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医药(06108)

搜索文档
新锐医药(0610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7 20:3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录得收益约16,718,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收益约31,016,000港元减少约46.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淨額約為4,088,000港元,較2023年同期的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损净额约13,357,000港元减少约69.4%[7] - 本集团於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比率為零,與2023年12月31日相同[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的其他全面开支总额为10,964,000港元,主要包括附属公司的汇兑差额损失6,734,000港元和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工具公平值损失4,230,000港元[8]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全面開支總額為15,052,000港元[8]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0.24港仙[8] - 董事會不建議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任何中期股息[5]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流動資產淨值為352,822,000港元[10]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總資產減流動負債為474,430,000港元[10] - 於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為468,671,000港元[10] 分部表现 - 收益总计为16,718千港元,其中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为12,116千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为4,602千港元[19] - 分部溢利总计为6,195千港元,其中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溢利为1,779千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部溢利为4,416千港元[19] - 除税前虚损为4,083千港元[20]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计算分部溢利时包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項減值虧損31千港元[20] - 去年同期收益总计为31,016千港元,其中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为27,124千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为3,892千港元[20] - 去年同期除税前虚损为13,357千港元,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计算分部溢利时包含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項減值虧損2,183千港元[20] 地理分布 - 本集團來自外部客戶的全部收益均來自本集團實體所在國家(即中國)[22] - 本集團非流動資產的地理位置主要位於中國[22] 折旧及资本开支 - 期內虧損已扣除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1,129千港元、使用權資產折舊700千港元、分銷權預付款項攤銷1,423千港元[25] - 期內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約567,000港元[28] - 期內訂立一份新租賃協議,租賃期為兩年,確認使用權資產約834,000港元及租賃負債約834,000港元[28] 投资组合 - 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列賬之股本工具包括上市投資50,958千港元[29] -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列賬之金融資產包括非上市投資40,156千港元[29] 存货及应收款项 - 存貨中製成品為20,492千港元[30] - 貿易應收款項(扣除信貸虧損撥備)為77,249千港元[31] - 本集团須向供應商支付預付款項及保證金約132,774,000港元,並已計提減值虧損撥備約8,818,000港元[33] 业务分析 - 本集团的收益主要來自(1)醫藥產品分銷及貿易(72.5%)和(2)提供營銷及推廣服務(27.5%)[44] - 醫藥產品分銷及貿易收益較去年同期下降87.5%至12,116,000港元[44] - 提供營銷及推廣服務收益較去年同期增加27.5%至4,602,000港元[44] - 醫藥產品分銷及貿易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55.3%,主要由於中國內地加強抗菌藥物分層分類管理政策的持續不利影響[45] - 提供營銷及推廣服務收益較去年同期增加18.2%,主要由於本集團在中國提供醫藥產品營銷及推廣服務的業務發展[46] - 本集團於二零二三年展開提供化學試劑代理服務的業務,並確認相關收益約2.2百萬港元[47] 行业政策影响 - 中國政府持續推行帶量採購政策,預計未來藥品價格將有下調壓力,可能影響本集團的盈利能力[48,49] 未来发展策略 - 本集團將尋求收購新產品的分銷權,以增強其產品組合[50] - 本集團將繼續擴大本地分銷網絡及增強銷售及營銷能力,以提升競爭優勢[51] - 本集團將專注於醫藥產品分銷及貿易以及提供營銷及推廣服務的核心業務[52] 财务分析 - 期內總收益減少46.1%,主要由於醫藥產品銷售減少[53] - 期內毛利率增加14.1個百分點至37.2%[55] - 期內其他收益淨額約735,000港元,主要由於匯兌虧損減少[56] - 期內銷售及分銷開支減少35.4%,主要由於營銷服務費及運輸費減少[57] - 期內虧損淨額約4,088,000港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3,357,000港元有所減少[1]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額約87,478,000港元,其中約51.0%以港元計值,約49.0%以人民幣計值[2]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資產負債比率為零,並無任何銀行貸款[2] 投资活动 - 收購中國女媧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6%已發行股本
新锐医药(0610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0:34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1671.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6.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408.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69.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为1.2116亿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为4602万港元,总计1.6718亿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7124亿港元、3892万港元和3.1016亿港元][9][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溢利为1779万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部溢利为4416万港元,总计6195万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316万港元、3663万港元和4979万港元][9][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408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3357亿港元][9][1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总计73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4946万港元][9][10][12]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31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473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股本工具之股息收入为42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75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为118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995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收益为14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万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0][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088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13357000港元,亏损有所收窄][16] - [公司期内总收益约为1671.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6.1%,主要因医药产品销量减少][27] - [公司期内亏损净额约408.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335.7万港元减少,主要因汇兑亏损、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减少及营销服务和运送开支减少][27]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业务期内收益约1211.