财务及会计营运监督等[81] - 公司薪酬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张德泰先生(2021年11月26日辞任)、许洲昌先生(2021年11月26日获委任)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和谭汉辉先生组成,陈国荣先生担任主席[91] - 公司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全体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及架构,并审阅及批准管理层的薪酬建议[91] - 公司提名委员会由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梅大强先生(2021年1月22日辞任)和黄家宝先生(2021年1月22日获委任)组成,方顺发先生担任主席[96] - 提名委员会负责检讨董事会的架构、规模及组成,并物色适合担任董事会成员的人士[96] - 公司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张德泰先生(2021年11月26日辞任)及许洲昌先生(2021年11月26日获委任)分别与公司订立了为期三年的服务协议[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国荣先生、谭汉辉先生及梅大强先生(2021年1月22日辞任)各自与公司订立了为期三年的委任函[99] - 公司董事须根据组织章程细则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每届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值退任[100] - 公司提名委员会已检讨董事会的架构、规模及组成,并推荐董事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膺选连任[101] - 公司于2022年1月24日举行了审核委员会会议,审阅并批准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年度的全年业绩[105] - 公司支付了240,000新元用于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费用为零[108]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致力于提升董事会效率,确保技能、经验及多元化观点的平衡[110] - 公司董事会全部由男性董事构成,性别多元化有待改善,但将继续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111] - 公司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内部监控系统,确保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的有效性[112] - 公司每年检讨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2021年已委聘独立内部监控顾问进行独立审阅[114] - 独立审阅人未发现公司管理层有欺诈行为的确实证据,也未发现管理层与分包商之间存在勾结[115] - 公司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认为独立审阅人的报告内容及结果合理且可接受,已处理核数师提出的疑虑[115] - 公司认为经改善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合理保证,审计结果的根本原因将不会再次出现[115] - 公司于2020年内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进行了有效程度的检讨[117] - 公司的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载于年报的“管理层讨论及分析”一节[139] - 公司于2020年内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8[132] - 公司于2020年内储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1[135] - 公司于2020年内章程文件无重大变动[125] - 公司董事方顺发先生和张德泰先生分别通过宏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75%的股份,各自实益拥有50%的股份[155] - 宏德控股有限公司由方顺发先生和张德泰先生分别实益拥有50%的股份[15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2020年9月30日未持有任何其他相联法团的股份或债权证[157]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于2021年5月26日举行,通过了延迟收取、省览及采纳2020年度经审核财务报表的决议[146] - 公司执行董事许洲昌先生于2021年11月26日获委任,并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服务协议[15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家宝先生于2021年1月22日获委任,并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的委任函[152]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履历详情载于年报的“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履历”一节[151]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2020年9月30日未持有任何其他相联法团的股份或债权证[157]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2020年9月30日未持有任何其他相联法团的股份或债权证[157]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2020年9月30日未持有任何其他相联法团的股份或债权证[157] - 宏德、方先生、张先生及Yeo Siew Lan女士、Ng Kwee Bee女士分别持有公司75%的股份[159][160][161]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62] - 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最多4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66] - 购股权计划的有效期为十年,自采纳之日起计算[174] - 购股权计划尚未授予任何购股权,截至2020年9月30日无购股权被行使、注销或失效[174] - 公司董事在报告期内未通过购买股份或债券获得任何利益[175] - 合规顾问均富融资有限公司及其相关人员未持有公司任何权益[176]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14.8%,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46.2%[185] - 公司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的31.6%,五大客户占总收益的65.6%[185] - 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最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190] - 公司更换核数师,德勤辞任,国卫接任[192]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由国卫审核,并在股东周年大会上续聘[193] - 公司参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计划,未参与其他退休金计划[183] - 公司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2[184]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的业务[197] - 公司董事会已审阅并批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99] - 