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燃气蓝天(06828)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燃气蓝天(06828)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18 18:26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专注于天然气产业链中下游的综合天然气供销商及运营商[8] - 公司短期以LNG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全国积极拓展业务布局[8] - 公司主营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气及其他相关产品销售及分销[30]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以港元呈列,公司功能货币为人民币[30] - 公司经营及可呈报分部包括天然气运输、天然气贸易及配送、城市燃气等[80] 财务数据对比(2019年上半年与2018年同期) - 2019年上半年收益为18.83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8.43亿港元[11] - 2019年上半年毛利为2.08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0.81亿港元[11] - 2019年上半年所得税前溢利为1.62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0.86亿港元[11] - 2019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60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0.92亿港元[11] - 2019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0.11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11亿港元[11] - 2019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03港仙,2018年为0.77港仙[13] - 2019年上半年天然气加气站收益79,073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64,956千港元[78] - 2019年上半年天然气贸易及配送收益1,258,959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315,534千港元[78] - 2019年上半年城市燃气、增值服务及其他收益494,444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402,648千港元[78] - 2019年上半年管道接驳费收益50,154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59,507千港元[78] - 2019年上半年综合外部分部收益1,882,630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842,645千港元[85][89] - 2019年上半年综合分部溢利349,705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64,149千港元[85][89] - 2019年上半年所得税前溢利162,305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86,168千港元[85][89] - 2019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5327千港元,而2018年同期为亏损13712千港元[99] - 2019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7869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7251千港元增长3.58%[100] - 2019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36399千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11172千港元增长22.69%[102] - 2019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开支为11104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552千港元[107]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34346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78668千港元[110] - 2019上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4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LNG进口量2837万吨,同比增长19.2%[15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总销气量548.5百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21.3%[15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1882.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3.4%[15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毛利207.9百万港元,毛利率11.0%(2018年上半年:9.6%)[15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160.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4%[15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每股盈利1.03港仙,较去年同期增长33.8%[15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99.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5百万港元[155] - 2019年上半年附属公司销气量为521.5百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66.1%(2018年上半年:196.0百万立方米)[160] - 2019年上半年LNG单点直供业务天然气销气量225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7920万港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162] - 2019年上半年天然气加气站业务销气量398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79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7%[164] - 2019年上半年LNG贸易及配送业务总贸易量3.95亿立方米,收入12.5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3.5%和299.0%[165] - 收益由2018年上半年的8.426亿港元增加123.4%至2019年上半年的18.826亿港元[175] - 集团毛利从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的8100万港元增至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的2.079亿港元[176] - 分部溢利从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的6410万港元增加445.6%至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的3.497亿港元[176]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从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的2.706亿港元增至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的3.681亿港元[177] - 其他收益及亏损以及其他收入从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的350万港元增至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的2320万港元[179] - 行政开支从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的1.273亿港元减少1.1%至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的1.259亿港元[180] - 其他开支从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的180万港元增加222.2%至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的580万港元[180] - 融资成本从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的1.112亿港元增至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的1.364亿港元[180] - 2019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1.343亿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止期间增加5560万港元[180] 