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5.3%,因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影响产品需求下降][31] - [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业务期内收益约460.2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8.2%,自2017年“两票制”实施后发展该业务][32] - [公司化学试剂代理服务业务在本期和2023年同期分别确认收益约220万港元和90万港元][33] - [期内总收益约为1671.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6.1%,主要因抗菌药物分层分类管理政策影响产品需求][39] - [期内销售成本约为1049.2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6.0%,主要由于医药产品销售减少][40] - [毛利约为622.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3.1%,毛利率约为37.2%,较2023年同期增加14.1个百分点][41] - [期内其他收益净额约为73.5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约494.6万港元,主要因汇兑亏损净额减少][42] - [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487.6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5.4%,主要因营销服务费及运输费减少][43] - [期内行政开支约为586.7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轻微增加约0.9%][44] - [期内所得税开支为约0.5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主要因应课税收入增加][45] - [期内亏损约为408.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主要因汇兑亏损、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减值亏损减少和营销服务费及运送开支减少][46]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期内(2024年上半年)派发任何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1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零][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160.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40.7万港元有所增加][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7361.6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819.6万港元略有减少][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079.4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5.5万港元有所增加][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5282.2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264.1万港元有所减少][3] - [2024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47443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8604.8万港元有所减少][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6867.1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8025.3万港元有所减少][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上市投资(香港上市的股份证券)为50958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067000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列账的非上市投资总计40156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608000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制成品存货为2049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167000港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77249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052000港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支付给供应商的保证金账面总值约为132774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33783000港元][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0386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67000港元][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0至30天贸易应付款项为16599,2023年12月31日为342][2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约为8747.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03954亿港元减少][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约51.0%以港元计值,约49.0%以人民币计值,而2023年12月31日分别约为6.3%和93.7%][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零,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将账面价值约1219.3万港元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抵押,2023年12月31日约为1247.9万港元][53] 业务结构与占比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业务收益占比2024年为72.5%,2023年为87.5%;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业务收益占比2024年为27.5%,2023年为12.5%][30] 业务展望与策略 - [预计未来全国带量采购继续进行,药品范围更广,价格有下调压力,或影响公司盈利能力][34][35] - [公司将收购新产品分销权,扩大本地分销网络,增强销售及营销能力,专注核心业务并寻求潜在并购机会][36][37][38] 投资活动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567000港元,2023年同期约43000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订立一份新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约834000港元及租赁负债约834000港元,2023年同期无相关情况][17] - [2024年7月31日,公司完成收购中国女娲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6%已发行股本,代价为1728万港元][48] - [2024年5月24日,公司附属公司参与对嵊州新锐万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其注册资本将从人民币100万元增至人民币3400万元][48][49] - [浙江新锐生物药业将对嵊州新锐万霖额外注资人民币1287万元,注资总额达人民币1326万元][49] - [伙伴A将对嵊州新锐万霖额外注资人民币1320万元,注资总额达人民币1360万元][49] - [伙伴B将对嵊州新锐万霖额外注资人民币693万元,注资总额达人民币714万元][49] - [2024年7月9日,嵊州新锐万霖以人民币1470万元中标位于中国浙江省嵊州市的项目土地使用权][50] - [嵊州新锐万霖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招揽潜在客户,出售及租赁产业园的设施及楼宇][50]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国新锐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江西一脉阳光集团最多1200万港元H股,上市后获配发80.1万股,限售期至2025年6月6日][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对康健国际股份证券投资公平值约3290万港元,投资金额约1.42亿港元,公平值占集团总资产约6.6%,期内确认公平值亏损约530万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及报告日期,集团持有1.17602亿股康健国际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4%][5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于香港上市的证券投资(康健国际股份除外)公平值达约1800万港元][57] - [期内,集团作为基石投资者收购江西一脉阳光集团股份,收购成本约为1200万港元][57] - [期内,约420万港元的公平值亏损通过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非循环储备)确认][5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嵊州新锐万马约39%股权,公平值约为2562.7万港元,投资金额约为2550万港元,公平值占公司总资产约5.2%,期内确认公平值亏损约26.7万港元][58] - [期内公司收到嵊州新锐万马偿还股东贷款约1071.4万港元,未收取股息收入][58] - [本期公司对嵊州新锐万霖的投资约为1452.9万港元][59] - [除已披露投资,公司目前无其他重大投资未来计划][60] 