公司重视与客户、供应商及雇员的关系,维持良好合作关系[186][188][189] 资金管理 - 股份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86.3百萬港元,其中21.8百萬港元(25.3%)用於加強財務狀況,31.0百萬港元(36.0%)用於增強機隊[6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動用所得款項淨額為35.6百萬港元,未動用金額為50.7百萬港元[64] - 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存放於香港及新加坡的金融機構或持牌銀行作為計息存款[64] 人力资源 - 2020年9月30日,公司共雇有228名雇员,员工成本总额约为8.9百万新元[55] - 公司计划在2022年9月30日前动用9.0百万港元用于加强人力资源[64] 资产与投资 - 2020年9月30日,公司作出以客户为受益人的履约保证金约13.4百万新元[61] - 2020年9月30日,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约5.1百万新元[62] - 公司计划在2022年9月30日前动用14.6百万港元收购投资物业[64] 股息政策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旨在维持足够现金储备以应对营运资金需求和未来增长[137] 风险管理 - 公司的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载于年报的“管理层讨论及分析”一节[139] - 公司于2020年内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进行了有效程度的检讨[117] 环境、社会及管治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的业务[197] - 公司董事会已审阅并批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99]
S&T HLDGS(03928)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6-29 17:4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中期总收益为32,254,748新元,同比下降34.4%[7] - 公司2020年中期服务收益为31,976,547新元,同比下降34.6%[7] - 公司2020年中期毛利为4,998,756新元,同比下降36.7%[7] - 公司2020年中期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928,145新元,同比下降8.3%[7] - 公司2020年中期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40新分,同比下降31.0%[7]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累计溢利为25,819,595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21,136,309新元增长22.1%[14]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总资产为54,181,451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29,907,702新元增长81.1%[14]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028,704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4,057,978新元增长171.8%[22]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5,078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2,707,124新元下降103.1%[19]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15,845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113,890新元增长1406.5%[19]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380,116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2,195,161新元增长281.7%[22]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941,785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1,440,407新元下降34.6%[19]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使用权资产折旧为687,293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0新元增长100%[19]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融资成本为631,194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462,074新元增长36.6%[19]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3,909,293新元,较2019年同期的7,630,136新元下降48.8%[19]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溢利为2,364,951新元,同比下降17.65%[91]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开支为436,806新元,同比下降43.18%[91]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40新分,同比下降31.03%[95] - 公司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32.3百万新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34.3%[179] - 公司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5.0百万新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36.7%[179] - 公司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纯利为1.9百万新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53.7%[179]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32.0百万新元,同比下降34.6%[191] - 公众客户贡献的收益减少13.3百万新元,同比下降46.5%[191] - 私人客户贡献的收益为16.7百万新元,占总收益的52.2%[191] - 服务成本减少14.0百万新元,同比下降33.9%[192] - 毛利为5.0百万新元,同比下降36.7%,毛利率为15.5%[193] - 其他收入增加至0.2百万新元,主要由于政府补贴和租赁设备租金收入增加[194] - 其他收益或亏损为净收益0.6百万新元,主要由于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净收益增加[197] - 行政开支为2.8百万新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维持稳定[198] - 融资成本为0.6百万新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维持稳定[199] - 所得税开支减少0.4百万新元至0.4百万新元,主要由于除税前溢利减少[200]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0年中期非流动资产为39,769,301新元,同比增长13.3%[10] - 公司2020年中期流动负债为26,636,107新元,同比下降34.8%[10] - 公司2020年中期资产净值为54,181,451新元,同比增长3.7%[10] - 