财务数据对比(2019年6月30日与2018年12月31日) - 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7.43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63.39亿港元[15] - 2019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1.01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18.89亿港元[1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2072769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789446千港元有所增加[18] - 2019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28729千港元,低于2018年12月31日的99996千港元[1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18年12月31日的5028742千港元降至2019年6月30日的5020761千港元[18] - 非流动负债从2018年12月31日的1325488千港元增加至2019年6月30日的1629955千港元[18] - 2019年6月30日综合资产为8844963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8228330千港元增长7.49%[94] - 2019年6月30日综合负债为3702724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3114934千港元增长18.87%[94] - 2018年1月1日商誉成本及账面价值为12.12765亿港元,2018年出售附属公司减少7303.4万港元,2019年6月30日因收购浙江博信增加3.28776亿港元至14.68507亿港元[114] - 2019年6月30日对联营公司非上市投资成本为18.21615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5.7013亿港元增加;分占溢利及其他全面收益为1.59302亿港元,较2018年的2.51485亿港元减少[116] - 2019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3.04932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08003亿港元增加;扣除亏损拨备后净额为2.76168亿港元,较2018年的1.38489亿港元增加[119] - 2019年6月30日预付款项为4.11745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46787亿港元增加;应收代价为2779.7万港元,较2018年的1.45797亿港元减少;应收贷款为4.13595亿港元,较2018年的5.30187亿港元减少;其他应收账款为1.43545亿港元,较2018年的9359.6万港元增加[119] - 2019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4.01618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92096亿港元增加;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账款为5044.5万港元,较2018年的4480.3万港元增加;应付建造费用为4822.8万港元,较2018年的1714.5万港元增加[126] - 2019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18.12613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4.8076亿港元增加,其中无抵押银行借贷为5.13159亿港元,较2018年的2.2976亿港元增加;无抵押公司债券为12.40185亿港元,较2018年的12.1亿港元增加;无抵押其他借贷为5926.9万港元,较2018年的4100万港元增加[129] - 2019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I、II、III、IV账面价值分别为216,691千港元、153,949千港元、188,039千港元、166,631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有不同程度增长[134] - 2019年6月30日一年内须偿还的可换股债券账面价值为725,310千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331,916千港元[134] - 2019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2,986,114,715股,金额为714,236千港元,与2018年12月31日相同[144] - 2019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签约但未拨备金额为33,704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26,565千港元有所增加[148] - 2019年6月30日收购一间附属公司已签约但未拨备金额为152,000千港元,与2018年12月31日相同[148] - 2019年6月30日,公司与合资公司融资租赁承担有关的融资成本为2191千港元(2018年:3562千港元)[149] - 2019年6月30日,公司购买商品金额为2243千港元(2018年:2397千港元)[149] - 2019年6月30日,金额为27056000港元的若干厂房及设备已根据融资租赁作抵押(2018年12月31日:42830000港元)[151] - 2019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903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增加74.1%[188]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为26.817亿港元,杠杆比率为30.3%(2018年:27.7%)[188]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为20.728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7.894亿港元有所增加[190]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2870万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亿港元减少[190] - 2019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01,较2018年12月31日的1.06有所下降[190] - 2019年6月30日集团共有971名雇员,较2018年12月31日的944名增加[192]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99182千港元,而2018年同期为使用256316千港元[26] - 2019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316210千港元,高于2018年同期的171217千港元[26] - 2019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36518千港元,低于2018年同期的498193千港元[2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从2018年上半年的70660千港元增至2019年上半年的119490千港元[26] 租赁相关会计政策 - 集团于2019年首次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于2019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33] - 集团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的定义评估合约是否为租赁或包含租赁,除非合约条款及条件变动,否则不予重新评估[35] - 对于租期12个月或以下且无购买选择权的土地及楼宇、厂房及
北京燃气蓝天(06828)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9 07:56
2018年公司财务业绩 - 2018年公司收入较同期增长48.1%,达21.485亿港元[12] - 2018年EBITDA较同期增长162.6%至6.426亿港元[12]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扭亏,大幅增长至2.607亿港元[12] - 2018年总资产较同期增长38.5%至82.283亿港元[12] - 公司2018年收入为21.485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1%,毛利从1.676亿港元增长至1.984亿港元[24] - 公司2018年EBITDA增长162.6%至6.426亿港元,扣除一次性收益后增长154.6%至3.741亿港元[24]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大幅增长约2.731亿港元至2.607亿港元,2017年为亏损0.125亿港元[24] - 2018年公司总销气及处理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98.4%至约51.25亿立方米[24] - 2018年来自附属公司销气量为533.4百万立方米,来自联营公司销气及处理量为4,586.1百万立方米,明显增幅源于京唐收购事项[124] - 2018年新增接驳管道气59,870户,累计432,401户,其中居民用户新增59,571户,累计430,165户[125] - 2018年销售给居民用户天然气气量达53.8百万立方米,销售给工商业用户天然气气量达84.4百万方[125] - 