信贷政策 - [公司向客户授出0至365天的信贷期,接纳新客户前评估其信贷素质并设定信贷限额,定期审查信贷限额][21] 股份情况 - [公司法定股份数目为3000000千股,金额为15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671847千股,金额为83592千港元,2023 - 2024年无变化][25]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3名雇员,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期内员工成本约为402.2万港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约384.3万港元][61] 外币风险 - [公司业务主要在中国,大部分交易以人民币计值,拥有外币银行结余面临外币风险,因损益受汇率波动潜在影响不大,未采纳外币对冲政策][62] 法律诉讼 - [2020年11月17日,公司收到证监会呈请,涉及两名前董事,证监会指称其在2015 - 2018年期间存在不法或不当行为][63] - [证监会指称第一名前董事在收购恒雅国际15%权益事项中秘密获得2600万港元利益][63] - [呈请中,证监会申请第一名前董事向公司支付2600万港元连同利息][64] - [呈请定于2021年5月11日进行聆讯][64] - [案件原定于2021年5月11日的聆讯取消,案件管理会议定于2022年8月24日,第二次案件管理会议定于2022年12月2日,案件于2024年7月聆讯,公司获法院准许缺席聆讯][65] 企业管治 - [公司已根据企业管治守则采纳自身的企业管治常规守则,但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构成对守则第C.2.1条的偏离事项,公司将不时检讨结构][6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期内均已遵守所需标准][67] - [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7] - [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期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本公告][67] 董事信息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王秋勤女士、霍志宏先生、褚雪平先生及周湾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梁志坚先生、李倩明女士及施礼贤先生][68]
新锐医药(0610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7-16 20:39
供股所得款项运用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30.0百万港元,其中约39.6百万港元尚未动用[5] - 公司计划将未动用所得款项用于收购医药公司股权及撥充一般營運資金[7] - 公司已分配未动用所得款项中约17.3百万港元用于支付收购中國女媧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6%的已发行股本之代价[8]
新锐医药(0610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20:2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为50.2百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44.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约为12.9百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2.3%[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22.2百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71.5%[4] - 本年度总收益约为50.2百万港元,较上年度减少约44.1%[36][37] - 本年度毛利约为12.9百万港元,毛利率约为25.8%[39] - 本年度錄得匯兌淨虧損減少,但無形資產減值虧損及分銷權預付款項增加[40][45] - 本年度銷售及分銷開支以及行政開支均有所減少[41][42] - 本集團就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存貨以及無形資產計提減值虧損撥備[43][44][45] - 本年度虧損較上年度減少約71.5%[47] - 本集團錄得匯兌虧損淨額減少約0.6百萬港元[48] 投资及资产情况 - 本集團於康健國際的投資公平值佔總資產約7.8%[50] - 本集團就康健國際股份投資確認公平值虧損約6.5百萬港元[51] - 本集團持有康健國際約1.74%已發行股本[53] - 本集團於香港上市證券投資的公平值約4.8百萬港元[54] - 本集團於本年度出售若干香港上市股本證券,出售所得款項約3.4百萬港元[54] - 本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約104.0百萬港元[57] - 本集團的資產負債比率為零[58] - 本集團於2023年1月16日與合作夥伴訂立補充協議,將目標公司的註冊資本由人民幣50.0百萬元增加至人民幣56.3百萬元[68] - 本集團應佔目標公司的註冊資本及股東貸款已由內部資源提供資金[70] - 本集團持有目標公司約39%股權,公平值約為36.6百萬港元,佔本集團資產總值約7.4%[73] - 本集團於本年度就投資目標公司確認公平值收益約0.4百萬港元[73] - 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將總賬面值約12.5百萬港元的樓宇及使用權資產抵押以擔保授予本集團的一般銀行融資[90] 融资及资金使用 - 本集團於2017年3月完成供股,共發行1,249,344,000股普通股,籌集所得款項淨額約330.0百萬港元[79] - 供股所得款項淨額約330.0百萬港元[80] - 已用作收購HCMPS 5%已發行股本,現金代價為25.5百萬港元[80] - 已用作部分結算收購康健國際約1.55%當時已發行股本總額,總代價為144百萬港元[80] - 已用作部分結算收購中國生物科技約11%已發行股本,總現金代價約為33.4百萬港元[80] - 已用作收購維健國際15%已發行股本,現金代價為人民幣47.25百萬元(相當於約53.4百萬港元)[81] - 未動用的所得款項合計約39.6百萬港元[83] - 擬動用未動用所得款項約39.6百萬港元用作收購主要於海外及/或中國國內從事醫藥業務的醫藥公司之股權(部分或全部)及撥充本集團一般營運資金[85] - 預計未動用所得款項將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按擬定用途悉數使用[86] - 本集團擬擴展來自相關所得款項之未動用所得款項的擬定用途,以涵蓋本集團的一般營運及中國國內醫藥的業務營運(海外國內醫藥業務除外)[84] 业务发展及策略 - 中国政府实施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如带量采购,对集团业务产生不利影响[5][6] - 集团积极加强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合作,以提高销售及营销能力,并扩大在中国的分销网络[6] - 本集團擬尋求收購新產品的分銷權,以改善其產品組合[20] - 本集團將繼續改善其本地分銷網絡以及銷售及營銷能力,以增強競爭優勢[21] - 本集團擬透過將資源重新分配至核心業務的日後發展,專注於其在中國的醫藥產品分銷及貿易以及提供有關醫藥產品的營銷及推廣服務[22] - 本集團將繼續尋求潛在併購機會,為股東帶來更高的回報[22] - 本集團的業務依賴供應商提供的醫藥產品及分銷商客戶[34] - 中國醫藥行業受嚴格政府監管,本集團將繼續豐富產品組合及拓展分銷網絡[34] - 本集團在業務發展和管理方面的策略為實現長遠、穩定和可持續增長[171] 企业管治 - 第一答辯人及第二答辯人涉及對公司的不法行為或其他不當行為[1] - 第一答辯人在公司收購恒雅國際有限公司15%權益事項中秘密獲得26百萬港元的利益[2] - 第一答辯人對不法行為及/或不當行為負有責任,其中包括多項涉及買賣多種醫藥產品的虛假交易[3] - 證監會申請第一答辯人須向公司支付26百萬港元連同利息[4] - 董事會致力維持良好的企業管治標準[165] - 本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的企業管治守則作為其本身之企業管治常規守則[166] - 本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秋勤女士亦獲委任
新锐医药(0610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5 22:02
公司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全年收益约为50.2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约44.1%[1] - 二零二三年全年毛利约为12.9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约2.3%[1] - 二零二三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淨虧損约为22.2百万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约71.5%[1] - 二零二三年资产负债比率为零,较二零二二年持平[3] - 二零二三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虧損为22,17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至77,947千港元[4] - 公司应用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2] - 公司预期未来应用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不会对未来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8] - 公司股本变动情况如下:普通股股份数目为3000万股,已发行及缴足的股份数目为1671.847万股[37] - 公司本年度录得净亏损约22.2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71.5%,主要原因包括股权结算付款开支减少、存货减值损失减少和汇兑损失减少[41] - 公司预计面临药品定价压力和市场份额损失,可能导致产品销量进一步下降和平均利润率降低[40] 公司业务情况 - 本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在中国从事医药产品分销、贸易和营销服务业务[8] - 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以及提供营销推广服务,分部溢利主要来自提供营销推广服务[20] - 客户合约收益主要来源于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以及营销推广服务,收入分析显示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入较上年下降[19] - 