公司2020年中期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1,028,704新元,同比下降47.3%[10]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14,714,349新元,同比下降16.30%[98]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1,745,176新元[98]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终止了账面值为184,085新元的使用权资产租赁安排[99]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重新分类了账面值为935,000新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至使用权资产[98]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累计折旧为14,585,723新元[98]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租赁物业折旧年限为30年[104] - 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汽车折旧年限为5年[104]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为9,140,000新元,与2019年9月30日持平[113] - 公司合营下持有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为7,020,000新元,其中50%权益为3,510,000新元[116]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7,029,895新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6,962,400新元[120] - 公司未开账单收益为534,778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1,239,640新元有所下降[120]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30日内的款项为2,141,217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3,010,442新元有所减少[12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超过1年的款项为70,298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58,593新元有所增加[121] - 公司投资物业的公平值采用直接比较法确定,参考市场上最近的可比销售交易[110] - 公司投资物业的最高及最佳用途为其现时用途[112] - 公司所有投资物业均已抵押给银行以获取银行融资[113] - 公司合营下持有的投资物业公平值同样采用直接比较法确定[117]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逾期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4,821,183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6,399,489新元有所下降[125]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减值拨备为67,495新元,与2019年9月30日持平[126]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896,841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1,061,031新元有所下降[130]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合约资产总额为34,105,917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36,243,539新元有所下降[131]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合约资产减值拨备为9,177新元,与2019年9月30日持平[135]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合约负债总额为0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119,705新元有所下降[131]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14,221,050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23,875,071新元有所下降[145]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为5,569,235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4,185,265新元有所增加[145]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贸易应计款项为4,617,005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11,505,756新元有所下降[145] - 公司于2020年3月31日的应付保留金为2,757,777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的3,411,401新元有所下降[145] - 应付分包商的保留金预计将在正常经营周期内支付,分类为即期[146] - 自供应商采购的平均信贷期介于30至60日或须于交付时付款[146] - 截至2020年3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的账龄分析显示,30日内应付款为1,604,040新元,31日至60日为1,712,325新元,61日至90日为1,635,890新元,超过90日为616,980新元[148] - 银行透支以固定市场年利率5.5%计息,由公司担保作抵押[149] - 银行借款由自住物业及投资物业的首笔法定按揭、公司担保及1,754,962新元的银行存款抵押[150] - 融资租赁责任的最低租赁付款现值为1,670,241新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偿还款项为857,067新元[153] - 租赁负债的到期日分析显示,第1年到期1,839,635新元,第2年1,229,304新元,第3年370,162新元,第4年98,053新元,第5年97,992新元,第6年及以后1,266,345新元[157] - 公司2020年3月31日的履约保证金为14,815,883新元,较2019年9月30日增加63.7%[175] 业务分部 - 公司建筑服务收益为31,976,547新元,同比下降34.6%[65] - 公司土木工程收益为29,616,087新元,同比下降26.9%[65] - 公司楼宇建筑工程收益为2,012,400新元,同比下降74.3%[65] - 公司物业投资租金收益为278,201新元,同比增长6.2%[65] - 公司政府客户收益为15,277,539新元,同比下降46.6%[65] - 公司企业客户收益为16,699,008新元,同比下降17.8%[65]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建筑服务分部收益为31,976,547新元,同比下降34.6%[74]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物业投资分部收益为278,201新元,同比增长6.2%[74]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32,254,748新元,同比下降34.4%[74]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建筑服务分部业绩为4,792,142新元,同比下降38.0%[74]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为206,614新元,同比增长31.1%[74]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业绩为4,998,756新元,同比下降36.7%[74]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主要客户I贡献收益8,364,844新元,同比下降66.8%[77]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政府补贴收入为60,015新元,同比增长119.9%[79] - 