2018年接驳收入209.9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7%[125] - 2018年单点直供业务天然气气量达89.2百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61.0%[130] - 2018年加氣站业务销气量达87.0百万立方米,销售收入173.0百万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3%[131] - 2018年液化天然气及压缩天然气贸易及配送业务总贸易量312.0百万立方米,分部销售额917.1百万港元[132] - 2018年完成中石油京唐收购,收购后LNG接卸总量达4,498.5百万立方米[134] - 2018年公司收益由14.511亿港元增加48.1%至21.485亿港元,主要因吉林和山西项目全年贡献[143] - 2018年公司毛利由1.676亿港元增加3080万港元至1.984亿港元,分部溢利由1.061亿港元增加431.2%至5.636亿港元[144] - 2018年公司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由2.447亿港元增加至6.426亿港元[145] - 2018年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以及其他收入由1.141亿港元减少至1.004亿港元[146] - 2018年公司出售若干非核心公司,出售附属公司收益分别为3610万港元、2130万港元及890万港元[147] - 2018年公司行政开支由1.801亿港元增加58.1%至2.848亿港元,已制定雇员优化计划及为部分公司债券再融资以降低开支[150][151] - 2018年公司其他开支由1700万港元减少37.0%至1070万港元[152] - 融资成本从2017年全年的1.657亿港元增加至2018年全年的2.418亿港元[153] - 2018年全年所得税抵免230万港元,包括中国附属公司即期税项1570万港元及递延税项抵免1800万港元[154]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2.607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2.731亿港元[155]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存款等为2.816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20.5%[159]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为22.774亿港元,杠杆比率为27.7%[159]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18.894亿港元,流动负债为17.894亿港元,流动资产净额为1亿港元[162][163] 2018年公司重大业务事件 - 2018年6月6日,公司收购中石油京唐LNG接收站29%股权交割完成[13] - 2018年11月,公司参与中海油LNG接收站窗口期产品投标,获冬季提气窗口期[13] - 2018年12月,公司完成1200万方LNG分销,实现“海气进口”业务零突破[13]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参与京津冀及东北地区业务布局,与大股东协同发展[16] - 公司将以“小总部、大产业”为方针,优化架构人员,严控费用开支[16] - 公司未来融资渠道将持续改善,依靠商业银行低成本债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18] - 公司将继续为成为中国优秀的天然气运营商奋斗,推动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18] - 公司未来将重点布局液化天然气进口相关项目,参与上游贸易,深挖大股东项目机会,开展“降本增效”,拓宽融资管道[141][142] 中国天然气行业情况 - 2018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803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18.1%,进口天然气1250亿立方米,较2017年增长35.5%[22] - 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多个标志性事件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2] - 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比例将从2016年的6%提升到10%,气化人口从2015年的3.3亿人提高到4.7亿人[126] - 海南省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全岛汽车清洁能源化,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将达80%[131] - 展望2019年,天然气行业将保持增长,公司预计天然气消费量稳步增长,进口天然气成供应主要增长来源[140] 公司业务增长原因 - 公司业务增长源于多元化业务结构,各业务板块均有利润增长贡献[24] - 公司城市燃气业务规模扩大,山西农村煤改气、单点直供业务盈利增加[24] 公司融资情况 - 2018年1月配售事项发行首批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5560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57][158] - 2018年3月配售事项发行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为1.732亿港元,用于并购天然气项目及一般营运资金[158] - 2018年公司与独立第三方就发行公司债券订立协议,本金额总计4.03亿港元[164] 公司人员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944名雇员,较2017年增加10名[165] - 洪濤自2013年10月28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在相关尽职调查工作有逾22年经验[170] - 李蔚齊自2017年2月21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在燃气相关领域有逾19年经验[170] - 支曉曄自2014年7月起任北京控股副总裁等职,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联席主席[171] - 林汕鍇自2007年3月26日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证券等行业有逾30年经验[174] - 黃彪自2007年3月26日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04 - 2017年为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175] - 馬安馨自2014年11月3日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投资等方面有逾20年经验[176] - 彭兆賢自2017年2月21日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90年起于香港高等法院担任执业律师[177] - 蕭鎮暉为集团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在财务及会计方面有超20年经验[179] - 金強为集团副总经理,在燃气相关方面有超25年经验[179] - 李廣峰为集团首席运营官,曾于新奥能源任职逾10年[179] 公司企业管治 - 公司2018年已采纳符合企业管治守则的常规,全年遵守守则条文,但有披露的偏离事项除外[185] - 董事会负责公司事务处理,职责包括设定策略目标、建立控制框架等多项内容[186]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例会提前14日通知,会议文件提前三天或合理时间发送[189] - 若董事在事项中有重大利益冲突,将在董事会会议上放弃投票[189] - 2018年董事会会议召开4次,审核委员会会议召开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召开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召开1次,股东大会召开2次[190] - 郑明杰出席2次董事会会议、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未出席股东大会[190] - 施春利于2019年2月4日辞任,未出席2018年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190][191] - 谭文健于2018年10月13日辞任,出席3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股东大会[190][191] - 董事会包括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向新董事发就任须知并介绍业务等[1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背景不同,能力广泛,与公司等无关系,能独立判断[195] - 独立董事对策略提建设性意见,监督管理层表现,提名委员会每年检讨董事会组成及独立董事独立性[197] - 公司为董事及行政人员安排董事及行政人员责任保险[198] - 公司联席主席郑明杰兼任行政总裁,与企业管治守则条文偏离,但公司认为有利于发展长期策略及实施业务计划[199] - 联席主席及行政总裁负责领导董事会、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与股东有效沟通等多项职责[199] - 非执行董事支晓晔初步任期2019年5月10日终止,后续每年自动续期[197] - 独立董事林汕锴、黄彪初步任期分别至2013年5月31日、2012年5月26日,后续每年自动续期[197] - 独立董事马安馨初步任期至2015年11月2日,后续每年自动续期[197] - 彭兆贤初步任期至2018年2月20日,后续每年自动续期[197] - 所有董事须根据公司细则在股东大会轮值退任及竞选连任[197]