公司主要从事醫藥產品分銷及貿易業務以及提供營銷及推廣服務,本年度醫藥產品分銷及貿易收益约42.9百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48.8%[50][51] 公司财务状况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2,01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至15,300千港元[5] - 流动资产中,存货为31,16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至35,230千港元[5] - 贸易应收款项为94,399千港元,其他预付款项为3,087千港元[34] - 贸易应收款项中0至30天的账龄为26,740千港元[35] - 贸易应付款项为342千港元,已收客户保证金为872千港元[3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治理守则作为企业治理常规守则[101] - 公司遵守企业治理守则,但主席兼行政总裁的角色由同一人担任,构成对守则的偏离事项[103] 公司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未来应用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不会对未来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8] - 公司计划继续豐富现有产品组合、提高銷售及營銷能力、专注于长期增长,寻求潜在并购机会[47][48][49] - 未来展望:中国政府醫療體制改革政策将继续对医疗行业带来挑战,全国带量采购计划将继续进行,藥品价格可能下调,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盈利能力[42][46]
新锐医药(0610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20:39AI Processing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Stock Code:6108 Stock Code:6108 (cid:31)(cid:30)(cid:31)(cid:29) (cid:31)(cid:30)(cid:31)(cid:29) 中期報告 (cid:28)(cid:27)(cid:26)(cid:25)(cid:24)(cid:28)(cid:23)(cid:22)(cid:24)(cid:25)(cid:21)(cid:20)(cid:24)(cid:26) 目錄 公司資料 2 財務概要 3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4 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 5 簡明綜合權益變動表 6 簡明綜合現金流量表 7 簡明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8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20 其他資料 33 ...
新锐医药(0610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1:31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7303.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929.3万港元增加约23.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1335.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137.8万港元减少约37.5%[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2年12月31日:零)[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760.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598.2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9964.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386.7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653.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84.7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731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602万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9438.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565.7万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73,0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9,29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3.2%[3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3,35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378千港元,亏损幅度收窄约37.5%[34]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1,4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6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8.3%[37] - 2023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6,9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7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8%[3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4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9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4.9%[39] - 2023年上半年已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65,87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2,82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4.7%[3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43,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8,839,000港元,同比大幅下降约99.5%[4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无新租赁协议,2022年同期有一份租赁期为两年的新租赁协议[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2022年同期分别约为1,817,000港元[42]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股本工具总计2023年6月30日为51,2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115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列账的金融资产总计2023年6月30日为36,18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470千港元[43] - 存货中制成品2023年6月30日为10,6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230千港元[43]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80,98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999千港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2023年6月30日为273,063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0,642千港元[4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支付予供应商的保证金余额账面总值约为132,086,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14,686,000港元;已计提减值亏损拨备约8,078,000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4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26,25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62千港元[48] - 期内集团总收益约为73,039,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3.2%[51] - 集团于期内亏损净额约13,35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1,378,000港元,亏损净额减少主因2023年上半年无股权结算股份付款开支,2022年同期相关开支约为10,393,000港元[53]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约7303.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929.3万港元增加约23.2%[63]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约6587.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282.1万港元增加约24.7%[64] - 毛利由2022年同期的约647.2万港元增加约69万港元至约716.2万港元,毛利率约为9.8%,较2022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6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约494.