公司土木工程收益为29.6百万新元,占总收益的91.7%[186] - 公司楼宇建筑工程收益为2.0百万新元,占总收益的6.2%[186] - 公司其他配套服务收益为0.4百万新元,占总收益的1.2%[186] - 公司物业投资业务收益为0.3百万新元,占总收益的0.9%[186]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 - 公司初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的日期为2019年10月1日[40] - 公司采用累计追补法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要求将初次应用该准则的累计影响确认为对初次应用日期保留盈利期初结余的调整[4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改变了公司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方式,要求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46] - 公司确认的租赁负债为2,971,195新元,其中1,300,954新元与先前经营租赁承担有关[59] - 公司使用加权平均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为2.25%来确认租赁负债[58] - 公司确认的使用权资产为1,300,954新元,与先前经营租赁承担有关[59] - 公司重新分类的融资租赁资产为2,916,194新元,作为使用权资产[60] 其他 - 公司于2018年12月18日完成重组,成为集团的控股公司,业务通过新加坡附属公司进行[36] - 公司于2018年12月18日向宏德配发及发行60股股份作为转让代价[32] - 公司预计2020年及2021年新加坡建筑业的增长将因COVID-19的持续影响而减弱[181]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2020年3月31日止六个月的薪酬为988,495新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9.7%[172] - 公司通过股份发售获得所得款项总额约128.4百万港元(22.6百万新元),扣除包销佣金及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为86.3百万港元(15.2百万新元)[166][167]
S&T HLDGS(03928)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1-21 17:05
财务表现 - 公司收益从2018年的83.9百万新元增加15.5%至2019年的96.9百万新元,主要由于进行中项目数量增加[10] - 公司毛利率从2018年的15.7%略微增加1.7%至2019年的17.4%,主要由于私人客户服务盈利能力提高[10] - 公司2019年除税后纯利为4.9百万新元,较2018年的6.8百万新元有所减少,主要由于上市开支及行政开支增加[10] - 公司2019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0.9百万新元,净债务权益比率为10.1%,资产净值约为52.3百万新元[10] - 公司每股资产净值约为0.11新元[10] - 公司收益从2018年的8390万新元增长15.5%至2019年的9690万新元[18] - 2019年公司溢利因上市开支减少27.9%至490万新元,若不计上市开支,溢利将增加17.6%至860万新元[19] - 公司2019年土木工程收益为7950万新元,占总收益的82.0%,较2018年增长13.2%[26] - 2019年私人客户贡献的收益大幅增加44.3%至4560万新元,主要由于23个新私营项目贡献1730万新元[29] - 公司2019年毛利为1690万新元,较2018年增长28.0%,毛利率从15.7%提升至17.4%[31] - 公司2019年服务成本增加13.2%至8000万新元,与收益增长大体一致[30] - 公司2019年其他收入减少至20万新元,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减少及向执行董事垫款无利息收入[32] - 公司2019年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为50万新元,较2018年减少,主要由于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下降[33] - 行政开支增加至6.2百万新元,同比增长26.5%,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增加及加薪导致的员工成本增加[37] - 融资成本增加至1.0百万新元,同比增长42.9%,主要由于银行透支及借款增加[38] - 所得税开支增加至1.7百万新元,同比增长41.7%,主要由于除税前溢利增加[39] - 除税后溢利减少至4.9百万新元,主要由于上市开支及行政开支增加[40] - 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增加至20.9百万新元,同比增长464.9%[43] - 资产负债比率下降至50.2%,较2018年的101.4%显著改善[48] - 员工总数增加至226名,员工成本总额增加至10.7百万新元[51] - 公司2019年收益为96,872,098新元,拥有226名全职雇员[200] 上市与融资 - 公司通过上市筹集了86.3百万港元(15.2百万新元)的净额,用于业务扩展及加强企业管治[9] - 公司2019年上市开支为3.8百万新元,较2018年的0.6百万新元大幅增加[10] - 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6.3百万港元,计划用于加强财务状况、增强机队等用途[57] - 公司于2019年9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115] 业务与项目 - 新加坡建设局预计2019年总建筑需求为270亿新元至320亿新元,2020年至2023年需求预计每年270亿新元至350亿新元[13] - 公司依赖分包商执行项目,分包费用占服务成本的65.3%,较2018年的54.8%有所增加[19] - 公司主要業務為建築服務和物業投資,包括土木工程、樓宇建築工程及配套服務[116] 公司治理 - 方顺发先生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负责整体管理、制定业务策略及监督集团营运[60] - 张德泰先生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及薪酬委员会成员,负责整体管理、制定业务策略及监督集团营运[60][61] - 陈国荣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并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成员[62] - 梅大强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并担任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65][66] - 谭汉辉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提供独立判断,并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67][68] - 许洲昌先生担任公司总经理,负责整体项目监督及管理,拥有超过17年新加坡建造业经验[70] - 黄荣贤先生担任公司财务经理,负责监督财务及会计营运[70] - 公司已采纳香港联合交易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14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作为其企业管治常规守则[74] - 公司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整体管理、制定业务策略及监督集团营运[75] - 公司于2019年12月19日举行一次董事会会议,批准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年度的全年业绩及召开股东周年大会[76] - 