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504.2万港元减少[66]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755.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981.8万港元减少约23.1%[66] - 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581.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170.7万港元减少约50.3%[67] - 2023年上半年亏损约1335.7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约2137.8万港元,亏损减少主因无股权结算股份付款开支[69][7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约为1.1244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54413亿港元;其中约39.9%以港元计值(2022年12月31日约32.0%),约60.1%以人民币计值(2022年12月31日约60.8%)[7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零,无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2022年12月31日同样为零[7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将总账面价值约1329.7万港元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抵押,2022年12月31日约为1303.6万港元[8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康健国际股份的证券投资公平值约为3820万港元,投资金额约为1.42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7.2%,期内确认公平值亏损约650万港元[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1.17602亿股康健国际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4%[9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香港上市之证券投资(康健国际股份除外)公平值达约500万港元[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购约140万港元香港上市股权证券,本期无收购[95] - 本期因若干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减少,确认约540万港元公平值亏损[9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25名雇员,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9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1430.3万港元,本期约为384.3万港元[97]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无)[2]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公司主要运营附属公司主要于中国从事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以及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8] - 集团收益来自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和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销主要医药产品类别为注射剂药品[54] 公司收购与出售事项 - 2015年和2017年公司完成收购赛科国际和维健国际,成本分别为9500万元和4725万元,分别持有50%和15%权益[21] - 2021年2月10日公司出售赛科国际25%股权,2021年底持有25%股权,公平值约5381.6万港元,2022年底已全部出售[23] - 2021年底公司出售维健国际所有股份[24]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2022年3月22日公司股份恢复买卖[25] 公司涉及案件情况 - 2020年11月16日证监会上交呈请,涉及公司及两名前董事周凌和戴海东[16] - 周先生在收购恒雅国际15%权益时秘密获利2600万港元[18] - 案件聆讯日期预定为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复核于2024年4月16日聆讯[20] - 独立董事委员会对收购事项及呈请所指称事宜的调查仍在进行中[26] - 第一答辩人在集团收购恒雅国际15%权益事项中秘密获得2600万港元利益[101] - 呈请中,证监会上申请第一答辩人向公司支付2600万港元连同利息[102] - 案件管理会议原定于2022年8月24日,第二次定于2022年12月2日,案件聆讯日期预定为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覆核于2024年4月16日聆讯[103] 公司会计政策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主要会计政策与2022年一致[29] 公司税务情况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两个期间企业所得税率为25%,两个期间在香港均无应课税溢利,未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38] 公司资本结构情况 - 公司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于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均为3,000,000千股,金额为15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于上述时间均为1,671,847千股,金额为83,592千港元[49] - 为符合本期呈列方式,2022年上半年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所列销售成本中约2,869,000港元的固定摊销成本重新分类至同期销售及分销开支项下,对财务状况、业绩或现金流无影响[49] - 期内公司资本结构无变动,资本仅包括一类普通股[8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约7002.6万港元,占比95.9%,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3.7%[55] - 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约301.3万港元,占比4.1%,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12.0%[55][56] 公司未来风险情况 - 预计未来全国带量采购继续,药品价格有下调压力,或影响公司盈利能力[57][59] 目标公司相关情况 - 目标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约5880万港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注资40%、39%、21%,即人民币2000万元(约2350万港元)、1950万元(约2290万港元)、1050万元(约1240万港元)[76][77] - 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向目标公司提供股东贷款约人民币480万元(约560万港元)、468万元(约550万港元)、252万元(约300万港元)[78] - 2023年1月16日,目标公司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5630万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注入初始资本约人民币2250万元(约2620万港元)、2200万元(约2550万港元)、1180万元(约1380万港元)[79][80] - 补充协议修改股东贷款金额,各方提供的经修订股东贷款总额为人民币2370万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授出约人民币950万元(约1100万港元)、920万元(约1080万港元)、500万元(约580万港元)[8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目标公司约39%股权,公平值约为3618.5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约6.9%[84] 公司重大诉讼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及公告日期,集团成员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或申索[104]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守则采纳本身的企业管治常规守则[105] - 王秋勤兼任主席和行政总裁,构成对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的偏离事项[10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期内遵守所需标准[108]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9] 财务报表审阅情况 - 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期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公告[110] 公司内部监控情况 - 2020年9月公司委聘哲慧企管进行内部监控独立检讨[15]
新锐医药(0610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21:18AI Processing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股份代號:6108 Stock Code:6108 (cid:21)(cid:20)(cid:21)(cid:21) (cid:21)(cid:20)(cid:21)(cid:21) 年報 (cid:31)(cid:30)(cid:30)(cid:29)(cid:31)(cid:28)(cid:27)(cid:26)(cid:25)(cid:24)(cid:23)(cid:26)(cid:22) 目錄 公司資料 2 ...
新锐医药(0610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20:4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益约898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354亿港元减少约73.2%[1] - 2022年公司毛利约为76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2850万港元减少约73.3%[1]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7790万港元,较2021年的亏损约280万港元增加约2682.1%[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1年约为1.8%[3] - 2022年销售成本为8213.4万港元,2021年为3.06892亿港元[4] - 2022年存货减值亏损为4243.2万港元,2021年为零[4]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35982亿港元,2021年为1.78012亿港元[5] - 2022年流动负债为784.7万港元,2021年为1949.4万港元[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5.25657亿港元,2021年为6.32572亿港元[5] - 2022年除税前亏损80286千港元,2021年除税前亏损3608千港元[33][34] - 2022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6694千港元,2021年为溢利2642千港元[37] - 2022年所得税抵免2339千港元,2021年为784千港元[38] - 2022年年内亏损77947千港元,2021年为2824千港元[42] - 2022年总员工成本18360千港元,2021年为8715千港元[41] - 2022年以股权结算的股份支付开支10393千港元,2021年为0[41]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70688千港元,2021年为88544千港元[43] - 2022年已付供应商之保证金(扣除信贷亏损拨备)114686千港元,2021年为126280千港元[43] - 2022年其他应付款项6862千港元,2021年为7429千港元[45] - 本年度公司总收益约为898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354亿港元减少约73.2%[48][56][59] - 本年度公司净亏损约779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280万港元增加约2682.1%[48] - 本年度销售成本约为821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069亿港元减少约73.2%[60] - 毛利从2021年约2850万港元减少约2090万港元或约73.3%至本年度约760万港元,毛利率约为8.5%与2021年持平[61] - 本年度其他亏损净额约为670万港元(2021年:收益约260万港元),汇兑净亏损增加约1060万港元(2021年:收益约420万港元)[62] - 本年度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360万港元,较2021年约1260万港元增加约7.9%[63] - 本年度行政开支约为2040万港元,较2021年约1830万港元增加约11.5%[64] - 本年度无分占联营公司溢利(2021年:约110万港元)[65] - 年内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约460万港元(2021年:减值亏损470万港元)[66] - 2022年12月31日存货减值亏损拨备约4240万港元(2021年:无)[67] - 本年度所得税抵免约为233.9万港元(2021年:约78.4万港元)[68] - 本年度亏损约为7790万港元,较2021年约280万港元增加约2682.1%[6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544亿港元(2021年约1.502亿港元),32.0%(2021年16.8%)为港元,68.0%(2021年57.3%)为人民币,0(2021年25.9%)为美元[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贷款或其他借款(2021年约1140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1年约1.8%)[86][8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25名雇员(2021年27名),本年度员工成本约1840万港元(2021年约870万港元)[9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约为52570万港元(2021年:约63260万港元)[10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将总账面价值约1300万港元(2021年:约2420万港元)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抵押[10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129] 公司法律诉讼相关 - 2020年11月16日,证监会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呈请,涉及公司及两名前董事周凌和戴海东[16] - 2015 - 2018年,周先生和戴先生被指在收购事项和虚假交易中违反职责,周先生获2600万港元利益[17][18] - 公司案件聆讯日期预定为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覆核定于2024年4月16日进行[19] - 2020年11月17日,公司获送达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4条提交的呈请,涉及公司及两名前董事[117] - 第一答辩人在收购恒雅国际15%权益事项中秘密获利2600万港元[119] - 证监会申请第一答辩人向公司支付2600万港元及利息[120] - 案件管理会议定在2022年8月24日和12月2日举行,审判预定在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复审聆讯预定在2024年4月16日[121] - 2020年11月17日,公司获送达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4条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的收购事宜呈请盖印副本[138] - 现阶段公司无法就收购事宜呈请所指称事宜得出结论性调查结果或结论[139] 公司收购与出售业务情况 - 2015年和2017年,公司完成对赛科国际和维健国际的收购,成本分别为9500万元和4725万元,分别持有50%和15%权益[20] - 2021年2月10日出售赛科国际25%股权,2022年出售全部股份,2021年底权益公平值约5381.6万港元[22] - 2021年公司出售所有维健国际股份,无任何权益[23] - 2022年8月15日,公司出售赛科国际25%股权,代价约5410万港元,出售后不再持股,确认公平值亏损约370万港元[80][81] - 2015年和2017年公司完成对赛科国际和维健国际的收购,成本分别为人民币9500万元和4725万元[13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出售维健国际所有股份及赛科国际25%股权[136] - 本年度公司出售赛科国际剩余25%股权,出售后不再持有赛科国际权益[137] 公司股份买卖情况 - 2022年3月22日公司股份恢复买卖,须达成四项复牌条件[24]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0月6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原因是证监会认为公司收购赛科国际50%权益和维健国际15%权益的公告可能含重大失实、不完整或具误导性资料[107] - 2022年3月21日,证监会允许股份恢复买卖,但须达成四项复牌条件[109] - 公司已通过2022年3月21日的公告达成第一项复牌条件[110] - 对于第二项复牌条件,公司已加强内部监控政策及程序,将促使哲慧进行跟进审视并提交报告[111] - 董事会现任成员及公司高级管理层已作出承诺,达成第四项复牌条件[112] - 2022年3月22日上午9时起,股份恢复买卖[114] - 2017年10月6日起公司股份暂停买卖,因收购赛科国际50%权益和恒雅国际15%权益公告可能有重大失实等问题[132] - 2022年3月22日起公司股份恢复买卖,但调查未完成且无最新进展公告[134]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83754千港元,2021年为329621千港元;2022年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6017千港元,2021年为5759千港元[29] - 2022年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亏损44979千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部溢利5560千港元,总计亏损39419千港元;2021年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溢利18514千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部溢利5321千港元,总计溢利23835千港元[33][34] - 2022年客户A收益15993千港元,客户B收益21818千港元,客户C收益9240千港元;2021年客户A收益83285千港元[36]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本年度收益约838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296亿港元减少约74.6%[56][57] - 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本年度收益约60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580万港元增加约3.4%[56][58]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2022年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和表现无重大影响[26] - 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将分别于2023年1月1日、待定日期、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27] - 公司董事预期应用其他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不会对可见未来的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8] 