公司已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确保董事会严格遵照相关准则编制财务及其他强制性报告[77] - 公司非执行董事的任期为三年,至2022年8月止,并须接受重选[7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公司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80] - 公司于2019年8月成立薪酬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制定薪酬政策及架构[81] - 公司于2019年12月19日举行一次薪酬委员会会议,检讨及批准年报中有关薪酬委员会的披露声明[82] - 公司于2019年8月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提名事宜[84] - 公司提名委员会负责物色并评估董事候选人,考虑因素包括技能、经验、多元化、投入时间、资格和独立性[87] - 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初始任期均为三年,分别自2019年9月和8月起[88]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检阅集团的风险管理、内部监控系统及财务报表[93]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支付给独立核数师Deloitte & Touche LLP的年度审计费用为245,000新元,上市相关审计及非审计费用分别为356,000新元和292,000新元[96]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致力于提升董事会效率,确保技能、经验及多元化观点的平衡[99] - 公司将继续采取措施促进所有层面的性别多元化,尽管目前董事会全部由男性董事构成[100] - 公司致力于建立健全的內部監控系統,並定期進行差異分析以識別不足並採取補救措施[101] - 公司每年檢討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的成效,並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104] - 公司股東可隨時索求公開可得資料,並可透過公司秘書向董事會提出疑問[110]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旨在明确宣派、派付或分派股息的准则,确保维持足够现金储备以应对营运资金需求和未来增长[122]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23]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载于年报的“管理层讨论及分析”部分[124] - 公司无任何优先购买权条款,不须按比例向现有股东提呈新股份[125] - 公司年内未订立任何股权挂钩协议[126] - 公司附属公司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5[129]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0年2月27日举行[131] - 执行董事方顺发先生和张德泰先生分别持有公司75%的股份[138] - 方顺发先生和张德泰先生分别实益拥有宏德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139]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2019年9月30日未持有任何其他股份或债权证的权益或淡仓[141] - 宏德、方先生、张先生及Yeo Siew Lan女士、Ng Kwee Bee女士分别持有公司75%的股份[142][143][14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年度内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145] - 公司采纳的购股权计划最多可发行4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50] - 购股权计划旨在激励参与者提升表现及效率,并吸引和挽留对集团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重要的参与者[148][149] - 购股权计划的有效期为十年,自采纳之日起计算[155] - 购股权计划的行使价由董事会根据联交所的收市价、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确定[153]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未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购股权,且无购股权被行使、注销或失效[155] - 公司董事在财政年度内未通过购买股份或债券获得任何利益[156] - 合规顾问均富融资有限公司及其相关人员未持有公司任何须披露的权益[157]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年度内未持有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任何权益[158] - 公司在2019年9月30日后未进行任何重大期后事项[168] - 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最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165] - 公司参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计划,未参加其他退休金计划[163] - 公司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2[164] - 公司已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负责搜集相关数据并向董事会汇报[173]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新加坡业务活动,主要收益来源[174]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证券上市规则附录27编制[175] - 公司与股东、投资者、雇员、供应商、分包商、政府机关及客户保持密切沟通[180] - 公司通过多元化沟通渠道了解并解决持份者的主要疑虑[182] 环境与社会责任 - 公司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001.43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直接排放(范围一)为5,973.28吨,间接排放(范围二)为28.15吨[200] - 公司2019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57吨,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0081吨,颗粒物排放量为0.40吨[196] - 公司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26.57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61.95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新元收益[200] - 公司已实施《2019年环保及优雅项目管理计划》,包括覆盖裸露泥地和扬尘物料等措施以减少建筑扬尘[192] - 公司自2015年起因遵守环境规定导致成本增长,包括污水排放过滤、噪音监察和灭虫服务等[190] - 公司已制定环境管理政策,实际废弃物处置量低于目标值,显示措施有效[190] - 公司采用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环保合规[190] - 公司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为汽车汽油及柴油耗用(范围一)和外购电力(范围二)[196] - 公司通过购买符合欧六标准的汽车、优化路线规划等措施减少直接温室气体排放[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