公司投资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康健国际投资的公平值约为447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8.3%,年内确认公平值亏损约710万港元,获股息收入约17.6万港元[7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香港上市证券投资(康健国际股份除外)公平值约390万港元,年内收购约140万港元,确认公平值亏损约700万港元[7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HCMPS约14%股权,公平值约155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2.9%,确认公平值亏损约420万港元[82] - HCMPS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310万港元[83] 目标公司相关情况 - 目标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约5880万港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注资40%、39%及21% [95] - 中国新锐、伙伴A及伙伴B分别注入初始资本1950万元人民币(约2290万港元)、2000万元人民币(约2350万港元)及1050万元人民币(约1240万港元)[96] - 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向目标公司提供股东贷款约480万元人民币(约560万港元)、约468万元人民币(约550万港元)及约252万元人民币(约300万港元)[97] - 2023年1月16日目标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630万元人民币,中国新锐、伙伴A及伙伴B分别注资2200万元人民币(约2550万港元)、2250万元人民币(约2620万港元)及1180万元人民币(约1380万港元)[98] - 补充协议修改股东贷款金额,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授出约950万元人民币(约1100万港元)、约920万元人民币(约1080万港元)及约500万元人民币(约580万港元)[9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目标公司约39%股权,公平值约为2550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约4.7% [102] 公司合规与审核情况 - 本年度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A.2.1条,因行政总裁王秋勤兼任董事会主席[125][126] - 本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未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28] - 外聘核数师认为除保留意见基础所述事项影响外,综合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等[131] - 范围限制影响公司确定综合财务报表内关连方交易及结余披露完整性的管理层陈述是否可靠的能力[140] - 公司无法确定是否须对综合财务报表内披露资料进行调整以使披露符合香港会计准则第24号规定[141] - 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初步公告所载本年度集团综合财务状况表等财务数据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所载数字相符[143] - 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履行的工作未构成相关核证委聘工作,未就初步公告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144] - 公司本年度年度业绩已由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审阅[145] 公司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药品定价压力及市场份额损失将持续,产品销量或进一步减少,平均利润率下降[46] - 公司拟寻求收购新产品分销权,改善产品组合,提升销售及营销能力,专注核心业务并寻求潜在并购机会[52][53][54] - 集团未来或考虑出售非核心业务下的业务或资产[106] 带量采购价格变化 - 第四批带量采购入围品种平均价格比原招标平均价格降低约52%,最大降幅品种降约96%[49] - 第五批带量采购入围品种平均价格比原招标平均价格降低约56%,最大降幅品种降约98%[
新锐医药(0610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9 19: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1年12月31日约为1.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5929.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约2.14491亿港元减少约72.4%[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净额约113.3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转为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2137.8万港元[7]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7799亿港元,2021年为1.0933亿港元[10] - 2022年存货为6808.4万港元,2021年为1.25307亿港元[10]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27124亿港元,2021年为2.04661亿港元[10] - 2022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51891亿港元,2021年为1.50153亿港元[10] - 2022年其他应付款项为1614.8万港元,2021年为742.9万港元[10] - 2022年银行借贷为零,2021年为1137.5万港元[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14千万港元,全面开支总额3.49千万港元[11] - 2022年上半年确认以股权结算的股份支付款项1.04千万港元[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83,592千港元,保留溢利为 - 5,815千港元[11]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7,373千港元,2021年为 - 48,588千港元[15]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3,954千港元,2021年为53,464千港元[15]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 - 12,755千港元,2021年为 - 834千港元[15]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8,572千港元,2021年为4,042千港元[15] - 2022年上半年对外销售及分部收益为5929.3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2.14491亿港元下降72.37%[35]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137.8万港元,而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13.3万港元[35]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36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60.3万港元增长125.54%[38] - 2022年上半年汇兑亏损净额为687.4万港元,而2021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为177.4万港元[38] - 2022年上半年以股权结算以股份付款开支为1039.3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无此项开支[40] - 2022年上半年已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为5282.1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9152亿港元下降72.42%[40]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137.8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溢利113.3万港元[42] - 2022年上半年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883.9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约1.8万港元大幅增长[43] - 2022年上半年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约181.7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约99.7万港元增长82.25%[43] - 2022年6月30日存货中制成品为1.2530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808.4万港元增长84.05%[45]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67,709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8,544千港元有所下降;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33,784千港元,较2021年的55,730千港元下降[47] - 2022年6月30日向供应商作出的预付款项为71,680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231千港元大幅增加[47] - 2022年6月30日已付供应商之保证金(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116,97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6,280千港元[47][48] - 2022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为16,148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429千港元增加[49] - 2022年6月30日于香港上市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股本工具公平值为58,30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4,098千港元[53] - 非上市投资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股本工具,2022年6月30日折让率为14.06%(2021年12月31日为13.43%),最终增长率为2.69%(2021年12月31日为2.71%)[53] - 最終增長率增加╱減少10%,2022年非上市投资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工具账面价值增加╱减少280,000港元╱140,000港元(2021年为275,000港元╱261,000港元)[56] - 折让率倍数增加╱减少10%,2022年非上市投资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工具账面价值减少╱增加1,540,000港元╱2,100,000港元(2021年为1,846,000港元╱2,373,000港元)[61] - 公司期内总收益约为5929.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72.4%[63][76] - 期内销售成本约为5569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71.4%[77] - 毛利由2021年约2010.3万港元减少约1650万港元或约82.1%至期内约360.3万港元[78] - 期内毛利率约为6.1%,较2021年同期减少3.3个百分点[78] - 确认以股权结算以股份付款开支约为1040万港元[63] - 期内确认汇兑净亏损约690万港元,2021年同期汇兑净收益约180万港元[63] - 期内其他亏损净额约为504.2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57.8万港元,主要因期内汇兑净亏损约687.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汇兑净收益约177.4万港元[79] - 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694.9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约743.7万港元减少约6.6% [80] - 期内行政开支约为1170.7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约1019.6万港元增加约14.8% [8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分占联营公司溢利,2021年同期约为111万港元[82] - 所得税开支为零,2021年同期也为零[83] - 期内亏损约为2137.8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溢利约113.3万港元[8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约为1.5189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5015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零,2021年12月31日约为1.8% [8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拥有26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27名),期内员工成本约为1430.3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385.8万港元)[10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约5660.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73.3%[67] - 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约269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4.2%[68] 公司股份买卖情况 - 2017年10月6日起公司股份暂停买卖,原因是收购公告可能存在重大失实等问题[18] - 公司股份于2022年3月22日上午九时正起恢复买卖[27]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0月6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原因是证监会认为公司部分收购公告可能含重大虚假、不完整或误导资料[110] - 18个月期限于2020年1月31日届满,联交所保留行使除牌权利,提醒公司促使尽快恢复买卖责任,若不信纳公司措施可能立即除牌[111] - 2022年3月21日,公司获悉证监会允许股份恢复买卖,但须达成复牌条件[113] - 公司已达成第一项复牌条件,对于第二项复牌条件已加强内控政策及程序等,对于第四项复牌条件管理层已作出承诺[113] - 复牌条件包括就相关事项刊发公告、实施改善建议、进行跟进审视并提交报告、管理层作出遵守守则和内控系统承诺[114] - 证监会通知联交所,准许股份于2022年3月22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115] 公司收购与出售情况 - 2015年和2017年公司分别完成对赛科国际和维健国际的收购,成本分别为人民币9500万元和4725万元,收购后分别持有50%和15%权益[25]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赛科国际25%股权,权益公平值约为5145.1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5381.6万港元[2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出售维健国际股份权益,2022年6月30日无权益[26] - 2022年8月15日完成出售赛科国际25%已发行股本,代价为约5410万港元[88] - 2022年3月29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订立出售赛科国际25股普通股的买卖协议,代价为人民币4400万元(约5410万港元),8月15日完成出售[103] 公司合作与项目情况 - 2022年7月11日订立合作协议成立目标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约5880万港元,中国新锐注入约2290万港元[89] - 目标公司旨在参与浙江嵊州医疗产业园项目,伙伴A牵头,中国新锐及伙伴B合作申请设立[90] 公司证券投资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在康健国际的证券投资公平值约为5410万港元,投资金额约为1.42亿港元,公平值占集团总资产约8.5%,期内确认公平值收益约240万港元[96] - 2022年6月30日及公报日期,集团持有1.17602亿股康健国际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56%[9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于香港上市的证券投资(康健国际股份除外)公平值达约420万港元,期内购买若干股权证券金额约为140万港元,确认公平值收益约280万港元[99]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有赛科国际25股普通股,占股本的25%,投资成本净额约人民币4380万元,公平值约为人民币4400万元,占集团总资产约8.1%,确认公平值亏损约240万港元[101]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HCMPS约14%股权,公平值约为199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3.1%,期间确认公平值收益约10万港元,无股息收入[105] 公司供股及款项使用情况 - 2016年12月9日公司宣布供股,发行12.49344亿股普通股,集资约3.436亿港元,扣除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约3.3亿港元[117]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3.3亿港元拟用于HCMPS权益可能收购等7项用途[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2550万港元已用于收购HCMPS 5%已发行股本[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1.177亿港元已用于部分结算收购康健国际约1.55%已发行股本的代价[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2880万港元已用于部分结算收购中国生物科技约11%已发行股本的代价[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5340万港元已用于收购维健国际15%已发行股本[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1700万港元已用于偿还公司中国附属公司银行借款[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4000万港元已用于支付进口处方片剂药品在中国的分销权[12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800万港元已用于提升营销、销售及推广能力[12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合计约3960万港元,预计2022年12月前全部动用[121]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共1,671,846,657股[123][126] - 董事王秋勤女士和褚雪平先生分别持有相关股份16,600,000股,各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0.99%[123] - 主要股东Eagle Amber Holdings Limited、张江、戴晓松分别持有普通股426,672,000股,各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25.52%[126] - 主要股东钱晟磊持有普通股199,752,000股,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11.95%[126] - 其他人士周凌和杨芳分别持有普通股161,400,000股,各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